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犏牛

增加 1,4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简介 编辑==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分为犏牛(公)和犏乳牛(母)具有明显杂交优势,肉、乳生产能力、役用能力接近于牦牛。产奶量一般3.5~5.5公斤/日,饲料补充好,可提高2~7公斤左右,但奶质跟牦牛相比较差。在一定条件下,产肉量比牦牛要高,肉质差于牦牛。中国和苏联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其种间杂种一代犏乳牛,不仅体型增大,役力更强,而且产奶性能也大大提高。但犏牛的不育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
 == 形态特征 编辑== 
外貌介于双亲之间,躯体高大,整体结构匀称,公牛多有角。被毛短,绒毛较少,毛色多倾向父系,适应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的生态,也能适应海拔较低和气温较高地区。
 == 主要经济性状 编辑== == 繁殖力== 
普通牛与牦牛杂交, 所产生的F1代公牛无生殖能力, 虽有发育的第二性征, 性欲表现, 但睾丸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 回交的二代杂种公牛也不具备生殖能力, 只有到7~8代以后才有正常的精子, 但精子中仍有少数畸形精子;所产生的杂种母牛再与双亲的任一亲本公牛交配, 都具有生殖能力, 以海福特、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和西门塔尔等公牛为父本, 以F1代母犏牛为母本进行杂交, 在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等方面都优于以母牦牛为母本。
 == 产奶性能== 母牦牛产奶受气候、生态、饲草料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产奶量极低, 但如果牦牛与黄牛、肉牛、奶牛等杂交, 则能极显著地提高产奶量。高景福采用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 其F1代母犏牛一胎次183 d的挤奶量共达到了659.39±41.34 kg, 比同胎次的母牦牛提高了1.65倍;二胎次183 d的挤奶量共计达到834.45±27.69 kg, 比同胎次的母牦牛提高了2.98倍;魏雅萍等在青海的共和县和玛沁县等地采用含1/2荷斯坦牛或西门塔尔牛血缘的杂种黄牛与牦牛杂交, 结果两地F1代犏牛150 d的产乳量分别为620.96 kg和618.80 kg, 极显著高于同条件下的牦牛。 犏牛的产乳量虽然提高了, 但乳中蛋白质和脂肪等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高景福的测定表明,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的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分别为 (4.71±0.66) %和 (5.41±1.18) %, 荷斯坦牛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的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分别为 (3.99±0.52) %和 (5.31±0.55) %, 均低于牦牛。伍红等研究发现, 四川红原、阿坝及若尔盖等地的母犏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为5.09%, 低于红原和阿坝县的牦牛, 高于黄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等;母犏牛奶中的脂肪含量为5.31%, 低于红原县、阿坝县及若尔盖县的牦牛, 高于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等;母犏牛奶中的乳糖含量与牦牛、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黄牛等的差异较小;另外, 母犏牛奶中的氨基酸含量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 产肉性能及肉质风味== 
