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舒红兵

增加 2,25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舒红兵| 图像 = [[File:舒红兵.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mkxhyxxb/201112/W020111213588423158657.jpg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chnl/374/index.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 出生日期 = 1967年1月 重庆荣昌|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职业 = 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母校 = 兰州大学| 研究领域 = <br>医学}}<big>'''舒红兵 '''</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4/smkxhyxxb-201112-t20111213_3412375.html ]中国科学院 </ref>><br>* 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男,1967年1月生,重庆荣昌人。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Emory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br>== 教育经历 <ref>[http://mri.whu.edu.cn/info/1004/2411.htm]舒红兵简介</ref>><br>==* 1983-1987 兰州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专业,学士* 1987-1990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硕士* 1992-1995 美国Emory大学细胞及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 1995-1997 美国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l实验室,博士后== 人物经历 ==* 1990-1992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助理* 1997-1998 美国Magainin制药公司,资深科学家* 1998-2003 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及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免疫学系,助理教授* 2003-2005 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及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免疫学系,副教授* 2000-2004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2005-2013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 2013- 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 2014-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发现了多个在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表达I型干扰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蛋白,为了解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多个负调控I型干扰素过量表达的蛋白和作用机制,这种精细调控机制避免机体产生过激的免疫反应;发现了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多个成员信号转导的早期分子事件,为了解相关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做出了贡献。== 主要奖项==* 2000年 美国Ellison医学基金会新学者奖* 2001年 美国犹太医学及研究中心首届“杰出青年教授奖”* 2001年 美国Harmon基金会Harmon关节炎研究奖* 2004年 美国白细胞生物学学会Dolph Adams——* 2005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9年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 2009年 谈家祯生命科学创新奖* 2010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年 《自然》杰出导师奖== 参考资料 =={{Reflist}}
== 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 外部链接 ==* [http://www.whu.edu.cn/info/1183/3173.htm 中国科学院院士 ]* [http://www.tijmu.edu.cn/s/2/t/250/85/a5/info34213.htm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教授做客大家讲坛 ]* [https://www.sohu.com/a/251979008_650136 Immunity | 舒红兵组报道 抗病毒天然免疫 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 最新研究 成果 。发现了多个在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表达I型干扰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蛋白,为了解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多个负调控I型干扰素过量表达的蛋白和作用机制,这种精细调控机制避免机体产生过激的免疫反应;发现了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多个成员信号转导的早期分子事件,为了解相关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做出了贡献。曾获得美国白细胞生物学学会Dolph Adams奖(2004),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5),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2009),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
2,2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