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万青

增加 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王万青''',男,汉族,1944年12月生, [[ 上海 ]] 人,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 [[ 甘肃 ]] 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甘肃省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0“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2010年荣获第七届医师奖,被评为2010年十大陇人骄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
== 简介 ==
铭记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誓言
1968年,王万青从 [[ 上海 ]] 第一医学院毕业,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工作。
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纯牧业县,平均海拔3800多米,县城海拔3400多米。王万青刚来时,玛曲的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从兰州到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需要2天时间,从合作市到玛曲县也是2天的路途,从玛曲县城到50多公里外的阿万仓乡,还得多半天的路程。曾经有位领导感慨地说:“在玛曲这样艰苦的环境,即使不做贡献,能留下来,就很了不起。”许多来玛曲工作的外地干部职工,经受不住严酷环境的考验,一批一批地调离了。当年,与王万青同时来到甘南大草原的大学生有100多人,随着时间的流失,有的通过考大学、读研究生离开了,有的通过各种关系调走了,有的索性早早病退回去了,但当初被人们认为是"飞鸽牌"的王万青不仅留下来了,还为玛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经先后任阿万仓乡卫生院医生、副院长、院长,玛曲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站长,玛曲县人民医院医生、外科主任、外妇病区主任等职。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王万青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他最初的信念--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为党和人民做出一份贡献!他多次放弃了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的坚守,赢得了“草原曼巴”的亲切称呼(“曼巴”就是藏语“医生”的意思)。
==人物经历==
===继续前行:续写草原故事===
40年前,王万青只身打马赴草原,一路向西千万里,开始了他的草原故事,把自己的工作热情、亲情都融入了这片养育他的草原。
如今年近七旬的王万青,虽已退休,却仍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给上门求医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他的4个子女也都留在了 [[ 玛曲县 ]] ,为了传承他的事业,他的长子把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接下来,在高原上继续为牧民群众服务、为玛曲的医疗事业奉献。
43年,王万青始终如一地恪守最初的誓言,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把一切献给党,贡献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对党的坚定信念支撑王万青一路走来,“我感谢玛曲草原人民给了我人生的意义,我感谢伟大的祖国让我继续一个上海人的草原故事。”
==人物言论==
==社会评价==
A 民委系统评价
2010年8月19日晚,《阿万仓草原上的好“曼巴”——王万青》的事迹在《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播出后,收看了节目的 [[ 甘肃 ]] 省民委广大干部职工深受教育和感动。大家反响强烈,一致认为,王万青是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楷模,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代表,是民族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民族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王万青为榜样,饱含热情地为各族群众服务。“王万青的事迹让我十分感动”。在省民委少语古籍处工作的刘晋告诉记者,他在民族工作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了,上世纪80年代,他就听说过王万青这个在草原上行医的上海大学生的感人事迹。几十年来,王万青一如既往,持之以恒,长期坚守在海拔4500多米的地方为藏区群众服务,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长期在民族战线工作的干部来说,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更应加倍努力,踏实做事,心系少数民族群众的疾苦,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把党的事业做好。
B 卫生、科教系统评价
2010年8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播出了我省卫生系统的杰出代表——王万青同志先进事迹,节目播出后,甘肃省卫生、科教系统人员反响强烈,大家纷纷表示要以王万青为榜样,在工作中践行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
2010年8月19日晚,“草原曼巴”王万青的事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省内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引起了参加舟曲灾区抢险救援各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一致称赞和共鸣。
大家在收听收看节目后一致认为,王万青同志用一颗赤诚的心和精湛的医术,为无数藏区牧民群众托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是“团结使者”,他用真情浇灌出民族团结的和谐之花。他是“奉献使者”,从繁华大都市到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他始终无怨无悔。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蔡曦光认为:在王万青身上,最突出的就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的坚守,对家庭、对事业的坚守。当前正值舟曲抢险救援和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的关键时刻,灾区需要更多像王万青这样视群众为亲人的广大医务人员。
广大医务工作者纷纷表示,要学习王万青扎根基层、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悉心服务藏区百姓的高尚医德和无私情操,时刻以王万青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和践行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解放军第一医院抗洪救灾医疗队护士长 [[ 王伟 ]] 说:“看了王万清事迹的报道,我觉得作为一名军队义务工作人员,应该以他的精神为动力,更好的为灾区人民服务。”
E 舟曲人民的评价
收听收看王万青的事迹,也给舟曲人民带来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舟曲三中党员教师杨芬玉说:“当我看到王万青同志的事迹,我十分的感动,今天我们的舟曲受灾了,我希望我们的舟曲人民向王万青同志学习,学习他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相信我们通过党和领导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支持,走过这一段艰难的时期,重建舟曲。”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