牦牛与其他牛种杂交后, 虽然杂种公牛表现为不育, 但杂交F1代犏牛的杂种优势在屠宰率、胴体体重、产肉率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付永等研究表明, 犏牛的胴体重达到73.25±8.65 kg, 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等均高于牦牛;丁凤焕等研究发现, 1.5岁犏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79.30±16.13 kg、43.79%±3.08%和31.90%±2.97%, 分别高于牦牛的64.67±6.43 kg、42.50%±3.62%和31.67%±1.27%;代吉文毛等研究发现, 青海犏牛的胴体重和屠宰率为80.30±15.76 kg和43.01%±2.86%, 均分别高于牦牛的48.57±7.39 kg和42.47%±0.92%, 犏牛的净肉率 (32.20%±3.02%) 与牦牛的净肉率 (32.54%±1.26%) 比较接近。 [1]
 == 犏牛的类型 编辑犏牛==犏牛(3张)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奶牛等普通牛种通过种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犏牛是青藏高原地区具有藏酷特色的畜牧产业。根据牦牛在杂交组合中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分为“真犏牛”和 “假犏牛”。牦牛扮演母本所生的叫“真犏牛”,公牦牛扮演父本所生的叫“假犏牛”。这里所谓真与假,只是个称呼而已。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犏牛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奶犏牛、肉犏牛、役犏牛等等。藏酷犏牛是肉奶兼用型犏牛,藏酷化改良是牦牛杂交改良的一个方向。
青藏高原地区地域生态类型是多样化的,人们对牦牛产品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这些经济社会需求推动着牦牛不断改良进步,于是就形成了这些多种生态型的衍生牦牛种群。犏牛就是牦牛的衍生牛种,是牦牛种群不断创新结出的果实。在青藏地区的发展史上,犏牛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犏牛的作用和贡献甚至超过牦牛。可以说,如果没有犏牛,牦牛的价值,牦牛的贡献,牦牛对青藏高原经济社会的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1、 == 藏酷役犏牛== 
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是难以替代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牦牛就与黄牛杂交生产役犏牛。役犏牛不仅具有同牦牛同样的对高原气候环境的适应力,还具有较温顺易驾驭的优点,并具有适合成群集队而行的优势。在这些用于交通运输的牦牛中,牦牛与黄牛杂交而来的公犏牛是主力军和排头兵。
2、 == 藏酷奶犏牛== 
在青藏高原的大中城市,由于人口集中,牛奶消费需求量大,仅靠产奶量较低的牦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社会消费需求的刺激下,牦牛就与奶牛杂交生产奶犏牛。于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奶犏牛就应运而生了。奶犏牛比牦牛产奶量大,产奶周期长,满足了青藏高原地区大中城市对牛奶不断增加的需求。这是牦牛对经济社会需求做出的积极反应,对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和积极满足。
3、 == 藏酷肉犏牛== 
在肉犏牛方面,西藏自治区山南等农区利用海拔较低的地理条件,利用农作物秸秆等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对牦牛进行肉用方向的杂交改良,通过发展肉犏牛,提高了牦牛的肉用生产性能。青藏农区靠犏牛还提供了大量的牛肉。事实表明,牦牛采取犏牛方式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牦牛的价值。
