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治·貝克萊

增加 3,837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_Philosopher | region = 爱尔兰哲學家 | era = 18世紀哲學家 | color = #B0C4DE | image_name = <img src="http://image.sciencene…”
{{Infobox_Philosopher
| region = [[爱尔兰]]哲學家
| era = [[啟蒙時代|18世紀哲學家]]
| color = #B0C4DE
| image_name = <img src="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406/01/1343518u4xu40ohhjomjoo.jpg" width="250" ><br><smal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7073-799518.html 圖片來自華人科學博客園]</small>
| image_caption =
| name = 喬治·貝克萊
| birth = 1685年3月12日
| death = 1753年1月14日
| school_tradition = [[主观唯心主义]]、[[经验主义]]
| main_interests = [[知识论]]、[[形而上学]]、[[基督教]]
| influences =
| influenced = [[大衛·休謨]]
|}}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bd|1685年|3月12日|1753年|1月14日|catIdx=B}}),著名英裔[[爱尔兰]]<ref>{{cite news|title=爱尔兰的传统与文学|url=http://money.163.com/12/0704/06/85I5197B00253B0H.html|accessdate=2012-07-04|newspaper=人民网|}}</ref>[[哲學家]]<ref>{{cite news|title=【科学松鼠会】世界真的存在吗?——霍金《大设计》读书笔记|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2/0706/c87228-18459743.html|accessdate=2012-07-04|newspaper=网易财经|}}</ref>,同時為[[普世聖公宗|圣公会]]駐愛爾蘭[[科克郡]]克洛因鎮的主教,與[[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被認為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中的三大代表人物<ref>{{cite news|title=涨知识:说说习主席对英国有多了解|url=http://news.163.com/15/1023/11/B6K1CNQS00014JB5.html|accessdate=2015-10-23 |newspaper=网易新闻|}}</ref>。他著有《[[视觉新论]]》(1709年)和《[[人类知识原理]]》(1710年)等作品。[[美國]][[加州]]的[[伯克利|柏克萊市]]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耶魯大學]]也有一個本科寄宿學院是以他命名。

== 哲學貢獻 ==

贝克莱同意洛克关于人的一切观念都是来自[[经验]]的看法,但不同意洛克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学说。他认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属于[[知觉]](Sensation),一切知识都是正在经验着或[[知觉]]着的人的一种机能。在他看来,[[物理]]对象只不过是我们一起经验到的诸[[感觉]]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合起来,不存在一个在我们思想(Mind)之外的物理世界,因为我们其一无法知道这个物理世界(因为其存在超出Mind)其二这种物理世界的假设导致了一些悖论类似the labyrinth of the continuum,也损害了上帝的威能。在贝克莱的理论中,“[[存在]]就是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第一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的[[联想主义]]传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英國哲學家|B]]
[[Category:愛爾蘭哲學家|B]]
[[Category:启蒙运动哲学家]]
[[Category:形而上学学者]]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