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9
次編輯
變更
徐爰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徐爰,字长玉,南琅琊开阳人也。本名瑗,后来,因为与傅亮的父亲同名,所以改为爰。徐爰最初仅是东晋琅邪王大司马府中的中典军,参加刘裕的北征。徐爰因思维缜密,很会讲理,为刘裕所知。 [[ 刘义符 ]] 在东宫为太子的时候,他入侍刘义符的左右。 <ref>《宋书.徐爰传》:“徐爰,字长玉,南琅邪开阳人也。本名瑗,后以与傅亮父同名,改为爰。初为晋琅邪王大司马府中典军,从北征。微密有意理,为高祖所知。少帝在东宫,入侍左右。”</ref>
=== 元嘉为官 ===
* 宋文帝元嘉初期,徐爰又被文帝亲任,因为多年担任吏职的资历,被文帝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435年),转南台侍御史,始兴王刘浚的后军参军。不久,又复侍太子于东宫,迁员外散骑侍郎。宋文帝每次对外出军行师,总会悬授兵略。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书》误作二十九年),宋文帝遣 王[[ 王 玄谟]]等北伐,同时配徐爰五百人马,随军向碻磝,衔中旨,临时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ref>《宋书.徐爰传》:“太祖初,又见亲任,历治吏劳,遂至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转南台侍御史,始兴王浚后军。复侍太子于东宫,迁员外散骑侍郎。太祖每出军行师,常悬授兵略。二十九年,重遣王玄谟等北伐,配爰五百人,随军向确磝,衔中旨,临时宣示。” </ref>
=== 辅助孝武 ===
*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 [[ 刘劭 ]] 弑杀宋文帝自立。不久,武陵王[[刘骏]]率军讨伐刘劭,兵至新亭。此时大将军、江夏王 [[ 刘义恭 ]] 向南奔跑逃走,而徐爰被刘劭困在殿内,徐爰以三寸不烂之舌,诓骗刘劭让自己追击刘义恭,他因此得以趁机逃走,直奔新亭。当时刘骏将在新亭即大位,但军府造次,不知晓朝章。而徐爰素谙其事,徐爰一到新亭,新亭的文武官员都很喜悦,于是刘骏任命徐爰太常丞,撰立仪注。 <ref>《宋书.徐爰传》:“世祖至新亭,大将军江夏王义恭南奔,爰时在殿内,诳劭追义恭,因得南走。时世祖将即大位,军府造次,不晓朝章。爰素谙其事,既至,莫不喜说,以兼太常丞,撰立仪注。”</ref>
* 孝建初年(454年),补尚书水部郎,转为殿中郎,兼尚书右丞。
* 孝建三年(456年),孝武帝诏问群臣边境防御之策,徐爰针对孝武帝诏旨,分别提出了各项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徐爰认为劳师远征,耗费巨大,且距离遥远,羽林救援不及。提出加强对淮北各边镇的军事部署的经营,加强边境各军事重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认为“威虏之方,在于积粟塞下”,提议在边镇施行屯戍结合、兵民合一、农战并修、耕战结合的军事组织与训练,并认为这是固本之道。同时认为守可抵御北魏侵扰,若攻则需协同反击,认为“为立之方,击之为要”。当年,徐爰升任为尚书左丞。
* 大明六年(462年),早在元嘉年间,宋文帝就使著作郎 [[ 何承天 ]] 草创国史。孝武帝即位初年,又使奉朝请 [[ 山谦之 ]] 、南台御史苏宝生踵成之,但他们任史职的时间都很短,因此并未完成。大明六年,孝武帝以徐爰领著作郎,让他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全面编修国史。徐爰虽然参考前面的这些人的著作,但最后的所著,却不失为一家之书。徐爰上表说:"起元义熙,为王业之始;载序宣力,为功臣之断。"也就是将国史的元年,即刘宋王业的肇始,界定为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开始。于是孝武帝命内外大臣讨论和商议这个问题。太宰、江夏王[[刘义恭]]等三十五人赞同徐爰的提议,认为应当以义熙元年为断。而散骑常侍、巴陵王 [[ 刘休若 ]] 、尚书金部郎 [[ 檀道鸾 ]] 二人则认为应该以元兴三年(404年),即刘裕起兵讨灭桓玄的那年为始。太学博士虞和认为应该以开国为宋公元年。最后,孝武帝同意徐爰之议,下诏说:"项籍、圣公(刘玄)的传记,就曾编录在两汉的国史中,前史已有这样的先例。桓玄的传记也应该收录在宋书中。其他相关事项,就按徐爰的提议来。"
* 大明七年(463年),徐爰迁游击将军。其年,孝武帝南巡,徐爰暂时以本官兼任尚书左丞,车驾还宫,罢左丞之职。
* 大明八年(464年),又兼任尚书左丞,著作兼如故。不久,孝武帝病逝,朝廷营建景宁陵,徐爰以本官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景宁陵的营建工作。
== 人物评价 ==
* [[王鸣盛]]:徐爰本儒者,长于礼学,又修《宋书》,仕至显位。考其生平,敭历内外,无大过恶。沈约乃入之《恩幸传》,与阮佃夫、寿寂之、李道儿辈同列,此必[[沈约]]一人之私见。约撰《宋书》,忌爰在前,有意污贬,曲成其罪,正与[[魏收]]强以郦道元入《酷吏》相似。李延寿最喜改旧,乃于此种大乖谬处则仍而不改,惟于所载爰诸奏议痛加刊削而已。 <ref> [[ 王鸣盛 ]] 《十七史商榷.卷十八.徐爰不当入恩幸传》</ref>
== 史籍记载 ==
* 《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徐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