 == 普通奶牛 == 普通奶牛原产于荷兰, 是由最壮的牛和最会产奶的牛杂交而成,世界各国都有引进饲养,奶牛性情温和、易于管理,但不耐热。工业化的养殖下,奶牛的运动量减少,相对的,体质较弱且较易生病。为保证奶的产量,可能还需要注射激素、催奶剂等。 == 犏牛 ==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三代以内自然死亡。具有明显杂交优势,肉、乳生产能力、役用能力接近于牦牛。产奶量一般3.5~5.5公斤/日,饲料补充好,可提高2~7公斤左右,但奶质跟牦牛相比较差。在一定条件下,产肉量比牦牛要高,但肉质也差于牦牛。 == 牦牛 ==  牦牛是青藏高原仅存的冰期动物,与企鹅、北极熊并称为世界三大源种物种,至今仍以原始自然的状态生存。进入红原需要翻越4000-5000米的高山,这种地理条件使黄牛等其他物种难以逾越,从而保证了牦牛的物种纯净,而物种纯净是保证产生优质A2蛋白的必要条件。格桑赫美的原产地在红原,因为红原是联合国认定的“中国湿地保护区”,格桑赫美的原产地是天然有机的,这里的牦牛奶质比其他地方更好。<ref>[https://www.sohu.com/a/366748186_120465461 牦牛、犏牛、普通奶牛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搜狐2020-01-14 ] </ref>     == 农繁牧养犏牛 编辑== 
青藏牧区以牦牛为代表的畜牧业谋发展,不能再围绕牧区兜圈子,要跳出牧区求发展。只有把农区与牧区统筹起来互补发展,才能找到出路。把农区与牧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生产系统,牧区牦牛生产才能摆脱当前困境。由于牦牛繁殖需要较好的饲养条件和营养保障,要把牦牛繁殖生产由牧区转移到饲草料充足、暖棚条件好的农区。然后由农区为牧区提供用于育肥的公牛犊,并提供用于繁育的基础母牛。
 == 一、 在青藏农区建犊牛繁育场为牧区提供育肥犊牛== 青藏牧区畜牧业生产有许多不可控因素,经常处于起伏波动的不稳定状态中,长期处在畜草矛盾尖锐的生态环境之中。青藏牧区冬季缺草少料天寒地冻,不具备牦牛繁殖生产的条件。所以,青藏牧区以牦牛为代表的畜牧业谋发展,不能再围绕牧区兜圈子,要跳出牧区求发展。只有把农区与牧区统筹起来互补发展,才能找到出路。把农区与牧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生产系统,用农区的畜牧资源优势对牧区的困难进行了有力支援。这样牧区牦牛生产才能摆脱当前困境。 牦牛繁殖与生长不同,需要较好的饲养条件和营养保障。由于牧区环境条件严酷恶劣,不适合牦牛进行繁殖活动。农区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农区有较好的暖棚条件,能够满足母牛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棚圈条件。可以把牦牛的‘繁育阶段’与‘生长阶段’进行分拆, 把牦牛繁殖生产由牧区转移到饲草料充足、暖棚条件好的农区。在公犊牛离乳后进入生长育肥阶段时,再由农区转移到牧区进行生长育肥。青藏高原地区除了拥有广阔的牧区,还有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农区,需要推行‘减畜’的是草原牧区,并不是农区或半农半牧区。为了给草原牧区减负,为了支援牧区顺利进行减畜,可以把牦牛冬季繁育活动从牧区转移到农区进行。将母牦牛冬季繁育活动由牧区转移到农区,将育肥牦牛犊在暖季盛草期转移到牧区进行,对不同生产环节在季节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对农区与牧区实行地域上的时空兑换。 农区与牧区相比较,饲草料资源充足丰富,暖棚资源数量多条件好,推广普及的基础好。如果把牧区冬季的繁育生产转移到农区去,可以充分利用农区的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条件,利用农区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利用农区暖棚资源充足的优势条件,在农区进行牦牛繁育生产。然后由农区对牧区进行牛源支持,提供用于育肥的公牛犊,提供用于繁育的基础母牛。形成以农区带动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局面。 如果将农繁牧养模式推广成功,牧区在暖季里进行育肥的公牛犊,就可以由农区来提供。牧区所需要的基础母牛,也能够通过农区来解决。如果这种想法成为现实的话,牧区就可以把那些失掉种用价值的公牦牛杀掉,把那些生产性能低的母牦牛减掉。由于繁育生产任务大量地安排在农区,牧区就可以把多余的种用公牛减掉。由于可以从农区获得部分基础母牛,牧区即使少养一些母牛,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 二、 青藏农区西门塔尔与野血牦牛杂交生产犏牛== 青藏农区的西门塔尔改良牛,是已经本土化的西门塔尔牛,具备对青藏高原的高度适应性,还具有较高的乳肉生产性能。是用来生产‘犏牛’的最佳母本,是青藏高原地区不可多得的优势牛种资源。