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聂海胜

增加 28,2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6年2月,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少将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人物经历==
===年少家贫===
枣阳是位于鄂西北的一个县级市,曾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杨垱是枣阳相对落后的一个镇。聂海胜的家就在杨当一个名叫樊庄的村子里。1964年,聂家的第6个孩子出生,家人给他取名海胜。在聂海胜之前,这个家庭先后有5个女儿降临。家人对聂海胜宠爱有加,只是贫困的家境没能让他拥有优裕的童年生活。在随后的数年中,聂海胜家又有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据当地人讲,聂海胜的父亲是当时樊庄村八组的生产队长,母亲在家务农,全家主要靠种田维持生计。因家大口阔,赚取的工分不够日常支出,咸菜和杂面饼是这个10口之家最主要的食物。聂海胜往往打着赤脚、穿着姐姐们的旧衣服上学。
 
在聂海胜亲属的印象中,“开始他不怎么爱学习,比较贪玩”。在村小学学习的几年里,“调皮捣蛋”是多数村人对他的评价。因家庭贫困,聂海胜又不懂得珍惜学习机会,聂海胜的一位叔叔曾劝聂的父母“不让(海胜)读书算了,免得浪费钱”。  
 
“我哥哥的成绩是慢慢好上去的。”在当地政府为聂海胜家人盖的一栋楼房内,比聂海胜小13岁的弟弟在谈到哥哥的成绩时说,边学习边帮家里割草、拾麦穗做农活的聂海胜后来慢慢懂事,学习成绩也逐渐好转。到聂海胜小学毕业时,因成绩突出,他成为当时学校小有名气的名人。
 
“我们都不叫他的名字,都叫他的绰号‘数学王’。”杨当镇小学老师肖居成,与聂海胜是小学同学。因时间久远,他对聂的印象最深的是“聂海胜数学成绩特别好”。
 
肖居成说,五年级时,聂的数学成绩经常能得到105分,那时的满分是100分。肖说,数学老师为了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每次考试时会给第一个交卷的学生加5分,以示奖励。而聂往往都是第一个交卷,“他不仅交得快,而且很少出错,算上额外加的5分,得105是常事了。” 
===险些辍学===
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后,1979年,聂海胜又转入村里的孙寨中学就读。因成绩突出,全校教师大会时,聂经常被作为老师公认的好学生来谈论。此时,聂家里的生活依然艰苦,带咸菜到学校吃住一个星期,对于那时的聂来说是常事。
 
平静的生活在初中二年级时突然被打破。这一年,聂海胜的父亲去世。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丧失主要劳动力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聂的母亲张金秀操劳着农务和家事,艰难地维持生活。而这个时期对于聂来说,除了生活的艰苦外,更大的危险来自于学业随时可能中断。
 
每到学年初交纳学费时,会有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这时各班会把辍学学生的名单上报学校,在时任孙寨中学校长杜本武的记忆中,聂海胜出现在辍学人员名单中约有三四次之多。因学习成绩好,加上又知道他父亲去世家庭困难,学校都会做工作极力挽留,有时甚至免除全部学费。
 
1980年秋季,本该升初三年级的聂海胜始终没有出现在学校中,考虑到是家庭困难可能实在无法供其上学,在一个阴雨不断的天气里,杜本武来到距离学校两公里多的聂家。在交谈中,聂的母亲张金秀向杜本武哭诉着家庭的艰难,自己实在无力供养孩子上学。杜本武答应看是否能考虑一下免除学费,聂的母亲跪了下来。
 
免除学费后,聂海胜得以继续学习,临近中考,加上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聂变得更加发奋。“10点钟下晚自习后,他就点盏小煤油灯,一个人在教室继续学习。”初三下半年,在学生下晚自习后,围绕校园巡视的杜本武经常见到聂燃灯苦读的身影。这么努力的学生,自己当时的确没看走眼,以至于他到今天仍不后悔当初免除聂海胜全部学费的举动。
 
1981年中考,聂顺利进入当时枣阳市唯一的重点中学——枣阳一中,当时聂就读的孙寨中学仅有3人进入该中学。 
 
===顺利招飞===
进入高中后,按枣阳一中当时的规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两年制或三年制就读,考虑到家庭的困难,希望早点毕业以减轻家庭负担,聂海胜选择了两年制。同时与聂海胜小学同学的肖居成也来到了枣阳一中,两人住在同一寝室。
 
高中繁重复杂的各科学业并未难倒聂海胜,他的成绩一直很好,肖居成现在想来,除了以前聂的学习成绩就不差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很倔”。一些难解的题目,聂海胜会像疯了一样的去把他解决,肖居成说,这样的性格,是聂能经受宇航员长期枯燥艰苦训练的原因之一。
 
