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路易·马勒

增加 27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路易·马勒'''(Louis·Malle),1932年10月30日出生于法国蒂姆里,法国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 [[ 法国国立电影学院 ]]
1956年,与雅克·伊夫斯·科斯托联合指导的纪录片《沉默的世界》获得第9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 。1958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通往绞刑架的电梯》 ;同年,凭借执导剧情片《恋人们》获得第23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 。1963年,编导剧情片《鬼火》获得第28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 。1971年,编导剧情片《心脏杂音》获得第45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1974年,执导剧情片《拉孔布·吕西安》获得第47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第28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影片奖 。
1980年,凭借犯罪片《大西洋城》获得第37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 、第54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导演奖提名 。1984年,凭借惊悚片《两光大笨贼》获得第34届 [[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 提名 。1987年,编导剧情片《再见,孩子们》获得第44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1993年,担任第46届 [[ 戛纳国际电影节 ]] 评委会主席 。
1995年11月23日,路易·马勒因 [[ 淋巴癌 ]]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世,享年63岁 。
基本信息{{Infobox person| 中文 = 路易·马勒(著名电影导演)| 圖像 =[[File:Err.jpg|缩略图]]|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q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32年10月30日| 出生地点 = 蒂姆里| 國籍 = 法国| 别名 = Louis·Malle
| 外文名称Louis Malle 国籍 法国 星座 天蝎座 身高168cm 出生地法国,蒂姆里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11月23日 职业職業 = 导演、编剧、制作人 | 毕业院校活跃时期 = | 法国国立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再见,孩子们、拉孔布·吕西安、大西洋城、沉默的世界、恋人们 主要成就知名原因 = 第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两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两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两届意大利电影大卫奖最佳外国导演奖
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 收起知名作品 = 《再见,孩子们》</br>《拉孔布·吕西安》</br>《大西洋城》</br>《沉默的世界》</br>《恋人们》</br>《鬼火》</br>}}  == 目录 ==
目录
1主要作品
2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折叠参演电影
剧名 上映时间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波西米亚生活
 
1992
 
阿基·考里斯马基
 
马蒂·佩龙帕, 安德烈·维尔姆斯
== 海盗的未婚妻主要作品 ==
1969参演电影
{| class="wikitable"|-!剧名 !!上映时间 !! 扮演角色 !! 导演|-| 波西米亚生活|| 1992 ||阿基·考里斯马基 || 马蒂·佩龙帕, 安德烈·维尔姆斯|-| 海盗的未婚妻 || 1969 || 奈丽·卡普兰|| 雅克·马兰, 克莱尔·莫里耶|-| 印度魅影|| 1969 || 路易·马勒 || |-|加尔各答 ||1969 || 路易·马勒 || |-|巴黎大盗 || 1967 || 路易·马勒 || 让-保罗·贝尔蒙多, 玛丽·杜布瓦, 弗兰西丝·法比安
雅克·马兰, 克莱尔·莫里耶 印度魅影 1969 路易·马勒 加尔各答 1969 路易·马勒 巴黎大盗 1967 路易·马勒 |- 保罗·贝尔蒙多, 玛丽·杜布瓦, 弗兰西丝·法比安 | 野猫痴情 || 1962 || 路易·马勒 || 碧姬·芭铎,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折叠导演作品
1974年 《拉孔布·吕西安》 电影
1960年 《扎齐在地铁》 电影
 == 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路易·马勒是法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一个对时代变化时刻保持敏感的电影艺术家。他执导的各具风格的影片将近40部,每部作品都反映了新时代的社会观念、社会思想以及不同阶级地位的转变,它们作为新时代的预言都给人以不同的启迪和感受,在电影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彩。他的镜头始终以女性形象为对象,饱含感情地表现着女性的情绪变化和内在思想转变,路易·马勒以女性形象为视角挖掘女性内心,展露女性感情变化的电影理念对于当今时代中国 " [[ 大男子主义]]"的视野下女性电影的生存发展和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评介》评)
路易·马勒被称为影坛新浪潮的开山人物。他高产优质地拍摄了多种风格和主题的影片,成为法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他不仅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式,也是少数在美国还能保持自我风格的"国际导演"。路易·马勒的影像则不断地向约定俗成的社会戒规乃至文化禁忌发起挑战,彰显了他那一以贯之的叛逆精神和无畏勇气。在他那影像探索的道路上,向来不甘于成为形式的奴隶、风格的走卒乃至语言的囚徒。创新求变、离经叛道,将摄影机对准人类灵魂的每个角落,是他矢志不渝的艺术主张和文化诉求,因而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道德勇气和力量 。(人民网评)
路易·马勒不仅是当代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他摆脱了好莱坞商业控制,继续自己电影作者的创作方式,殊为难能可贵。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导火线",为"新浪潮"的年轻导演们开拍处女作、开创新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商业经验和经济基础。马勒早期的几部剧情电影,不论是商业上的成功,还是题材形式上的突破,都能让他当之无愧的跻身于"新浪潮"奠基人的行列。在路易·马勒的电影中,他继承了法国文化中素有彻底贯彻人本主义的传统同时所做出的努力尝试,这也使得他被许多电影研究者们称为"难以归类的 [[ 人道主义 ]] 者" 。(《电影评介》评)
路易·马勒虽然与正宗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代表风格有着不大不小的差别,但他出道很早,可以称之为"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人物" 。(网易评)路易·马勒的作品的多样性使人们在称这位电影家为作者时犹豫不决。路易·马勒被人们称为" [[ 心理分析专家]]",而这个专家享有大资产者之子的名声是毫不足怪的,他总是高傲地与时尚及现存规则保持距离,在揭示自身隐秘方面表现出明显地迟疑,他执著地忠实于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电影艺术》评)
路易·马勒的电影创作生涯中游移于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的旨趣和他总体创作上纪录与剧情的合一,是基于他对影片题材的判定。在马勒看来,剧情片所呈现的是"过去"的时态,而纪录片则更侧重于对"现在"时态的表述。路易·马勒常常因为风格和特点的多元性,很难被囊括到某一类型或者流派之中,又坚称自己不拍政治性题材的作品,往往被影评家们称为难以归类。无论是马勒在"新浪潮"时期的开山之作,还是他在"直接电影 "风潮下的经典之作,在他的整个创作中,他时常会受到当时的电影观念的影响,然后又追随着自己的观点和独特的方式游离之外。但是路易·马勒的创作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世界电影文化观念合流的 。(《电影文学》评)
词条标签: 人物 各职业人物 娱乐人物 导演 欧洲导演 法国人 法国导演 法国演员 法国电影导演 法国男演员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