利用大通野血牦牛冻精与青藏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既具有良好的青藏高原适应性,也具有较高的肉用和乳用生产性能。 缩短牦牛出栏周期,就是转变牦牛生产方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杂交改良来实现,还需要通过农牧区域结合来达到。由于牦牛是一个原始牛种,具有生长发育缓慢的遗传特征,缩短牦牛出栏时间需要进行杂交改良。由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寒缺氧的严酷环境,对低海拔牛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壁垒,这是杂交改良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 如果从低海拔地区引进良种牛对牦牛进行杂交改良,往往因难以适应青藏高原牧区高海拔的严酷环境而失败。因此,只有选择青藏高原本地化牛种对牦牛进行杂交改良,才能克服杂交后代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障碍。。 犏牛是一个新创意出来的牛种,是一个以青藏农区西门塔尔牛为母本,用野牦牛做父本进行杂交改良的后代牛。它们都是青藏高原本地化牛种,能够很好地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严酷环境,还能够大大提升牦牛的乳肉生产性能。1、 == 以青藏农区西门塔尔牛为母本== 西门塔尔牛是世界最优秀的乳肉兼用牛。多年前,青藏高原的畜牧工作者,历经千辛万苦将低海拔地区的西门塔尔牛引入青藏高原。经过多年培育驯化积累,已经成长为‘青藏西门塔尔牛’,已经成为本土化的西门塔尔牛。‘青藏西门塔尔牛’已经具备对青藏高原的高度‘适应性’,所以,它是宝贵难得的优势畜牧资源。 近年来,青藏农区不断加大黄牛改良力度。青藏农区在黄牛改良过程中,培育出了农区西门塔尔改良牛,并得到快速大量的推广,已经在青藏高原农区扎根落户。成为青藏高原本土化的西门塔尔牛种,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优势牛种资源。要对这一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做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让它为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来服务,让它为当地牧民增收服务。2、 == 用野血牦牛冻精做父本来源== 
野牦牛与家牦牛同源同种,野牦牛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严酷的自然选择,把弱势个体淘汰掉,把生长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优良性状保留下来。所以,对家牦牛改良具有重要价值。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历时二十余年,育成了含1/2野牦牛基因的大通野血牦牛。野血牦牛生长发育速度快,其杂交后代产肉性能比同龄家牦牛平均提高20%以上。用大通野血牦牛冻精与青藏农区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具有较高的肉用和乳用生产性能。
3、 == 犏牛的优点与用途== 
用野血牦牛冻精对农区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就是犏牛,由于犏牛中含有50%野牦牛血液,具有较高的青藏高原环境适应能力。由于犏牛中含有50%的西门塔尔牛血液,提升了肉乳生产性能。将农区繁育的犏牛输送到牧区饲养,既拥有较高的乳肉生产性能,也有较强的青藏高原环境适应能力。
 == 三、 把犏牛公犊提供给牧区进行二年育肥出栏== 在青藏农区繁育的犏牛,由于含有50%的野牦牛血液,对青藏高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也由于犏牛中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大大提提升了肉用生产性能。犏牛公牛犊生长快个头大,肉用性能较好,可以把它由农区转移到海拔更高的牧区去,当做快速育肥牛来饲养。二年就可以实现育肥出栏,大大缩短饲养周期,既提高了生态效益,也提高了牧民的收益。 青藏草原暖季盛草期极短,而冷季时间漫长达八个月左右。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天寒地冻,又缺草少料,黑灾白灾频繁发生,牦牛每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都要大量损失活重。