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

移除 2,35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aption = 1987年戈尔巴乔夫于[[全联盟列宁主义青年共产主义联盟|苏联共青团]]大会上讲话
|imagesize = 250px
|office = [[File: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22px|border]][[蘇聯總統]]
|premier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br>[[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br>[[伊万·斯捷潘诺维奇·西拉耶夫]]
|vicepresident = [[根纳季·伊万诺维奇·亚纳耶夫]]
|predecessor = 首任(设总统制)
|successor = [[鮑利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br>([[俄罗斯总统|俄羅斯聯邦總統]])
|office2 = [[File: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22px|border]][[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deputy2 = {{Link-en|叶戈尔·利加乔夫|Yegor Ligachev}}<br /> [[弗拉基米尔·安东诺维奇·伊瓦什科]] <small>(1990 – 1991)</small>
|term_start2 = 1985年3月11日
|predecessor2 =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
|successor2 = 废止(苏联解体)
|office3 = [[File: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22px|border]]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br /><small>(1989年改稱最高蘇維埃主席)</small>
|deputy3 = {{Link-en|阿纳托利·卢科亚诺夫|Anatoly Lukyanov}}
|term_start3 = 1988年10月1日
|predecessor3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
|successor3 = 废止(职权移交总统)
|office4 = [[File: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22px|border]]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general_secretary4=[[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br>[[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br>[[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br>自己
|term_start4 = 1979年11月27日
|term_end4 = 1991年8月24日
|office5 = [[File: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22px|border]] [[苏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general_secretary5=[[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br>[[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br>[[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br>自己
|term_start5 = 1978年11月27日
|term_end5 = 1991年8月24日
|birth_date = {{birth date and age|1931|3|2}}
|birth_place = {{USSR}}[[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北高加索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
|death_date =
|death_place =
|residence = {{RUS}}[[莫斯科]]
|spouse = [[賴莎·戈爾巴喬娃]]
|party = {{CPSU}}<br/>{{small|(1950-1991)}}<br /> 无党籍<br/>{{small|(1991–2001)}}<br />[[俄羅斯社會民主黨]]<br/>{{small|(2001-2004)}}<br />无党籍<br/>{{small|(2004–2007)}}<br/>[[社會民主人士聯盟]]<br/>{{small|(2007-)}}
|religion =
|alma_mater = [[莫斯科国立大学]]
|profession = 律师
|nationality = {{USSR}} (1931-1991)<br>{{RUS}}(1991-)
|signature = Gorbachev Signature.svg
|awards = [[诺贝尔和平奖]]([[諾貝爾和平獎|1990年]])
*斯塔夫羅波爾農業學院農業經濟碩士
}}
{{ Listen| filename= Mihail Gorbachev voice.oga |title=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声音 |type= speech |description= 2012年11月录制 }}{{波羅的海之路}}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lang-rus|'''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Mihail Sergeyevich Gorbachov'''}}{{Audio|Ru-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ogg|听}},{{bd|1931年|3月2日|catIdx=Горбачёв}}),[[苏联]]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85年上台,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列表|苏联最高领导人]]。1990至1991年间出任唯一一任的[[苏联总统]],也是唯一一位在[[十月革命]]后出生的苏联领导人。
