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思想通史

增加 1,05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思想通史》'''是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本书共五卷,包含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三块内容。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526680/e021Y12f976-oHZnm82eAmp8NfwxcOmdG91c98tj1MZgooVocoWXc2oG1LTVj-L8uar0jymLFxQb3OH8uL31XLRejwDG 中国思想通史参考资料 .豆瓣 .2017-08-10 ]</ref>
[[File:Caz (1).jpg|缩略图|左|[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8%AD%E5%9B%BD%E6%80%9D%E6%83%B3%E9%80%9A%E5%8F%B2&step_word=&hs=0&pn=15&spn=0&di=105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510932694%2C978802305&os=1380706632%2C1554566134&simid=0%2C0&adpicid=0&lpn=0&ln=84&fr=&fmq=160207197151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bookask-cover.oss-cn-beijing.aliyuncs.com%2Fc%2F0%2F497%2F497040%2F497040.jpg!b&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rkrkrkrkrkooo_z%26e3Bk55hwfh_z%26e3Bv54AzdH3FfAzdH3Fho_%25E9%25BE%25AF%25Ec%25A9%25lm%25Ec%25BA%25la_z%26e3Bip4s&gsm=1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原图链接][http://pbpbpbpbpbwww.bookask.com/s/kw_%E4%BE%AF%E5%A4%96%E5%BA%90.html]]]
 
{|
|-
这部中国思想通史是综合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在一起编著的,全书共分五卷。第一、二、三、五卷是就解放前写的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的一部分增订修改而成;第四卷是一九五九年才编写的。第一卷属于古代,上自殷代,下至战国;第二、三卷属于中世纪的前期,上自汉代,下至南北朝;第四卷属于中世纪的后期,上自隋、唐、下至明末;第五卷属于封建解体过程中的一段,即自十七世纪以至清中叶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本书的出版对中国民族丰富的遗产做出了科学的总结。'''粗体文字'''
== 图书目录 ==
* * === 上篇 中国古代思想绪论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诸阶段* '''第二章 中国古代思想总论'''* 第一节 西周官学是怎样发生的* 第二节 春秋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 [[战国时代]]思想的发展及其衰微* '''第三章 [[殷代]]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殷代世系的名号与古代思想探源* 第二节 殷代的科学和宗教* '''第四章 [[西周]]城市国家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周因于殷礼”的历史路径和政治思想的发生* 第二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 第三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道德思想* 第四节 西周统治阶级的政治颂诰思想及其内容* '''第五章 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的思想'''* 第一节 诗句中所表现的西周社会的矛盾* 第二节 悲剧诗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 第三节 春秋时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 中篇 孔墨显学 ===* '''第六章 孔墨显学和前期儒学思想'''* 第一节 “维新”束缚下的孔墨思想* 第二节 春秋末期学术下私人的社会和孔子“私学”的开创* 第三节 前期儒家的政治论、道德论和天道观* 第四节 前期儒家的知识论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 前期儒家的知识起源论和知识方法论* '''第七章 前期墨家的思想'''* 第一节 孔学优良传统的萎缩和儒墨对立的意义* 第二节 前期墨家的阶级论和天道观* 第三节 墨子唯物主义的知识论* 第四节 [[墨子]]的逻辑思想* === 下篇 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 ===* '''第八章 [[老子]]思想'''* '''第九章 [[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十章 杨朱学派的贵生论和宋尹学派的道体观'''* '''第十一章 思孟学派及其唯心主义的儒学思想'''* '''第十二章 惠施的相对主义唯心思想'''* '''第十三章 [[公孙龙]]的绝对主义唯心思想'''* '''第十四章 后期墨家的墨学发展及其唯物主义思想'''* '''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综合者--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 '''第十六章 [[法家]]的悲剧历史和[[韩非子]]的思想'''* '''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没落倾向'''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8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