越冬的次数越多,损失浪费的活重数量越大。缩短公牦牛的育肥时间,对保护草原生态和促进牧民增收意义重大。公牦牛犊实现快速育肥出栏,商品畜就减少了越冬次数,就可以摆脱了缺草少料天寒地冻的冬季,就省略了消耗掉膘减重的冬季。 公牦牛通过快速育肥提早出栏,需要越冬的牲畜数量大大减少,仅有少量繁殖母畜和短期育肥的商品畜需要越冬,相应减少了冬季对棚圈草料的需求。牦牛缩短了饲养周期,既能保护脆弱的青藏草原生态,还能促进牧民增收增效,收到的是双赢效果。可以说缩短牦牛出栏时间,就是转变青藏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牦牛是青藏草原的主体畜种之一,解决了牦牛的发展模式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青藏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青藏农区利用本土优势畜牧资源,以农区西门塔尔改良牛为母本,用大通野血牦牛冻精做父本,通过杂交繁育获得的‘犏牛’,由于含有50%野牦牛血液,提高了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还提升了肉乳生产性能。可以将‘犏牛’转移到海拔更高的牧区,当做快速育肥牛来饲养,实现二年育肥出栏。这对青藏高原牦牛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对青藏草原减畜增效,对保护建设青藏草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的农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也可以大面积地种植产量更高的牧草作物。由于农区饲草饲料资源比较丰富,还有较好的暖棚设施条件,海拔也比较低。在这些优越条件下,母牛营养条件好,能够较早地及时地发情,可以提早采取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牛犊也可以较早地出生,获得一个完整的青草季节。可以在青草返青之后,及时地将‘犏牛’的公犊转移到牧区去放牧饲养,进行快速育肥实现二年育肥出栏。 为保护脆弱的青藏草原生态,需要采取措施对牧区牦牛进行减畜,如果青藏农区能够为牧区繁殖育肥用的公犏牛犊。牧区牦牛就用进行繁殖生产,不再需要用公牦牛进行本交,牧区公牦牛就成为多余之物,就可以把种用的公牦牛减掉。政府可以把农区的公牛犊买下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转移到牧区由牧户做架子牛来饲养,通过快速育肥实现二年出栏。这样,农区就成了牧区的繁育基地,实现了 ‘农区繁、牧区养’。优化了畜群结构,减轻了草场压力,提高了生态效益,也提高了牧民的收益。 == 四、 用犏牛母犊对繁殖能力低下的母牦牛实行替代== 
在青藏农区繁育的犏牛母犊,由于含有50%的野牦牛血液,对青藏高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犏牛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其乳用性能与牦牛相比有很大的提升,还具有优良的母性,是不可多得的基础母牛资源。可以将部分犏牛母犊留在农区补充基础母牛,将部分犏牛母犊提供给牧区做基础母牛,对繁殖能力低下的牧区母牦牛实行替代,同时满足牧民的喝奶需求。
青藏高原草原生态问题是什么?是青藏草原的退化沙化鼠害问题,其主要人为因素是牲畜的超载放牧问题。保护脆弱的青藏高原草原生态,关键性措施就是禁牧和减畜。只有下决心把超载的牲畜减下来,才能逐步达到草畜生态平衡。由于牦牛是青藏草原畜牧业的代表畜种,所以,减畜要针对牦牛来实施,重头戏是围绕牦牛采取减畜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草原承载力过重的问题。
当前,在青藏草原上的牦牛群中,饲养着大量的繁殖能力低下的母牦牛。许多母牦牛已经失掉了饲养价值,白白消耗着宝贵稀缺的饲草资源,它们应该是减畜的重点对象。对牦牛实行农繁牧养生产方式,将牦牛繁育活动安排在农区, 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效率,。由于农区为牧区提供用来育肥的公犊牛。这样,就可以减少牧区母牦牛的饲养量。 在青藏农区繁育的犏牛母犊,由于含有50%的野牦牛血液,对青藏高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犏牛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其乳用性能与牦牛相比有很大的提升,还具有优良的母性,是不可多得的基础母牛资源。