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賴和

增加 20,0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 賴和 (1894 </h4>| native_name = | image = <img src="http://www.laiho.org.tw/images/stories/lihosmile.jpg" width="250" ><br> <br>[http://www.laiho.org.tw/?page_id=3819 圖片來源賴和文教基金會]| image_size = | caption = 賴和1919年到1920年在中國廈門做醫生| birth_date = 1894 年5月28日 -1943 | birth_place = [[大清]][[福建臺灣省]][[臺灣府]][[彰化縣 (清朝)|彰化縣]] | death_date = 1943 年1月31日 | death_place = [[日治台灣]][[臺中州]][[彰化市 (州轄市)|彰化市]]| nationality = | ethnicity = [[臺灣人]]{{.w}}[[福佬客]]| 語言 = [[台語]]、[[日語]]| 別名 = 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Spouse = [[王草]]| education = | occupation = [[作家]]、[[醫師]]}} '''賴和'''({{bd|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catIdx=L賴}} ), [[ 台灣 ]][[ 彰化 縣|彰化]] 人。原名 ''' 賴河 ''',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 。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 之一 不但 生活的时期,正 日本占领 湾、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面对 本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高压统 時期 ,经济上的残酷压榨,文化上的同化政策,赖和以笔做刀枪,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造成的深 灾难,热情歌颂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 一代乡土 作家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赖和则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台湾文学的“奶母”。  賴和是[[福佬客家人]] 仍保有[[客家]]認 ,但已經不會說[[客家話]],曾賦詩道:「我本客屬人,鄉語逕自忘,戚然傷抱懷,數典愧祖宗。」賴和[[閩南語]]流利,自幼接受古典[[漢文]]教育,而後接受完整[[日語]]教育,漢語[[白話文]]則全靠看書自學,他不但創作古典漢詩, 常以漢詩言志、抒懷,用白話文學作品啟發[[台灣人]]的國民性。 使用漢語白話文寫作許多小說、散文、評論、新體詩,是使用漢語、白話文創作現代[[台灣文學]]小說的第一人,並嘗試將台語([[台灣閩南語]])寫入小說對話, 是台 灣1930 灣鄉土文學和用台語做文學寫作的第一人。賴和在1926 代作家所公 發表新舊文學比較的文章,提出他對文學語言形式的看法,認為:「一、新文學運動的目標是在『舌頭與筆尖』的合一。二、舊文學是讀書人的,不屑與民眾為伍;新文學則是以民眾為對象,是大眾文學」,學者[[許俊雅]] 為:賴和主張 ,正是言文一致的台灣話文文學,希望以台灣話文的形式建設言文一致的台灣話文文學,並且希望以台灣話 壇領袖 的形式建設言文一致的大眾化文學 曾經催生 以更直接 更有效的方式將社會運動的 張、思想傳播到廣大社會群眾的心中。<ref>許俊雅/ 日據時期台灣小說選讀》,第23頁,香港:萬卷樓圖書,2002年1月初版三刷。</ref>。 ==早年==1894年5月28日,賴和出生在[[台灣]]的[[彰化縣|彰化]],生長在舊式家庭,祖父與父親是[[道士]]。隔年[[滿清]]依據[[馬關條約]],將台灣[[ 台灣 割讓|割讓]]給[[日本]],是賴和日後對[[日本政府]]、身分、文化、[[ 報》 族認同]]產生困擾 原因。1903年,賴和先就讀於[[私塾]],接受[[漢文]]教育,之後被送到彰化第一公學校就讀。1907年,賴和另外拜師學習[[漢 藝欄 ]]經典,熟讀[[四書五經]],奠定其[[漢學]]深厚的基礎。1912年,賴和與王草女士結婚。