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2
次編輯
變更
太极图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太极图.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太极图&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
[[File:太极图.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太极图&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19855445.html 来自昵图网]]]
'''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 起源介绍 ==
“太极图”的起源。 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陈立夫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使用毛笔中锋所画,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
== 发展说明 ==
1.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2.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关观点基本可信,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同样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3.关于陈抟或薛翁、蜀之隐者、青城山隐者创作或始传“阴阳鱼”太极图的观点,因无以考证,只能存疑,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简单肯定。
4.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从《翼玄》、《易通变》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5.太极图经明初赵撝谦改造(简化),定型于明末赵仲全。之后出现的由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包括以左右半圆排列、以上下半圆排列等)都与本义不符。
== 演变过程 ==
道教
先天圆图中间加上“阴阳鱼”图形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阴阳鱼”形正是对六十四卦方位圆图的形象说明。《翼玄》中已用了先天图“右行”、“左行”的字眼,除以上引文外,卷十还说:“易先天爻象图,自乾坤始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右行;自复遇始(当为“垢”之误)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左行,列于二也。”阴阳鱼”的左行、右行不正是卦爻的左行、右行吗?“列于二”如不是指阴阳——黑白二色的排列,那又是指什么呢?
张行成在另一专著《易通变》中,载十四图,其中第一幅图即“有极图”,“有极图”即“先天图”。此图实为方圆合图(圆图变形为八边形)。其中对圆图的解释可见看出“阴阳鱼”图的蕴义。“太极包含万象,以为有而未见,以为无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浑沦之中,太极之全体也。”(卷一)“圆图右行者,六变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变已有一之卦也。”(卷一)“先天图自一阴一阳六变各至于三十二,是为地之一柔一刚,复垢代乾坤以为父母,刚柔承阴阳以成变化,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卷一)以阴阳爻的变化解释六十四卦圆图的排列,而“阴阳鱼”图形恰好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卦爻变化。
在太极图图形中,右上方“白鱼”左行由大到小,依次为乾、兑、离、震(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右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坤、艮、坎、巽(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阴爻逐渐减少。而阳爻减少的同时,阴爻在增多;阴爻减少的同时,阳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鱼”互纠表示。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的“黑眼”表示离卦,“黑鱼”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在《翼玄》先天图中,以黑白小方格表示的六十四卦爻位变化图,乾、坤分别为六个白格、六个黑格(为大父母),复、垢分别为一白五黑、一黑五白(为小父母),阴阳变化自复姤开始,由复左行,由垢右行。如果按黑白格的多少组合起来(不考虑位置的高低),那么恰恰就是一幅“阴阳鱼”图。张行成在找到六十四卦爻变规律的基础上,做出阴阳鱼互纠图,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郭或说“阴阳鱼”图只有“在黑白各半圆图的基础上应时衍变而产生”,有点武断。
张行成之后,似乎没有人直接提过他作有这么一幅图,袁桷在讲太极图流变时,曾提到过他,“薛(季宣)授袁(溉)时尝言: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故士大夫闻是说者,争相购之。后有二张,曰行成精象数,曰縯通于玄。最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从张行成的生平看,他是临邛人,“乾道间,由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丐祠,杜门十年。”(黄宗羲《宋元学案·张祝诸儒学案》),他杜门著书,共七种,七十九卷。以邵雍之学为归宿,“取自陈希夷至邵氏所传先天卦数等四十图”(《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作“十四图”,为确。)“敷演解释,以通诸易之变,始若殊途,终归一致。”“先是康节之学有所传十四图者,世莫之传。先生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为象数之用。”(《宋元学案》)据此说,张行成以在蜀中之便,完全可能在蔡元定(季通)以前得到这幅图。
除了张行成,宋代还有没有人作过“阴阳鱼太极图”呢?据文献记载,至少还有两个人作过这类图。一个是早于张行成的郑东卿(少枚),一个是晚于张行成的罗愿(端良)。郑东卿传“古先天图”:他作有《先天图注》,自序说:“东卿自学《易》以来,读易家文字百有余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图、扬雄《太玄经》、关子明《洞极经》、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书》而已……四家之学,皆兆于先天图。先天图,其《易》之源乎?复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圆相生图,为先天图注脚,比之四家者为最简易。”郑东卿提到的“古先天图”至少早于扬雄,并不是他自作,他只是作了一幅“方圆相生图”为它作注脚。“古先天图”到底何样,不得而知。从名称上推测当是外套先天六十四卦一类图(当时冠以“先天图”名称者,全是指这类图,只是中间图形有“方形”与“阴阳鱼”形的区别)。
