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纳德·克努特

增加 2,336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代表作品 =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计算机与排版》,《超现实数》
}}
'''<big>唐纳德·克努特</big>''' <p style="text-indent:2em;">高德纳是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先驱者,计算机排版系统TEX和METAFONT的发明者,他因这些成就和大量创造性的影响深远的著作而誉满全球。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p ><ref>[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180205/20180205105439.html  高德纳·克努特:编程神话缔造者:定义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中华网</ref></p >
== 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高德纳(Donald Ervin Knuth)——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的年轻作者。</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高德纳以各科平均97.5的创记录的高分从密尔沃基路德兰高级中学毕业,进入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开思理工学院(Cas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读物理。这一年,他在中学时就创作的一篇出色的科学幻想小说“普茨比度量衡体系”(The Potrzebi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在美国著名的《疯狂》(Mad)杂志上发表,高德纳获得了他的第一笔稿费25美元,并因而获得西屋科学天才的提名奖。在这篇小说中,高德纳风趣而富于幻想地提出了替代公制的一种新的计量制度,比如以一本流行杂志的厚度为长度单位,虽然滑稽可笑,却设计得严密周到,天衣无缝,其中甚至还包括一种新的历法。文章刊出后大受欢迎,多次重印,1991年还重印过一次,其时作者高德纳即将退休。</p >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学一年级结束以后的暑假,高德纳在学校打工,负责把统计数字画成图表。碰巧他工作室的隔壁就是计算机房,新到了一台IBM650。当时的计算机体积都很庞大,有供输入和调试的控制台,上面排列着一排排的开关和指示灯,计算机工作时指示灯快速闪烁变化出不同的图案,这引起高德纳极大的好奇与兴趣,他接连好几天彻夜不眠地呆在机房,观察它的工作,钻研使用手册,探究计算机的奥秘。一年以后,他终于改学数学,与计算机结缘。这段经历对于高德纳是如此重要和关键,以致他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第一卷的卷首,不像别的作者那样一般写上“献给自己的父母”或“献给自己的妻子”,而是写着“献给曾经安装在开思理工学院的650型计算机,以纪念那些愉快的夜晚”。他的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也是在650计算机上实现的:他为他所在的校篮球队(高德纳人高马大,也喜爱运动,娱乐)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公式,根据球员在每场比赛中的得分、助攻、抢断、篮板球、盖帽等多项统计数字对球员进行综合评估。球队教练根据高德纳的程序挑选和使用球员,使开思理工学院在1960年赢得了联赛冠军,高德纳的“神奇的公式和程序”也被当地报纸和广播传为美谈。</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高德纳在开思理工学院毕业,不但被授予学士学位,还被破例同时授予硕士学位。之后他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1968年,然后转入斯坦福大学任教,其间1972—1973年曾经在奥斯陆大学当客座教授。</p >[[File:唐纳德·克努特.jpg|缩略图|righ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6003915651&di=5357bcf73d9c7b8f7ebc0a89a381832c&imgtype=0&src=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33%2F07%2F01300001128119146700075476344_s.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4%90%E7%BA%B3%E5%BE%B7%C2%B7%E5%85%8B%E5%8A%AA%E7%89%B9&step_word=&hs=0&pn=2&spn=0&di=904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893342739%2C4052380875&os=1262302589%2C2085189685&simid=3371125744%2C201997375&adpicid=0&lpn=0&ln=1002&fr=&fmq=154599382990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33%2F07%2F01300001128119146700075476344_s.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kwthj_z%26e3Bv54AzdH3FothtAzdH3F%25El%25bD%25lE%25Em%25b9%25AE%25Em%25ld%25BC%25Ec%25AF%25Ba%25E9%25BB%25BF%25Ec%25Bn%25Ba%25Ec%25bE%25Aa%25El%25bD%25l9%25EE%25b8%25bm%25Ec%25An%25ld%26w4r%3Br61%3Dk7pp5g_15v_3tg67&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网]]]
<p style="text-indent:2em;">高德纳至今进行了两大工程,一个已经完成,一个尚未完成。第一个大工程就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系列,开始于他念博士期间,计划出七卷,第一卷《基本算法》于1968年出版,第二卷《半数字化算法》于1969年出版,第三卷《排序与搜索》于1973年出版,第四卷A《组合算法》已于2011年出版。这个工程为什么前紧后松,长期停顿呢?</p >
