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次編輯
變更
瞿式耜
,無編輯摘要
| 外文名 = Shisi Qu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瞿式耜2.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cacheimgtu.cjmxlishiquwen.com/star20161111/201609/201609292119397932f1830fe0f4b128c0b7988335ef97d79.jpg 原图链接] [httpshttp://starpic.cjmxsogou.com/201609/1182431.shtml d?query=%F6%C4%CA%BD%F1%EA&st=255&mode=255&did=4#did3 来自 明星网搜狗搜索]]]
| 图像说明 = 瞿式耜|center
| 出生日期 = 1590年
<p style="text-indent:2em;"> </p>式耜殉国后,永历朝给谥“文忠”。永历六年(1652年)七月,联明抗清的原农民军将领李定国收复桂林,要为瞿式耜立祠纪念,并召见其孙瞿昌文,支持昌文为祖父归葬故乡虞山拂水岩牛窝潭。康熙十八年(1679年),迁葬于虞山拂水岩牛窝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宣”。 <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瞿式耜著有诗文十卷,道光十五年(1835年)有木刻本 《瞿忠宣公集》。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增补校订出版改称,《瞿式耜集》。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有“瞿式耜”专条,称赞他的诗作,“充满着激越的爱国热情”,中国文学史把式耜列入爱国诗人行列。<p style="text-indent:2em;"> </p>
瞿式耜、张同敞在可以转移的时候不肯转移,宁可束手待毙,这种现象在南明史上并不少见。究其心理状态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南明前途已经失去了信心。张同敞在桂林失守前不久对友人钱秉镫说:“时事如此,吾必死之。”钱氏开导说:“失者可复,死则竟失矣。”同敞伤心备至地回答道:“虽然,无可为矣!吾往时督兵,兵败,吾不去,将士复回以取胜者有之。昨者败兵踣我而走矣,士心如此,不死何为?”瞿式耜的经历比张同敞更复杂,他既因封孙可望为秦王事不赞成联合大西军,对郝永忠、忠贞营等大顺军余部忌恨甚深,而倾心倚靠的永历朝廷文官武将平时骄横躁进,一遇危急或降清或逃窜,毫无足恃,已经感到前途渺茫了。其次,根深蒂固的儒家成仁取义思想也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条道路。与其趁清军未到之时离开桂林也改变不了即将坍塌的大厦,不如待清军入城后,以忠臣烈士的形象博个青史留名。尽管这种坐以待毙的做法多少显得迂腐,还是应当承认瞿式耜、张同敞的从容就义比起那些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门、藏之深山的所谓遗民更高洁得多,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 ——《南明史》,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