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511
次編輯
變更
第二次世界大战
,無編輯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简称'''二次大战'''、'''二战'''、'''WWII'''等 ;{{lang-en|World ;World War II}};{{lang-fr|Seconde ;Seconde Guerre mondiale}};{{lang-de|Zweiter ;Zweiter Weltkrieg}} ;{{lang-ru| 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 ;{{lang-ja|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军事衝突,整场[[战争]]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所有的[[大国]],并最终分成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战争,动员了1亿多名军人参与这次军事衝突。主要的参战国纷纷宣布进入[[总体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全部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用于战争之上,同时将民用和军用的资源合併以便规划。包括有[[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战争中[[七三一部队|日军对中国军民进行细菌战]]、以及最终美国对日本[[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首次使用原子弹]]等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有纪录以来最多大规模民众死亡的军事衝突,全部将近有5,000万至7,000万人因而死亡,这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了[[世界历史|人类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ref>Donald Sommerville. The Complet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An authoritative account of the deadliest conflict I human history with analysis of decisive encounters and landmark engagements. 美国安尼斯(Anness): Anness. 2009年3月16日: 第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548-1898-4 {{en}}.</ref>。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局势,英国、法国等欧洲殖民帝国衰落,美国和苏联取代了欧洲殖民帝国的地位成了新的超级大国并在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直到1991年。
儘管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国]][[满洲]],而建立了[[傀儡国家]][[满洲国]]。至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更爆发了[[中国抗日战争|全面战争]]。不过大多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定为1939年9月1日[[波兰战役|德国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即导致[[大英帝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向[[德国|德国]]宣战。然而德国在入侵波兰后开始尝试在欧洲建立一个帝国,自1939年到1941年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藉由[[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签署使德国几乎佔领了欧洲大部分的地区,而保持中立的[[苏联]]在和德国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后,也开始侵略,陆续佔领或吞併在欧洲边界的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佔领的[[苏联入侵波兰|波兰领土]]。英国及[[大英国协]]的成员国则持续与轴心国作战,并在[[西部沙漠战役|北非]]和[[大西洋海战 (1939年-1945年)|大西洋海上]]爆发多次军事衝突,而这也使英国成了欧洲少数仍继续抵抗德军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欧洲的轴心国决定撕毁和苏联的合作约定,联合入侵苏联,这次攻势也开始了[[德苏战争|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爆发,但在之后让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到了1941年12月,加入轴心国的[[大日本帝国]]为了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获得领导地位,袭击位于太平洋的[[珍珠港事件|美国统辖地区]]和落于[[中南半岛]]的[[马来亚战役|欧洲殖民地]],很快地于西太平洋和东亚战区获得了主导权。
到了1942年时日本开始在一系列的海战中战败,位于欧洲的[[轴心国]]也陆续于[[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役]]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败退,这些都使轴心国停下进攻的脚步。1943年时,[[意大利王国 (1861–1946)|义大利法西斯政权]]在[[西西里岛战役]]中面对同盟国部队严重失利,另一方面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战败后失去对于[[东欧]]的领导,同时[[美国]]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将佈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撤退。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诺曼地战役|登陆法国]]以开闢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收复过去被佔领的领土外,也开始转往进攻[[德国]]其同盟国家的土地。在[[苏联]]和[[波兰]]部队共同[[柏林战役|攻入]][[柏林]]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而另一方面[[美国]]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击败了[[日本海军省|日本海军]]部队并陆续佔领了数个重要的西太平洋岛屿,这使得[[日本列岛]]随时面临同盟国部队入侵的危机。最后在美军分别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广岛市]]和[[长崎市原子弹爆炸|长崎市]]投下[[原子弹]]并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苏联进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国东北地区,8月14日日本跟进宣佈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件,而随著[[亚洲]]战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1945年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胜利宣告结束,然而二次大战对世界影响极为深远,改变了往后世界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结构,特别是战败的[[轴心国]]集团被迫接受同盟国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够促进各国合作并防止未来的军事衝突;同时战胜的[[盟军]]各国,也纷纷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特别是以[[美国]]、[[苏联]]、[[中华民国 (大陆时期)|中国]]、[[英国]]和[[法国]]5个国家为首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主导著世界的秩序<ref name="联合国基金会">[http://www.unfoundation.org/what-we-do/issues/united-nations/the-un-security-council.html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联合国基金会]](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促使美国和苏联二者势力大幅扩张,成为彼此对立的[[超级大国]],并在战争结束后展开了长达46年的[[冷战]]局势。与此同时过去各个[[欧洲]]大国的影响力则逐渐下降,促使各个[[亚洲]]与[[非洲]][[殖民地]]出现[[非殖民化]]的运动,陆陆续续有许多地方宣告独立。而为了面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各个国家也开始为自身的产业推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增长|振兴经济措施]];另外为了能够稳定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欧洲也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目标。
== 时间 ==
另外也有如英国历史学家[[A·J·P·泰勒]]等抱持著不同的想法,认为抗日战争和在欧洲以及其殖民地所爆发的战争刚开始只不过是同时发生的不同军事衝突,两场战争最终于1941年合併而称其为「世界大战」<ref>[[A·J·P·泰勒]]. Origin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美国纽约: [[Simon & Schuster]]. 1996年4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84829479 {{en}}.</ref><ref>William O.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mKhRlkY278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64119737&hl=en&sa=X&ei=4VGST8v2L_DsmAWzirX5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Kellogg. American History the Easy Way]. 美国纽约: [[巴朗备考书籍系列]](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2003年3月: 第23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641-1973-6 {{en}}.</ref>。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的说法还包括有在1935年10月3日时,因为[[第二次意大利衣索比亚战争|-{zh-cn: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zh-hant:义大利入侵衣索比亚}-]]的举动而爆发战争<ref>Eliahu Ben-Horin. The middle East: crossroads of history. 美国纽约: [[诺顿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1943年: 第16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41-10017-2 {{en}}.</ref><ref>[[A·J·P·泰勒]]. How wars begin. 英国: H. Hamilton. 1979年: 第12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41-10017-2 {{en}}.</ref><ref>Editor Baer Gabriel.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英国伦敦: Israel Oriental Society. 1965年: 第19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另外也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属于「[[欧洲内战]]」(European Civil War)或者是「[[第二次三十年战争]]」(Second Thirty Years War)的一部份<ref>Luciano Canfora. Democracy in Europe: A History of an Ideology. 美国霍博肯: [[Wiley-Blackwell]]. 2006年1月6日: 第15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4051-1131-7 {{en}}.</ref><ref>Gwyn Prin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maand2Y_wCI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369606&hl=en&sa=X&ei=0V-ST9KfJMvzmAXm6pjQ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Heart of War: On Power, Conflict and Oblig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2年9月20日: 第1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36960-2 {{en}}.</ref>。
