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朝历代君王

增加 16,850 位元組, 6 年前
周厉王
《[[太平寰宇记]]》记载[[夷王墓]]在[[彭州]][[九陇县]](今[[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镇]]),《[[寰宇记]]》又说在[[蒙阳县]](今[[四川省]][[彭州市]][[蒙阳镇]] ([[彭州市]])|[[蒙阳镇]])西北二十里.
=== '''[[周厉王]] '''==[[File:周厉王.jpg|缩略图|左|周厉王|[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559112009&di=4e61f7cd0f4f0a0839eed6f33a584528&imgtype=0&src=http%3A%2F%2Fr.sinaimg.cn%2Flarge%2Farticle%2F780458ee6e034829fe3864d4c2a5b20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e2987f00102xuhk.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周厉王]]'''({{bd|前890年||前828年|catIdx=J}}),[[姓]]'''[[ 姓|姬]]''',名''' 胡''' ,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作“{{僻字|㝬|⿰害夫,左害右夫}}”<ref>[[王辉]]:《商周金文》,[[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206页,“{{僻字|㝬|⿰害夫,左害右夫}}簋”。</ref>。为[[周夷王]]之子。《[[史记]]》作'''[[厉王]]''',[[西周]][[青铜器]]铭文作'''[[剌王]]'''<ref>[[江林昌]]《由新出遂公盨、来氏铜器论夏商周世系及虞代问题》。</ref>,在文献中又作'''[[汾王]]'''。<ref>据《中华通史》第一册,[[章嶔]]着</ref>[[国人暴动]]之后,他居住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因此传世典籍和[[青铜器]]铭文又称他为'''[[汾王]]'''<ref>《[[诗经]]·大雅·荡之什·韩奕》“韩侯取妻,汾王之甥。”[[郑玄]]笺:“厉王流于彘,彘在汾水之上,故时人因以号之。”又[[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厉王]]名胡”。 [[王国维]]注:“居彘,有[[汾水]]焉,故又曰[[汾王]]”。</ref> 。[[厉王]]为[[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约49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约 前877年 前841 年,在位37 年)  前858—前841 ,连同共和的十四年。《[[太平御览]]》八十四引《[[史记]]》载:“[[周孝王]]七年,[[厉王]]生。” {{僻字||⿰害夫,左害右夫}} ==='''人物生平'''=== ===='''出生异象'''==== [[姬胡]],[[姬姓]],名胡,是[[周夷王]][[姬燮]]之子。[[周夷王]]十六年(公元前880 ),[[周夷王]]去世,[[姬胡]]继 位, 他在 是为[[周厉王]]。 [[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雹,牛马死,[[江汉]]俱动。及[[孝王]]崩,[[厉王]]立,王室大乱。 <ref>[https://ctext.org/text.pl?node=405999&searchu=%E7%89%9B%E9%A9%AC%E6%AD%BB&searchmode=showall&if=gb#result 太平御览],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ref>  ===='''贪图财利'''==== [[周厉王]]继 后,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天地 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文德盖世,功高能够与天神相配,你使民众自立生存,没有谁不以你为标准。’《[[大雅]]》上的诗篇也说:‘普遍地赐福民众,成就[[周朝]]天下。’这不正是说要普遍地分配财物,而且要警惕祸难来临吗?正是因为这样,先王所以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您却学着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人们还称他为盗贼,如果一个[[君王]]这样做,那么归附他的人就会减少。[[荣夷公]]如若受到重用,[[周朝]]肯定要衰败。”[[周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做卿士,掌管国事。  ===='''[[厉王]]止谤'''==== [[周厉王]]暴虐成性 奢侈专 ,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 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周厉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6年) 当时[[周厉王]]更 严苛,百姓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周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议论,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 了对劳动 。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因此天子治理国政,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进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乐官]]进献所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然后由盲 乐师朗诵和宣读。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 则可以把意见辗转上达[[天子]],左右近臣要尽规谏的责任,内亲外戚要考察和弥补[[天子]]的过失,[[乐师]]和[[太史]]要负责教导、诲育[[天子]]。老臣汇集、整理各方面意见,然后[[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这样政事施行起来就很顺当,不会违背常理。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类财富用度都从这里产生。百姓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饶田沃野,百姓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百姓把话从嘴里说出来,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这是能够产生财用衣食。百姓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么赞同你的,跟随你 剥削 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劝阻。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  ===='''民众反叛'''==== [[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 百姓不约而 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于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还剥夺了 [[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但[[君王]]不听,所以才造成这次的灾难。如果现在杀害[[太子]],[[君王]]不会认为我把他当作仇人而发泄怨恨吗?事奉[[君主]]的人,即使处在危险之中,也不能仇恨怨怼,即使有责怪,也不能发怒,更何况是事奉[[天子]]呢?”于是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姬静]]最终免遭杀害。[[召公]]、[[周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 ,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9年),[[周厉王]]在[[彘地]]去世。 ==='''为政措施'''=== ===='''政治'''==== 在政治上,[[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 做法自然遭到 贵族 权力 强烈反对。被认为是[[召穆公]]哀伤周室大坏的诗《[[荡]]》,就抗议[[周厉王]]用“贪暴”之人而不用“旧章旧臣”,说[[周厉王]]的品德不明,因此不知道谁做辅佐,不知谁做[[公卿]]。然后话锋一转,用训诫的口吻讲起历史,说[[商朝]]的灭亡不能怨上帝 是[[商王]]不 荣夷 旧臣的缘故,[[周厉王]]现在的做法可是有[[商朝]]的“典型”。这类意见还见于《[[诗·大雅·板]]》,说王族及世族的子弟才是国家的栋梁。诗中一再强调“[[大邦]]”、“[[大宗]]”, 意在不要打破旧的政治秩序。《[[诗序]]》说:“《[[板]]》,[[凡伯]]刺[[厉王]]也”,[[郑笺]]曰:“[[凡伯]],周同姓,[[周公]]之胤也,入为[[卿士]]”。[[魏源]]还认为这个[[凡伯]]就是[[共伯和]]。无论其是否为共伯和,但其人为“周同姓”的大族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曾一度入 王朝的 卿士 高官 显见其本人在“[[大邦]]”、“[[大宗]]”之列。 ===='''经济'''==== 在经济上,[[周厉王]]力图振兴残破的王室经济,他抓住“专利”和农业这两个主要环节。  [[芮良夫]]曾对[[周厉王]]有所谏言,历来认为是[[芮良夫]]“反对封建君主与贵族垄断山林川泽的生产”。 