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鹤山县

增加 32,10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鹤山'''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

'''鹤山'''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隔江相望,北与[[佛山市高明区]]相临;南与[[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相近;西与[[开平市]]、新兴县接壤,325国道、江鹤、佛开高速公路与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

鹤山于清雍正十年(1732)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年11月撤县设市,下辖10个镇,22个社区委员会,137个村民委员会,1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驻沙坪镇前进路,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19.3平方公里。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荣获"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省卫生城市"等称号。

==概述==

鹤山标志,大雁山纪元塔,黄继明摄影

鹤山于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年11月撤县设市,下辖10个镇,22个社区委员会,137个村民委员会,1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驻沙坪镇前进路,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19.3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属于江门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 

'''自然气候'''

鹤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和湿润,无霜期达354天;年平均气温21.6°C;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97.8小时,年平均雨量1774.1毫米。<ref>[https://baike.so.com/doc/2384546-2521399.html 鹤山县] </ref>

==旅游景区==

'''鹤山'''

鹤山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景色秀丽,目前拥有[[北湖宾馆]]、[[叠翠山庄]]、[[华安阁酒店]]及[[福林酒店]]等星级酒店,并开发了大雁山风景区、马山、仙鹤湖、古劳水乡等旅游景点和东坡亭、铁夫画阁等旅游度假胜地和人文景观。近年来,还增加了鹤山高尔夫俱乐部、祥兴农庄、色色会所等生态旅游及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吸引了中外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目前,鹤山正朝着滨江景观、侨乡风情、生态园林、休闲度假等旅游发展方向迈进。

==鹤山市名胜古迹==

'''鹤顶亭'''

鹤顶亭为鹤邑名胜,位于旧县城内鹤山之巅,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知县刘继倡导所建,现亭是1998年重建。刘继撰《鹤顶亭记》叙其建亭宗旨,意谓鹤为仙禽,外形俊美,品性高洁,愿后世登亭者顾名思义,以鹤自勉,懋著循迹,勿作贪官污吏,其立意至佳。建亭垂二百余年,钟灵蹄秀,有苍松环抱,丹枫耸峙,木棉参天。登临鹤顶,俯览邑城,远山近水,庐舍眼俨然,桑麻遍野,炊烟四望,凭眺遐思,逸兴无限。

==大凹关帝庙==

申年(公元1896年)由当地绅民集资在旧庙基础上重建,并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修葺过的。庙宇包括主座、左右青云巷及左右厢房,面积357平方米。其营造法式与佛山祖庙相仿,体现清代后期岭南庙宇的建筑特点。这座小小的关帝庙汇集着建筑、雕塑、书法、楹联、图书等艺术,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1994年,市人民政府把它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画阁留芳==

铁夫画阁位于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它是为纪念著名爱国画家李铁夫先生而于1983年兴建的。李铁夫先生是一位富于正义感而有节操骨气的爱国者,早年投身革命,曾先后加入兴中会和同盟会,并亲自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达六年之久。孙中山先生曾撰文称他为"东南亚巨擎",他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旅游指南==

'''茶山水浸鸡--“茶山水浸鸡”'''

风味不错,一锅清汤放上几块树根(当地人叫“树仔头”),熟透的鸡肉香气扑鼻,鲜味无比。奇怪的是,鸡肉在汤里烧来烧去还是那样鲜嫩,一点也不老火,鸡肉烧不老的秘方在汤水中的“树仔头”,这是茶山特有的药材“五爪金龙”,在汤水中加进这些药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鸡肉也烧不老。鸡肉好吃,除了会选择鸡种,关键的还是烹饪技术,而“五爪金龙”药材是他们的“镇山”之宝。

'''鹤山茶叶--鹤山著名土特产。'''

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最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鹤山名优特产。'''

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鹤山名特产。'''

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制作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鹤山特产。'''

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书记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药。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鹤山红烟--鹤山土产。'''