对于战争结束的确切日期,在学界同样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日期各国也多有差异。有些人认为应该要参考如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作法,以[[纳粹德国]]政府于[[柏林]]正式签订投降书的当天作为基准,从而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期订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停战协定]]那天。也有些人认为在二战结束应是1945年8月15日,因为那天[[日本投降]],而不是日本参与投降仪式正式投降的1945年9月2日那天。后者也认为前一种说法反而会使战争结束于1951年,因为直到那年日本才与世界各国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对日和平条约]]<ref>Masaya Shiraishi.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mZ_MJyIZrhY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77271224&hl=en&sa=X&ei=0GKST_PrCo6NmQW1zcXo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Japanese Relations With Vietnam: 1951-1987]. 美国伊萨卡: [[康乃尔大学]]. 1990年1月1日: 第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7727-122-2 {{en}}.</ref>,而德国甚至因为分裂的缘故则一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前夕才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和平条约]]<ref>[[美国国务院]]. [http://usa.usembassy.de/etexts/2plusfour8994e.htm Treaty on the Final Settlement with Respect to Germany September 12, 1990]. Usa.usembassy.de. 1990年9月12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
== 背景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鄂图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著宣告结束。
儘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著[[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ref>Mark Derby. [http://www.teara.govt.nz/en/conscription-conscientious-objection-and-pacifism/page-3 Story: Conscription, conscientious objection and pacifism Page 3 – Pacifism]. [[Te Ara: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 "The move towards world war in 1914 sparked an upsurge in pacifist movements, mostly based on Christian ideals."</ref><ref>[http://www.infoplease.com/encyclopedia/society/pacifism-pacifism-twentieth-century.html Pacif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培生集团]]. 2007年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 "The move towards world war in 1914 sparked an upsurge in pacifist movements, mostly based on Christian ideals."</ref>。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德国殖民地|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併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徵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ref>Edward R. Kantowicz.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OWb8FEvxY2Y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02844553&hl=zh-TW&sa=X&ei=dvv0T7GhF4namAWbqPix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Rage of Nations: The Worl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Volume 1]. 美国大急流城: [[威廉·B·伊尔德曼斯出版公司]]. 1999年2月25日: 第14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028-4455-2 {{en}}.</ref>。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ref>[[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 No Simple Victory: World War II in Europe, 1939-1945.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2008年8月26日: 第134页至第14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311409-3 {{en}}.</ref>。
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称[[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衝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衝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zh-cn:意大利;zh-tw:义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意大利殖民地|新罗马帝国]]」<ref>Anthony Shaw.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BRvPS51zNG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60309396&hl=zh-TW&sa=X&ei=9fz0T5m5BKPcmAWTzZCM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World War II Day by Day]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830/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BRvPS51zNG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60309396&hl=zh-TW&sa=X&ei=9fz0T5m5BKPcmAWTzZCMBQ&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伦敦: [[Quarto Group]]. 2000年7月30日: 第3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603-0939-1 {{en}}.</ref>。另一方面在德国,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著[[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法西斯极权的[[一党制]]国家<ref>[[艾伦·布拉克]](Alan Bullock). Hitler: A Study in Tyranny.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1990年11月29日: 第26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013564-0 {{en}}.</ref>。
[[中华民国 (大陆时期)|中国]]的[[中国国民党|国民党]]则为了能够清除[[军阀]]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蒋中正]]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国民革命军北伐|北伐]],在[[奉系]]领袖[[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后,名义上[[统一中国]]。然而北伐结束后执政的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国共产党]]发生衝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国共内战]]中<ref>[[彼得·普瑞斯顿]](Peter Preston). Pacific Asia in the Global System: An Introduction. 美国霍博肯: [[Wiley-Blackwell]]. 1998年8月14日: 第10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31-20238-7 {{en}}.</ref>。1931年[[大日本帝国]]内[[军国主义]]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藉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八紘一宇|亚洲地区]]<ref>[[雷蒙·迈尔斯]](Ramon H. Myers)和[[马克·皮逖]](Mark Peatti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qNiaX7b4b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691102228&hl=zh-TW&sa=X&ei=aAD1T4DYD5HjmAW80pyx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1895-1945. 美国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年4月1日: 第45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91-10222-1 {{en}}.</ref>。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满洲,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傀儡政权]]的满洲国<ref>[[温斯顿·史密斯 (作家)|温斯顿·史密斯]](Winston Smith)和[[拉尔夫·史戴德曼]](Ralph Steadma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Fy1EcXEs9L4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67196165&hl=zh-TW&sa=X&ei=qgH1T425DMyamQWc5tCU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ll Riot on the Western Front (v. 3)]. 美国普林斯顿: [[奄奄一息]](Last Gasp). 2004年1月1日: 第2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6719-616-0 {{en}}.</ref>。此时[[蒋中正]]以「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战争,以便稳定局势,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佔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李顿报告|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一·二八事变|上海]]、[[热河战役|热河]]、[[长城战役|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绥靖满州国|满州]]、[[察哈尔省 (中华民国)|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ref>Anthony Coogan. [http://www.questia.com/library/1G1-13974610/the-volunteer-armies-of-northeast-china The Volunteer Armies of Northeast China]. 《[[今门历史]]》(History Today). 1993年7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 "Although some Chinese troops in the Northeast managed to retreat south, others were trapped by the advancing Japanese Army and were faced with the choice of resistance in defiance of orders, or surrender. A few commanders submitted, receiving high office in the puppet government, but others took up arms against the invader. The forces they commanded were the first of the volunteer armies."</ref>。
