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谢缵

增加 7,42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谢缵</big> '''|-|[[File:377adab44aed2e73f0903de48001a18b86d6faf9.jpg|缩略图|居中|[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77adab44aed2e73f0903de48001a18b86d6faf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600,h_800,limit_1 原图链接]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91805990638823724.html 来自百度知道]]]|-|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字 号''' :字伯登 '''民 族''' :汉族  '''官 职''' :典农中郎将 '''出 生 地''' :陈郡阳夏  '''追 赠''' :大司农 '''出生时间''' :214年 '''去世时间''' :282年 '''所处时代''' :三国 魏 '''主要成就''' :五品典农中郎将|}<p style="text-indent:2em;">''' 谢缵 [zuǎn]''' (214—282年),字伯登, 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开基始祖。<br> * 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之后,跟随大司农 [[ 桓范 ]] 做事。 * 高平陵政变时,阻止桓范外出。得到太傅 [[ 司马懿 ]] 重用,授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 西晋太康三年,去世,追赠大司农。 == 人物话题 ==* [https://www.meipian.cn/dwd8ts5 史载谢氏第一人谢缵]* [http://www.99lishi.cn/renwu/10970.html 谢缵简介和故事——久久历史百科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142225279993066&wfr=spider&for=pc 当然,仅有谢缵墓碑的出现,还不足以证明谢缵墓就在谢家堂村] ==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谢缵生活在东汉末期到三国,出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魏建立以后,推选上洛阳太学,毕业以后,担任魏明帝[[曹睿]]的大司农府官员。<p style="text-indent:2em;">曹魏齐王芳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郭太后诏命大司农[[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包括谢缵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单骑出城,劝曹爽挟天子移师许昌,对抗司马懿,曹爽不听,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而送交廷尉,桓范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p style="text-indent:2em;">谢缵没有牵连,作为司马懿是同乡,提报任典农中郎将。据《通典》职官典说: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并曹公置。《魏略》曰:典农中郎将,太祖(曹操)置,秩比二千石(属于五品高官),魏晋时期曾任典农中郎将的[[毛玠]]、[[任峻]]、[[司马昭]]、[[杨肇]]等人,均非等闲之辈。<p style="text-indent:2em;">魏蜀吴三国争霸,司马懿派谢缵常驻长安(曹魏的西都),教民耕种, 岁岁五谷丰登。种树艺桑,处处绿野平畴。<p style="text-indent:2em;">谁能统一天下,还未可预卜。除了兵强将勇,谋略得当外,还必须有充足的粮秣供应,即俗话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典农中郎将于东汉末年建安初,[[曹操]]从枣祗之议置,实行于屯田地区,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职权与太守相埒。据考“典农中郎将”系官名(见《资治通鉴·献帝建安元年》),胡三省注引《魏志》:“曹公置典农中郎将,秩二千石;典农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农校尉,秩比二千石。”典农中郎将与典农校尉实即屯田太守,凡农业、田租、民政,无所不管。都尉则相当于县令或县长。魏末改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为太守,典农都尉为令、长。<p style="text-indent:2em;">[[诸葛亮]]六出祁山,但终因粮草不继而撤兵,而谢缵任魏国的典农中郎将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最终打败了吴、蜀两国,三分归为一统,谢缵功不可没。 == 人物相关 ==* 谢缵虽在魏国居官,但《三国志》没有为他立传,只《晋书·[[谢鲲]]传》有“祖缵,典农中郎将”一句话。大概是官卑位微,故史书不为立传。* 历史学家罗振玉《芒洛家墓遗文四编·补遗》所收《谢府君神道》,对谢缵生平做了详细论述,是当代历史学界研究早期谢氏家族的权威。* 任崇岳《谢安曾祖谢缵墓碑的发现及其意义》。 == 人物纪念 ===== 归葬故里 ===* 谢缵退休后寓居洛阳,太康三年(282年)卒。在朝任博士的儿子谢衡辞官扶柩归故里,葬父于陈郡阳夏谢家堂(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自己在墓旁搭盖草屋,为父守孝三年。在此期间,素服攻儒学,见解精辟,誉满京都。 * 元初,谢缵的34世孙谢成自江南回迁故土 * 他的子孙们分居谢家堂、槐丘寺和柏岗等地。今天太康谢姓大都是谢成之后,谢家堂概莫能外。但也不排除谢衡南迁时留下一部分老弱病残,一直留居谢家堂。到了元代,又有谢成带回大批族人。两下合流,繁衍至今。 === 墓地与谢家祠堂 ===* 出太康县城南15公里到老冢镇,从镇上向西3公里来到谢家堂,它有800多人口,纯谢姓。村西,几乎和整个村庄等大的地面,苍翠的柏树遮蔽着绵延的家族墓地。墓地最北边,一座两倍于正常坟墓的土坟,便是谢缵公陵墓。自谢缵墓向南,一代代埋着的全是他的子孙。* 谢缵墓前是挑角起脊琉璃瓦的石碑楼,内嵌石碑是复制品,原碑藏在村室里。谢缵墓有柏树32株,“临山面水,竹苞松茂”,“风水”很好,因此才能佑护子孙。* 到了明代,太康县盖谢家祠堂,当时选的地方东边是文庙,西边是武庙即关帝庙,很多人反对不让盖,官司打到陈州府,偏巧陈州知府是[[谢灵运]]的崇拜者,他曾多次落第,结果考上了,他认定自己是谢灵运的私淑弟子,赶上这起官司,“感情分”起了作用,谢家祠堂盖成了。=== 明代谱系石碑记载 ===* 谢缵墓地南北长三十二步余,东西阔三十步许,柏树三十二株,去县西南三十五里老冢迤西,临山面水,竹笣松茂,凿宅置院,蔑以加矣。肆今子子孙孙,不惟庶矣,而且富焉;不惟富矣,而且寿焉。达士屡见,伟人辈出,是亦阳夏之世家也。 ===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缵墓碑 ===* 1997年在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发现。该碑已仆倒于地并断裂为5块,经测量,碑高1.58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碑文为“魏典农中郎将谢公讳缵之墓”,墓额有“流芳百代”4字,左下角4行字分别是:“升平四年炳月望,曾孙谢万立,后裔宋进士谢文璜重刻,熙宁丁巳年清和月。”* 由碑文可知,谢缵墓碑立过两次,一次是在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立碑人是谢缵的曾孙[[谢万]]。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此碑早已荡然不存。第二次立碑是在北宋熙宁丁巳年(1077年),由谢缵后裔谢文瓘按旧碑重刻。此碑虽破损严重,但字迹仍依稀可辨,为历史学家研究谢氏历史提供了极大方便。<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493168/21062AI-Qp3kLlDTCNngR0YGu_NuZYMlczxc-pr0NCAjWpEysxYZVxXAekURMGriCeD3Y14ZI8alHcDCjZh38j5wedp0IlNxa0o2IV7zpto 谢安曾祖谢缵墓碑的发现及其意义.《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2013-09-26]</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