1914年,賴和自[[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他先後到台北、嘉義實習與行醫,在1918年時,前往[[中國]][[福建省]][[廈門]][[鼓浪嶼]]博愛醫院任職,因思鄉之苦,隔年返台 返台以後賴和在市仔尾(今[[彰化市]]境內)開設賴和醫院, 由於 受到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刺激,致力於推動台灣的新文學運動。賴和與現今的醫師形象不同, 提攜後進 習慣穿短衣短褲,留八字鬍,行為質樸有禮,說話謙虛得體;醫德很高,志 遺餘力 在賺錢,對貧戶經常減免醫療費,甚至贈送昂貴藥品 ,因此 彰化市民尊稱「[[華佗]]再世」、「[[彰化市|彰化]][[媽祖]]」與「和仔仙」。 ==文學生涯==1918年遠渡廈門行醫期間,賴和受到[[五四運動]] 同輩楊守愚說他 衝擊,深感文學不該 知識貴族的休閒品。返台後積極參與台灣新文學運動。賴和在1921年2月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10月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並且當選理事,此後陸續發表新文學作品。1923年12月16日,賴和因[[治警事件]]入獄,遭到羈押長達20多天,其間寫下了多首詩歌,例如《出獄歸家》寫道: 莽莽乾坤舉目非,此生拼與世相違。誰知到處人爭看,反似沙場戰勝歸。」。「1924年在[[張我軍]]和[[連雅堂]][[新舊文學論戰]]中,是主張新文學之健將。1925年以白話文發表第一篇散文〈無題〉和第一首新詩〈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事件]]的戰友〉。翌年元旦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鬥鬧熱〉,為 台灣新 文學「草創期」和「開展期」之代表作品,自是創作不輟」<ref>張子文/撰,《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頁266-頁267。</ref>。1926年,賴和義務主持《台灣民報》 文藝 園地的 欄,並且在此 墾者 始發表白話小說。前兩篇白話文小說分別為《鬥鬧熱》、《一桿「稱仔 與「 》。此後陸續發表小說二十篇,新、舊詩及雜文隨筆多種。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左右分裂,賴和既擔任已左傾新文協的臨時中央委員,也擔任[[林獻堂]]、[[蔣渭水]]所組[[ 台灣 民眾黨]]的幹事。1930年一月,賴和發表了長篇 小說 〈[[蛇先生]]〉,載於《[[臺灣民報]]》二九四號、二九五號、二九六號。1932年,賴和與[[葉榮鐘]]、[[郭秋生]]等人創辦《[[南音]]》雜誌,鼓勵以閩南語寫作文章。1934年[[張深切]]、[[張星建]]等多位台灣人作家所籌組 褓母 「[[台灣文藝聯盟]] 成立,賴和被推舉為委員長 ,並在 刊物《[[台灣文藝]]》上發表作品。稍後[[楊逵]]創立《[[台灣新文學]]》,賴和也擔任這份雜誌的編輯,也在上面發表作品。1936年賴和因為在《[[台灣新文學]]》發表10首〈田園雜詩〉遭到當時作家[[林克夫]]批評:「賴和先生、守愚先生過去在新詩壇已建立了不少功勞,如今他卻做舊詩,豈不是使了後進新詩人起了動搖麼?」。1941年大東亞戰爭爆發以後,賴和再度被拘捕入獄,約五十日,在獄中以草紙撰述 光復慶祝 獄中日記〉,反映了殖民地被統治者無可奈何的沈重心情,當時日本憲警違反常例,一直不告訴他被逮捕的理由。這次入獄事件對賴和的身心打擊甚大, 因病重出獄。1943年一月三十一日逝世,行年五十。 賴和一生創作的作品,大都是殖民地的抗議文學,主題多為「舊社會習俗的敗壞」、「被屈辱的人民」、「弱者的奮鬥」。主要知名小說有《一桿「稱仔」》、《不如意的過年》、《善訟的人的故事》、《浪漫外紀》等,而其他出色的作品有新詩〈流離曲〉、〈覺悟下的犧牲:寄 林的同志〉、〈[[南國哀歌]]〉、〈種田人〉、〈可憐的乞婦〉、〈農民謠〉、〈農民嘆〉、〈冬到新穀收〉等作品。詩人向陽認為:賴和那些關懷中下階級的詩作,充滿了左翼作家的悲憫;而詩的語言則雜揉了台灣話文、中文和 式漢文,生動地表現了殖民地作家的後殖民語言風格<ref>向陽,〈三種語言交響的詩篇〉,《文學@台灣》,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頁109。</ref>。其詩作〈南國哀歌 是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最長的 首詩。「其 學作品採寫實主義的手法,洋溢著民族情感與人道主義,被譽為『台灣文學之父』」<ref>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頁147。</ref>;而《南國哀歌》則是悼念[[霧社事件]]起義的抗日同胞。