罗愿作“河图”:据明初宋濂介绍:“新安罗端良愿作阴阳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用井文界分为九宫,谓之洛书。言出于青城山隐者,然不写为象。”(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罗愿的这张图也说是从四川青城山隐者那里得来的,为阴阳相含之象,中间“八分之”,只是仍不称“太极图”,而称“河图”,不过图象也没有流传下来。胡渭认为就是后来赵仲全“古太极图”的样子。罗愿与朱熹是同乡(同是新安人,今安徽徽州),又是挚友,因而可能朱熹在托蔡元定入蜀寻找三图之前,就看到了罗愿这张图,只是不重视,或不赞成(朱熹认为“河图”是十数图,而不是这张图)。
宋代张行成、郑东卿、罗愿的这类先天太极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郑、罗的图以至于散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初年。明代一反过去,人们开始真正关注这类图。
明初,赵伪谦在《六书本义》中载有太极图,这张图过去被学者认为是第一张“太极图”,看来这个结论应该改写了。不过当时仍未称“太极图”,而是称“天地自然河图”(胡渭引用时称“天地自然之图”)。赵撝谦解释:伏羲时,荥阳一带的黄河中有龙马背负这张图浮出水面,所以被称为“河图”,《周易》说“河出图”,《尚书》说“河图在东序”,就是指这张图,而不是指九数图或十数图。
赵撝谦图与张行成图有一些不同:(1)赵图外圈为先天八卦,张图为先天六十四卦。(2)赵图“鱼头”棱角分明,“鱼眼”为偏长的泪痕状;张图“鱼头”线条柔和,“鱼眼”为圆形。
到了明末,赵仲全作《道学正宗》,书中载有“古太极图”,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将这张图称为“古太极图”的。与赵撝谦图比较,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胡渭认为罗愿当年的阴阳相含之象的“河图”就是这种样子。)这就将卦爻阴阳位数与“阴阳鱼图”黑白变化度数更严格地对应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世干变万化的太极图(以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最为流行),都是不对的,都不符合与卦爻位数严格对应的本义。其后在对这张图的称谓上,基本统一,此图最终确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
== 创作与卦象 ==
太极图创作来由历来众说纷纭,而以邵雍、杭辛斋等为代表的对太极图中卦象含义的经典理解,却存在重大缺陷。
“阴阳鱼太极图最初是怎么得来的?经本人反复研究,认为最直接的一种可能是,将伏羲八卦卦象(如下面图中最上面八卦各象)改画成同心扇形、聚列而连之,或将一圆均分八等分而分别画成八卦,总之可以先成大体规则,再以曲线改画而成。此法可以称之为‘八卦相连法’。照此法,太极图直接依八卦而来,自是各区与卦象之间相互对应,顺理成章、圆融无碍。‘八卦相连法’,如下图所示,明显可见八卦连续排列时,循环形成黑白鱼形,而且白鱼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鱼之白眼正是离卦之上爻。 进而使八卦卦象按相应方位聚合成圆,则古太极图立现矣!此法,只可得到如下的古太极图原图”。
“‘八卦相连’成太极图,则八卦次序必须符合各自对应的方位,如此就只能得到一种太极八卦图,不仅太极图是顺时针的,而且八卦卦象只能头朝里。如果‘八卦相连’果真是古太极图的创作依据,那么也就说明邵雍、杭辛斋乃至其他人对于太极八卦图的理解都错了;而其它的太极八卦图,哪怕是卦象朝外但次序正确的太极八卦图,则都不是符合伏羲先天八卦的先天太极八卦图。当然,这并不妨碍,诸如用到后天八卦,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太极图。只是需要明白,这个太极图并不是为了对应后天八卦卦序而画,而实际是先天八卦卦象的顺次相连”。
于是,八卦与各自正对太极图扇区之间,是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尤其坎离二卦,完全不是如邵雍所言分别针对“对过阴在中也”、“对过阳在中也”。
又,易学研究者郭彧先生对于类似太极图构成方法亦早有论述,其启发虽不是从“八卦相连”而出,却是异曲同工。郭彧先生在《[[谈所谓阴阳鱼太极图的来源]]》一文(详见本词条扩展阅读部分)中说到:“对于 “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用周元公《太极(图)》之法,圆而入之’,朱震的《纳甲之图》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而杨甲《六经图》中的《伏羲八卦图》也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今以是图‘圆而入之’,即得《心易发微太极之图》……所谓的‘阴阳鱼的太极图’原本是一幅初爻画于外的‘八卦’圆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作易图,始见于宋代。朱熹先作了横图,其弟子林至进而作了圆图。”郭彧先生的方法并无将八卦连续排列的分析,而是直接以八卦聚合成圆,如图示。
释义古太极解释
( 1)《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 2) 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 3)谓天宫,仙界。 三国魏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签》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申遗
成都大型公益讲座“成都故事百家谈”的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明赐东先生,摆出其历时6年对太极图的研究成果表示,他已向四川省文化厅递交一份3万余字的申报书,展开太极图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并已收到省文化厅的回复。
这场名为“太极图、八卦探秘”的讲座,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坐进“成都故事百家谈”的现场。明赐东的开场白就让市民震惊:“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太极图是中国的第一发明,早于四大发明3000多年,它是中国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的象征。绝对不仅仅是很多人片面错误认为太极、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记和符号。”
