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路易吉·凱魯畢尼

移除 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822年,卡魯比尼被任命為[[巴黎音樂學院]]院長,並完成他的教科書《對位法和賦格教程(''Cours de contrepoint et de fugue'')》。而在1835年,身為院長的卡魯比尼陷入了和年輕新進[[埃克托·柏辽兹|埃克托·白遼士]]的衝突當中,導致白遼士晚年在回憶錄中形容卡魯比尼是一個反覆無常的迂腐老學究。部分樂評人如巴西·迪安指出白遼士對凱魯比尼的描述,扭曲了後世對凱魯比尼的印象。但事實上,不少同時代的人對凱魯比尼容易動怒的個性,有所暗示,如[[阿道夫·阿當]]就曾寫道:「部分人一直聲稱他的脾氣很穩定,因為他經常發怒。」縱然如此,卡魯比尼依然有不少朋友,如[[羅西尼]]、[[蕭邦]]等等,當然還有畫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爾]]。安格爾和凱魯比尼可謂興趣和職業互補:凱魯比尼是個業餘畫家,安格爾喜歡玩小提琴。而在1841年,安格爾為年老的凱魯比尼劃下了最著名的一幅肖像。
[[File:Père-Lachaise - Division 11 - Cherubini 04.jpg|thumb|凱魯比尼的墓碑]]
終其一生,凱魯比尼盡獲法國各個最高和最尊貴的榮譽:1814年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1815年的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841年,他更成為法國歷史上首位獲得榮譽軍團勳章司令勳位的音樂家。<ref>Sadie, p. 834</ref> 最終凱魯比尼卒於巴黎,享年81歲,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距離蕭邦的安息地僅四米之遙。而他的墓碑則由著名建築師勒克萊(Achille Leclère)設計,墓碑上有一幅由雕塑家奧古斯當·杜蒙雕刻浮雕,刻有頭戴「音樂」桂冠的凱魯比尼半身像。
4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