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苏展

增加 7,6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个人简介 ==
'''张苏展''',男, [[ 博士 ]] [[ 教授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浙江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曾赴 [[ 德国 ]][[ 基尔大学 ]] 做博士后交流学者;美国宾夕伐尼亚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局部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美国麻省医学中心东佛吉尼亚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宾夕伐尼医学院临床技能评估项目;并曾赴世界上最大的两所肿瘤中心—纽约的纪念癌症中心和休斯顿的安德孙癌症中心学习肿瘤化疗。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专家组副组长、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梯队培养人选。实用肿瘤杂志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医学高等教育杂志、实用癌症等杂志编委。
  曾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大肠癌攻关课题,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十一五”攻关计划1项, “863”课题2项,及其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由于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所作的出色工作,曾获1993年度塞克勒中国医生年度奖,是获该项殊荣的第一位中青年肿瘤医生。2005-2006年度入选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擅长各种肿瘤的诊治,尤其是对 [[ 乳腺 ]] [[ 胃肠 ]] [[ 甲状腺 ]] 、软组织肿瘤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对多发性、转移性肿瘤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对大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流行病学诊断、高危人群监视有很深研究。<ref>[http://www.caca.org.cn/system/2011/12/06/010094506.shtml 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中国抗癌协会,2011-12-06</ref>
==人物介绍==
'''张苏展教授''':目前,呋喹替尼主要推荐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三线治疗,即既往使用过一、二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既往,对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没有标准药物可选,目前已有瑞戈非尼和呋喹替尼两个药物。瑞戈非尼是进口药物,呋喹替尼与之不同。首先,它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因此我国医生比国外医生在治疗选择上多了一个药物。第二,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呋喹替尼的有效率,其对总生存的延长不亚于进口药物。目前,呋喹替尼虽然作为Ⅰ级推荐,但尚未纳入医保,我们非常盼望这个药物能尽早进入医保,给中国一、二线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目前临床上,我的一些患者已经使用过呋喹替尼,采用的是5mg剂量,毒副作用比较轻,且均观察到疗效,患者使用的依从性也比较好。后续,呋喹替尼能否和其他药物联合,进一步前移至一线,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2020最新“肠”识,听张苏展教授解读肠癌,学习癌症预防==
[[File:F424d944464203fec9da5e318901ccbb 1556509214688706.png|缩略图|居左|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BC%A0%E8%8B%8F%E5%B1%95&src=tab_www&correct=%E5%BC%A0%E8%8B%8F%E5%B1%95&ancestor=list&cmsid=ab012b87b9ae7737e86316680e9e8440&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f424d944464203fec9da5e318901ccbb&currsn=0&ps=57&pc=57][http://www.liangyihui.net/doc/49294 来自肿瘤资讯]]]
肠癌,被称为“吃出来的癌症”,截止2020年,肠癌发病率在中国排名前三,死亡率排在第五位,肠癌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蒙面杀手”。时值“世界肠道健康日”,易加医特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教授为我们揭开肠癌的“面纱”, 解读肠癌筛查与防治。
'''中美发病率存在差异,我国老年患者居多'''
 
近年来,国外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群体肠癌发病率的趋势有所下降。而与之相反的是,在年轻人中肠癌的发病率显著提高,让很多年轻人为之恐慌。那么在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趋势呢?
'''张苏展教授表示,中美之间肠癌数据有一定差异:'''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肠癌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下降最明显的人群在50-70岁年龄段,美国学者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肠癌筛查的推行。目前美国接受筛查的主要是50岁甚至60岁以上的人群,年轻人不太重视筛查,所以年轻人的发病比例增加了。”
张苏展教授介绍,在中国,肠癌发病率是上升的,肠癌患者发病年龄也是上升的。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是肠癌发病率较高地区,约为60/10万,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70岁以上人群,由此也引发了学术界的一些争议,例如肠癌筛查的年龄是不是还要更高?事实上年龄不是一个绝对因素,一般来讲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下,做肠癌筛查获益很小。”
在肠癌的基因突变上,中美之间差异不大,所以在治疗策略方面是相似的。
 
'''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
 
在我国,肠癌发病率排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台湾、香港和上海。
“肠癌的发病率与经济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东南沿海城市是高发地区。”
为什么经济水平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肠癌发病率会升高呢?张苏展教授表示,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更快,上下班坐车,上下楼坐电梯,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天,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导致肠癌发生风险升高。 此外,发达地区,人们的饮食要么以快餐为主,营养不均衡;要么更加精细,营养过剩,这些也是导致肠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任何息肉都会增加肠癌风险?'''
 