不過他也創作許多描繪山川景緻和以聖賢為職志的漢詩。他本人也深受傳統儒學影響,對儒學前途十分關注。 遺稿有〈高木友枝先生〉,是紀念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第二任校長[[高木友枝]]<ref name="陳君愷">{{cite journal |author=陳君愷|title=〈師生愛與民族認同的葛藤──高木友枝、堀內次雄及其臺灣學生〉|journal =《輔仁歷史學報》|issue=第11期|year=2000-06|publisher=輔仁大學歷史學系|location=臺灣 |language=zh-tw |isbn=}}</ref>。 ==政治及歷史觀==賴和在其詠史名篇〈臺灣通史十首〉中,記敘了台灣先民開拓、[[戴潮春事件]]、[[臺灣民主國]]及[[黑旗軍]]的成敗等歷史事件。其中,賴和曾對第七首的詞句做過修改;原詩作:「旗中黃虎尚如生,國建共和竟不成。天限台灣難獨立,古今歷歷證分明。」而後將之改為:「[[臺灣民主國國旗|旗 讚揚 黃虎]]尚如生,國建共和怎不成。天與[[台灣獨立|台灣原獨立]],我疑記載欠分明。」可見 內心的政治思維由消極的「歷史命定論」轉 自我思辨的 歷史創造論」。賴和改詩的日期雖已無法確認,但這樣的修改卻可以作為賴和本人的[[歷史觀]]由寄望[[中國|祖國]]強大轉向[[ 台灣 主體意識|台灣本土思考]] 魯迅 證明。<ref>[http://cls.hs.yzu.edu.tw/laihe/C2/c_22.htm 《賴和讀本》-賴和紀念館]</ref><ref>[http://www.wufi.org.tw/%E8%AE%80%E8%B3%B4%E5%92%8C%E7%9A%84%E3%80%88%E5%8F%B0%E7%81%A3%E9%80%9A%E5%8F%B2%E5%8D%81%E9%A6%96%E3%80%89/ 讀賴和的〈台灣通史十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ref> ==進出忠烈祠事件==1951年國民政府要各縣市政府查報日治時期抗日烈士,賴和是十幾位之一,依《[[褒揚抗戰忠烈條例]]》規定,賴和入祀忠烈祠但是1958年卻有人密報賴和是「台共」,經過查証,認為是「反日思想激烈」、「屬於左派」而撤出忠烈祠。1984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認為賴和是傾向中華民國的抗日烈士,曾任舊文協理事及[[台灣民眾黨]]臨時中央委員,屬於文協民族派內的「左派」,而非新文協「左派」,因此函告[[臺灣省政府]]恢復入祀忠烈祠。文學史研究者[[林瑞明]]表示該事件「反映出白色恐佈時期聞紅色變的心態」,賴和作品在戒嚴時代被遺忘,「反映出不同階段對於賴和及其文學的不同認知,也可以看到台灣左右統獨各派對於賴和及其所代表的台灣文學之詮釋 」。  ==文學史書籍中的賴和==[[楊宗翰]] 於《[[國文天地]]》16卷2期分析民間各家文學史書如何再現「賴和」,初步考察他沉潛的、退縮保守的、舊知識份子屬性的面向,是如何被文學史家拭去、掩蓋與壓抑,以便成就文學史上重要的「典範」塑造工程。 ==評價=={{Fact|賴和悲天憫人的胸懷,兼具文采及內涵的優秀作品,對正在萌芽的台灣新文學無疑是一大鼓舞。賴和擔任《[[台灣民報]]》文藝欄主編時,也不斷對新進作家給予鼓勵和建議,受他影響的後進有[[楊逵]]、[[王詩琅]]、[[呂赫若]]、[[吳濁流]]、[[葉石濤]]等人。|time=2013-06-15T07:12:06+00:00}} ==賴和已整理重要作品出版目錄==*賴和,1979,賴和先生全集,李南衡主編。台北:明譚。*賴和,1994,賴和小說集,施淑編。台北:洪範書店。*賴和,1994,賴和集,精裝版,張恒豪編。台北:前衛。*賴和原著,1996a,富戶人e歷史,蔡承維台譯;李自敬編輯。台北:台笠。*賴和,1996b,一桿稱仔。台北:洪範書店。*賴和,2000a,賴和全集一:小說-{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賴和,2000b,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賴和,2000c,賴和全集三:雜-{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賴和,2000d,賴和全集四:漢詩-{卷}-(上),林瑞明編。台北:前衛。*賴和,2000e,賴和全集五:漢詩-{卷}-(下),林瑞明編。台北:前衛。