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次編輯
變更
金锁记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1赵传仁,鲍延毅,葛增福主编,中国书名释义大辞典[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7,第666页] <p style="text-indent:2em;">《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 [2胡妍. 论《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 现代语文, 2017, (16):16-18.] 张爱玲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3宋凤英编著,现当代文学名作十二讲[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08,第176页]
{|
|-
<p style="text-indent:2em;">曹七巧由于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后转变为一个恶母和恶婆婆,做尽了极恶之事。
<p style="text-indent:2em;">女儿长安是她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在学堂呼吸道新鲜空气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当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从中作梗,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把长安推向无底的深渊。
<p style="text-indent:2em;">长白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母子俩讨论儿媳的秘密,使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吞鸦片自杀了 [4黄曼君、朱桐.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01:第437页] 。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极度的内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种的恶事,毁掉了儿女、儿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剧。 [5周思凡. 《金锁记》的悲剧意蕴[J]. 北方文学, 2015, (3):37.]
== 创作背景 ==
<p style="text-indent:2em;">张爱玲的写作生涯是从1943年的上海开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本就是一个浮华的洋场社会,战争的阴云又给它增添了一种及时行乐的颓废气息。十里洋场,华洋杂处,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杂糅在一起,显得光怪陆离。这就是张爱玲写作《金锁记》时的上海,价值虚无,物欲横流。同时,战争与死神又近在咫尺。人性恶在战争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p style="text-indent:2em;">《金锁记》正是产生于这种时空背景,它既打上了时代的印迹,也掺杂了作家本人在个人身世背景上所形成的人生经验。 [6刘复生,张宏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M],蓝天出版社,2008.4,第174页]
== 人物介绍 ==
=== 曹七巧 ===
== 作品鉴赏 ==
=== 主题思想 ===
<p style="text-indent:2em;">姜公馆的二奶奶曹七巧以十年的青春熬死了残废的丈夫,争得大庄财富,从此成为黄金的奴隶,心理变态,她压制情欲,无情地赶走了她原来钟情的小叔子,又屡次破坏了儿女的婚姻。她逐渐成了扑灭人间幸福和美的丧失人性的女妖。作品通过对她典型性格的描述,真实塑造了一个由金钱而导致人格裂变的曹七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本性的扭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7代军诗. 荒凉的美——浅评《金锁记》[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 (3):76.]
=== 艺术特色 ===
<p style="text-indent:2em;">《金锁记》中涉及的喻象分为日常事物、古代事物、时尚事物等等。日常事物是指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如风、太阳、泪珠等,共 35处,约占68.6%;古代事物是指中国古代传统的事物,如夜漏、脸谱等,共8处,约占15.7%;时尚事物是指在作者生活的时代从外国引进的时尚的事物,例如电影配音机,霓虹灯等,共6处,约占11.8%。其他类型的比喻有6处,约占11.8%。其中以日常事物作为喻体的比喻占的比重最大,这也正体现出张爱玲平民化、世俗化的风格。从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金锁记》中的喻体主要具有世俗化、古典化、图像感的特点。 [8何学琼, 易杏. 《金锁记》中的比喻修辞[J]. 钦州学院学报, 2014, (4):47-50.]
<p style="text-indent:2em;">《金锁记》在情节的安排上,人物的设置上,颇有借鉴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色彩。在情节上,它讲究巧合、波折和首尾照应;在人物的设置上,多在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中来写现代人的精神气质,带有强烈的市井色彩。例如:曹七巧刚一出场时的动作肖像描写:“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绸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相滚……三角眼,小山眉……”隐约让我体味出《红楼梦》中贾宝玉二次进“太虚幻境”所见王熙凤倚着门廊嗑瓜子的形象。此外,在描写三个儿媳一大早来拜婆婆请安的动作中,也体会出了《红楼梦》的味道,“众人连忙扯扯衣襟,摸摸鬓角,打帘子进隔壁房里去,请了安,伺候老太太吃了早饭。”这俨然一副贾府众媳妇或下人拜见老太君或其主子时的神态动作。 [7]
== 作品评价 ==
== 作者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现当代女作家,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9斗南编著,历史文化常识全知道[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1,第429页] <p style="text-indent: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