可以将部分犏牛母犊留在农区补充基础母牛,将部分犏牛母犊提供给海拔更高的牧区做基础母牛,对繁殖能力低下的牧区母牦牛实行替代,同时满足牧民的喝奶需求。 但是,即使可以把繁育活动由牧区转移到农区,农区也可以为牧区提供育肥牛源,牧区的母牛饲养量可以大大减少。尽管如此,牧区还需要少量养一些母牛。因为牧民有喝奶的习惯,不养母牛自家没奶喝,牧民接受不了。由于犏牛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可以充分满足牧民喝奶的需求,同时还能喂牛犊提供半奶或者全奶,有利于牛犊的生长于发育。 == 牧繁牧养犏牛 编辑== 当前,青藏草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沙化问题,其中,牲畜超载过牧是重要原因。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说,需要给草原减负,通过减畜来减轻草原的压力。实现减畜增效目标,必须通过强化育肥缩短饲养周期,让犏牛公犊由7-8年出栏变为2年出栏。犏牛的杂交改良方案,能够改善青藏高原的畜群结构。犏牛杂交改良后代是犏牛。因公牛雄性不育,公牛无种用价值,只能作商品肉牛进行育肥。犏牛杂交改良采取人工授精冻精冷配,公牛就成为多余之物。放弃本交配种,完全可以省略大量饲养的公牛。公牛减少了,载畜量自然就下降了,大大减轻对草场的压力。 藏酷公牛犊快速育肥出栏,畜群结构就能够优化,超载过牧就可以逐步缓解,畜牧生产也就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犏牛实现二年育成出栏,必须大大提升育肥公牛的生长性能。对增重速度来讲,黄牛种间杂交大大优于牦牛种内杂交,野血牦牛尽管生长性能有很大提升,但与藏酷西门塔尔牛相比仍有差距。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家畜产肉性能,已成为全球肉业发展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远缘杂交效果更为显著。西门塔尔与野血牦牛双父本交叉轮交,也采取了种内杂交改良作用,利用野血牦牛提升牦牛血液的比例,提升其抗逆性和适应性。 == 一、 种间杂交与种内杂交结合生产犏牛== 
用西门塔尔等良种肉牛,对家牦牛进行杂交改良,生产犏牛的技术,在我国已有多年悠久的历史。其后代活重量、产肉量、产乳量均显著提高。用野血牦牛对家牦牛进行改良复壮,在我国也已取得成功。用西门塔尔和野血牦牛做双父本杂交生产犏牛,是将二者集成在一起。把种间杂交与种内杂交组合在一起,使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实现集成创新。
1、 == 用西门塔尔和野血牦牛做双父本== 
利用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牛西门塔尔,通过种间杂交方式生产西杂牛,肉乳生产性能获得显著提高。公牛犊能够实现二年育肥出栏,提高了青藏高原的生态效益,也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但是,到第二代之后,西杂牛对青藏高原严酷环境的适应性降低,生活能力下降。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引入野血牦牛做并列的双父本,进行种内杂交生产犏牛。由于野血牦牛种内杂交的参与,既提升了牦牛种群的生活力,还继续保持了较高的肉奶生产性能。
对家牦牛进行犏牛方向的杂交改良,为什么要选择西门塔尔做父本?并且还是做第一父本。其理由和根据是,西门塔尔牛是世界上最最著名的乳肉兼用牛,它的乳用性能好,肉用性能也是强项。西门塔尔牛与家母牦牛杂交效果是好的,其后代(F1代)生长发育快,产肉量提高50%左右,产乳量提高2倍左右。用西门塔尔牛做父本改良藏牦牛,能够做到乳肉双收,乳肉皆优。
2、 == 用野血牦牛做并列父本生产犏牛== 
用野血牦牛进行种内杂交,对家牦牛进行改良复壮,经我国牦牛科学家的多年努力,已经获得巨大成功。据文献报道,导入野血后牦牛的各期活重,产肉产奶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生活力与抗逆性也明显提高,有效地阻止了家牦牛的退化。
由于利用西门塔尔杂交生产的西杂犏牛,到了第二代之后,生产性能与生活力都急剧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犏牛杂交改良方案,吸收继承了野血牦牛种内杂交技术成果。在引入西门塔尔提高肉乳生产性能的同时,也安排野血牦牛做并列父本,进行交叉轮交。及时提升牦牛血液比例,使之不降低到30%以下,能保持其后代在高寒草原的适应能力。
 == 二、 犏牛二年育肥出栏达到的目的== 
1、犏牛能满足群众对乳品的需求