为了能够抗衡[[纳粹德国]]的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向东推|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苏联为此也与法国签署《[[苏法互助条约]]》;然而儘管《苏法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ref>Jeffery Record. [http://www.strategicstudiesinstitute.army.mil/pdffiles/PUB622.pdf Appeasement Reconsidered: Investigating the Mythology of the 1930s]. DIANE Publishing. 2005年: 第5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8487-216-0 {{en}}.</ref><ref>[[迈克尔·曼德堡]](Michael Mandelbaum).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3MBerNuLn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35790X&hl=zh-TW&sa=X&ei=cgf1T4CPMonPmAWxo4Sv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Fate of Nations: The Search for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8年9月30日: 第9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35790-6 {{en}}.</ref>。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美国中立法|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ref>David F. Schmitz.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tzGouSioyrU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42026320&hl=zh-TW&sa=X&ei=6gf1T__pHKmEmQXc85CT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Henry L. Stimson: The First Wise Man]. 美国朗汉(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0年10月1日: 第12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420-2632-1 {{en}}.</ref>。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第二次意大利衣索比亚战争|入侵衣索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併[[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ref>[[艾莉森·杰臣]](Alison Kits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mwyp6RYFNhs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0199134175&hl=zh-TW&sa=X&ei=vAj1T5D3L6TRmAXd0o2w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Germany 1858-1990].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28日: 第23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913417-5 {{en}}.</ref>。
儘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与《[[罗加诺公约]]》而[[莱茵兰重新武装|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ref>Anthony P. Adamthwait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YmleaUJLsqY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907160&hl=zh-TW&sa=X&ei=kwn1T7e9JsHFmAWo6uCS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Making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英国伦敦: [[Routledge]]. 1989年3月1日: 第5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90716-3 {{en}}.</ref>。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时期|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衝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ref>[[海伦·格雷厄姆]](Helen Graham).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WlkQbM9H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192803778&hl=zh-TW&sa=X&ei=YQr1T87FC8LZmAXEqbyq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Spanish Civil War: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23日: 第11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280377-1 {{en}}.</ref>。1936年10月,德国和义大利组成了[[轴心国|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国共关系#第二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ref>Donald F. Busk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5Bxd7sq9K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75977331&hl=zh-TW&sa=X&ei=Pwv1T9z3Iar4mAWIl-yL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ommunism in History and Theory: Asia, Africa, and the Americas]. 美国西港(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2年9月30日: 第1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75-97733-7 {{en}}.</ref>。
{{-}}
== 战前事件 ==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5年) ===
=== 西班牙内战(1936年—1939年) ===
=== 日本入侵中国(1937年) ===
1938年6月,中国军队为了阻止日军继续由河南继续向前推进至湖北,而故意造成[[花园口决堤事件|黄河犯滥]]。同时中国将拖延下来的时间拿来继续加强[[武汉市]]的防御工事,但是到了10月时日军仍成功[[武汉会战|佔领武汉]]当地<ref>[[费正清]]和[[费慰恺]](Albert Feuerwerke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Fxs3ROaIhP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243386&hl=zh-TW&sa=X&ei=ki31T-3mKc-gmQWdi-GJ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3: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Part 2].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6年7月25日: 第56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24338-4 {{en}}.</ref>。然而日本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如日军希望般瓦解中国政权的抵抗,相反地中国政府在迁往位于内陆的[[重庆市]]后仍继续坚持作战<ref>[[陶涵]](Jay Taylo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03catqbPCm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0674033382&hl=zh-TW&sa=X&ei=2i31T57sGonmmAX10Zyf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15日: 第150页至第15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4-03338-2 {{en}}.</ref>。
=== 日本入侵苏联(1938年) ===
在几次与苏联的军事衝突后,日本政府深信他们应该尽可能与苏联政府透过外交手段调解,以避免苏联稍后对日方于中国的战场有所干预,同时也决定将之后的军事目标转往由美国和欧洲掌握的南太平洋地区。同时这次作战也促使数名经验丰富的苏联军事领导人得到提拔,例如[[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便在之后[[莫斯科战役]]中便成了关键性的角色<ref>Otto Preston Chane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zSJjYFyf-M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06128070&hl=zh-TW&sa=X&ei=GjX1T9ijH-_JmAW39aih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Zhukov]. 美国诺曼: [[奥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6年9月15日: 第7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061-2807-8 {{en}}.</ref>。
=== 欧洲局势及协定 ===
英国和法国对于德国的举动感到震惊,但是希特勒仍进一步要求[[但泽自由市]]与其合併,这促使法国和英国向波兰保证[[英国与波兰军事同盟|支持其独立]]。而当意大利在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攻佔阿尔巴尼亚]]后,英国和法国同样保证会支持罗马尼亚和[[希腊]]<ref>Cedric James Lowe和F. Marzari. Foreign Policies of the Great Powers: Ital Foreign Pol 1870-1940 V8.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2年7月26日: 第33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27372-5 {{en}}.</ref>。稍后不久英法与波兰陆陆续续结为[[法国和波兰联盟|同盟]],而德国也与意大利正式签署了交互合作的《[[钢铁条约]]》<ref>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24日: 第67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860446-4 {{en}}.</ref>。希特勒控诉英国和波兰试图“包围”德国,并宣布废除《[[英德海军协定]]》和《{{Link-en| 德波互不侵犯条 约|German 约German –Polish Non-Aggression Pact}} 》。[[File:Bundesarchiv Bild 183-S52480, Dtsch.-Sowjet. Grenz- u. Freundschaftsvertrag.jpg|right|thumb|1939年,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里宾特洛甫]]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他身后的是[[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和[[史达林]]。]]1939年8月,德国和苏联秘密签署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ref>Zachary Shor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gnoc6itLl2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195154592&hl=zh-TW&sa=X&ei=HkT1T-DCGabemAX2l9GW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What Hitler Knew: The Battle for Information in Nazi Foreign Policy].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5日: 第10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515459-7 {{en}}.</ref>。同时双方也秘密于条约签署时分配各方之后在「领土与政治重新安排」中所获得的利益,也对之后如何处理波兰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双方约定由德国佔领[[波兰第二共和国|波兰]]和[[立陶宛]]西部地区,而苏联则是佔领[[苏联吞併波兰领土|波兰东部领土]]、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比萨拉比亚]]等地<ref>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24日: 第60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860446-4 {{en}}.</ref>。这一协议对希特勒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它保证了德国在击败波兰之后不必如在一战中一样两面作战。
