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釘狀龍

增加 6,32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釘狀龍'''<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images/cc/87/=…”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釘狀龍'''<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images/cc/87/==wZwpmLkRGOiJWNmVjZkljZ0ImMjFDM09yX1QjMfBjM08CZmRXbk9SbvNmLnNXboFnL2A3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9%87%98%E7%8B%80%E9%BE%8D/wiki-1984765 圖片來自itsfun]</small>
|}

'''钉状龙屬'''([[學名|屬名]]:''Kentrosaurus'',意為「具有尖刺的蜥蜴」),又名'''肯龍'''或'''肯氏龍''',為[[劍龍科]](Stegosauridae)[[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林迪區]]敦達古魯山(Tendaguru Hill)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生存年代為晚[[侏儸紀]]的[[啟莫里階]],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

'''釘狀龍'''與[[北美洲]]的[[劍龍屬]](''Stegosaurus'')是近親,但是體型大小、身體靈活度、與防禦用的板甲形狀不同。成年釘狀龍的身長約4.5公尺,釘狀龍的後背到尾巴分佈者尖刺,而非板甲。肩膀或臀部兩側可能有尖刺。

釘狀龍是在1915年由[[德國]]古動物學家Edwin Hennig命名。''Kentrosaurus''之中的''kentron/κεντρον''源自[[希臘文]]中的κεντρον(kentron),意思是「尖刺的」;而''sauros/σαυρος'''意為「[[蜥蜴]]」。而種名中的「衣索比亞」(''aethiopicus''),來自[[中世紀]]以前[[歐洲]]對[[漠南非洲]]的泛稱「Aethiopia」(這個名稱如今演變為「Ethiopia」,專指現今的[[衣索比亞]]),在此代指釘狀龍的發現地坦尚尼亞。晚[[白堊紀]]的[[角龍下目]][[尖角龍]]的屬名(''Centrosaurus''),也是來自相同的[[希臘文]]字源,但尖角龍字首改為"C",以避免混淆。

==發現與種==

在1909年到1912年,一個[[德國]]挖掘團隊在[[東非]]發現了數種新恐龍,釘狀龍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牠顯示了[[坦尚尼亞]]與[[莫里遜組]]兩地在較早期曾經非常接近,莫里遜組位於[[落磯山脈]]的東部。在這個挖掘團隊的三個科學家中,[[沃納·詹尼斯]](Werner Janensch)在1910年發現這是一個劍龍類化石,而Edwin Hennig在1915年首次敘述釘狀龍。

釘狀龍的已發現化石包含:一個接近完整的尾巴、[[骨盆]]、數節[[背椎]]。[[沃納·詹尼斯]](Werner Janensch)利用這些化石,重建出一個釘狀龍的骨架模型,在[[柏林自然史博物館]]展出<ref name=Janensch>{{cite journal| last = Janensch| first = W.| title = Ein aufgestelltes Skelett von ''Kentrurosaurus aethiopicus'' E. Hennig aus den Tendaguru-Schichten Deutsch-Ostafrikas| journal = Palaeontographica| volume = Suppl. 7 I| pages = 255-276| date = 1925}}</ref>。在2006到2007年間,博物館將這個骨架拆除,並組架出新的骨架模型。除此之外,一個顱骨與尖刺化石曾存放在[[柏林洪堡大學]]的[[洪堡博物館]],但洪堡博物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轟炸,而這些化石一度被認為已經遺失了。但是,近年在博物館的地下儲藏室,發現了顱骨部分。

[[模式種]]是'''埃塞俄比亞釘狀龍'''(''K. aethiopicus''),也是目前的唯一種。在1914年,[[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 Gilmore)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的一些零碎化石,被命名為長刺劍龍(''Stegosaurus longispinus''),有可能是釘狀龍的北美洲物種。

===命名爭議===
釘狀龍(''Kentrosaurus'')是在1915年由Edwin Hennig命名。但是,[[角龍類]]的[[開角龍]](''Centrosaurus'')的屬名也是來自相同的希臘文字源,兩者只差一個字母,在發音上可能會產生混淆。隔年,為了避免違反[[國際動物命名法規]],Edwin Hennig將釘狀龍改名為''Kentrurosaurus''。同時,[[匈牙利]]古生物學家[[法蘭茲·諾普喬]](Franz Nopcsa)則將釘狀龍改名為''Doryphorosaurus''。如果有重新命名的必要,較早重新命名的''Kentrurosaurus''具有優先權。但是,釘狀龍與開角龍的屬名只差一個字母,並無重新命名的必要,''Kentrosaurus''仍是有效的屬名。

==古生物學==
釘狀龍體型較[[劍龍屬]]小。釘狀龍身長4公尺,體重約320公斤。在[[劍龍類]]恐龍中,釘狀龍的體型小。

===食性===
如同其他[[劍龍類]]恐龍,釘狀龍是種[[草食性]]恐龍。但不同於其他[[鳥臀目]]恐龍,劍龍類的牙齒小,磨損面平坦,頜部只能作出上下運動。釘狀龍的頰齒呈獨特的鏟狀,齒冠不對稱,牙齒邊緣只有七個小齒突起。其他劍龍類恐龍的牙齒較為複雜。由於[[禾本科]]植物直到[[白堊紀]]才演化出現,所以釘狀龍不可能以[[草]]為食。過去曾有理論認為,劍龍類是以低矮的植物葉子、[[水果]]為食<ref name ="Weishampel984">{{cite journal|author=Weishampel DB|year=1984|title=Interactions between Mesozoic Plants and Vertebrates: Fructifications and seed predation|journal=N. Jb. Geol. Paläontol. Abhandl.|pages=224–250|volume=167}}</ref>。另一種可能是,釘狀龍能夠以後腳站立,以較高的樹枝、樹葉為食。

===裝甲===
釘狀龍的板甲與[[劍龍屬]]的板甲相當不同。釘狀龍有許多小型板甲沿者頸部與肩膀排列。而背部後方與尾巴通常有6對尖刺,每個尖刺長度為1呎。如同其他劍龍類恐龍,例如[[歐洲]]的[[勒蘇維斯龍]],釘狀龍另有一對尖刺從臀部(也可能是肩膀)往後延伸。劍龍屬的骨板可能作為體溫調節作用,而釘狀龍的尖刺可能只有自我防衛的功能。

釘狀龍可能曾被類似[[異特龍]]與[[角鼻龍]]的[[獸腳類]]恐龍所獵食。釘狀龍可左右揮動牠們有尖刺的尾巴來避免被攻擊。而釘狀龍臀部兩側的尖刺也可保護牠們免受攻擊。

===步態===
釘狀龍與劍龍屬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劍龍屬缺乏臀部與尾巴連接處附近的一對顯著的尖刺。釘狀龍的股骨長度與腿的其他部分相比,顯示牠們是種緩慢而不活耀的恐龍。釘狀龍可能用後腿直立起來以接觸樹葉、樹枝,但正常的狀態應該是完全四足狀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