藏民同蒙民一样,有饮奶习惯,奶是生活必需品,在生活中不能离开奶。为满足牧民对乳品的生活需要,内蒙草原的牛是乳肉兼用型,青藏高原的牛也必须是乳肉兼用型。所以,犏牛不仅要产奶,还要通过乳肉皆优的西门塔尔牛,来提高奶的性能,增加奶的产量,充分满足藏民对奶制品的需求。
在牦牛产品中,牦牛肉占整个牦牛的生物链比重大,特色显著商业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牦牛肉加工、储藏、运输能够采取工业化方式,进行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因此,需要突出牦牛的肉用价值,把肉当作主攻方向,作为主导支柱产品。
通过犏牛产业化,缩短饲养日龄,在二年内出栏,保证了牦牛肉鲜嫩的优秀品质。从而对世界屋脊藏酷牛高端品牌产生有力支撑,进而实现品牌溢价、产品增值的目标。
 == 三、 犏牛二年育肥出栏技术要点== 
1、推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
由于杂种公牛雄性不育,牧民放弃饲养本交公牛,必须采取人工授精技术。不论用西门塔尔做父本,还是用野血牦牛做父本,都需要使用商品冻精进行冷配。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在肉牛行业已是成熟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全球的优秀肉牛种子,得到高强度大范围的利用。
5、在暖季对育肥牛实行昼夜放牧
根据青藏高原草场季节性强的特点,犏牛的生长育肥,一定要抓住暖季,充分地利用暖季。暖季气候温暖,适合牛羊迅速生长发育。暖季是高寒草场牧草的生长季节,暖季牧草生长旺盛,产草数量多。牧草质量好,草场承载能力强,能满足牲畜大量采食的需要。草鲜嫩营养丰富,是犏牛生长育肥的黄金季节。在青草生长期,除精料补饲外,还要在青草期实行昼夜放牧。延长放牧时间,增加采食量,保证其在二年内育肥出栏。
 == 四、 犏牛二年育肥出栏效果展望== 
1、通过减少公牛数量优化畜群结构
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都已成为成熟技术,西门塔尔和野血牦牛都有商品冻精,都能满足生产需要。在生产实践中,牧民可以利用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生产繁育。放弃了本交自然交配这一传统繁殖方式。不再饲养多余的公牛。
这样牧民就优化了畜群结构,牧民饲养的都是基础母畜,还有育肥过程中的商品畜,杂种公犊就成为青藏高原肉牛生产的主体。通过二年育成出栏技术措施,使草原载畜量下降,减轻了高寒草原的压力,保护了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2、用犏母牛犊做牧区的基础母牛
西门塔尔不仅是良好的父系品种,也具有良好的保姆性和哺乳能力,它的杂交后代也是非常好的母系。杂种犏牛母犊继续留作基础母牛,供繁殖使用(杂种牦牛仅雄性不育,母牛仍有正常的繁殖力),不会造成母牦牛数量的减少,能保持牦牛种群数量的稳定。 犏牛模式,由于各代次杂种牛,都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对母系的性能也进行了提升,积累储备了较好的改良效果。犏牛模式,会逐步地把家牦牛种群转型为改良牛群。 经过若干代次之后,青藏高原牦牛种群,将成为既适应高寒草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又具有较高生产性能,同时商品率也较高的改良牛群。届时,犏牛的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优点,也会显现出来,受胎率、成活率会提高,而难产率会自然下降,逐渐成为一个优良又成熟的种群。
3、犏牛二年育肥出栏有利于牧民增收
在寒冷缺草的冬季,实行牦牛季节性减员,让牦牛犊实现二年出栏。饲养过程中仅经历一个冷季,有效地利用了二个暖季生长,减少了冬季消耗,降低了活重损失,提高了出栏率和商品率,有利于牧民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犏牛二年育肥出栏提升了产品价值
犏牛取食世界屋脊草原上的天然牧草,青藏高原紫外线照射强。藏酷牛取食的牧草,都经过紫外线严格消毒。所以,藏酷牛肉是绿色有机食品中的金牌冠军。犏牛公犊二年育肥出栏,肉质变得鲜嫩,品质得到提升,价格得到提高。
 == 犏牛生产中的问题 编辑== 
1 犏牛养殖管理亟需加强
的犏牛养殖模式依旧延续过去牦牛放牧模式进行, 养殖效益较低。犏牛产犊后生产负荷较重, 在其本身生长速度较快, 营养需求旺盛的情况下, 得不到充分的饲料和矿物元素保障, 导致冬季死亡率较高。
1,3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