红烟原产于南美洲,明代由菲律宾输入闽粤两省。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庆年间,鹤山已大面积种植,产量居全省之冠。雅瑶、桃源、龙口一带逐步成为红烟主产地,年产量高达5000吨。《广东通志稿》有“鹤山县以产烟驰名,每年出口在百万金(白银)外”记载。到20世纪30年代,为鹤山红烟产销鼎盛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烟生产又有新发展。1986年鹤山县成为全国31个烟叶出口生产基地之一。鹤山县红烟有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域)之分。其中以上南烟最佳,而上南烟又以芸蓼烟著称。芸蓼烟乃指今雅瑶芸蓼村黄坑猪公袍(土名)所种植的红烟。鹤山红烟素以叶色红亮,味道浓烈,香醇馥郁,油分多,弹力强,揉搓不碎,久贮不变而驰名中外,外销至澳门及印度、埃及、俄国、德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51年,司徒美堂先生至鹤山县视察。鹤山农民精选出芸蓼烟,敬请司徒美堂先生转赠毛泽东主席,受到毛主席称赞。

'''上南红烟--鹤山名优特产。'''

也叫芸蓼烟。始种于清朝中叶,约有200多年历史,是鹤山红烟的著名产品。以烟质黄净,肉厚、烟味香醇而驰名中外,远销至南洋群岛等地。著名品牌有“黄坑烟”,“云蓼烟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南村民每年种红烟173.3公顷,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先生视察上南“李义兰烟厂”时,村民托他将数扎顶级黄坑烟送给毛主席品尝,毛主席收到后曾来信表示感谢,此事在当地成为美谈。近年来,由于种植红烟效益较低,多数村民已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只有少数烟农种植少量用于自吸。

'''古蚕老古烟--鹤山名优特产。'''

以雅瑶镇古蚕村生产而出名。该村处丘陵地区,耕地对红烟生长特别适宜。古蚕先辈在明末清初开始试种红烟,并逐渐学会施用有机肥料,如花生麸等。收烟期为芒种至夏至,此期间阳光充足,对烟青露晒有利,露晒约几十分钟收起焗至黄蜡色,再进行暴晒7天左右,此时烟叶油份适中,存放多年也不变质。早在清朝中期,古蚕红烟开始出口到南洋一带,制成的吕宋烟气味香醇,因而驰名海内外,并带动起古蚕红烟逐渐进入发展盛期。冬种时,七成耕地面积种上了红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种红烟经济效益逐渐减少,村民开始改种其它作物,目前村内仍保持有几十亩红烟地,普遍用于自给。

'''东园香荔--鹤山名优水果。'''

珍稀荔种。植于双合镇双桥东园村,故名。距今400年前,村民李卓化由新兴市国恩寺六祖手植之千年香荔引种归来。现其母株高4丈,树身粗壮,枝繁叶茂;其旁一荔,树龄过2百年,体亦伟硕,人称“母子树”。两树枝叶交错,荫覆过半亩,蔚为奇观。此两株古荔,虽历遭劫难,仍顽强茁壮,年年挂果,丰年产量达1吨。其果核细小,肉鲜味甜,清香可口,为省内不可多得的珍稀香荔品种,不仅饮誉百里,且近年旅外乡亲,每届蝉鸣荔熟,即组团归来进行啖荔活动,东园香荔则为首选。

'''双合黑叶荔枝--鹤山名优水果。'''

产于双合镇。该荔枝品种叶尤深绿,果实呈蜡白色,肉厚清甜,可食部分占全果75%。以泗合坑尾塘所产的最负盛名,核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滞,风味别具一格,肉脱壳后用烟纸包亦不沾湿。据史料记载:清代,附近县官,每年荔熟时,必骑马前来品尝;近年,亦成为鹤山海外联谊会所组织的“啖荔团”的青睐果品。双合种植荔枝,历史已超350年。1989年镇成立荔枝协会,加强了科研与指导,更显规模。今全镇植荔746公顷,品种有黑叶、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槐枝、白腊、白糖罂等。<ref>[https://baike.sogou.com/v64252610.htm?fromTitle=%E6%B2%99%E5%A4%B鹤山县] </ref>

==历史文化==

清雍正九年七月己丑(1731年8月30日)置鹤山县,因县城北有山形似鹤而得名。在1958年,高明、鹤山两县曾合并为高鹤县,两县法院合并为高鹤县人民法院。198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鹤县,恢复高明和鹤山两县。1993年撤县建县级市。