则[[西周]]时代的[[山林川泽]]早巳为各级贵族所有,[[周厉王]]的 “专 利”决不是“垄断”的意思,更谈不上“与民争 利”, 将社会 倒是他从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中规定若干项向王室交纳的“专项”物质 财富 和资源垄断起来 因此招致了 [[芮良夫]]明确指出“今王学专利”,“学”就是讲[[周厉王]]要在贵族的[[山林川泽]]中规定专项的贡赋税收之类的内容。[[胡寄窗]]先生说[[芮良夫]]“代表自由小工商业者利益”,这是正确的评价。《[[逸周书·芮良夫篇]]》有相似的记载,[[芮良夫]]称同僚为“执政小子”,说明执政者为中年以下的人,在[[周厉王]]时代的“执政小于”很可能就是[[荣夷公]]。从语气上看显然是以勋旧宿臣的口吻训诫后进的,指责的内容为“专利作威”、“以贪谀事王”。这主要是针对[[荣夷公]]帮助[[周厉王]]在经济上采取打击 贵族 和平民 经济以加强王室经济的改革措施。而其中的“爵以贿成”则说明爵位的授予开始有功利主义的倾向一一用金钱出卖爵位以解决王室经济的困难。  ===='''农业'''==== 重视农业是[[周厉王]]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周厉王]]主抓农业,以“稼穑”为国宝,使农业得以发展。  ===='''军事'''==== 在军事上[[周厉王]]力图改变周边少数族屡次入侵的状况,解决积弱之弊。  [[周厉王]]三年,[[淮夷]]进逼到[[洛邑]],已为[[周王朝]] 大患,[[周厉王]]派[[虢公]]长父攻打[[淮夷]],但由于国力不强,故[[虢公]]长父 能取胜。  当时[[江汉]]间强大的[[楚国]],在[[周夷王]]时即已称王。但到[[周厉王]]改革后,[[周王朝]]强大震摄四方 他还 绝非即位初期连一个[[淮夷]]都 断南征荆 能制伏的状况。[[楚国]]国君[[熊渠]]畏惧[[周王朝]]强大,恐其伐 楚, 于是自动取消王号。  ===='''攻噩之战'''==== [[ 西 周]]自[[周懿王]]以后,国力日渐衰弱,四周方国部落交相发动对[[周朝]]的进攻和侵扰。[[周厉王]]时,原来臣属于[[周朝]]的[[噩国]](在今[[河南]][[南阳]]东 方面又防御游牧 一带),乘机反叛[[周朝]]并企图侵占[[周朝]]的疆土。于是噩侯联络[[淮夷]]和[[东夷]] 部落, 出兵进攻[[周朝]]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严重影响[[京畿]]安危。 [[周厉王]]为保卫[[京都]]和[[周朝]]的社稷,从[[宗周]]调来西六师的部队,还从北部调来殷八师的大军,从 西 、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企图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歼灭噩国的军队。[[周厉王]]依靠贵族大臣的亲兵来抵御[[噩国]]的进攻,[[周朝]]将领禹率领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参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厉王]]最终击败[[噩侯]],保卫成周的安全。 ===='''[[淮夷]]之战'''==== [[周厉王]]攻噩之战后,居住在今[[安徽]] 戎狄 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再次发兵向[[周朝]]进攻。[[周厉王]]命[[虢仲]]率兵反击 特别是猃狁 未能取胜。[[淮夷]]气势更为嚣张,又一次发动更加凶猛的进攻,一路浩浩荡荡 不时 到[[周朝]]的中心地带,打到[[伊水]]、[[洛河]]之间,并掠杀无辜平民,抢夺财物。[[周厉王]]亲临成周指挥反击战,命令周将率领精兵反击。 所率的周兵自洛水上游连续发动多次反攻,使[[淮夷]]无法招架,只得败退,纷纷逃窜 军乘胜追击,最后彻底击败淮夷,斩俘一百四十余人,夺回被[[淮夷]]掳去 少数 族也有矛盾 四百人 曾臣服  [[ 的东南 厉王]]攻噩和平定[[ 淮夷 不堪承受压榨 ]]的胜利,大振军威,[[周朝]]的军力有所增强 奋起反抗 [[周朝]]国威也有所振作 。 ===='''法律'''====  在法律上,[[周厉王]]采取加强法制的措施。这在先秦以来的儒家观念中就是行“暴政”。[[ 周厉王 ]]在宗法观念极强的时候, 了保证经济、政治上的改革,竟不惜使用高 手段:“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应注意的是:“以告则杀之”的标准是什么?是无故滥杀吗?显然不是。早在[[周穆王]]时已制订“五刑之属”,据说有三千种之多,[[周厉王]]行法,不必草创:刑罚三千,量一“诽谤”之罪必有所本。[[周厉王]]用法 来维护“革典”的进行,不会仅用[[卫巫]]一个 ,很可能是以[[卫巫]]为首 一个执行法律的特别机构。因为明显 过的是:[[卫巫]]一人能监视多少“谤者”?可以推断:[[卫巫]]手下的人散在[[京城]]中监视在公众场合发表议论的“国人” 任用 而[[ 卫巫 ]]本人及其亲信则可能留在宫廷周围 监视 官吏中敢对新政提 怨言 不同意见 的人 。由此可见,[[周厉王]]为了确保“革典”的进行,采用简单、幼稚粗暴的手段,被反对派(不妨说是保守派)用来指责其行“暴政” 发现就立即 上下唾骂几千年。然而,[[周厉王]]的“暴”不过是人们抽象出来的“以告则 之”而已。 ==='''人物评价'''=== ===='''总评'''==== [[周厉王]]是一个面对“积重难返局面”的改革家 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 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都进行改革 公元前841年 但他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旧贵族,加之他没有经验,改革的牵涉到过多人的利益,以至于贵族不满 发生了 连“ 国人 ”也反对。他进行一场失败的改革,但他的经验教训对后代的改革者是大有益处。  ===='''历代评价'''==== [[墨翟]]《[[墨子]]》:“ 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  [[司马迁]]《[[史记]]》:“幽厉昏乱,既丧酆镐。”  《[[王逸正部]]》:“[[幽]]、[[厉]]礼乐崩坏,诸侯力政,转相吞灭,德不能怀 威不能制。”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 民包围 物争议'''=== 维护政权,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杀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为什么[[周厉 宫,袭击 ]]则独享此名?在这里不妨把[[周 厉王 ]]与历史上的另几位著名昏君比较一下 他仓皇 就会发现问题:  人们对[[桀]]、[[纣]]的结论是有具体内容的:桀“不务德 武伤百姓,百姓弗堪”;纣“好酒淫乐 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 妇人”、“以酒为池, 肉为林” 追求个人靡烂的生活,是一切昏暴帝王的 和 前841年—前828年,13年 同点,然而对于[[周厉王]],《[[国语]]》只载其“虐”,没有一种记载涉及到其个人生活的奢侈腐化、滥用民力的情况 到[[清代]],[[魏源]]的说法更集中地概括[[幽]]、[[厉]]二王的情况,《[[诗古微]]》说: 前841年 “幽厉之恶,无大于亲小人,而幽则艳妻、奄寺,皆倾惑柔恶之人;厉则疆御、掊克、皆爪牙刚恶之人”。古人称[[西周]]昏王,向以幽厉并称,而以幽居前,于贬损之中,尚稍有区别,因为[[周幽王]]的罪恶比[[周厉王]]具体得多。[[魏源]]说的“疆御”,指的是[[周厉王]]的卿士、主管军事征伐的[[虢公]]长父;所说的“掊克”,指的是[[周厉王]]另一卿士、主管财政的[[荣夷公]]。称二人为“爪牙刚恶之人” 倒说明[[ 周厉王 ]]的这两个心腹在推行改革时的坚决态度。 ==='''在位及 亡'''=== [[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荣夷公]] 不听贤臣[[周定 ]]、[[ 召穆公 虎)、 ]]等人劝阻,实行残暴的“专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让他们有丝毫的言论自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ref>《[[国语]]• 公( 语上》</ref>以至于行人来往,只能透过眼神来示意。于是[[ 定公)管理 朝]]国势更加衰落, 朝政 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在前842年聚众[[国人暴动]],冲进王宫,试图杀掉[[厉王]],史称“国人暴动”。[[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汾水流域]]的[[彘]](今[[山西]][[霍州市]]) 号为 由[[ ]]执政 (一说 由诸侯 是[[周定公]]及[[召公]]代为执政),史称「[[ 行政 事) ]]」 。  [[周 共和 十四 ]]14 年(前828年), [[ 厉王 ]] 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 大臣拥 [[周定公]]及[[召公]] [[厉王]]之子[[周宣王| ]],是为[[宣王]]。 ==='''在位年份的争议'''=== 按照《[[史记]]》当中数篇世家的内容,[[厉王]]出逃之年与共和元年(前841年)相差了一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则认 [[厉王]]37年与共和元年是同一年。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厉 ]]在位时间有13年以上 。 ====《[[宗周钟]]》==== 《[[宗周钟]]》又名「{{僻字|㝬|⿰害夫,左害右夫}}钟」或「胡钟」,记载[[厉王]]亲自征服南方诸小国的故事,乃[[厉王]]存世最重要的[[西周]]天子作器,高65.6公分,重34.9公斤,计有[[铭文]]123字,是[[商朝|商]]、[[周朝|周]]两朝[[甬钟]]单件铭文之最,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ref>[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4001042 国立故宫博物院]</ref> ==='''家族成员'''=== 祖父:[[周孝王]] 父亲:[[周夷王]] 妻子:[[申姜]] 儿子:[[周宣王]]、[[郑桓公]]
=== [[周宣王]] ===
12,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