1961年,戈尔巴乔夫参加了苏共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二十二大]]。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二十年内苏联要在人均产值上超越美国。在此期间,戈尔巴乔夫在地方共青团组织内迅速上升。1963年,他被提拔为斯塔夫罗波尔农业部门的党委领导。1970年,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年轻的地方党委领导人之一。在职期间,戈氏努力重组集体农场,重视农民在决策中的意见,扩大他们的自留地,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準。
[[File:Bundesarchiv Bild 183-1986-1126-307, LPG Golßen, Besuch durch KPdSU Delegation.jpg|thumb|left|戈尔巴乔夫前往[[東德]]巡視一座養豬場,攝於1966年6月10日。]] 很快,1971年他进入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三年后的1974年,他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名代表和青年事务常委会的主席。紧接着,在曾支持戈尔巴乔夫的{{Link-en|費奧多爾·庫拉科夫|Fyodor Kulakov}} 因心脏病去世之后,1978年戈尔巴乔夫替代他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里的农业秘书处。1979年,戈成为了政治局候补委员,一年后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戈尔巴乔夫将他在党内的不断晋升归功于党内的意识形态大佬[[苏斯洛夫]]。 
[[File:Gorbachev Party Document of the CPSU.gif|left|thumb|250px|戈尔巴乔夫的苏共党证 (1986-1991)]]在[[安德罗波夫]]统治期间(1982至1984年),戈尔巴乔夫已然成为最活跃的政治局委员之一。同时,近五分之一的顶层人员,包括部长与地方大员,都被换成了年轻人。其中像[[雷日科夫]]和{{Link-en|叶戈尔·利加乔夫|Yegor Ligachev}} 这些被提拔的人,都与戈尔巴乔夫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作为苏共党内大员,戈尔巴乔夫自然有许多出国访问旅行的机会。而这些出国的经历又深远地影响到了他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的看法。1972年,他率代表团前往比利时访问;三年后,他访问了[[联邦德国|西德]];1983年,戈尔巴乔夫又带团去了[[加拿大]]并会见了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和一些加拿大国会人士;1984年,戈氏赴英旅行,其间又会见了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1984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去世。其生前曾表示希望戈尔巴乔夫来继任总书记一职。然而,继任者却是高龄且已重病的[[契尔年科]]。很快,这位新任的总书记在下一年又去世了。此时,党内已开始迫切需要一名年轻的领导。1985年3月11日,仅在契尔年科死后三个小时,戈尔巴乔夫被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时戈尔巴乔夫仅有54岁,还是当时政治局里最年轻的成员。他也是首位在前次竞争失败后成功当选的党内领导人。
== 任總書記和民主改革 ==
{{main|開放政策}}[[File:Reagan Gorbachev White House Library.jpg|thumb|[[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與[[美國總統]][[罗纳德·里根|雷根]]合攝於[[美國]][[白宮]]圖書館。]]
[[契尔年科]]病逝後,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11日以54歲之齡,当选为苏联最年轻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来阻止苏联共产主义的退化,其开始标志是1986年2月召开的第27次苏联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对此给予积极评价,称“克里米亚公投是改正历史错误”。<ref>{{Cite news|url=http://news.sina.com.cn/w/2014-03-18/182729737020.shtml |title=戈尔巴乔夫:克里米亚公投是改正历史错误 |work=新浪 |location=CN |date=2014-03-17 |accessdate=2014-03-19 }}</ref>
[[File:Michail Gorbatschow BE1.jpg|230px|thumb|2013年的戈尔巴乔夫]]
== 评价 ==
== 外部連結 ==
{{Commons|Mikhail_Gorbachev}}
* [http://www.gorby.ru/en/ The Gorbachev Foundation]
* [http://radiovr.com.cn/2013_12_27/257245873/ 俄罗斯之声-戈尔巴乔夫的政坛之路]
{{-}}
{{start box}}
{{s-none|首任|職位創設}}
{{s-title|[[蘇聯總統]]|1990年-1991年}}
{{s-none|末任|職位廢除,[[蘇聯解體]]}}
|-
{{s-before|[[康斯坦丁·契爾年科]]}}
{{s-title|[[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5年-1991年}}
{{s-after|[[弗拉基米爾·伊瓦什科]]}}
|-
{{s-before|[[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
{{s-title|[[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br /><small>(1989年改稱最高蘇維埃主席)</small>|1988年-1990年}}
{{s-none|末任|职权移交总统}}
{{end box}}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苏联国家元首}}
{{东方集团执政党领导人}}
{{Cold War figures}}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76年-2000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平奖获得者}}
{{Time Persons of the Year 1976–2000}}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Горбачёв,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Category: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