==经济发展==

'''2010年经济'''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五年年均增长13.8%,比“十五”时期平均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五年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五年年均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五年年均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五年年均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五年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35亿美元,其中超千万美元的项目23个;外贸出口总额1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五年年均增长21.6%。

'''2011年经济'''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88.75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66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08亿元,增长21.3%;固定资产投资91.28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4亿元,增长14.2%;外贸出口额19.97亿美元,增长14.9%;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农业总产值27.79亿元,增长4.2%。

2011年 遴选“鹤山市现代产业50强”,力推项目上马,出台扶持企业上市方案,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12亿元,增长38.6%,创历史新高;巨隆铝业等优质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新增亿元企业30家;世逸电子成为我市第五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鹤山珠江村镇银行、银丰融资担保公司、“大润发”超市开业营运,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福朋喜来登酒店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34个项目纳入江门市技术改造导向计划,5家企业成为“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3家农业龙头企业,龙口花卉生产基地成立花卉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全市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

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鹤山市“十二五”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统筹区域发展。依托国字号区域品牌和区位优势,引进址山水暖卫浴五金商贸城、鹤山新濠畔国际鞋材皮革五金采购中心、皇冠制罐等大项目和优质项目。加快鹤山低碳谷整合开发,雅瑶基地纳入江门市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统一规划建设。高起点完成鹤山国际物流港总体规划,广珠铁路鹤山站货场设计运力由每年60万吨提升至500万吨。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9个项目获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个项目列入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新增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全市专利申请510件,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德塑有限公司成为“国家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新增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3个广东省着名商标,丽得电子的商标成为我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

在党的领导下,全市场以倒逼机制为抓手,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江肇高速龙口出入口、新环路接三连路投入使用,广珠铁路鹤山段基本完成建设,沙坪联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佛开高速陈山出入口改造工程、西环主管水网、新业路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农村公路69公里,一批输变电站和扩建工程顺利投运。宜居城乡建设加快,高起点推进北部商贸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研究及北部滨江新城重点地块城市设计;鹤山酒厂、雁池村等“三旧”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完成鹤山大道景观提升工程等30多项绿化工程,省立绿道网鹤山段全线贯通,城市与社区绿道建设加快推进;鹤城镇、址山镇创建成为江门市宜居城镇,省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鹤城镇五星村建设加快推进;启动首批“农村综合建设示范点”建设,推动共和镇创建广东省中心名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新成效,完成一批村庄整治工作和“万村绿”工程,共和镇创建成为我市首个广东省卫生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60家重点企业实现在线监控,开展禽畜养殖业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处置闲置土地初见成效,共督促动工建设2160亩,盘活闲置土地715亩。

以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为契机,推进一批试点单位管理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大调解格局、重大事项维稳风险评估机制”三个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健全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工作水平,各镇(街)全部建成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初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体系。启动“六五”普法工作,138个村(居)被授予“江门市民主法治村(居)”。积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全市500人以上企业80%建立了企业调委会,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获“广东省十大和谐企业”称号。

==外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鹤山市外资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银雨灯饰有限公司、胜发鞋业有限公司、弗兰卡厨具有限公司、德柏纸品有限公司、亚太食品有限公司、法罗力比力奇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颇具规模的骨干外资企业。

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增长15.4%。新批企业数11间,增资企业数18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0.25亿美元,下降89.3%。

==民营经济==

近年来,鹤山市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新的发展增长点,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扶持措施,促进民营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华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鹤山电机有限公司、明可达实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8家。“必登高”、“宾利”、“蚂蚁皇冠”被评为广东省鞋业十大知名品牌。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09年末全市私营企业2514户,注册资金38.77亿元,分别增长9.1%和25.6%;个体工商户16606户,注册资金4.05亿元,分别微降0.5%和增长9.6%。全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5家,产值132.49亿元,增长26.6%,增加值25.66亿元,增长24%。全年新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0家,产值2.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78%。

==城市建设==

'''鹤山市建设'''