<p style="text-indent:2em;">高德纳暂停了写作,理由是现有的计算机排版软件效果太差,破坏了这套书的美。这不免引发作者是否江郎才尽,见好就收的猜测与怀疑——不料辍笔10年的高德纳以三个重量级创造性成果:字体设计系统METAFONT(其价值一言以蔽之:对整个西文印刷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文学化编程(充分展示程序设计的艺术性:清晰,美感,诗意),尤其是最具革命性的排版系统TEX(至今仍是全球学术排版的不二之选)给出了强力回应。尽管如此,仍有人说高写完三卷 TAOCP就去研究TeX,其实是害怕写第四卷——不过他对这类风言风语根本不以为意:“一个人要把事情做的完美,只有跟上帝的意图保持和谐,现在上帝要我去写第四卷了。”</p >
<p style="text-indent:2em;">搁置手头的重要工作,费时10年专研排版美学打造TEX系统,原因其实很简单:数理图文排版以前一直使用金属活字,70年代以降始有激光照排,然而当时的计算机虽能替代人工排出普通的报纸杂志,但对处理复杂的数理公式却力不从心。高德纳试图为计算机写一个小玩艺儿解决上述问题,TeX的前半部分由此产生。编写过程中,他想参考J·伯克霍夫的Aesthetic Measures(《美学标准》)一书,在哈佛的图书馆几经查阅也未能如愿,之后好不容易在麻省理工学院找到。参考的结果是在TeX里加入一个变量badness,用以衡量一行文字的美感,变量越小文字就越美。</p >
<p style="text-indent:2em;">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德纳和其他一些计算机科学家曾经设想在未来10年中将产生一种比现有程序设计语言更加强大,更加优美的新型语言,并预先命名它为“乌托邦84'’(Utopia 84)语言。</p ><ref>[http://jandan.net/2018/01/26/onald-knuth.html  在世最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高德纳度过80岁寿辰 ]煎蛋网</ref></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2年,高为潜心写作TAOCP从斯坦福提前退休,同时停用电子邮箱(他自1975年就开始玩电邮)。2008年,TAOCP前三卷出版30年后,第四卷在高粉的千呼万唤中终于面世,此际的高德纳已然是满头白发。对计算机科学的倾心热爱,使他为这部作品耗费了毕生心血:从及冠之年直至古稀老人。</p >
== 所获荣誉 ==
<p style="text-indent:2em;">“文学编程(Literate Programming)”是高写的又一程序,他自称写这个程序的动机有二:A.让一个程序员(或许就是他自己)在某一日拿到普利策奖;B.让那些提出“结构化程序”的家伙在写“非文学程序”时,就像他当年写“非结构化程序”时一样怀有罪恶感——娃哈哈。有关“文学编程”设想的文字最先发表于英国的《计算机学报》,有人问为何不在美国发表,高答曰:美国人没文化,他们理解不了啊。</p >
<p style="text-indent:2em;">《美国数学月刊》刊载过高德纳一篇名为“卫生纸问题” 的论文,研究如何合理使用厕纸的算法,小节标题中使用了大量的“粪便学”词汇。编辑警告他,过度调侃的文风在我们这里是危险的,请三思!高替换了小标题里的某些词,但不想动文章标题,遂在给编辑的回信里写道:我用这个题目做过两次演讲,主题早已被广泛采用和讨论……云云。编辑无奈之下只好表示:“你的厕纸被接受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楼内的厕纸架可并放两筒厕纸,供如厕者取用。卷筒大小不等时,喜欢从大筒拿纸的叫big-chooser【大的选择器】,喜欢从小筒拿纸的则称little-chooser【小的选择器】;若两筒大小接近,一般人的选择可能是离手最近的。厕纸平时由janitor【看门人】负责更换,用完一筒换掉一筒;不过要是同时用完,恐怕就会有人遇上麻烦了……高研究的似是两筒纸同时用完的窘境出现的概率)</p >
[[File:克努特.jpg|缩略图|lef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6005313082&di=ac457560b4840e3c48e1e7ba68098152&imgtype=0&src=http%3A%2F%2Fs14.sinaimg.cn%2Fmw690%2F90dac2feh7b21f1b913ed%26690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4%90%E7%BA%B3%E5%BE%B7%C2%B7%E5%85%8B%E5%8A%AA%E7%89%B9&step_word=&hs=0&pn=1&spn=0&di=1042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599536952%2C576844654&os=743159135%2C3239791754&simid=4117675946%2C642003760&adpicid=0&lpn=0&ln=1002&fr=&fmq=154599382990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s14.sinaimg.cn%2Fmw690%2F90dac2feh7b21f1b913ed%2669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ftgw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fAzdH3Fks52_la1wvduja8a8lbw1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伯克利毕业的前一年,著名的艾迪生-韦斯利出版社约初露头角的高德纳写一本编译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书,这件原本寻常的事最终成就了计算机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观。出版社1962年约稿,可直到1966年还动静全无,编辑忍不住去电催促,说都过去4年了,书写到啥程度了啊?高答才3000来页。编辑惊呼那干嘛还不交稿?答曰还没进入正题呢。编辑崩溃地说,那只能出多卷本了……</p >
<p style="text-indent:2em;">高做过大受欢迎的“信仰与科学的关系”系列讲座,对访者问及的写作和信仰之间的关系,他回答说:“计算机科学是既壮观又优美的,我尝试尽自己所能,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解释我所了解的某些片断……我相信,总有一些神秘的东西是超越人类的理解而存在的……我认为,上帝希望我能创造某些成果,而这些东西能够启发其他人去创造别的成果。”</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