明赐东介绍,在长达千年的时光中,古人在对圆形、对称形、图腾、阴阳概念等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太极图。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太极图集中表现在纺织轮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从考古学上找到最有力的证据。“不仅仅在哲学辩证领域,太极图对科学也有重要影响,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明赐东抛出一个又一个重磅观点。<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4554036&ver=2687&signature=3fhMoGkwUSxY7l1qT5WS2GWTFwLOCiCScFEsEMyPTx2EbsP2cjx4GUzXBr-E1cLvnjn-1q35Wassnhn2BtLHg6LrR6SDdbZwi0tyScCS6bzBbteO1UN6DTTF9FlhJAhD&new=1 太极图的由来]微信</ref>
还没等听众回过神来,明赐东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以国宝大熊猫为蓝本按照太极图设计创作的“熊猫太极图”,“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我建议把熊猫太极图作为四川省的徽记,使代表四川的国宝熊猫与代表中华原始文化的太极图融为一体。”同时,明赐东还设计了一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太极图”,“今年我已经把一份3万多字、18页的《申报书》及建议函递交到四川省文化厅,提出就太极图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一中国始原文化瑰宝能更加深远地影响中国和世界,也避免韩国抢申端午的事件再在太极图上重演。”
在四川省文化厅回复明赐东的函中,省文化厅明确表示:“将尽快把你的建议和拟申报内容向文化部作专题汇报。我们将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明赐东认为,如果按照常规程序走,申报成世界级非遗至少需要近10年时间,“在太极图的申报上,希望能打破常规快速申报,让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尽快得到高级别的保护和传承。”
太极八卦图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太极图:
外面一个正圆就是太极图,内分黑白两个逗号一样的(术语为阴阳鱼)叫做阴阳。什么是阴阳呢?“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内经》。简单地说,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故而有“男左女右”之说也);上为阳,下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升为阳,降为阴;浮为阳,沉为阴…… 两个大逗号里面的黑白小圆点,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根据左、上、升、浮、白是属于阳性的,所以左边的一块代表“阳”,且呈白色、向上升浮;同理,右边的一块代表“阴”,为黑色,向下沉降,于是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反“S”形(注意是反“S”形,而不是“S”形。即便倒过来看,中间也是反“S”形,除非翻过来看,就是镜象里)。 这就是一个太极阴阳图(阴阳鱼互纠太极图)。判断有没有画错,最简单的有句口诀,“左升右降,左白右黑”。
太极八卦图的方向和我们现在认识的不一样,我们现在认识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极八卦图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1.坎代表北方 2.艮代表东北方 3. 震代表东方 4.巽代表东南方
5.离代表南方 6.坤代表西南方 7.兑代表西方 8.乾代表西北方
== 相关简介 ==
相关定义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
相关概述
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66217385 神秘的“太极图”]知乎</ref>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实际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本词条采用现代人习惯,将单纯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图”,将附带八卦符号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八卦图”。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00_藝術總論]]
'''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 起源介绍 ==
“太极图”的起源。 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陈立夫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使用毛笔中锋所画,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
== 发展说明 ==
1.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2.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关观点基本可信,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同样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3.关于陈抟或薛翁、蜀之隐者、青城山隐者创作或始传“阴阳鱼”太极图的观点,因无以考证,只能存疑,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简单肯定。
4.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从《翼玄》、《易通变》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5.太极图经明初赵撝谦改造(简化),定型于明末赵仲全。之后出现的由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包括以左右半圆排列、以上下半圆排列等)都与本义不符。
== 演变过程 ==
道教
先天圆图中间加上“阴阳鱼”图形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阴阳鱼”形正是对六十四卦方位圆图的形象说明。《翼玄》中已用了先天图“右行”、“左行”的字眼,除以上引文外,卷十还说:“易先天爻象图,自乾坤始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右行;自复遇始(当为“垢”之误)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左行,列于二也。”阴阳鱼”的左行、右行不正是卦爻的左行、右行吗?“列于二”如不是指阴阳——黑白二色的排列,那又是指什么呢?