2009-2010年,鹤山市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大林路、新环路路面一期改造工程及桂北村垃圾收集点改造工程建设;完善鹤山公园绿化、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市国防大厦、“鹤山十里方圆”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市供电调度综合大楼、鹤山市实验中学、沙坪中学(新校区)、鹤山碧桂园“大润发”大型综合商场等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三旧”改造工程,开展绿道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推进建设岭南特色宜居城市。至2010年底,城区公共绿地面积74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70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面积730公顷,城区人均公共绿地14.68平方米。不断加大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实现上门收集垃圾31263户,日均清运生活垃圾328吨;鹤城镇、址山镇、龙口镇、 雅瑶镇、古劳镇、桃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2010年供水干管总长850公里,售水量3312.56万吨,城区饮用水普及率100%,使用液化石油气普及率98%。

'''城镇建设'''

鹤山市分为北、南、西三个经济组团。北部组团以城区为中心,古劳、龙口、桃源、雅瑶四镇协调分工、共同发展。南部组团以共和-址山镇为中心,西部组团以宅梧镇为中心,分别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其中,址山镇和共和镇是广东省中心镇。

'''村镇建设'''

2009年-2010年,鹤山市重新修订《鹤山市村镇建设工程分级管理暂行规定》,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完成行政村垃圾池建设132个,完成56条行政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镇级工程办理“两证一书”379项。

==农村新建住宅==

2009年,农村新建住宅857户,占全市农户的1.46%,新建住宅面积10.1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0.27平方米。2010年,农村新建住宅1055户,占全市农户的1.68%,新建住宅面积10.93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9.67平方米。

'''基础设施'''

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1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12公里,有大、中、小公路桥梁159座4806.9千米。全市有四级以上公路8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6公里,一级公路138.1公里,二级公路148.3公里,三级公路92.3公里。

'''公路建设和改造'''

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3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94.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3公里,二级公路10.9公里,三级6公里,四级74.5公里。201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7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02.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1.1公里,二级公路11.5公里,三级公里1.8公里,四级公路78.1公里。

国家、省、江门市重点工程项目

江肇高速公路鹤山段、佛开高速公路鹤山段、广珠铁路鹤山段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江肇高速公路2010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

==段经济结构==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59亿元,增长15.1%,增幅居江门四市三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31亿元,增长16.6%。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工业生产值超亿元企业共67家,比去年增加4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8.2:56.1:35.7。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49亿元,增长26.6%。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1个,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8.58万平方米,增长9.5%。房屋竣工面积91.92万平方米,下降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34亿元,增长20.3%。按投资结构分,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52亿元,增长2.65倍,更新改造投资15.05亿元,增长12%;其他投资10.82亿元,下降21.3%,房地产投资21.94亿元,下降8.7%。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13亿元, 下降52.3%;第二产业投资22.32亿元, 下降6.2%;,第三产业投资45.89亿元,增长40%%。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1.94亿元,下降8.7%。商品房施工面积190.2万平方米,增长35.9%,商品房竣工面积58.42万平方米,增长1.28倍,商品房销售面积79.03万平方米,增长96.2%%,商品房销售额35.58亿元,增长1.3倍,商品房空置面积5.7万平方米,增长18.75%。

==农业==

鹤山市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耕作条件优越,历来是广东省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初步建成优质粮、蔬菜、西瓜、粉葛、水果、生猪、三鸟、水产、花卉苗木、木薯十大农产品基地。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224686 万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4.70 %。其中,农业产值81361万元,比上年增长4.20 %,林业产值9723万元,比上年增长43.00 %,牧业产值96051万元,比上年增长3.60 %,渔业产值34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

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支农惠农资金投入加大,“十一五”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资金9962万元。种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56︰44调整为36︰64,获得“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十一五”期间,共改造低产农田1.7万亩,低产鱼塘6060亩。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江门市级6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农业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1.97万户,户均增收7602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企业2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编制完成了《鹤山市现代农业总体规划》、《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完成了一批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沙坪联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现代工业==

