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朝历代君王

增加 6,640 位元組, 6 年前
周威烈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4.htm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国学网</ref>
=== '''[[周威烈王]] '''==[[File:周威烈王.jpg|缩略图|周威烈王|[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629961842&di=3181e47cd439bcf9ca9613715f283dcc&imgtype=0&src=http%3A%2F%2Fwww.deyu.ln.cn%2Fimages%2Foazc44linfwwoltdn5wq%2Ft010ac6f9567f37dbf5.jpg 原图链接]]]''' [[周威烈王]]'''({{bd|?||前402年|catIdx=J}}),[[ 姓|'''姬'''姓]],名'''[[ ]]''',(?——前402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年。 为[[ 周考王 ]] 之子 ,[[中国]][[东周]]第二十代国王。 [[周考王]]十五年,崩,[[周威烈王]]即立 在位时 <ref>{{wikisource history|史记|004|午}}</ref>[[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 晋国 ]] 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 [[ 韩侯 ]] [[ 赵侯 ]] [[ 魏侯 ]] 此即 这是历史上着名的 [[ 三家分晋 ]] ”。 <ref>《史记·晋世家》: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史记, 周威烈王 姬午 二十三年,九鼎震。”</ref>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紧接着是[[战国时代]]的来临,本年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鑑]]》记载的起点,[[司马光]]还为三家分晋一事发表长篇的感言。二十四年(前402年),病死。葬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骄]]继位。 ==='''人物生平'''=== [[周威烈王]] 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03年,分别 封[[魏]]、[[赵]]、[[韩]]为 [[ 诸侯国 ]]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01.htm 《资治通鉴 卷一》],国学网</ref>  当时的国君是 [[ 魏文侯 ]][[ ]] ,他任用著名政治家 [[ 李悝 ]] 进行改革,使 [[ 魏国 ]] 很快富强起来,成为 [[ 战国 ]] 初期的 头号强国。  [[ 国国君 烈侯 ]] 也任用 [[ 公孙连 ]] 等一批贤能之士整顿吏治,提高统治机构效率,节省财政开支,使 [[ 赵国 ]] 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前402年, [[周王 ]] 病死。 姬午 死后的谥号为 [[威烈王]]。按谥法:猛以刚果曰威,有功安民曰烈。 《[[资治通鉴]]》即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写起。 ==='''历史影响'''=== 在位时承认[[赵]][[魏]][[韩]]三家分晋,政治立场上支持[[赵]][[魏]][[韩]]从而间接引发[[田齐代姜]]导致[[战国]]臣克君,父克子,兄克弟的混乱时期。 春秋末期,天子号召力已弱但仍可号令[[鲁]]、[[燕]]、[[宋]]、[[郑]]等诸侯,使[[齐]][[楚]]不敢欺[[周]]。三家分晋后又承认[[田氏]][[齐国]]代[[姜氏]][[齐国]],齐晋皆为[[西周]]开国时的重要成员。作为天子的[[ 威烈王 ]]支持三家分掉[[晋国]]即使[[周王室]]少了一座靠山又引发了[[战国]]下克上的大潮,自此[[燕]],[[楚]],[[魏]],[[赵]],[[韩]],[[齐]],[[秦]]纷纷称王不复春秋五霸尊王攘夷之事! [[周王室]]从此再无翻身之日  [[周威烈王]]是加速[[周王]]朝覆灭的祸首 [[西伯]](后尊称[[周文王]])行善,礼贤下士,最终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周武王]]继位后,继承[[周文王]]未尽的事业,先是观兵于盟津、后与[[商朝]]决战于牧野。