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戶塚洋二

增加 1,64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机构 = [[東京大学]]、[[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
| alma_mater = [[東京大学]]
| known_for = [[ 子振盪]]
| awards = [[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02年)<br> [[富蘭克林獎章]](2007年)
}}
戶塚教授曾於2002年與[[小柴昌俊]]、[[梶田隆章]]三人同獲[[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07年與[[阿瑟·麥克唐納]]同獲[[富蘭克林獎章]]。他與梶田、麥克唐納等人的工作,修正了當代物理學的基石-[[粒子物理]][[標准模型]]。由於早逝,戶塚未能與上述三人同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經歷==
* 1988年,戶塚擔任[[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教授。
* 1995年擔任東大神岡宇宙素粒子研究設施([[超级神冈探测器]]所在地)所長。
* 1997年擔任東京大学宇宙線研究所長。
 
==錯過諾貝爾獎==
1998年,[[戶塚洋二]] 与 [[梶田隆章]]的實驗團隊首次觀察到[[微中子振盪]],並測定[[微中子]](又譯作[[中微子]])的質量,從而修正物理學裡假設[[微中子]]質量為0的
[[標準模型]],自此晉身「必將獲得[[諾貝爾獎]]」的知名物理學家。
 
2015年,[[梶田隆章]]與[[阿瑟·麥克唐納]] 因為觀測到[[微中子振盪]] 而共同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15/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5]</ref>。
 
可惜,戶塚洋二在2008年7月10日因[[大腸癌]]去世,無法與梶田教授共享諾貝爾桂冠。2015年10月6日,梶田隆章表示:「虽然结果上是我获得了诺贝尔奖...(中略)...我认为我的『老师』(即[[戶塚洋二]])的功劳更为重要。」<ref>[https://case.ntu.edu.tw/sciactivity/%E3%80%90%E7%89%A9%E7%90%86%E5%A4%A7%E5%B8%AB%E6%BC%94%E8%AC%9B%E3%80%91%E6%A2%B6%E7%94%B0%E9%9A%86%E7%AB%A0%E6%95%99%E6%8E%88%E4%B8%BB%E8%AC%9B%E3%80%8C%E5%A4%A7%E6%B0%A3%E5%B1%A4%E5%BE%AE%E4%B8%AD/ 梶田隆章教授主講「大氣層微中子研究微中子震盪」]</ref>
[[File: SuperK_detector_31_big.jpg |缩略图|left|400px|[https://i1.kknews.cc/SIG=1ioaoao/ctp-vzntr/1539735758384ropq6365rs.jpg 原圖鏈接][https://kknews.cc/zh-tw/history/vegvo3l.html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18人拿諾貝爾獎]]]
<br>
 
 
== '''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zLi0OfJEo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 412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 【原來有三種口味?】不斷變身的微中子 -- 微中子振盪 '''}}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