张行成在另一专著《易通变》中,载十四图,其中第一幅图即“有极图”,“有极图”即“先天图”。此图实为方圆合图(圆图变形为八边形)。其中对圆图的解释可见看出“阴阳鱼”图的蕴义。“太极包含万象,以为有而未见,以为无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浑沦之中,太极之全体也。”(卷一)“圆图右行者,六变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变已有一之卦也。”(卷一)“先天图自一阴一阳六变各至于三十二,是为地之一柔一刚,复垢代乾坤以为父母,刚柔承阴阳以成变化,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卷一)以阴阳爻的变化解释六十四卦圆图的排列,而“阴阳鱼”图形恰好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卦爻变化。
在太极图图形中,右上方“白鱼”左行由大到小,依次为乾、兑、离、震(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右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坤、艮、坎、巽(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阴爻逐渐减少。而阳爻减少的同时,阴爻在增多;阴爻减少的同时,阳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鱼”互纠表示。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的“黑眼”表示离卦,“黑鱼”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在《翼玄》先天图中,以黑白小方格表示的六十四卦爻位变化图,乾、坤分别为六个白格、六个黑格(为大父母),复、垢分别为一白五黑、一黑五白(为小父母),阴阳变化自复姤开始,由复左行,由垢右行。如果按黑白格的多少组合起来(不考虑位置的高低),那么恰恰就是一幅“阴阳鱼”图。张行成在找到六十四卦爻变规律的基础上,做出阴阳鱼互纠图,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郭或说“阴阳鱼”图只有“在黑白各半圆图的基础上应时衍变而产生”,有点武断。
张行成之后,似乎没有人直接提过他作有这么一幅图,袁桷在讲太极图流变时,曾提到过他,“薛(季宣)授袁(溉)时尝言: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故士大夫闻是说者,争相购之。后有二张,曰行成精象数,曰縯通于玄。最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从张行成的生平看,他是临邛人,“乾道间,由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丐祠,杜门十年。”(黄宗羲《宋元学案·张祝诸儒学案》),他杜门著书,共七种,七十九卷。以邵雍之学为归宿,“取自陈希夷至邵氏所传先天卦数等四十图”(《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作“十四图”,为确。)“敷演解释,以通诸易之变,始若殊途,终归一致。”“先是康节之学有所传十四图者,世莫之传。先生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为象数之用。”(《宋元学案》)据此说,张行成以在蜀中之便,完全可能在蔡元定(季通)以前得到这幅图。
除了张行成,宋代还有没有人作过“阴阳鱼太极图”呢?据文献记载,至少还有两个人作过这类图。一个是早于张行成的郑东卿(少枚),一个是晚于张行成的罗愿(端良)。郑东卿传“古先天图”:他作有《先天图注》,自序说:“东卿自学《易》以来,读易家文字百有余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图、扬雄《太玄经》、关子明《洞极经》、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书》而已……四家之学,皆兆于先天图。先天图,其《易》之源乎?复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圆相生图,为先天图注脚,比之四家者为最简易。”郑东卿提到的“古先天图”至少早于扬雄,并不是他自作,他只是作了一幅“方圆相生图”为它作注脚。“古先天图”到底何样,不得而知。从名称上推测当是外套先天六十四卦一类图(当时冠以“先天图”名称者,全是指这类图,只是中间图形有“方形”与“阴阳鱼”形的区别)。
罗愿作“河图”:据明初宋濂介绍:“新安罗端良愿作阴阳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用井文界分为九宫,谓之洛书。言出于青城山隐者,然不写为象。”(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罗愿的这张图也说是从四川青城山隐者那里得来的,为阴阳相含之象,中间“八分之”,只是仍不称“太极图”,而称“河图”,不过图象也没有流传下来。胡渭认为就是后来赵仲全“古太极图”的样子。罗愿与朱熹是同乡(同是新安人,今安徽徽州),又是挚友,因而可能朱熹在托蔡元定入蜀寻找三图之前,就看到了罗愿这张图,只是不重视,或不赞成(朱熹认为“河图”是十数图,而不是这张图)。
宋代张行成、郑东卿、罗愿的这类先天太极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郑、罗的图以至于散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初年。明代一反过去,人们开始真正关注这类图。
