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汪昌祥

增加 7,679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汪昌祥 | 圖像 = [ |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55年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人物故事 =='''汪昌祥''',男,生于1955年,中共党员,[[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泥麻隆村小学退休[[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特别关注的乡村最美教师、感动中国教育新闻人物、全国启功教师奖、青海省优秀教师、青海省优秀辅导员、西宁市优秀教师、西宁市优秀乡村教师、西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命运的选择,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   1974年,初中毕业的汪昌祥回到家乡——[[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镇[[尼麻隆]]村,那时,他是全村100多户400多人中,仅有的3个初中毕业生之一。揣着这个“高学历”,汪昌祥自然而然成了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怀着兴奋和不安的心情走上了三尺讲台的汪昌祥,想不到这一干就是40年。   “[[土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一群土孩子”是对那时村办小学的真实写照。说是小学,其实就是只有两名教师的教学点,教室就是一间废弃的仓库,没有门窗,土墙上挂一块木板就是黑板,几块木板一拼就是桌子。没有凳子,学生坐在垒好的土块上;没有办公室,老师就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尽管如此,汪昌祥依然十分快乐地踏上了这条他满怀憧憬的山村从教之路,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想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就必须让村里的娃娃们上学。   “当时村里困难啊,哪有什么教具,我就带着学生们去户外教学。”学数字,就带着孩子们去数羊、数鸡;学图形,就让学生们看磨盘、看砖块;学习圆角分,把学生们往小卖铺一领,现场教学……这种“放羊式”自主学习法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时任拦隆口镇学区校长陈学忠说:“老汪干工作很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他教学方法多,教学成绩好,确确实实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土专家’。”   一年,两年,三年……庄稼种了又收,收了又种。40个春夏秋冬,汪昌祥用心教书育人,用始终如一的热情面对一茬茬更换的学生。自他到尼麻隆小学以来,几十年间,学校成绩在拦隆口镇32所中心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四十年坚守,诠释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20世纪80年代初,外出打工成为农村人挣钱致富的新捷径。当时汪昌祥每月只有30多元的工资,家里花销常常捉襟见肘。在那年的暑假,怀着矛盾的心情汪昌祥也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虽然几天就挣了他在学校一个月的工资,可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思念]]起家乡的那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就这样,还没 学,他就又回到了学校。   1986年,上级部门推荐汪昌祥去担任副乡长,但细细思量后,他还是选择留下来。他说:“我舍不得这些孩子们。”在拦隆口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海青]]看来,汪昌祥的选择完全在意料之中。“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执着!认定一件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1987年11月,当了十多年民办教师的汪昌祥通过考试转正为公办教师。身份的转变,让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991年的秋天,汪昌祥被查出得了[[胃癌]],手术后5个月,他就回到学校,要求上课。为节省治疗费用,他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打针、输液。有时候就干脆把输液瓶挂在办公室墙上,一边输液,一边抓紧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   对此,老同事李国孝忍不住感慨道:“多少年来,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到学校,生炉子,烧开水,直到上完前两节课才吃早饭;放学后,他又等到学生把所有作业都做完才锁门,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如果有学生因病不能到校,他会放学后赶到学生家里补课。”   尽管如此,汪昌祥说自己从不后悔,他为无数个孩子托起了一个个明亮的未来,这让他的内心无比充实。   “村里5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是我的学生。”40年过去了,曾经封闭落后,人口不足450人的尼麻隆村里先后有65名学生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西北水电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汪昌祥深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孩子将来也能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一生的奉献,照亮山里娃的人生路   1991年,是汪昌祥生命中最残酷、最无情的一年。   在秋收打碾季节,妻子被一辆失控的拖拉机撞成小腿粉碎性骨折,住进了省人民医院。随后,小儿子感染肺炎又被送到了省儿童医院。他照顾儿子时恐怕妻子无助,服侍妻子时又担心着儿子出事。从清晨到夜晚,汪昌祥揪着心、含着泪来来回回奔波。   “平时我的胃就有毛病,那段时间疼痛得越来越厉害了,一检查,是胃癌!”汪昌祥说,真是晴天霹雳啊!那是最无助最难的时候。家中已经债台高筑,拿什么去做手术啊。   就在汪昌祥觉得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学校为他送来了全校师生的1700元捐款。看着手中这沓由1元、两元、10元纸币组成的手术钱,汪昌祥泪流满面。手术后充满感恩的汪昌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回报父老乡亲的救命之恩,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家乡、为孩子们多做点实事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县城某单位领导得知山村小学办学条件差、学生辍学情况严重的消息后,为汪昌祥的学生捐助了一些学习用品。这给了他一个启示:向条件优越的单位和富有爱心的人士进行募捐,请求援助山村孩子,他们的能力一定比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大。   此后,汪昌祥开始背着家乡的新洋芋、鲜豆角、炒大豆等土特产,一次次跑到机关、学校、工厂“ 县齐溪 缘”,募捐范围也向省城西宁延伸,这一跑,就是二十几年。   2014年,汪昌祥退休了。闲不住的他成为省教育厅发展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比退休前更忙了。2015年,汪昌祥和15个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组成了“汪昌祥爱心服务队”。   从省教育厅争取到了50万元资金,为拦隆口 四营学校维修了残破的围墙,置办了部分体育器材及操场配套设施;联系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团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多方社会力量,为湟中县8个乡镇40名残疾 、单亲家庭的孩子及家庭特困学生争取资助款20万元;为20余名贫困学生联系到从小学到 主席 学期间的一对一资助,使200多个孩子圆了上学梦。   3年时间,他和他的“爱心团队”为扶贫助学争取的捐助物资总价值达150多万元。   汪昌祥用真诚的付出换来充实的人生,广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有关部门的褒奖。他先后荣获“青海省优秀教师”“[[西宁市劳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启功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16年,青海省总工会授予汪昌祥爱心志愿服务队“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7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69,0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