8月末德国继续向波兰边境进行动员,局面逐渐演化为全面危机。在与-{zh-cn:意大利;zh-tw:义大利}-外长[[加莱阿佐·齐亚诺|齐亚诺伯爵]]的私人会谈中,希特勒表示波兰是一个“不稳健的中立国”,必须服从德国的要求,否则就应当予以“清算”以免日后在同西方国家的战争中消耗德国的兵源。同时他不认为英国和法国会介入这一冲突<ref>[http://avalon.law.yale.edu/imt/1871-ps.asp Minutes of the conference between the Fuehrer and the Italian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Count Ciano, in the presence of the Reich Foreign Minister of Obersalzberg on 12 August 1939] in Nazi Conspiracy and Aggression Volume IV
== 战争过程 ==
=== 欧战爆发 ===
而在西欧,英国开始将其军队部署到欧洲大陆,但由于英国部队始终没有和德军发生军事衝突,这使得这段时间又称「[[假战]]」。一直到1940年4月开始,德军再发起大规模入侵的情况下才有所交战<ref>[[格哈特·温伯格]].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AJj1glSfif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558794&hl=zh-TW&sa=X&ei=Km71T4mOIqX6mAXi_OmQ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28日: 第9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55879-2 {{en}}.</ref>。1940年2月时,苏联和德国另外签署了《[[德苏贸易协定]]》(German–Soviet Commercial Agreement),由苏联提供各式原料来换取德国的军事和工业设备,而德国也能够藉此迴避盟军对其的原料封锁<ref>[[威廉·劳伦斯·夏伊勒]]. {{le| 第三帝国兴亡史|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美国纽约: [[Simon & Schuster]]. 1990年11月15日: 第668页至第66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1-72868-7 {{en}}.</ref>。
1940年4月德国为了避免盟军藉由威尔弗瑞德行动(Operation Wilfred)来阻挡[[瑞典]]铁矿运往德国的路线,决定[[威瑟演习作战|入侵丹麦和挪威]]以确保原料的运输<ref>[[威廉森·默裡]](Williamson Murray)和[[阿伦·米利特]](Allan R. Millet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tdYkMPfUSU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674006801&hl=zh-TW&sa=X&ei=6WT1T9ruGMTqmAXu0_2u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ar To Be Won: Fight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22日: 第57页至第6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4-00680-5 {{en}}.</ref>。[[丹麦]]立即宣告投降,而儘管盟军提供协助德军仍然在2个月内[[挪威战场|攻佔挪威]]<ref>[[亨利·史提尔·科马格]](Henry Steele Commage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H2nUNdqobO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74887416&hl=zh-TW&sa=X&ei=wXD1T_PfF6f0mAXOh8WIBQ&redir_esc=y#v=onepage&q=isbn%3A1574887416&f=false The 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Potomac Books. 2004年1月31日: 第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7488-741-9 {{en}}.</ref>。1940年5月为了避免德国抢先攻占,英国随即入侵[[冰岛]]以实施军事管制<ref>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24日: 第43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860446-4 {{en}}.</ref>。同时因为挪威战役的失败,[[温斯顿·邱吉尔]]于1940年5月10日取代了[[内维尔·张伯伦]],成为英国新任首相<ref>[[大卫·雷诺兹]](David Reynolds).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Churchill, Roosevelt, and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he 1940s.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27日: 第7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928411-5 {{en}}.</ref>。
=== 轴心国推进 ===
==== 西欧 ====
同年6月在法国战役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苏联也强行[[苏联佔领波罗的海国家|併吞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国家]],同时也吞併了罗马尼亚具有争议性的[[苏联佔领巴撒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巴撒拉比亚地区]]<ref name = "Yaroslav Bilinsky"/> 。与此同时,纳粹德国也和苏联在[[德苏友好合作划界条约|政治与经济合作上]]逐渐陷入僵局<ref>[[尼尔.佛格森]](Niall Ferguson). The War of the World.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2007年10月30日: 第367页至第41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311239-6 {{en}}.</ref><ref>[[蒂莫西·史奈德]](Timothy D. Snyder).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美国纽约: [[Basic Books]]. 2010年10月12日: 第11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65-00239-9 {{en}}.</ref><ref>HW. Koch. Hitler's 'Programme' and the Genesis of Operation 'Barbarossa'. 英国剑桥: 《[[历史杂志]]》(The Historical Journal). 1983年12月: 第891页至第92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ref>[[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lRjy4qnH6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300112041&hl=zh-TW&sa=X&ei=9Dj2T_P5F5CamQXa4PSM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talin's Wars: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1939-1953]. 美国纽哈芬: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15日: 第5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00-11204-7 {{en}}.</ref>,这使得德国和苏联开始为彼此交战进行准备<ref>[[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lRjy4qnH6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300112041&hl=zh-TW&sa=X&ei=9Dj2T_P5F5CamQXa4PSM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talin's Wars: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1939-1953]. 美国纽哈芬: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15日: 第5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00-11204-7 {{en}}.</ref>。
在此期间态度保持中立的美国决定採取新方案,以协助中国和西方盟国作战。1939年11月美国政府就[[美国中立法|中立法案]]进行修订,允许盟军以「[[现购自运]]」的方式来购买军事物资与装备<ref>[[理查·奥弗里]](Richard Overy)和[[安德鲁·惠克罗夫特]](Andrew Wheatcroft). The Road to War: Revised Edition.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2000年7月1日: 第328页至第33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028530-7 {{en}}.</ref>。在1940年时德国成功攻佔巴黎后,[[美国海军]]也藉由《[[两洋海军法案]]》(Two-Ocean Navy Act)开始显著扩大其规模;而在日本入侵印度支那后,美国则对日本实施有关铁、钢和机械零件的[[禁运]]<ref>[[山缪尔.艾略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PfrgDPhLkq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52070658&hl=zh-TW&sa=X&ei=olP2T5uuNe_LmAWcwtGZ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14: Victory in the Pacific, 1945]. 美国香槟: [[伊利诺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2年2月5日: 第6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52-07065-5 {{en}}.</ref>。到了同年9月,美国还同意英国[[基地驱逐舰协定|购买原本于美国基地封存的驱逐舰]]<ref>Anthony Maingo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aribbean: Challenges Of An Asymmetrical Relationship. 美国博尔德: [[西景出版社]](Westview Press). 1994年10月18日: 第5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3-2241-4 {{en}}.</ref>。但儘管如此,一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前大部分的美国公民仍继续反对美国对任何军事衝突直接干预<ref>[[哈德里·坎特里尔]](Hadley Cantril). America Faces the War: A Study in Public Opinion. 英国牛津: 《[[公共舆论季刊]]》(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40年9月: 第39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