*賴和,2000f,賴和全集:附-{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賴和,2000g,賴和手稿集:新文學-{卷}-,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賴和,2000h,賴和手稿集:漢詩-{卷}-(2冊),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賴和,2000i,賴和手稿集:筆記-{卷}-,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賴和,2000j,賴和影像集,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有收錄賴和作品的書籍==*李南衡/主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15日。**該書收錄三首賴和的詩作:〈流離曲〉、〈南國哀歌〉、〈低氣壓的山頂〉。*[[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該書收錄兩首賴和的詩作:〈南國哀歌〉、〈日傘〉。 ==賴和的小說作品==以題材分:*反映日治時期台灣人民的生存處境與婦女問題--〈一桿稱仔〉、〈辱〉、〈不幸之賣油炸檜的〉、〈可憐她死了〉*政治迫害、 濟榨取和警察的橫暴--〈不如意的過年〉 、〈惹事〉 、〈豐作〉 、〈浪漫外紀〉 等作品。*揭露殘存的封建勢力及傳統仕紳階級的性格--〈鬥鬧熱〉 、〈蛇先生〉 、〈棋盤邊〉 、〈赴了春宴回來〉 、〈善訟的人的故事〉 、〈未來的希望〉 、〈富人的歷史〉 等作品。*有關當代知識份子萌芽中的[[啟蒙思想]]及其徬徨掙扎--〈雕古董〉 、〈一個同志的批信〉 、〈歸家〉 、〈附會〉 、〈阿四〉 等作品。==賴和的白話新詩作品==有〈流離曲〉、〈南國哀歌〉、〈低氣壓的山頂〉等作品。 ==與賴和相關的研究書目=====一般書目和影音資料===(按年代先後排列)*[[紀念賴和先生九十冥誕籌備會]],1984,賴和先生平反紀念集。*[[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北:允晨文化。*[[李篤恭]]編,1994,磺溪一完人:賴和先生百年冥誕紀念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1994,賴和研究資料彙編。彰化:彰縣文化。*[[石美玲]],2000,賴和小說中的方言運用。民國89年12月21日於國立臺中圖書館臺灣歷史與文學研習班演講錄音。*[[陳建忠]],2004,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鄭穗影]],2007,賴和文學 合現實含理想,東京綠蔭書房。 ===博碩士論文===(按年代先後排列)*[[陳明娟]],1989,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台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2000,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陳淑娟]],2000,賴和漢詩的 題思想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張雅惠]],2000,日治時期的醫師與臺灣醫學人文: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秀蓉]],2002,台灣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 榮]]、[[王昶雄]]、[[詹冰]]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邵友梅]],2002,賴和小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許育嘉]],2002,賴和漢詩修辭美學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蘇娟巧]],2003,賴和漢詩意象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簡志龍]],2003,賴和漢詩中的社會現象分析與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勝志]],2005, 殖民體制下的反抗思潮—賴和的社會改革思想。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鄧慧恩]],2005,日據時期外來思 的譯介研究:以賴和、[[楊逵]]、[[張我軍]]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鄭皇泉]],2006,賴和小說敘事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黃立雄]],2006,賴和文學作品中的抗日意識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南衡]],2007,台灣小說中e外來語演變-以賴和kap[[王禎和]]e作品作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孫幸娟]],2006,賴和小說的臺灣閩南語詞彙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夜間專班)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謝美娟]],2008,日治時期小說裡的農工書寫─以賴和、[[楊逵]]和[[楊守愚]]為中心。