除了学习,虽然很少有过锻炼,聂的体育成绩也比较突出。每每学校举行运动会里的长跑项目,班里总是聂海胜报名参加,在比赛中他也没少得过名次。
 
1983年3月,学校刚刚开学,空军某部开始到学校大规模招收飞行员,当时学校要求250多名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应试,聂海胜和肖居成也在其中。
首先是由军医简单的目测,100多人被筛选下来。随后学校组织余下的同学一起开会,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接下来进行政治审查,之后是更为严格的体检。体检过后,算上聂海胜全校有4人被选中,而肖居成则落选。
 
被选上飞行员,对于聂海胜来说除了高兴,也许还有另一层含义,到部队后生活会全部由国家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办妥一切手续后,聂海胜等着6月份离开家乡。可谁想到,迎来他的是22年漫长军旅生涯和无比光荣的航天员经历,而与他一同招上飞行员的同学,有的早已转业回枣阳工作。
 
聂海胜在长春航校提前毕业后,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进行歼击机飞行。1989年,聂海胜驾驶歼击机时遇到机器故障,在多次试图将飞机空滑回基地失败后,距离地面四五百米处才弃机跳伞。等他清醒过来时,歼击机已扎进土里10多米着火爆炸。鉴于聂海胜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地处置了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当年部队为他记三等功,不久成为飞行大队副中队长。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借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飞行员中胜出,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工作时期===
在聂海胜弟弟聂新胜的印象中,在外当兵的哥哥是很少回家的,但经常有信件寄回来。随着哥哥离开家乡,几个姐姐都出嫁,家里只剩下聂新胜和一个七姐与母亲一同住在杨当家中。之后聂新胜出外打工,姐姐也远到新疆谋生。
 
1985年夏,尚小的聂新胜正赶上哥哥探亲回家,正好赶上农忙,在家打晒完谷子后,因家里无劳动力,哥哥急赶着和母亲把谷子拖到粮食收购站出售。由于人太多,从早上一直等到中午还没有轮到,因探亲假期快到,为赶上下午的火车,哥哥怕自己走后母亲一人受累,找到粮管站出示证件,讲明原因希望能先称收自己家的谷子。在忙完这些后,哥哥汗流浃背的跑去赶车回部队。
 
成为航天员后,聂海胜回家的次数更少,只是偶尔打回电话,并固定往家里寄钱。2003年“神五”发射前夕,聂海胜与杨利伟、翟志刚一同成为我国首飞太空的宇航员侯选人。考虑到聂海胜家的困难,“神五”发射前,湖北省政府相关领导要求枣阳市安排好聂母的生活。2004年,当地政府为聂家在杨当修建一栋两层小楼,供其母居住。
 
2004年8月,聂母脑溢血病发引发偏瘫,聂海胜和一直在外打工的弟弟分别赶回家,“这是哥哥近十一二年来第一次回家。”聂新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在陪同妻子照看母亲5天后,聂海胜匆匆回到部队,同在航天城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妻子则留在了家中,与聂海胜的弟弟一同照看了聂母两个月。之后偏瘫在床的母亲由聂新胜照看,工作繁忙无法回家的聂海胜,每月从自己7000元的工资中寄回部分,作为母亲的治疗生活之用。
 
由于哥哥无法回家,聂新胜独身一人在家照看母亲。28岁的他至今未结交女朋友。他坦述除了自己嘴比较笨以外,还有一点是现在自己要照顾母亲,无法顾及去找女朋友。瘫痪在床的聂母无法言语,每天只能进食面糊之类较软的食物,聂新胜每天为母亲的生活忙前忙后。
==首位出舱==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首先出舱,状态良好,坐在椅子上向大家挥手致意!
 
来自内蒙古包头市公安局的消息,神舟十号飞船明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主着陆预定区域着陆后,包头市巡特警将执行“神十”着陆现场警卫任务。
 
===特警为“神十”护航===
包头市巡特警将协同基地工作人员做好安全警戒、航天员护送和紧急情况处置等任务。为保证完成任务,目前该市巡特警支队制定了严密的警卫方案,每一位指挥员、特警队员均定岗定位,确保其对警卫工作步骤熟悉,指挥调度有序。
 
曾执行过“神八”、“神九”着陆现场警卫任务的包头市巡特警,此次将为“神十”着陆保驾护航。
 
===指令长将首个出舱===
一般情况下,返回舱着陆后,将有几架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直升机负责搜救航天员,指令长将首个出舱。
 