[[周文王]]父子两人经过努力,励精图治,最终建立了[[周王朝]]。[[姬家]]的子孙后代,也在此基础上延续着统治,整个[[姬家]]的[[大周王朝]]延续了约八百年。 不同于[[夏桀]]和[[商纣]]这两个前朝的亡国君王,[[周王朝]]的最后一个君王——[[周赧王]],在位五十九年,史书记载并无什么恶行。在他 后,[[九鼎]]被[[秦]]所夺 七年后[[秦庄襄王]]灭掉了[[东周]],[[大周王朝]]最终谢幕。从表面看,[[秦]]夺[[周九鼎]]乃至灭掉[[东周]],好像仅仅是武力所致。究其原因,武力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周王朝]]已经在各诸侯眼中,已经丧失了威严。而[[周威烈王]],是这一现状的直接制造者。 [[韩]]、[[赵]]、[[魏]]三家灭掉智伯,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后,[[晋国]]的当权者[[晋哀公]]鉴于当时国内三家强盛的事实,保持了沉默,当时的[[周定王]]也保持了沉默。于是[[韩]]、[[赵]]、[[魏]]三家,以一种并未得到认可的形式保持着强盛的实力。而在此之后约五十年,当时的[[周威烈王]],在他当政的第二十三年,任命了作为[[晋国]]大夫的[[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此后大约二十七年,[[韩]]、[[赵]]、[[魏]]三家又灭掉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并将[[晋静公]]贬为普通人,断绝了晋祀。[[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和三家分晋,这两件看似与[[周王朝]]无关的事情,因为[[周威烈王]]的封侯,导致微弱的[[周王室]]更加威风扫地,并最终灭亡。 用[[司马光]]的话讲:三晋虽然强大,但如果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不尊礼仪,那么就会不请求天子而自立为诸侯。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他们就是悖逆之臣,那么即使[[周王朝]]无法讨伐惩罚他们,也会有维护礼仪正义的诸侯征讨他们。现在请求[[天子]]而获得[[天子]]的任命,谁能够征讨他们?[[三晋]]能够位列诸侯,并非[[三晋]]破坏礼节,实属[[周威烈王]]自己破坏了。 [[三晋]],本属于[[晋国]]的大夫,属于家臣那一类的。他们不但服从家主的领导,而且鲸吞主家的土地——到[[晋幽公]]时,晋只剩下[[绛城]]与[[曲沃]]两个地方,其他的土地都被[[三晋]]瓜分了,出现了奴大欺主的局面。[[晋幽公]]出于畏惧,反倒要去朝见[[韩]]、[[赵]]、[[魏]]的君主。[[周威烈]]王作为当时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哪怕是不能直接派军队进行征讨,甚至不敢说说公道话,也不至于要将这些欺主家臣封为诸侯,因为这就是从形式上认可了家臣可以造家主的反。这是根本所在:礼仪已经破坏,既然家臣能够造家主的反,那么诸侯也可以造[[周王]]这个大家主的反。 [[周威烈王]]如此做,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可能是迫于形势。因为[[三晋]]太强大,太强势,而[[周王室]]已经非常暗弱,他迫不得已而同意封侯。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秋霸主[[晋文公]],比[[三晋]]强大吧?因为有大功 今河南省洛阳市 [[周王室]],所以请求[[周襄王]],想谋求上位。结果[[周襄王]]委婉地拒绝了。 其次,可能是年老糊涂了。因为资料的原因,查不出[[周威烈王]]究竟有多大年龄,但估计不会小:他在位第二十三时封三家为候,第二年就“崩”了。 最后,应该和他的遭遇有关。[[周定王]]([[周威烈王]]的祖父)崩后,先是[[长子]][[去疾]]继位为[[周哀王]]。[[周哀王]]三个月后,他的弟弟[[叔袭]]杀死了他自立为王,也就是[[周思王]]。 [[周思王]]在位五个月,他的弟弟又杀死他自立为王,也就是[[周考王]]。而[[周考王]],是[[周威烈王]]的父亲。也就是说,[[周威烈王]]是这种不顾礼仪用武力夺取王位的受益者。 也许在他的内心,本就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在封三家为侯后,心安理得地崩了。 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周威烈王]]最终是封了[[韩]]、[[赵]]、[[魏]]三家为侯,也为[[大周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 [[周安王]] ===
12,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