而为了对付于背后支持同盟国的美国,1940年9月底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签署《[[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组成[[轴心国]]集团<ref>[[格哈特·温伯格]].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AJj1glSfif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558794&hl=zh-TW&sa=X&ei=Km71T4mOIqX6mAXi_OmQ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28日: 第18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55879-2 {{en}}.</ref>。《三国同盟条约》中规定除了因应苏联主动进攻而另外处理外,任何国家都必须协助任何虽未参与战争但仍被攻击的轴心国国家<ref>Terry D. Bilhartz和Alan C. Elliot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7IQoVuNN7z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0765618214&hl=zh-TW&sa=X&ei=smT2T-_ZI6vQmAXevtia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urrents in American History: A Brief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阿蒙克: [[M. E. Sharpe]]. 2007年2月19日: 第17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656-1821-4 {{en}}.</ref>。在这段期间,美国则继续通过了[[租借法案]]来支援英国和中国作战<ref>[[威廉森·默裡]](Williamson Murray)和[[阿伦·米利特]](Allan R. Millet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tdYkMPfUSU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674006801&hl=zh-TW&sa=X&ei=6WT1T9ruGMTqmAXu0_2u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ar To Be Won: Fight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22日: 第16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4-00680-5 {{en}}.</ref>;美国也授权美国海军保护英国所购买的物资和装备运往大西洋中间的安全区,之后由英国舰队接手进行管理<ref>Herman Knell.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dwf57uOIU5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306811693&hl=zh-TW&sa=X&ei=uGb2T6zfC8SgmQXczZyH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o Destroy a City: Strategic Bombing and Its Human Consequences in World War II]. 美国剑桥: [[Da Capo Press]]. 2003年2月4日: 第20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06-81169-2 {{en}}.</ref>。也因此德国和美国在1941年10月陆续在大西洋北部和中部发生数次海战,但是美国在官方立场上仍然持续保持中立<ref>[[威廉森·默裡]](Williamson Murray)和[[阿伦·米利特]](Allan R. Millet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tdYkMPfUSU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674006801&hl=zh-TW&sa=X&ei=6WT1T9ruGMTqmAXu0_2u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ar To Be Won: Fight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22日: 第233页至第24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4-00680-5 {{en}}.</ref><ref>Steven Schoenherr.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9150056/http://history.sandiego.edu/gen/WW2Timeline/Prelude18.html Undeclared Naval War in the Atlantic 1941]. [[圣地牙哥大学]](University of San Diego). 2005年10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
==== 地中海 ====
1940年11月时,轴心国开始大规模扩展自身的势力<ref name="autogenerated2002">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24日: 第87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860446-4 {{en}}.</ref>。1940年10月时意大利尝试[[希意战争|入侵希腊]],但是在几天内便被击退,甚至很快被反推到阿尔巴尼亚地区而陷入僵局<ref>[[理查·克罗格]](Richard Clogg). A Concise History of Greece.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15日: 第11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80872-9 {{en}}.</ref>。至1940年12月,[[匈牙利王国 (1920–1946)|匈牙利]]、[[罗马尼亚王国|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1939年-1945年)|斯洛伐克]]相继加入了轴心国行列,而大英帝国所组成的部队也开始对对位在[[罗盘行动|埃及]]和[[东非战场 (二战)|东非]]的意大利军队展开攻势<ref>Philip Jowet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vrVJAToL35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8658&hl=zh-TW&sa=X&ei=nLb2T-qOE6fKmAWShZiP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Italian Army 1940-45 (2): Africa 1940-43]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534/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vrVJAToL35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8658&hl=zh-TW&sa=X&ei=nLb2T-qOE6fKmAWShZiPBQ&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1年1月25日: 第9页至第1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532-865-5 {{en}}.</ref>。到了1941年年初,意大利军队已经被大英帝国部队逼到利比亚,而邱吉尔也将下令派遣部队前往非洲的动作称为「光采行动」,并且藉此加强正在与希腊交战的[[意大利]]部队的压力<ref>[[大卫·布朗 (作家)|大卫·布朗]](David Brow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4wNYYkex7A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14652059&hl=zh-TW&sa=X&ei=Ubf2T8m8G8yVmQXDkoGH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Royal Navy and the Mediterranean: Vol.II: November 1940-December 1941].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1年11月29日: 第64页至第6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146-5205-4 {{en}}.</ref>。[[意大利皇家海军]]于战争中遭受了十分惨重的损失,皇家海军派遣航空母舰[[塔兰托战役|攻击位在塔兰托]]的意大利部队在这次的攻击中也导致3艘意大利的战列舰受损,而之后在[[马塔潘角海战]]中意大利又损失更多艘军舰<ref>[[雅士利·杰克森]](Ashley Jacks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cghbp0Wbhx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2854170&hl=zh-TW&sa=X&ei=27f2T4vNGcucmQWCxqmx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英国伦敦: [[Continuum国际出版集团]](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年5月10日: 第10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285-417-1 {{en}}.</ref>。
不过处于劣势的盟军,在这段期间也有获得少数胜利,[[德国]]佔领[[法国]]及扶植[[维希政府]]后,本来希望[[法属叙利亚託管地]]能够在中东参与对英国的作战,然而同盟国部队[[英国伊拉克战争|成功破坏]]在维希法国空军基地内的[[德军]],进而阻止[[叙利亚]]于[[伊拉克]]后方发动叛乱<ref>[[威廉·沃森 (学者)|威廉·沃森]](William E. Wats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o4vrUbMK5e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75974707&hl=zh-TW&sa=X&ei=abv2T9PwBpHKmAWupbCm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ricolor and Crescent: France and the Islamic World]. 美国西港(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3年6月30日: 第8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75-97470-1 {{en}}.</ref>。稍后在[[自由法国]]部队的协助下,同盟国部队也接管[[法国]]在[[中东]]的託管地[[叙利亚]]和[[黎巴嫩]],以防止这类事件再度发生<ref>[[雅士利·杰克森]](Ashley Jacks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cghbp0Wbhx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2854170&hl=zh-TW&sa=X&ei=27f2T4vNGcucmQWCxqmx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英国伦敦: [[Continuum国际出版集团]](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年5月10日: 第15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285-417-1 {{en}}.</ref>。同时,英军在1941年向[[意属东非]]反攻,成功夺回[[索马里]]及[[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地区的控制。而在[[大西洋]],[[英国]]成功[[俾斯麦号战舰的最后一战|击沉了德国旗舰俾斯麦号]],这使得日益低迷的民众士气再次受到鼓舞<ref>Vance Stewar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l4E8umwVs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65343772&hl=zh-TW&sa=X&ei=7b32T7_TFcuOmQWBopCvBQ&redir_esc=y#v=onepage&q=isbn%3A0865343772&f=false Three Against One: Churchill, Roosevelt, Stalin Vs. Adolph Hitler]. Sunstone Press. 2002年11月1日: 第15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285-417-1 {{en}}.</ref>。同时[[英国皇家空军]]也在不列颠空战中成功抵御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最终[[德国]]于[[英国]]上空的主要空袭行动在1941年5月宣告结束<ref>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22日: 第108页至第10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280670-3 {{en}}.</ref>。
==== 亚洲 ====