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伍家慧]],2008,愛爾蘭及台灣的國家意識覺醒: [[葉慈]]與賴和的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所。*[[陳綠華]],2008,賴和白話小說的台灣話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孟宜]],2008,日治時期台灣小說中的主題意識與台灣話文書寫——以賴和、[[蔡秋桐]]、[[郭秋生]]之作品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廖美玲]],2009,[[魯迅]]與賴和小說主題之比較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與賴和相關的單篇論文==*[[葉石濤]],1985,為什麼賴和先生是台灣新文學之父?。遠景出版社出版的《沒有土地,哪有文學?》。*[[林瑞明]],1985,賴和與台灣新文學運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報第十二號抽印本。*[[張恆豪]],1987,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自立報系出版的《台灣近代名人誌》第3冊,頁169。*清華大學在1994年所主辦的「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 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之發表論文:**[[趙天儀]],1994,論賴和的新詩。**[[張恆豪]],1994,蒼茫深邃的「時代之眼」 : 比較賴和< 歸家> 與[[魯迅]]< 故鄉>。**[[林瑞明]],1994,賴和漢詩初探。**[[梁景峰]],1994,台灣現代詩的起步賴和, [[張我軍]]和[[楊華 (臺灣詩人)|楊華]]的漢文白話詩。**[[呂正惠]],1994,賴和三篇小說析論 : 兼論賴和作品的社會性格。**[[胡民祥]],1994,賴和的文學語言。**[[胡萬川]], 1994,賴和先生及[[李獻璋]]先生等民間文學觀念及工作之探討。**[[鄭穗影]],1994,賴和 現實與理想 : 台灣文學語言和精神之根源的思索。*[[葉榮鐘]],1995,詩 賴懶雲,時報 化出版的《台灣 物群像》,頁259。*[[翁聖峰]],2007/11,八四課程標準高中《國文》賴和教材試論,《彰化文學大論述》,施懿琳等,五南圖書,pp551~567。[http://homepage11.seed.net.tw/web@1/singhong/LiHo84.htm]*[[陳芳明]],1998,賴和與台灣左翼文學系譜,見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頁47-74。台北:麥田出版。*[[ 林衡哲 ]],2001 則尊稱 民族詩人 賴和 為「 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見林衡哲編著,二十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上),頁48-59。台北:望春風文化。*[[郭侑欣]],2003,從賴和漢詩探究他的國族認同。仁德學報,no. 2:193-206。 ==相關條目==*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醫師,已知的有:[[韓石泉]]、[[謝緯]]、[[王金河]]、[[吳新榮]](文學運動)、賴和(文學、社會、文化運動)、[[蔣渭水]](政治、社會文化運動)、[[劉清風]]、[[劉清井]]、[[廖煥章]]、[[廖溫仁]]、[[陳新彬]]、[[郭松根]]、[[高天成]]、[[翁俊明]]、[[洪長庚]]、[[施江南]]、[[邱德金]]、[[林篤勳]]、[[林清月]](台語流行音樂)、[[周金波]](文學創作)、[[李應章]](社會、政治運動)、[[王昶雄]](文學)、[[杜聰明]]等人士。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