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增加 8,78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1.jpg|缩略图|[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86928286,1563206501&fm=15&gp=0.jpg 原…”
[[File: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1.jpg|缩略图|[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86928286,1563206501&fm=15&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2%A5%CD%B7%BF%CD%D7%D3%E8%C2%C7%EF%BA%F3%2C%C8%D5%C2%E4%BE%FD%C9%BD%D4%AA%C6%F8%D6%D0%CD%BC%C6%AC&fr=ala&ala=2&alatpl=sp&pos=0 图片来源]]]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出自宋代[[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二首]]》<ref>{{ cite web | url=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88562d512c7e.aspx | title=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 author=古诗文网 | date=2020-03-05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File: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2.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6108654556&di=021dfcecc29e8033426bb8cef5f8f0be&imgtype=0&src=http%3A%2F%2Fn1.itc.cn%2Fimg8%2Fwb%2Fsohulife%2F2020%2F11%2F03%2F160436498047245301.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2%A5%CD%B7%BF%CD%D7%D3%E8%C2%C7%EF%BA%F3%2C%C8%D5%C2%E4%BE%FD%C9%BD%D4%AA%C6%F8%D6%D0%CD%BC%C6%AC&fr=ala&ala=2&alatpl=sp&pos=0 图片来源]]]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

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高楼。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晴空万里,湖面风平浪静,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驶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晚秋后异乡旅人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

向北看只见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则看见枫叶红艳似火。

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很少留神思考,结果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的诗篇。

注释

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徙(xǐ)倚(yǐ):徘徊。

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吊古:哀吊,凭吊。

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杪(miǎo)秋:晚秋。

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白首:白发。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赏析==
其一

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ref>{{ cite web | url=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701587332c07fc2806ea2dc73084e6b6&from=kg0&highlight=%E6%A5%BC%E5%A4%B4%E5%AE%A2%E5%AD%90%E6%9D%AA%E7%A7%8B%E5%90%8E%EF%BC%8C%E6%97%A5%E8%90%BD%E5%90%9B%E5%B1%B1%E5%85%83%E6%B0%94%E4%B8%AD | title=登岳阳楼 | author=百度汉语 | date=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File: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6108751426&di=80a361f6fb19d15c6c5dbe40be43892b&imgtype=0&src=http%3A%2F%2Fimaegs.creditsailing.com%2Farticle%2F614%2F1_zihej3241-150P5164Q3I9.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2%A5%CD%B7%BF%CD%D7%D3%E8%C2%C7%EF%BA%F3%2C%C8%D5%C2%E4%BE%FD%C9%BD%D4%AA%C6%F8%D6%D0%CD%BC%C6%AC&fr=ala&ala=2&alatpl=sp&pos=0 图片来源]]]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人终于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其二

第一首写登楼,而第二首转写景和归途。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这就描绘了多种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风”三字略显俗套,但这正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韵味,不加修饰,只是写的是湖水之壮美,这更显手法独特。第二联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第三联起,开始写诗人的归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将诗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则见枫叶红红,这一联的描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对仗工整,别有韵味。最后两句就是写诗人只顾观景,写着的诗到了江陵还未完,这就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整首诗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样,是“忧”的,因为两首诗记述的为同一系列的事,其感情也是相同的,只是被隐藏了,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创作背景==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这两首就是其中之一。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参考文献==
{{Reflist}}
43,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