而在亚洲战区,[[冬季攻势|儘管双方都互有发起攻势]],但是在1940年时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陷入僵局。日本为了增加对中国所施加的压力,决定开始优先攻佔重要位置以阻止供应路线,同时与准备与西方列强展开战争。这一时期,日军也继续[[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佔领了印度支那南部地区]]并给予军事管制<ref>[[理查·奥弗里]](Richard Overy)和[[安德鲁·惠克罗夫特]](Andrew Wheatcroft). The Road to War: Revised Edition.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2000年7月1日: 第28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028530-7 {{en}}.</ref>。同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华北一带[[百团大战|成功发起攻势]]打击日军部队,作为报复日本则决定在佔领区内对共产党党员和一般民众实施严厉的[[三光政策]],希望能够藉此方式有效减少共产党游击队的人力补充和物资供给<ref>Anthony James Joe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IoCsbXb03bU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13123399&hl=zh-TW&sa=X&ei=-b72T4-aLKzMmAXUrOGuBQ&redir_esc=y#v=onepage&q=isbn%3A0813123399&f=false Resisting Rebellion: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Counterinsurgency]. 美国莱辛顿: [[肯塔基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4年9月: 第22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1-2339-4 {{en}}.</ref>。另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仍持续存在著互相牵制的气氛,到了1941年1月双方[[皖南事变|爆发武装衝突]]后便宣布结束彼此的合作关系<ref>[[费正清]]和[[默尔·高德曼]](Merle Goldman). China: A New History.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第32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4-11673-3 {{en}}.</ref>。为了能够成为之后欧洲和亚洲稳定之后的霸主,德国、日本和苏联开始对之后可能爆发的军事衝突进行准备。儘管德国与苏联正逐渐处于紧张的局势,日本考虑到一方面德军在欧洲战场上仍占有优势,而另一方面自身的目标则是夺取欧洲国家殖民下的东南亚地区及其丰富资源,为此日本与苏联2个强盛国家在1941年4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ref>John W. Garver. Chinese-Soviet Relations, 1937-1945: The Diplomacy of Chinese Nationalism.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88年9月8日: 第11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505432-3 {{en}}.</ref>。但是在另一方面,德国则逐步在苏联边境佈署军事武力,准备在之后直接攻击苏联<ref>[[格哈特·温伯格]].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AJj1glSfif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558794&hl=zh-TW&sa=X&ei=Km71T4mOIqX6mAXi_OmQ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28日: 第19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55879-2 {{en}}.</ref>。
=== 全球衝突 ===
虽然[[苏联红军]]在战争之前亦有准备战略[[反攻]]计画,但是轴心国部队发起的巴巴罗萨行动仍迫使{{link-en| 苏联最高统帅 部|Stavka}} 部Stavka 只能够採取{{link-en| 战略防 卫|Strategic 卫Strategic defence}} 作战<ref>[[辛西雅·罗伯茨]](Cynthia A. Roberts).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9668139508412322#.UgChMay-uCg Planning for War: The Red Army and the Catastrophe of 1941]. 《[[Europe-Asia Studies]]》. 1995年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到了夏日期间,轴心国成功进佔大量的苏联领土并且也造成苏联军方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然而到了8月中旬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决定让渐趋劳累的[[德国中央集团军]][[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1年)|暂止发起对于苏联的包围作战]],并且连同[[第2装甲军团 (德国)|第2装甲军团]](2nd Panzer Army)一同向乌克兰以及列宁格勒推进<ref>[[艾伦·威尔特]](Alan F. Wilt). Hitler's Late Summer Pause in 1941. 《Military Affairs》. 1981年: 第187页至第19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德军在对[[基辅战役 (1941年)|基辅的攻势中]]获得压倒性的成功,导致一共有4个苏联集团军遭到围剿和歼灭,这也让德军得以更早占领[[克里米亚战役 (1941年–1942年)|克里米亚]]到[[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乌克兰东部的工业发达地区]]<ref>[[约翰·艾瑞克森]](John Erickson). The Road to Stalingrad. 英国: [[卡塞尔 (出版公司)|卡塞尔]](Cassell). 2007年4月1日: 第114页至第13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04-36541-8 {{en}}.</ref>。
将近75%的轴心国部队以及绝多数原本佈署于法国和地中海中部的空军部队陆陆续续转移到[[德苏战争|东线]]<ref name="大卫·格兰斯">[[大卫·格兰斯]](David Glantz).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17094931/http://www.strom.clemson.edu/publications/sg-war41-45.pdf The Soviet-German War 1941-1945: Myths and Realities: A Survey Essay]. 2001年10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这促使英国政府重新思考其[[大战略]]计画<ref>[[布莱恩·法雷尔]](Brian P. Farrell).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2944096?uid=3737800&uid=2&uid=4&sid=21102529706897 Yes, Prime Minister: Barbarossa, Whipcord, and the Basis of British Grand Strategy, Autumn 1941]. [[军事历史协会]](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 1993年10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同年7月英国和苏联一同组成了反对德国的[[英苏协定|军事同盟]]<ref>[[彼得·邓肯]](Peter J. S. Dunca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Duv_hZrxcm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374944&source=bl&ots=kG2z5rU-n6&sig=qU43QcIwTmcc86kwNbFsvwakXjg&hl=zh-TW&sa=X&ei=eHULUP2hJ4mYmQWWtdT4C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oviet-British Relations since the 1970s].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0年4月27日: 第2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37494-1 {{en}}.</ref>,同时英国和苏联也一起[[英苏入侵伊朗|入侵伊朗]],以确保[[波斯走廊]](Persian Corridor)和伊朗当地[[油田]]不会落入德军佔领之下<ref>[[布鲁斯·布埃诺·梅斯基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艾利丝泰尔·史密斯]](Alastair Smith)、[[兰道夫·西沃森]](Randolph M. Siverson)和[[詹姆斯·莫罗]](James D. Morrow).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1PlRlcgQdp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62524406&source=bl&ots=1etXMzRJ_E&sig=KZCWWIIcsjITw8K4crUe7Td_h9U&hl=zh-TW&sa=X&ei=GIgYUJqvJIbFmAXpwYCAD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 美国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 2004年3月1日: 第42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62-52440-7 {{en}}.</ref>。到了8月英国和美国则一同签署了《[[大西洋宪章]]》<ref name="William Roger Louis">[[威廉·罗杰·路易斯]](William Roger Louis). More Adventures with Britannia: Personalities,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Britain. 美国奥斯丁: [[德克萨斯州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8年: 第22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92-74708-1 {{en}}.</ref>。
到了10月加入轴心国的罗马尼亚亦和轴心国集团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马尼亚|攻打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地区]]<ref>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24日: 第745页至第74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860446-4 {{en}}.</ref>。但是在[[扬·安东内斯库]]强烈希望打击共产主义的想法下,罗马尼亚部队大量投入[[列宁格勒围城战]]并且夺回[[苏联佔领巴撒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过去割让给苏联的领土]]<ref>Gerald R. Kleinfeld.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1988082?uid=3737800&uid=2&uid=4&sid=21102529706897 Hitler's Strike for Tikhvin]. 《Military Affairs》. 1983年10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在稍后轴心国部队成功攻陷[[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1941年—1942年)|塞瓦斯托波尔]],并且将主要的兵力改调往莫斯科以[[莫斯科战役|展开进攻]]<ref>Harold Shukman. Stalin's Generals. 英国伦敦: [[Phoenix Books]]. 2002年3月: 第11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212-513-7 {{en}}.</ref>。在经过两个月的激战后,德军部队几乎达到莫斯科外围地区,然而经过长期行军而疲惫不堪的部队也迫轴心国暂缓进攻<ref>[[大卫·格兰斯]](David Glantz).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17094931/http://www.strom.clemson.edu/publications/sg-war41-45.pdf The Soviet-German War 1941-1945: Myths and Realities: A Survey Essay]. 2001年10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 "By 1 November it had lost fully 20 percent of its committed strength (686,000 men), up to 2/3 of its 1/2-million motor vehicles, and 65 percent of its tanks. The German Army High Command (OKH) rated its 136 divisions as equivalent to 83 full-strength divisions."</ref><ref>[[克劳斯·莱因哈特]](Klaus Reinhardt). Moscow: The Turning Point?: The Failure of Hitler's Strategy in the Winter of 1941-42. 英国牛津: [[Berg Publishers]]. 1992年11月30日: 第22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5496-695-0 {{en}}.</ref>。儘管轴心国部队成功攻佔了广大的领土,然而在这次交战中并没有达成主要目标;许多重点城市仍然在苏联坚持抵抗下始终无法击溃,这也使得苏联在之后仍保留相当程度的[[军事能力|军事潜力]]。而在巴巴罗萨行动宣告结束之后,也意味著欧洲战场的闪击战阶段也已经结束了<ref>[[Wiley-Blackwell]].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68-0289.1964.tb01744.x/abstract;jsessionid=2467B59AAB654758F3DFFAB9A98536BC.d03t02?systemMessage=Wiley+Online+Library+will+be+disrupted+on+4+August+from+10%3A00-12%3A00+BST+%2805%3A00-07%3A00+EDT%29+for+essential+maintenance The End of the Blitzkrieg]. 《[[经济史评论]]》(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64年4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
