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风》

增加 2,3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品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国风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创作年代'''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周初至春秋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品出处'''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诗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文学体裁'''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民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拼音'''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guó fēng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注音'''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guó fēng|}
== 基本简介 ==
|[[File:97875063420321629921-fm.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9B%BD%E9%A3%8E&src=tab_www&correct=%E5%9B%BD%E9%A3%8E&ancestor=list&cmsid=1a65834c8aac798186650034ffaf8fb0&cmras=6&cn=0&gn=0&kn=50&crn=0&bxn=20&fsn=130&cuben=0&pornn=0&manun=30&adstar=0&clw=248#id=294a28efba66cc6987096000c9f3c48d&currsn=0&ps=113&pc=113 原图链接][http://sucai.ykscw.com/read/362236357/]]]<p style="text-indent:2em;">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 主要内容 ==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其主要内容:
*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 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 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于生活情趣。
== 分布地区 ==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风》分布的地区,“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国,以陕地(今河南陕县)为分界线,其东为“周南”,大体上是从洛阳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汉一带;其西为“召南”,大体上是今陕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地区。其他13国风,“邶”、“鄘”、“卫”、“王”、“郑”、“桧”、“陈”为今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及东南地区,“秦”、“豳”为今陕西中部及西北部地区,“齐”、“曹”为今山东东北部及西部地区,“魏”、“唐”为今山西南部及中部地区。 <p style="text-indent:2em;"> 可以看出,《国风》产生的地区很广阔,包括今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湖北,而多集中于河南,各地的风俗习尚,在诗里多有反映。如郑、卫两国地处中原,商旅丛集,男女相接,约束较少,多桑间濮上之音,投桃报李之作。郑诗共21篇,情歌就占了大半。卫诗10首,涉及爱情、婚姻问题的也不少。 <p style="text-indent:2em;"> 又如秦国地接戎狄,常相争斗,[[《小戎》]]等篇描述车马田狩之盛,[[《无衣》]]叙写战士的同仇敌忾,反映了秦国的尚武之风。又如陈国巫风盛行,迎神祭祀,载歌载舞,在《宛丘》等篇里有生动的描绘。所以《汉书·地理志》也多引《诗经》以说明各地的风尚。
== 有关著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p style="text-indent:2em;"> 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具有 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作者们能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征。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这些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读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精确恰当地使 用双声、叠韵、叠字,更增加了艺术魅力。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国风”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p style="text-indent:2em;"> 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共一百六十篇,能表现各地的民情风俗习惯。国君以诗教化百姓,百姓以诗讽刺君王,可以潜移默化,移风易俗,也可以讽刺施政得失,反映民情。|[[File:国风3.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9B%BD%E9%A3%8E&src=tab_baike&correct=%E5%9B%BD%E9%A3%8E&ancestor=list&cmsid=b1e17cbcaf15557335748ac7323a172c&cmras=6&cn=0&gn=0&kn=50&crn=0&bxn=20&fsn=130&cuben=0&pornn=0&manun=30&adstar=0&clw=248#id=3d27e7b974adbcb208a867fca58f3e5b&currsn=0&ps=113&pc=113 原图链接][gracg.com https://www.gracg.com/works/view/1546853 来自 涂鸦王国 的图片]]]
== 历史发展 ==
<p style="text-indent:2em;"> 《国风》产生的时间,考之于《诗经》各篇[[《小序》]]所说美刺某王、某公的本事,多数不足信,但也有一部分材料比较可靠,能够据以确定[[《风》]]诗大体为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 西周初的作品有《豳风·破斧》。《小序》说:“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诗中三章都写及“周公东征”事,时在周成王初年(公元前1140左右)。此诗当是《国风》中最早的作品。宋代刻本《监本纂图互注点校毛诗》插图 <p style="text-indent:2em;"> 东周初的作品有 [[ 《召南·何彼穠矣》 ]] 。诗中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句。朱熹《诗集传》引“或说”,认为平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襄公诸儿,可见此诗作年。此外,[[《卫风·硕人》]]也是东周初期作品。《小序》说:“闵庄姜也。”《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中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句,可证[[《小序》]]之说是可信的。 <p style="text-indent:2em;"> 春秋中期作品有[[《秦风·黄鸟》]]。《小序》说:“哀三良也。”[[《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些记载与诗篇内容相合,则此诗为秦穆公死(公元前621)后,秦人为哀悼三良所作,当无疑义。此外,《陈风·株林》也是春秋中期作品。 [[ 《小序》 ]] 说:“刺灵公也。”陈灵公因淫乱被杀,事见《左传》宣公九年、十年记载,《史记·陈世家》也载及。此诗当作于宣公十年(公元前599)以前,为《风》诗中年代最晚的一首。
== 艺术特色 ==
<p style="text-indent:2em;">《国风》的艺术特色,在于许多诗篇来源于社会现实,直接抒写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加粉饰。在表现方法上,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如[[《豳风·七月》]]、[[《郑风·溱洧》]]、[[《魏风·硕鼠》]]、[[《邶风·新台》]]、[[《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等篇,都用赋、比、兴的手法,歌咏景物,抒写情思,托物讽喻。诗人们或通过人物内心活动的描绘,或通过景物的烘托,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邶风·静女》]]、[[《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卫风·硕人》]]等篇,都把人物刻画得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国风》中许多篇章的语汇多出于群众口语,具有准确、生动、鲜明的特点,富于表现力。
8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