三名航天员在重返地球后,在返回舱内就要进行初步的医学检查和确认。地面人员还要对返回舱的气体、微生物等进行采样,并回收一些产品。作为最先进入返回舱的工作人员,除了确认航天员生理心理状态,还要帮他们进行重力适应性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从落地到开舱,需要几十分钟的原因。比如,肢体在里面要适当运动等,这种反复的训练,可加快航天员的重力适应。
 
航天员进入直升机后,将把压力服脱掉,换上地面工作服,工作人员用便携设备对航天员进行检查和唾液等样本采集。航天员将在专用的医监医保直升机上吃上第一顿饭。随后用搜救直升机将航天员转运到机场,用专机送回北京。
===飞船返回经历四大阶段===
一是制动飞行阶段
 
飞船在太空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二是自由滑行阶段
 
飞船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0公里处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返回舱继续下降。
 
三是再入大气层阶段
 
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使飞船在240秒内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距离地球约40公里处,“黑障”消失,地面测控部门重新捕获飞船。
 
四是着陆阶段
 
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伞舱盖打开,并连续完成拉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等动作。在距离地面1.2米时,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使飞船以每秒1至2米的速度着陆。[1]
==两次飞天==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0日下午,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发射现场酒泉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宣布,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组成,聂海胜为指令长。
6月“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神舟十号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中午13时,3名航天员共同举起一块写着“端午节快乐”的字板,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问候。.jpg
“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神舟十号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中午13时,3名航天员共同举起一块写着“端午节快乐”的字板,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问候。.jpg
11日,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2]
 
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太空授课,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课堂一开始,聂海胜和王亚平展示了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失重。聂海胜首先表演了如何在太空中悬空打坐,然后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就飞向了远端。王亚平说,“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我们各个都像是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聂海胜和费俊龙员造成的损害。火箭第一次安装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如果杨利伟再次乘坐我们的火箭,肯定会觉得舒服多了。”
 
轨道舱和返回舱内有效空间不足10多立方米,却安装了600多台设备,仅光电缆线的总长度就有30公里左右。神舟六号飞船在保持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使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得更舒适。
 
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并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装置。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座椅拥有了着陆缓冲功能,飞船中安装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5昼夜的太空之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航天员费俊龙:“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我们在一起很愉快。”航天员聂海胜:“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历史意义==
===综述===
神舟六号各系统出现了一张张新面孔。神舟五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神舟六号为48.7岁,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成就在于,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现在,飞船、火箭队伍中358岁以下的人已经占80%。这支队伍是在载人航天工程这个高度严格的环境和伟大的精神氛围培育中成长起来的。把担子交给他们,我们这代人很放心。"
 
===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神五"仅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大大增加。在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飞行控制越复杂。飞控系统人员对计算机终端进行了更新,数据记录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神六"制定了在轨运行时的150余种故障模式和对策,如果故障严重,飞船在每一圈都能应急返回。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这一次,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实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人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实现质的飞跃。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系统。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航天服重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只吃了小月饼等即食食品,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长时间飞行一定要有食品加热装置,所以这次航天食品专家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能在30分钟里加热食物。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神六"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这艘飞船提高了冷凝水汽的能力,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改进了座椅的着陆缓冲功能,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还能让航天员在返回途中靠座椅提升仍然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与"神五"着陆场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六"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多天内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因此,在选择飞船着陆时间时,无法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副着陆场与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相隔1000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在"神六"发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强大的阵容,首次直播了载人航天发射的全过程,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神六"精彩的表演。
==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一号实验舱里,宇航员们成功地为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太空课,在40多分钟的时间内,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奇妙。指令长聂海胜当起了“助教”,负责配合“主讲”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
变胖猜想
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演示了如何在太空中测量航天员的质量,以“助教”身份出现的聂海胜亲自上阵示范。最终太空上的质量测量仪器显示,聂海胜的质量是74公斤。公开资料显示,聂海胜体重多年一直保持67公斤。为什么聂海胜胖了7公斤?引发公众猜想。
1 测量仪出现误差?
 
记者注意到,实验装置是机械弹簧机构和高科技的光栅测速系统的组合体,会不会是弹簧回弹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抑或两个系统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解释说,仪器产生大的误差的可能性非常小。用此方法测量物体质量,在地球上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制作这样的测量仪器,在地面环境很容易实现校正,因此,升入太空后,出现“跑偏”的可能性不大。
 
2 航天员太空浮肿?
 
神九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升空后24小时,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宇航员的面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浮肿。在电视画面中,航天员都感觉胖胖的,是不是因为出现水肿导致聂海胜体重增加?
 
专家解释,由于失重,心血管功能紊乱,体液上涌,胸部和头部体液充盈,给感受器官一种虚假的信号:体液过量。内分泌系统便自动对身体进行调节,将部分体液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虽然出现表面上的浮肿,但是航天员体重却在下降。
 
3 航天食品太丰盛?
 