12月初苏联正式动员所有[[军事后备部队|后备部队]]并准备与轴心国部队展开作战<ref name = "大卫·格兰斯"/><ref>Louis Rotundo.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1988530?uid=3737800&uid=2&uid=4&sid=21102529706897 The Creation of Soviet Reserves and the 1941 Campaign]. 《Military Affairs》. 1986年1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苏联开始依据[[理查·佐尔格]]等间谍所蒐集的资讯陆陆续续将军队移往东线准备作战,期望能够防止轴心国集团继续往苏联领土进攻,而面对日本[[关东军]]则只佈署最少的兵力来作为警戒用<ref>[[雷蒙·加特霍夫]](Raymond L. Garthoff). The Soviet Manchurian Campaign, August 1945. 《Military Affairs》. 1969年10月: 第31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到了12月5日开始苏联发起了[[德苏战争#德国进攻阶段|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对佈署战线长达1,000公里的德军展开攻势,并成功往西推进100公里—250公里之处<ref>[[大卫·威尔士]](David Welch).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Dyb7RFhnV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21582X&source=bl&ots=Expf4MRdEv&sig=UtG3ap0zZnsO7zdT3zMPEbTFa_o&hl=zh-TW&sa=X&ei=55MYUPO-C8uUmQWEyYCY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1871-2000: A Documentary Reader]. 英国伦敦: [[Routledge]]. 1999年12月2日: 第10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21582-4 {{en}}.</ref>。
德国在欧洲所获得的一连串胜利,在某些程度上也鼓励日本对欧洲各国政府施展压力。已流亡英国的荷兰政府同意继续供应日本由[[荷属东印度]]所製造的石油,但是拒绝将该殖民地的控制权移交给日本政府。相反的[[维琪法国]]则同意日本继续占领法属印度支那<ref>[[格哈特·温伯格]].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lsrAxuWek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618266&source=bl&ots=svtXY1A_ay&sig=ola_Hq9Lp7oJJmLxNNpNiwc8Yc0&hl=zh-TW&sa=X&ei=m5QYUJaxO4uamQWkzYG4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28日: 第24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61826-7 {{en}}.</ref>。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政府决定以日军试图占领中南半岛为由而冻结所有来自日本的资产,而提供日本近80%石油的美国也决定严格实施石油禁运政策<ref>Irvine H. Anderson.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3638003?uid=3739592&uid=2&uid=4&uid=3739256&sid=21102529706897 The 1941 De Facto Embargo on Oil to Japan: A Bureaucratic Reflex]. 《[[太平洋历史评论]]》(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1975年5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ref>[[大卫·艾凡斯]](David C. Evans)和[[马可·皮蒂]](Mark Peatti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M-5feKonuN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70211927&source=bl&ots=8p8gqU0GkH&sig=UsD08FwL47a0eDzwqsPdlg_qZsE&hl=zh-TW&sa=X&ei=hgMZUPi2KaPKmQWEwYCgD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Kaigun: Strategy, Tactics, and Technology in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87-1941]. 美国安那波利斯: [[美国海军学会]](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97年: 第45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7021-192-8 {{en}}.</ref>。这项石油禁运政策促使得日本可能必须放弃其在亚洲的野心计画、并且逐一暂缓对中国所发起的战争或者是以武力攻佔领土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对此日本军方完全捨弃了第一个方案,并且许多军官认为石油禁运实际上就是对日本展开的潜在「宣战」<ref>Bradley Lightbod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tXaaBAK7r7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224047&source=bl&ots=gbLsezMt3x&sig=zbd0O23rDzrlZuHKudKn6Wyt0UE&hl=zh-TW&sa=X&ei=2gQZUMX5BKbXmAWI24HID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Second World War: Ambitions to Nemesis].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4年8月13日: 第12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22404-8 {{en}}.</ref>。
这一系列的袭击促使美国、英国、澳洲和其他同盟国国家正式对日本宣战,德国和其他签署《[[三国同盟条约]]》的成员国也作出回应并向美国宣战。1942年1月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和另外22个小国或者流亡政府一同签署了《[[联合国宣言]]》,在内容中再度申明了《[[大西洋宪章]]》的观点<ref>Karen A. Mingst和Margaret P. Karns. The United N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美国博尔德: [[西景出版社]](Westview Press). 2006年8月1日: 第2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3-4346-4 {{en}}.</ref>。然而苏联本身并没有完全遵守《联合国宣言》的内容,除了继续依照过去与日本签署的协议而对于日军保持中立的态度<ref>Dennis J. Dun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Cm6IH1a4oks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13120233&source=bl&ots=6VS0x1UM1L&sig=AIFAklvfS0iRa0rg4wpkXD5Mq28&hl=zh-TW&sa=X&ei=5AgZUM6VMsTwmAXn_YC4B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aught between Roosevelt and Stalin: America's Ambassadors to Moscow]. 美国莱辛顿: [[肯塔基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7年12月24日: 第15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1-2023-2 {{en}}.</ref><ref>[[欧尼斯特·梅]](Ernest May).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3634575?uid=3737800&uid=2&uid=4&sid=21102529706897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Far Eastern War, 1941-1945]. 《[[太平洋历史评论]]》(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1955年5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 "Russian declaration of war on Japan would be greatly to our advantage, provided, but only provided, that Russians are confident that will not impair their Western Front."</ref>,同时本身对于自决原则也没有表达正面支持<ref name = "William Roger Louis"/>。而从1941年史达林陆陆续续要求丘吉尔以及罗斯福在法国展开「第二战线」<ref>[[拉瑞·里斯]](Laurence Rees). World War Two: Behind Closed Doors: Stalin, the Nazis and the West. 英国: [[埃伯瑞出版公司]](Ebury Publishing). 2012年4月24日: 第9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4481-4045-9 {{en}}.</ref>。其中东部战线当时已经成为欧洲战区的主要战场,苏联在这次军事衝突中有将近数百万的伤亡者,相反的同样作为同盟国成员的西方国家则大约损失数十万人。不过丘吉尔和罗斯福则表示他们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在其他同盟国始终无法确保优势的情况下使得苏联只能够继续单独抵抗德军攻势,这也使得苏联在战后不断以此来向西方国家要求赔偿<ref name="拉瑞·里斯">[[拉瑞·里斯]](Laurence Rees). World War Two: Behind Closed Doors: Stalin, the Nazis and the West. 英国: [[埃伯瑞出版公司]](Ebury Publishing). 2012年4月24日: 第9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4481-4045-9 {{en}}. "Stalin always believed that Britain and America were delaying the second front so that the Soviet Union would bear the brunt of the war"</ref>。
