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初到黄州(苏轼)

移除 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颔联宕开一笔,描绘初到所见。黄州三面临江,著名的武昌鱼便产于附近;大江两岸青山连绵,秀色可人,素来以产竹著称。宋初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开篇便道“黄冈之地多竹”。苏轼于初到之际,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中“知”、“觉”二字,以想象之辞 入实见之景,描写对即将到来的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尤觉意味深长。
苏轼之谪黄州,所领一大串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是“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故颈联中,诗人以逐客自命,并非夸张愤怼之辞。此联的出句是承接前面两联并更由此转下:既然自己平生一无所成,而黄州鱼美笋香,身为窜逐之人,在此作一名闲散的“员外”散官,(员外,正员之外的官。)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对句中,更以古今诗人自喻。水曹郎是属于水部的郎官,在以前的诗人中,何逊、张籍以及孟宾于都曾作过水部郎。苏轼借用这种巧合,幽默地说,这种职位好像总是为诗人而设。另外,苏轼本人正是因作诗攻击变法而险遭杀身之祸,最后贬谪黄州。因此,这句自我宽慰的话,不无牢骚之意。“不妨”、“例作”二字,牢骚之中兼带诙谐与放达,很能体现苏轼的个性。
末联则是反话正说,表现出东坡所特有的风格: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令对手情伪毕露、无地自容。宋朝惯例,官吏俸禄,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实物折价抵算,个人拿到这些不切于用的实物之后,只好再折价变卖,因此名义薪俸与实际所得常常相去甚远。苏轼作检校官,按规定要用朝廷造酒后废弃的退酒袋子(即压酒囊)折抵薪俸。故这表面是自惭尸位素餐,实际上却是说,贬官到此,今后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这画龙点睛的一笔,勾勒出一种风趣而带讽刺性的喜剧气氛。这既是诗人苦中作乐的自嘲,也是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
4,1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