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大珩

增加 78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王大珩 ''' (1915.2.26─2011.7.21),汉族,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8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1948年回国。归国后,王大珩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事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雷射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他先后主持制成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和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等。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简介==
王大珩(wang da heng)(1915.02.26—2011.07.21),男,小名英东,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计量学院名誉校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