在这次飞行中,根据三位航天员的不同口味,专家们专门制定了个性化食谱,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烧鸡腿等,同时又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
 
是不是因为神舟十号航天员伙食大为改善,聂海胜没管住嘴?
 
专家表示,失重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味觉失调,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实际摄入的热量要比推荐值少20%。
 
其次是肌肉萎缩。我们正常人一年骨丢失0.5%-1%,而航天员一个月就会丢失1%-3%。同时失重使人肌肉萎缩,骨软肌瘦导致体重下降。此外,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看上去容易,但研究结果证明,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消耗的体力,与在地面上消耗的相当,因此可以排除聂海胜“好吃懒做”导致发胖。
 
4 航天工作服太重?
航天员服装主要有四类,包括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空间运动服、航天工作服。舱外航天服重量约200公斤左右,舱内航天服重量大约是10公斤左右。空间运动服与地面运动服并无差别。本次太空授课时,航天员穿的就是蓝色航天工作服。尽管航天工作服具体资料尚未公布,但从此前媒体报道中得知,“航天工作服是长衣长裤,但是比起舱内航天服要轻便得多。”因此,它也不可能成为聂海胜体重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
 
5 秘密藏在衣兜里?
 
从太空授课公开的视频来看,聂海胜的航天工作服上至少有4个大兜。在太空授课中的最后一个实验,聂海胜在回收实验用具的时候,拿出吸附纸将水球吸附后放进了裤子上的大兜里。尽管在整个直播过程中,记者没有看到聂海胜从工作服上的衣兜里掏出实验用具的动作,但是,他身上的那些大兜,始终看起来鼓鼓的,里面装了些什么?是否有质量很大的物体呢?待航天员凯旋之后,谜底才能揭晓。
 
===官方回应===
邓一兵:第二,关于航天员聂海胜的体重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网上对这个问题的质疑。聂海胜参加神十任务发射出征的当天进行了体检,体检是空腹净重72公斤,网上说的67公斤是聂海胜2005年参加神六任务时的体重,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他的年龄也从41岁到了49岁。按照中年人群的体重增长规律,体重增长5公斤是符合正常规律的,而且他72公斤的体重也是符合我们发射要求的。
 
邓一兵: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聂海胜用质测仪测量质量的时候,他当时穿着舱内的工作服、内衣、舱内工作袜,还有舱内用鞋,这些重量统计起来大约是1.89公斤。所以综合上面这些信息,太空授课时测量出的聂海胜的质量和他的实际体重是基本相符的。谢谢。[3]
人物评价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2005年曾成功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10日下午,中新社记者赶到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中时,这里早已聚满了人。在聂家客厅,当地干部正在认真布置会场:悬挂五星红旗以及聂海胜飞行照片。枣阳市以及杨垱镇将于11日下午在此集中观看神舟十号发射直播。
聂家位于杨垱镇明星路上,是一座新修不久的两层小楼。走进客厅,只见正面墙上挂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牌匾下,是聂海胜母亲的遗像。
弟弟聂新胜出生于1979年。由于父亲去世较早,几个姐姐出嫁,照顾母亲的责任一直落在聂新胜身上。他说,由于哥哥太忙,从不敢打扰他,担心影响他。
 
“他尽忠,我尽孝,我在家里照顾好母亲,让哥哥能够安心工作就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聂新胜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哥也是这样。”
 
“我们很少去北京,即使结婚后也没有去。儿子一岁多时,哥哥回来看过一次。”聂新胜说,哥哥很少回来,即使回来也基本是因为公事。
 
聂新胜现在枣阳一中后勤部门做水电工。聂新胜表示说:“哥哥和我从不谈他的工作,更不会告诉我神舟十号何时发射,我是从网上才知道的。”聂新胜说,希望哥哥再次和战友一起,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作为“航天英雄之家”,聂家墙上挂满了聂海胜照片。由于受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影响,聂新胜年仅4岁的儿子取名为“聂天扬”。
 
聂海胜于1964年出生于杨垱镇樊庄村聂庄。村主任聂经玖曾是其儿时伙伴。聂经玖说儿时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印象中聂海胜记忆力好,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
 
聂经玖说,聂海胜在聂庄生活了10多年。全村现有70多户人家,大家都以聂海胜为荣,衷心祝福海胜能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航。
 
聂海胜将再次“飞天”的消息传到母校枣阳一中,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员!”该校高一(18)班学生徐建爽说。(完)[5]
==荣誉纪录==
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妥善处理突发事故,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2010年10月31日 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聂海胜2005年与费俊龙一起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