明初,赵伪谦在《六书本义》中载有太极图,这张图过去被学者认为是第一张“太极图”,看来这个结论应该改写了。不过当时仍未称“太极图”,而是称“天地自然河图”(胡渭引用时称“天地自然之图”)。赵撝谦解释:伏羲时,荥阳一带的黄河中有龙马背负这张图浮出水面,所以被称为“河图”,《周易》说“河出图”,《尚书》说“河图在东序”,就是指这张图,而不是指九数图或十数图。
赵撝谦图与张行成图有一些不同:(1)赵图外圈为先天八卦,张图为先天六十四卦。(2)赵图“鱼头”棱角分明,“鱼眼”为偏长的泪痕状;张图“鱼头”线条柔和,“鱼眼”为圆形。
到了明末,赵仲全作《道学正宗》,书中载有“古太极图”,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将这张图称为“古太极图”的。与赵撝谦图比较,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胡渭认为罗愿当年的阴阳相含之象的“河图”就是这种样子。)这就将卦爻阴阳位数与“阴阳鱼图”黑白变化度数更严格地对应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世干变万化的太极图(以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最为流行),都是不对的,都不符合与卦爻位数严格对应的本义。其后在对这张图的称谓上,基本统一,此图最终确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
== 创作与卦象 ==
太极图创作来由历来众说纷纭,而以邵雍、杭辛斋等为代表的对太极图中卦象含义的经典理解,却存在重大缺陷。
“阴阳鱼太极图最初是怎么得来的?经本人反复研究,认为最直接的一种可能是,将伏羲八卦卦象(如下面图中最上面八卦各象)改画成同心扇形、聚列而连之,或将一圆均分八等分而分别画成八卦,总之可以先成大体规则,再以曲线改画而成。此法可以称之为‘八卦相连法’。照此法,太极图直接依八卦而来,自是各区与卦象之间相互对应,顺理成章、圆融无碍。‘八卦相连法’,如下图所示,明显可见八卦连续排列时,循环形成黑白鱼形,而且白鱼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鱼之白眼正是离卦之上爻。 进而使八卦卦象按相应方位聚合成圆,则古太极图立现矣!此法,只可得到如下的古太极图原图”。
“‘八卦相连’成太极图,则八卦次序必须符合各自对应的方位,如此就只能得到一种太极八卦图,不仅太极图是顺时针的,而且八卦卦象只能头朝里。如果‘八卦相连’果真是古太极图的创作依据,那么也就说明邵雍、杭辛斋乃至其他人对于太极八卦图的理解都错了;而其它的太极八卦图,哪怕是卦象朝外但次序正确的太极八卦图,则都不是符合伏羲先天八卦的先天太极八卦图。当然,这并不妨碍,诸如用到后天八卦,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太极图。只是需要明白,这个太极图并不是为了对应后天八卦卦序而画,而实际是先天八卦卦象的顺次相连”。
于是,八卦与各自正对太极图扇区之间,是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尤其坎离二卦,完全不是如邵雍所言分别针对“对过阴在中也”、“对过阳在中也”。
又,易学研究者郭彧先生对于类似太极图构成方法亦早有论述,其启发虽不是从“八卦相连”而出,却是异曲同工。郭彧先生在《[[谈所谓阴阳鱼太极图的来源]]》一文(详见本词条扩展阅读部分)中说到:“对于 “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用周元公《太极(图)》之法,圆而入之’,朱震的《纳甲之图》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而杨甲《六经图》中的《伏羲八卦图》也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今以是图‘圆而入之’,即得《心易发微太极之图》……所谓的‘阴阳鱼的太极图’原本是一幅初爻画于外的‘八卦’圆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作易图,始见于宋代。朱熹先作了横图,其弟子林至进而作了圆图。”郭彧先生的方法并无将八卦连续排列的分析,而是直接以八卦聚合成圆,如图示。
释义古太极解释
( 1)《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 2) 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 3)谓天宫,仙界。 三国魏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签》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申遗
成都大型公益讲座“成都故事百家谈”的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明赐东先生,摆出其历时6年对太极图的研究成果表示,他已向四川省文化厅递交一份3万余字的申报书,展开太极图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并已收到省文化厅的回复。
这场名为“太极图、八卦探秘”的讲座,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坐进“成都故事百家谈”的现场。明赐东的开场白就让市民震惊:“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太极图是中国的第一发明,早于四大发明3000多年,它是中国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的象征。绝对不仅仅是很多人片面错误认为太极、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记和符号。”
