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董秋芳

增加 8 位元組, 5 年前
母校缅怀
'''爱国、进步、勤奋、乐教之精神'''
董秋芳1919年毕业于绍兴五师,1920年夏即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他后来对别人谈到当时为什么报考英语系的理由,那就是:“为了打开窗口,遥望世界。”董秋芳在北京大学时,学习非常刻苦,并结识了许多革命家和学识渊博、品格高尚、追求进步的教授和学者。他曾和[[许钦文]]等文学青年组织“春光社”。1926年底,他的翻译作品 [[ 《争自由的波浪》 ]] 结集出版, [[ 鲁迅 ]] 曾为之写《小引》。他参加过“革命文学”的论证,担任过福州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秘书长,参加过抗日救亡活动。解放前夕,在绍兴简师支持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他先后在北京、山东、天津、杭州、福州、宁波等城市的大中学校,文化出版界工作过,经历十分丰富,在我们了解的并不全面的资料中,已足显其爱国、进步、勤奋、乐教之精神,这正是今天校园所要弘扬的一种校园精神。有鉴于此,我们在校园建设时设置了一个休读点,起名叫“秋舫”,“秋舫”是董秋芳的笔名,意在纪念这位为教育事业、翻译事业作出贡献的卓有成就的校友。意在激励后辈学子,以董先生为楷模,为祖国、为人民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国将兴,必将尊傅而重教”。在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的今天,我们纪念董秋芳先生有着新的意义。大家缅怀先人,追忆董先生的高风亮节和生平事迹,十分有利于“修德求真”的校风建设,为我们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进行爱国、敬业奉献的教育充实鲜活的内容。董秋芳先生离开我们已足有二十周年了。但是,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永存的,而且发展着;他的贡献是不朽的,而且永远记载在校史里,铭刻在校园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