鹤山市是珠江三角洲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纺织制衣、印刷、制鞋、电子电器、化工、五金不锈钢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美雅集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毛毯生产企业,银雨灯饰有限公司为世界较大的灯饰生产企业,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印刷企业之一。美雅拉舍尔毛毯、华山泉矿泉水、比力奇电热水器、鹤山电机、明可达台灯、东古酱油、胜利厨具及鞋类、灯饰、制伞、时装等一大批优质产品饮誉中外市场,近200个产品荣获省以上名优新产品称号。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59亿元,增长15.1%。增幅居江门四市三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5.31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轻工业产值178.46亿元,增长14.8%;重工业产值136.85亿元,增长19.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0.91亿元,增长6.5%;股份制企业125.88亿元,增长21.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179.31亿元,增长12.6%,其他经济类型9.2亿元,增长32.2%。工业销售产值293.79亿元,增长10.5%%,工业产销率为93.18%,下降1.91%。我市规模以上重大行业中,纺织业完成产值19.32亿元,下降0.28%;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9.82亿元,增长9.2%%,占总产值比重为12.63%;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37.47亿元,增长15.9%;印刷业完成产值28.67亿元,增长12.5%;皮具及其制品完成产值22.47亿元,增长13.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1.24亿元,增长46.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7.79亿元,增长30.2%,占总产值比重为12%;规模以上产值增幅超过25%的镇有双合、鹤城、桃源、龙口四个镇。年产值超过1亿元以上,而且增长速度超过30%企业有21家。亿元产值的工业企业67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6家,净增加58家。工业用电量达到14.76亿千瓦时,增长2.7%。

'''第三产业'''

近年来,第三产业成为鹤山发展的新亮点。通讯、电子、汽车、住房等高档、大额商品销售畅旺,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形成。交通运输、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证券、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

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7.3%。消费市场需求畅旺,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6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1.9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79万平方米,增长96.2%,商品房销售金额35.58亿元,增长1.3倍。启动市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完成《鹤山物流园铁路货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广珠铁路鹤山站场扩大的申报工作。

2010年房地产、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发展壮大。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58.1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7%。房地产业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全市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83.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5%,商品房销售面积23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13亿元。金融运行平稳,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加大,201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14.41亿元,比2005年增长2.6倍。邮政储蓄银行鹤山支行、交通银行鹤山支行、国民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营运,保险证券机构大幅增加,获“广东省金融稳定奖”。2010年旅游总收入13.5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63倍。市现代物流中心成功纳入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工程和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被认定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居民生活==

全市人口总户数111295户。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365065人,其中沙坪镇122961人;全年出生人口4053人,人口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2574人,死亡率7.1%;全市净增加1706人,自然增长率4.7‰;全市平均人口数359170人,平均每户3.34人。鹤山市2005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为47.41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0.41%。

城镇居民生活稳定。据城调队住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14301元,增长9.4%。人均消费性支出11045元,增长10%。按大类分,食品类支出5195元,微降1%;衣着类支出551元,增长10.2%;居住类支出978元,下降4.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635元,增长48.7%;医疗保健类支出530元,增长30.9%;交通通讯类支出1555元,增长4.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261元,增长83.7%。全年农民人均收入7335元(农业局统计口径),增长8%。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收入23721元,增长27.7%。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81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3.03亿元,比年初增长9.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7.52亿元,比年初增长64.1%。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9.03万平方米,增长96.2%,商品房屋销售额为35.58亿元,增长1.3倍。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种社会保险参保工作稳步推进。年末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共14926人, 其中机关事业4156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2703人、失业保险65316人、基本医疗保险60735人,工伤保险85291人。生育保险职工66472人,城镇医疗保险50981人。

全年各险种保费收入达45954万元,下降12.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9056万元,增长3.9%,人寿保费保险收入36898万元,下降15.6%。全市保险已决赔款金额9561万元,增长9%,其中财产险赔付4113万元,增长6%,人寿险赔付5448万元,增长11.4%。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数612张,收养人员372人,其中市社会福利院床位数412张,收养人员270人。敬老院11间,社会福利院1间,社区服务设施25个,散居供养347人,集体供养资金231.7万元。我市年内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290元/月,农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160元/月,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403户798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982人。落实保障资金1062.6万元。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
28,9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