明赐东介绍,在长达千年的时光中,古人在对圆形、对称形、图腾、阴阳概念等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太极图。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太极图集中表现在纺织轮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从考古学上找到最有力的证据。“不仅仅在哲学辩证领域,太极图对科学也有重要影响,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明赐东抛出一个又一个重磅观点。<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4554036&ver=2687&signature=3fhMoGkwUSxY7l1qT5WS2GWTFwLOCiCScFEsEMyPTx2EbsP2cjx4GUzXBr-E1cLvnjn-1q35Wassnhn2BtLHg6LrR6SDdbZwi0tyScCS6bzBbteO1UN6DTTF9FlhJAhD&new=1 太极图的由来]微信</ref>
还没等听众回过神来,明赐东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以国宝大熊猫为蓝本按照太极图设计创作的“熊猫太极图”,“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我建议把熊猫太极图作为四川省的徽记,使代表四川的国宝熊猫与代表中华原始文化的太极图融为一体。”同时,明赐东还设计了一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太极图”,“今年我已经把一份3万多字、18页的《申报书》及建议函递交到四川省文化厅,提出就太极图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一中国始原文化瑰宝能更加深远地影响中国和世界,也避免韩国抢申端午的事件再在太极图上重演。”
在四川省文化厅回复明赐东的函中,省文化厅明确表示:“将尽快把你的建议和拟申报内容向文化部作专题汇报。我们将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明赐东认为,如果按照常规程序走,申报成世界级非遗至少需要近10年时间,“在太极图的申报上,希望能打破常规快速申报,让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尽快得到高级别的保护和传承。”
太极八卦图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太极图:
外面一个正圆就是太极图,内分黑白两个逗号一样的(术语为阴阳鱼)叫做阴阳。什么是阴阳呢?“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内经》。简单地说,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故而有“男左女右”之说也);上为阳,下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升为阳,降为阴;浮为阳,沉为阴…… 两个大逗号里面的黑白小圆点,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根据左、上、升、浮、白是属于阳性的,所以左边的一块代表“阳”,且呈白色、向上升浮;同理,右边的一块代表“阴”,为黑色,向下沉降,于是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反“S”形(注意是反“S”形,而不是“S”形。即便倒过来看,中间也是反“S”形,除非翻过来看,就是镜象里)。 这就是一个太极阴阳图(阴阳鱼互纠太极图)。判断有没有画错,最简单的有句口诀,“左升右降,左白右黑”。
太极八卦图的方向和我们现在认识的不一样,我们现在认识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极八卦图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1.坎代表北方 2.艮代表东北方 3. 震代表东方 4.巽代表东南方
5.离代表南方 6.坤代表西南方 7.兑代表西方 8.乾代表西北方
== 相关简介 ==
相关定义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
相关概述
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66217385 神秘的“太极图”]知乎</ref>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实际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本词条采用现代人习惯,将单纯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图”,将附带八卦符号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八卦图”。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00_藝術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