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9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陆游23.jpg|350px|缩略图|右|<big>陆游画像</big>[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1021/f1b7d66c551b42e4a71c036372127ade.jpeg 原图链接][https://w…”
[[File:陆游23.jpg|350px|缩略图|右|<big>陆游画像</big>[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1021/f1b7d66c551b42e4a71c036372127ad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26102704_36332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是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作品。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ref>[https://new.qq.com/omn/20201101/20201101A020YM00.html 最豪迈霸气的88句诗词,谁是千古豪放第一人! ],腾讯网,2020-11-01 </ref>,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ref>[http://guoxue.httpcn.com/book/52ccfdbd2364417cbc9dec89215a0038/ 南唐书 陆游著 ],汉程网</ref>,“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ref>[https://www.sohu.com/a/204374791_694489 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搜狐,2017-11-13 </ref>,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center>《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center>
{{Cquote|
我来访古涪之滨,不辞百冈冀一真。走马朝寻海棕馆,斫脍夜醉鲂鱼津。
越王高楼亦已换,俯仰今古堪悲辛。督邮官舍最卑陋,栋挠楹腐知几春?
岿然此壁独亡恙,老槎劲翮完如新。向来劫火何自免,叱呵守护疑有神。
妖狐九尾穴中国,共置不问如越秦。天时此物合致用,下韝指呼端在人。
会当原野洒毛血,坐令万里清烟尘。老眼还忧不及见,诗成肝胆空轮囷。
|[南宋]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ref>[https://www.sohu.com/a/122079941_557893 陆游不光是诗词领域,书法,史学,散文也颇有造诣 ],搜狐,2016-12-20</ref>。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ref>[https://www.docin.com/p-1081927799.html 《尔雅新义》训诂研究 ],豆丁网,2015-03-06 </ref>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ref>[http://www.kpbgw.com/bingjian/25962.html 陆游的绝笔诗为什么是《示儿》诗? ],古诗文网,2019-12-09 </ref>。
==视频==
===<center> 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爱国诗人陆游</center>
<center>{{#iDisplay:d3071oxvufp|560|390|qq}}</center>
<center>小学语文第17周 爱国诗人陆游(上)</center>
<center>{{#iDisplay:r087485sxf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是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作品。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ref>[https://new.qq.com/omn/20201101/20201101A020YM00.html 最豪迈霸气的88句诗词,谁是千古豪放第一人! ],腾讯网,2020-11-01 </ref>,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ref>[http://guoxue.httpcn.com/book/52ccfdbd2364417cbc9dec89215a0038/ 南唐书 陆游著 ],汉程网</ref>,“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ref>[https://www.sohu.com/a/204374791_694489 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搜狐,2017-11-13 </ref>,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center>《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center>
{{Cquote|
我来访古涪之滨,不辞百冈冀一真。走马朝寻海棕馆,斫脍夜醉鲂鱼津。
越王高楼亦已换,俯仰今古堪悲辛。督邮官舍最卑陋,栋挠楹腐知几春?
岿然此壁独亡恙,老槎劲翮完如新。向来劫火何自免,叱呵守护疑有神。
妖狐九尾穴中国,共置不问如越秦。天时此物合致用,下韝指呼端在人。
会当原野洒毛血,坐令万里清烟尘。老眼还忧不及见,诗成肝胆空轮囷。
|[南宋]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ref>[https://www.sohu.com/a/122079941_557893 陆游不光是诗词领域,书法,史学,散文也颇有造诣 ],搜狐,2016-12-20</ref>。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ref>[https://www.docin.com/p-1081927799.html 《尔雅新义》训诂研究 ],豆丁网,2015-03-06 </ref>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ref>[http://www.kpbgw.com/bingjian/25962.html 陆游的绝笔诗为什么是《示儿》诗? ],古诗文网,2019-12-09 </ref>。
==视频==
===<center> 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爱国诗人陆游</center>
<center>{{#iDisplay:d3071oxvufp|560|390|qq}}</center>
<center>小学语文第17周 爱国诗人陆游(上)</center>
<center>{{#iDisplay:r087485sxf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