近期,一项发表于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研究称,任何息肉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而广基锯齿状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这三种亚型会增加死亡率。
 
研究截图 研究发现,在息肉类型方面,结直肠癌10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
 
一般人群为2.1%(95%CI:2.0%-2.1%);
 
增生性息肉为1.6%(95%CI:1.5%-1.7%);
 
广基锯齿状息肉为2.5%(95%CI:1.9%-3.3%);
 
管状腺瘤为2.7%(95%CI:2.5%-2.9%);
 
管状绒毛状腺瘤为5.1%(95%CI:4.8%-5.4%);
 
绒毛状腺瘤为8.6%(95%CI:7.4%-10.1%)。
数据来看,确实每种息肉都增加了肠癌发生风险。什么是息肉?它真的很可怕吗?对此,张苏展教授表示:
“笼统地讲,息肉是肠黏膜表面凸起的部分,分为肿瘤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其实是癌前病变,经过一段时间发展,长则10年、15年,短则5年、8年,它就会转变为肠癌。此外,炎症性息肉与肠癌也有一定关系。”
也就是说,有息肉的患者其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张苏展教授建议大家发现息肉,就把它“拿”下来,并进行病理检查。
 
想要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筛查是关键!
早期“来无影”是很多恶性肿瘤的一大特点,肠癌自然也不例外。
“一般来讲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都不明显,这是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的一个原因。想要在早期诊断肠癌是很难的,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的一个常见表现,但未必发生在早期。”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死亡病例18.7万。
 
'''想要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筛查是关键!'''
张苏展教授表示: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肠癌筛查手段。它不仅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肠癌,还可以直接治疗,但是它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人群接受的依从性较差。”
最近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哪怕结肠镜检查结果是阴性的,也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见筛查的重要性(相关文章:做一次肠镜最多能管几年平安?|
 
研究截图 据了解,目前较为普遍且简单的筛查方法是根据人群分层,进行初筛、精筛和诊治。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直接接受结肠镜诊断,有条件的人群可以加做分子检测(FIT-DNA检测)以提高初筛的精准度。 在筛查年龄上,如果患者具有高度遗传背景,张苏展教授建议筛查年龄放低一些,25-30岁即可进行筛查。没有遗传背景的人群建议40岁以后进行肠癌筛查,此后每3-5年筛查一次。老年人群中,如果没有合并其他疾病,预期寿命较长,筛查的年龄可以放宽到75岁。
 
'''预防肠癌:管住嘴,迈开腿!'''
 
“从生活习惯上面来讲,预防肠癌要管住嘴、迈开腿,这两点是最重要的,因为遗传易感基因是改变不了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30%-50% 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进行预防。肠癌要如何预防呢?张苏展教授建议在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含钙的食物。
“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含钙的食物,对肠道有保护作用。”
 
而所谓的“迈开腿”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
“人的体力活动程度跟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体力活动程度越低,吃下去的东西在肠道里面储留的时间就越长,患肠癌的风险就越大。”
 
有人说益生菌可以预防肠癌,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张苏展教授表示,肠道菌群确实是目前比较热点的研究方向,一些研究也证实了,人体肠道菌群的基因特点影响着肠癌的发生,但由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所以每个人肠道菌群的特点也有一定区别。目前而言,很难制定一个对所有人都合理的肠道菌群方法。就益生菌来说,它是一个非医学的选择,从科学的角度讲,益生菌是否能够获益取决于每个人的肠道菌群。 现在,你是在坐着刷手机,还是躺着刷手机呢?为了肠道健康,赶紧动起来吧!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08d928ca5bcfa86a?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2020最新“肠”识,听张苏展教授解读肠癌,学习癌症预防]快资讯,2020-06-12</ref>
 
===结直肠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张苏展教授''': [[ 结直肠癌 ]] 属于治疗效果相对比较好的疾病,目前的问题,第一是有效的药物相对比较少。第二,结直肠癌的分子分型尚未完全成熟。第三,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相对落后,目前仅适用于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患者,而其余95%的晚期肠癌患者,免疫治疗没有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何将这些患者从免疫治疗的“冷”肿瘤变成免疫治疗有效的肿瘤,可能的方法是和靶向、化疗药物联合,或者探索新的肿瘤标志物。以上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为了提高药物可及性,帮助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获益,2019医保目录评审已经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1,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