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希罗多德

移除 2,22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简介 ==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 编辑[[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中文名 [[希罗多德]] 外文名 ΗΡΟΔΟΤΟΣ 别 名 历史之父 国 籍 希腊 出生地 希腊 出生日期 约公元前480年 逝世日期 约公元前425年 职 业 作家、历史学家 主要成就 西方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品 《历史》目录1 '''人物生平'''▪ 游历▪ 写作▪ 历史之父2 == 个人 作品▪ 《希腊波斯战争史》▪ '''史学争论'''▪ 局限性▪ 研究目的▪ 写作态度▪ 取材广泛▪ 学术思想3 外界评价4 历史 成就==▪ 治学态度▪ 写作笔法▪ 史学价值人物生平编辑[[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25),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史学名著《历史》一书的作者,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 <p style="text-indent:2em;">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诞生在小亚细亚西南海滨的一座古老的城市。那是古希腊人早年向海外开拓时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希罗多德的父亲是一个拥有豪富的奴隶主,他的叔父是本地一位著名诗人。希罗多德从小学习勤奋,酷爱史诗。当时,他们城邦的统治者是一个通过阴谋篡夺了政权的家伙。成年后的希罗多德随叔父等人积极参与推翻篡位者的斗争。斗争遭到镇压,他的叔父被杀,他被放逐。后来,篡位统治者被推翻,他一度返回故乡。不久,又再度被迫出走,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1] </p> == 游历== <p style="text-indent:2em;"> 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向北走到黑海北岸,向南到达埃及最南端,向东至两河流域下游一带,向西抵达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维持生活,他还长途行商贩卖物品。每到一地,希罗多德就到历史古迹名胜处浏览凭吊,考察地理环境,了解风土人情,他还喜爱听当地人讲述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他把这一切都记下来,并一直随身带着。 公元前445年前后,希罗多德来到了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当时的雅典,经历了希(腊)波(斯)战争,政治经济都获得了高度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希罗多德感到异常兴奋,他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和政治文化活动,并很快同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次他写的诗还得了奖。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2] </p>
写作
<p style="text-indent:2em;"> 希罗多德崇拜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于不久前结束的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在希腊波斯战争中打败奴隶制大国波斯的侵略,十分钦佩,他不停地向有关的人打听战争的各方面情况,收集了很多的历史资料。 公元前443年春季,雅典人在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湾沿岸,建立了图里翁城邦,希罗多德跟随雅典移民到了那里,成了这个城邦的公民。他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写作《历史》。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最终完稿,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25年离开了人间。</p>== 历史之父==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小亚细亚的西南海滨,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叫哈利卡纳苏。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就生在这里。他的家庭是名门望族,父亲是豪富的奴隶主,在当地颇有威望。叔父是著名诗人。 富裕优越的环</p>[[希罗多德]]塑像[[希罗多德]]塑像 <p style="text-indent:2em;"> 境使希罗多德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好学。特别喜爱史诗。</p>  <p style="text-indent:2em;"> 大约从30岁起,希罗多德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的足迹东至两河流域,南达埃及最南端,西至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北临黑海沿岸。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广泛了解乡土人情,细心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努力搜求各类历史故事。长期的游历不但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而且对他后来写著历史有很大帮相。</p> <p style="text-indent:2em;">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经历了希波战争的雅典,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学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他身逢盛世,并与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深厚的情谊。他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写了不少诗文。受了伯里克利等友人们的鼓励,他决心写一部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传之后世。</p> <p style="text-indent:2em;"> 公元前443年,希罗多德随同一些雅典人前往意大利,在一个海湾建立的新城——图里奥伊住下来,开始写他的历史著作。</p> <p style="text-indent:2em;"> 所著《历史》一书,共9卷。1~5卷第28章,叙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第5卷第29章起,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该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亦作《希腊波斯战争史》。在古罗马时代,希罗多德就被誉为“历史之父”。 [3] </p>'''个人作品'''编辑《希腊波斯战争史》这部著作最初发表于公元前相关书籍== 相关书籍==<p style="text-indent:2em;">430年前后,原先并不分卷。后来亚力山大城的校注家们把它分成9卷,每卷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并且分别以希腊神话中的9位缪司(即分管各门艺术的女神)的名字作为各卷的标题。</p>史学争论</p>  <p style="text-indent:2em;"> 究竟是先完成前半部,还是先完成后半部?对这个问题,史学界历来多有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希罗多德的写作活动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原先他只是同其他纪事家一样,撰写了若干片断的有关古代东方各国的纪事;后来他来到雅典,受到雅典文化气氛的影响,才立志要把希波战争的经过记载下来;当他成功地描述了希波战争的事迹之后,又把自己以前的旧作加以整理、与有关希波战争的叙述汇编在一起、经过加工通顺、再加上导言,于是就完成了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这部著作前后体例的转换及其成书过程,正是希罗多德从一个普通的纪事家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的具体写照。局限性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希罗多德在书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自我矛盾。譬如相关书籍相关书籍:在估量史料和处理史料时,他充分表现出了“求真存疑”的批判精神;在分析历史原因时,他坚持人本主义立场;但是在历史观上,他仍然保留了相当多的宿命论的痕迹。他相信人世间的一切确实都由一个超自然的主宰力量操纵着,相信神的启示及其发出的各种预兆,相信奇迹、预言、幻象、梦兆、占卜等等。他在书中提到征兆的地方多达35处。有时为了神的荣光,为了宣扬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希罗多德竟然不顾历史的真实性原则。譬如:他在第1卷的第29~33节中,有声有色地描述了吕底亚国王克洛苏斯与梭伦就“幸福观”进行对话的情景;实际上这段描写是不符合事实的虚构,因为梭伦赴小亚细亚游历之事,发生在克洛苏斯当政前的三、四十年,这二人是不可能对话的。然而瑕不掩瑜,'''《希波战争史》'''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历史著作,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瑰宝,希罗多德也无愧于西塞罗赠予他的“史学之父”的美名。研究目的</p>
4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