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雅典

增加 7,036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Greek Dimos |name=雅典 |name_local={{lang|el|Αθήνα}}<br/>{{lang|el|Athīna}} |image_map=2011 Dimos Athineon.png |image_skyline=Athens Montage L.png…”
{{Infobox Greek Dimos
|name=雅典
|name_local={{lang|el|Αθήνα}}<br/>{{lang|el|Athīna}}
|image_map=2011 Dimos Athineon.png
|image_skyline=Athens Montage L.png
|imagesize=280
|caption_skyline=自左上:[[雅典衛城]]、[[希臘議會]]、[[扎皮翁宮]]、[[衛城博物館]]、[[蒙納斯提拉奇|蒙納斯提拉奇廣場]]、雅典全景
|city_flag=
|city_seal=Athens seal.png
|latd=37
|latm=58
|lond=23
|lonm=43
|coordinates={{coord|37|58|N|23|43|E}}
|georegion=[[中希臘]]
|periph=[[阿提卡]]
|periphunit =[[中雅典]]
|pop_municipality=664046
|area_municipality=38.964
|districts=7
|mayor=[[伊奧爾戈斯·卡米尼斯]]
|party=獨立
|since= 2010年12月29日
|elevation_min=70
|elevation_max=338
|population_as_of=2011年
|population_urban=3074160
|area_urban=412
|population_metro=3752973
|area_metro=2928.717
|postal_code=10x xx、11x xx、120 xx
|area_code=21
|licence=Yxx, Zxx, Ixx(不包括ZAx和INx)
|website=[http://www.cityofathens.gr/ www.cityofathens.gr]
}}<!-- 城市信息框結束 -->

'''雅典'''({{lang-el|Αθήνα}},{{Lang|la|''Athína''}},{{IPA-el|aˈθina|}};{{lang-grc|{ {polytonic|'''Ἀ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臘]][[首都]],也是希臘最大的城市。雅典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三面環山,一面傍海,西南距[[愛琴海]]法利龍灣8公里,屬[[地中海式氣候|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過。市內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記載的歷史就長達3000多年。現在雅典是[[歐洲]]第八大城市<ref>{{tsl|en|Larger Urban Zones (LUZ) in the European Union|歐洲都會城市排名}}</ref>。雅典是希臘經濟、財政、工業、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歐洲聯盟|歐盟]]商業中心之一。市區人口330萬,加上郊區人口共有380萬人口。城市的面積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區為412平方公里。 <ref>[http://www.ypes.gr/topiki.htm 希臘內務部網頁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04231706/http://www.ypes .gr/topiki.htm |date=2007-01-04 }} - 於2007年7月2日查閱</ref>

[[古雅典]]是一個強大的[[城邦]],是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臘是[[西方哲學]]的搖籃,是[[柏拉圖]]學院和[[亞里士多德]]的講學場所的所在地。 <ref>希臘文化部網頁站,[http://www.culture.gr/2/21/211/21103a/e211ca03.html 柏拉圖學院]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 web/20070321014534/http://www.culture.gr/2/21/211/21103a/e211ca03.html |date=2007-03-21 }},於2007年7月2日查閱</ref><ref >CNN & Assiciated Press,[http://www.cnn.com/WORLD/9701/16/greece.lyceum/index.html 《發現希臘哲學的聖杯》(Greece uncovers 'holy grail' of Greek archeology)] {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404061645/http://www.cnn.com/WORLD/9701/16/greece.lyceum/index.html |date=2005-04-04 }},發表日期1997年1月16日,於2007年7月2日查閱</ref>[[蘇格拉底]]、[[希羅多德|希羅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歐里庇得斯]]、[[埃斯庫羅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都在雅典誕生或居住過<ref name = southcn>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sports/2004/data/200407190774.htm 《雅典旅遊指南:雅主要旅遊地點介紹》] - 於2007年7月2日查閱</ref>,雅典也因此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的起源地。 <ref>[http://www.bbc.co.uk/history/ancient/greeks/greekdemocracy_01.shtml BBC:雅典民主的歷史] - 於2007年7月2日查閱</ref>公元前5世紀和4世紀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對歐洲及世界文化產生重大影響。 <ref>[http://encarta.msn.com/encyclopedia_1741501460/Ancient_Greece.html 古雅典]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29202226/http://encarta.msn. com/encyclopedia_1741501460/Ancient_Greece.html |date=2009-01-29 }} - 於2007年7月2日查閱</ref>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歷史遺跡和大量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衛城|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是西方文化的象徵。

雅典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現代奧運會]]起源的地方。 1896年曾舉辦過[[18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一屆夏季奧運會]]。 2004年,[[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二十八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ref name = oly>CNN,[http://sportsillustrated.cnn.com/olympics/news/1997/09/05/athens_update/ 《雅典獲得2004年奧運會主辦權》],發表日期1997年9月5日,於2007年7月3日查閱</ref>

== 語源 ==
[[File:Athena_type_Velletri.jpg|thumb|120px| [[雅典娜]]雕塑,雅典的守護神]]
在古希臘語中,雅典為'''{{Polytonic|Ἀθῆναι}}''',又稱{{Polytonic|Ἀθηνᾶ}}和{{Polytonic|Ἀθήνη}},是古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 ]的名字;換句話說,同一個「{{Polytonic|Ἀθῆναι}}」,女神譯名為「雅典娜」,城市譯名為「雅典」。城市的名稱是一個[[複數|複數]]形態,是因為其由幾個部分組成。 19世紀時,{{Polytonic|Ἀθῆναι}}正式成為城市的名字。

== 歷史 ==
{{main|古雅典}}
雅典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公元前1000年,雅典成為古希臘的核心城市。從公元前9世紀晚期到8世紀初,古希臘時代雅典就已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古城,出現貴族的豪華墓葬,鐵器和青銅生產也發展迅速,達到建立城邦的程度。 <ref name=acient>[http://www.zbjn.com/show.aspx?id=3103&page=10 《希臘城邦的形成和古典時代》]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 org/web/20140316085813/http://www.zbjn.com/show.aspx?id=3103&page=10 |date=2014-03-16 }},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吳於廑等。 </ref>[[梭倫]]是雅典城邦的第一任執政官,[[庇西特拉圖]]是他的繼任者。在他們統治時期,雅典工商業有顯著發展。公元前5世紀成為西方文化的搖籃。

公元前492年,[[波希戰爭|希波戰爭]]爆發,波斯在幾個大的戰役中都遭到失敗,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雙方締結和約,戰爭才結束。 <ref>(古希臘)希羅多德,《希波戰爭史》,ISBN 978-7-5366-8527-7</ref>公元前431年6月,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歷時二十餘年,以雅典失敗告終。 <ref>(古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2398-6</ref>

中世紀雅典開始衰落,[[拜占庭帝國]]統治期間又得到復蘇。在聖戰期間,雅典由於和[[意大利]]的貿易往來而興旺繁榮。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雅典再次衰落。 19世紀,雅典成為獨立希臘的首都。 1920年代,由於戰爭的爆發,大量來自[[土耳其]][[安那托利亞]]的難民湧入雅典,也使雅典的人口得以膨脹。今天大約有一半的希臘人口生活在雅典。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