1942年4月日本与其合作国泰国已经几乎完全占领[[缅甸]]、[[马来亚]]、[[印尼]]、[[新加坡]]和[[拉包尔]]等地,盟军部队在日军攻势下普遍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日军也俘虏了大量的囚犯<ref>Julie Klam.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H1uZHCLh-ho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83401881&source=bl&ots=5GB-UyLuAZ&sig=rfXdEAWrhU5oku2li8nTIVov1_g&hl=zh-TW&sa=X&ei=748gUNh1opuZBe_KgfAI&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Rise of Japan and Pearl Harbor]. Smart Apple Media. 2002年8月: 第2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8340-188-0 {{en}}.</ref>。儘管日军在[[科雷吉多岛战役 (1942年)|科雷吉多岛]]当地遭遇强硬抵抗,1942年5月菲律宾最终仍然[[菲律宾战役 (1941年–1942年)|遭到日军占领]]且逼使得[[菲律宾自治领]]政府被迫流亡<ref>Kent Roberts Greenfield. [http://www.history.army.mil/books/wwii/5-2/5-2_29.htm CHAPTER XXIX Japanese Plans and American Defenses]. [[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06年6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而日本海军也在在[[马来亚海战|南海]]、[[爪哇海海战|爪哇海]]和[[印度洋空袭|印度洋]]中获得胜利,并且成功轰炸盟军部队位于澳洲的重要海军基地[[达尔文 (澳大利亚)|达尔文]]<ref>[[理查·希尔]](J. Richard Hill).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Royal Navy.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17日: 第36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860527-0 {{en}}.</ref>。这段时间中盟军对于日本唯一的取得胜利则是中国于1942年1月上旬爆发的[[第三次长沙战役]]<ref>Steven I. Levine和James C. Hsiung.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Yt6TTRdUzw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6324246X&source=bl&ots=0vKk34aCJ9&sig=z_t7ZuSMAQVHI-T4Mo7eKttG86w&hl=zh-TW&sa=X&ei=FpIgULSSMeOJmQWVnIGAA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hina's Bitter Victory: The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美国阿蒙克: [[M. E. Sharpe]]. 1993年1月8日: 第15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6324-246-5 {{en}}.</ref>,而获胜主要原因在于日本过度自信能够轻易取下胜利,而对于国军并无完善的准备<ref>Louis G. Perez.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ahYF-A3oyl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313302960&source=bl&ots=Vnbw5QHB3I&sig=lbDZFu8kJZ0KahpJlxkJhClCBhU&hl=zh-TW&sa=X&ei=qJIgUPGWEOjcmAWDtYHQB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History of Japan]. 美国西港(Westport): [[青木出版印刷公司]](Greenwood Press). 1998年6月30日: 第14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13-30296-1 {{en}}.</ref>。
面对美国海军开始大力协助英军运补作业,[[纳粹德国海军]]决定主动对美国大西洋沿岸所有运输船隻[[第二次快乐时光|展开攻击]]<ref>[[约翰·古区]](John Gooch). Decisive Campaig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英国伦敦: [[Routledge]]. 1990年9月1日: 第5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146-3369-5 {{en}}.</ref>。而儘管德军已经造成苏联极大的人员与物资损失,欧洲轴心国成员停止对于主要佈署在俄罗斯中部和南部地区的苏联军方展开攻势,相反的开始强化自身对于所占领领土的控制能力<ref name = "大卫·格兰斯"/> 。而在北非战场方面,德军于1月时对英国展开大规模攻势,一直到2月初英军才勉强在[[加查拉战役|加查拉战线]]中抵御德军进攻<ref>Andrea Molinari.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v0T2gan40g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6030064&source=bl&ots=C6yJ4oj3Dq&sig=h5uzgwhd_MB2lz97s7oFGxgOQkc&hl=zh-TW&sa=X&ei=0JQgUN_1FojHmQXkj4CQC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Desert raiders: Axis and Allied Special Forces 1940-43]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100103/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v0T2gan40g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6030064&source=bl&ots=C6yJ4oj3Dq&sig=h5uzgwhd_MB2lz97s7oFGxgOQkc&hl=zh-TW&sa=X&ei=0JQgUN_1FojHmQXkj4CQCA&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7年7月24日: 第9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603-006-2 {{en}}.</ref>。但儘管轴心国集团暂缓部队的进攻速度,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轴心国仍加紧准备以投入下一波攻势<ref>Samuel W. Mitcham J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lQcv5DesWpI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0811734134&source=bl&ots=7nMxdpAUyT&sig=O0gwCMW5DPclCVMHH70xbXQawzc&hl=zh-TW&sa=X&ei=RZUgUPuyO-6OmQXUw4DQB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Rommel's Desert War: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Afrika Korps]. 美国梅卡尼克斯堡(Mechanicsburg): [[Stackpole Books]]. 2007年9月10日: 第9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17-3413-4 {{en}}.</ref>。
=== 停止攻势 ===
==== 太平洋 ====
在积极策划的中途岛战役反而损失大量航空母舰后,日本改将重点放在自陆地上[[科科达小径战役|发起攻势佔领]]位于[[巴布亚领地]](Territory of Papua)的莫士比港<ref>[[格哈特·温伯格]].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AJj1glSfif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558794&hl=zh-TW&sa=X&ei=Km71T4mOIqX6mAXi_OmQ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28日: 第33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55879-2 {{en}}.</ref>。而美军则是计画对位在日本[[索罗门群岛]]南部的军事基地展开反击,陆陆续续准备佈署兵力前往[[瓜达康纳尔岛]],同时美军也希望能够另外发起攻势打击日本在东南亚重要基地的[[拉包尔]]<ref>[[阿德里安·吉尔伯特]](Adrian Gilbert). Encyclopedia of Warfare: From Earliest Times...to the Present Day. Lyons Press. 2003年8月1日: 第25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9228-027-8 {{en}}.</ref>。
美军两项计画于7月开始展开,然而9月中旬时日本将[[瓜达康纳尔岛战役|瓜达康纳尔岛]]列为优先保卫的目标。日本首先将于[[布纳-哥纳战役|布纳-哥纳]]当地与美国和澳洲部队作战的日本新几内亚部队撤离,陆陆续续开始将大量兵力从莫士比港地区移往[[北部省 (巴布亚纽几内亚)|北部省]]当地支援<ref>Bruce M. Swai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gadwyIkiY38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65083526&source=bl&ots=LSq5nOY81z&sig=v22QcmRxIGA3Nwkc67xBpkZiUGY&hl=zh-TW&sa=X&ei=uxAjUL_7OuOJmQWVnIGAA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Chronology of Australian Armed Forces at War 1939-45]. 澳洲鸦巢: [[Allen & Unwin]]. 2001年11月: 第19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6508-352-0 {{en}}.</ref>。而在瓜达康纳尔岛成为双方激烈争夺地区后,双方的支援部队与物资开始纷纷尝试藉由船舰运送的方式提供。最后到了1943年,日本决定不再继续增加支援部队并开始规画准备撤离<ref>Mikiso Hane. Modern Japan: A Historical Survey, Third Edition. 美国博尔德: [[西景出版社]](Westview Press). 2001年1月: 第34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3-3756-2 {{en}}.</ref>。同一时间,盟军也开始在缅甸发起数起攻势。首先在1942年年底之针对[[若开邦攻势|若开邦]]发起作战行动,然而反遭到日军的反击并损失大量人力与物资,最终在1943年5月重新撤退回到印度<ref>[[丹尼尔·马斯顿]](Daniel Marst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w2QDfg9wUu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8820&source=bl&ots=xU7QSTDkWw&sig=YtjnwVTSi21sFr6jk01c--EZnAE&hl=zh-TW&sa=X&ei=pBIjUNjxKaXGmAXQ4oDI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Pacific War Companion: From Pearl Harbor to Hiroshima]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944/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w2QDfg9wUu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8820&source=bl&ots=xU7QSTDkWw&sig=YtjnwVTSi21sFr6jk01c--EZnAE&hl=zh-TW&sa=X&ei=pBIjUNjxKaXGmAXQ4oDICg&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5年6月12日: 第11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176-882-3 {{en}}.</ref>。另外缅甸战区的盟军也派遣[[缅甸远征军特种部队]](Chindits)在日军势力范围处展开骚扰作战,并在4月下旬成功获得些许战果<ref>Martin Brayle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_exswR1uFK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2385&source=bl&ots=POKvmndNWa&sig=5r6wUwUeOyoE81YCUmRfywAd1B4&hl=zh-TW&sa=X&ei=fBMjUNWXNIXZmAXOuoHID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British Army 1939-45 (3): The Far East]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100344/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_exswR1uFK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2385&source=bl&ots=POKvmndNWa&sig=5r6wUwUeOyoE81YCUmRfywAd1B4&hl=zh-TW&sa=X&ei=fBMjUNWXNIXZmAXOuoHIDw&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2年9月18日: 第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176-238-8 {{en}}.</ref>。
==== 东线 ====
而位在德国[[德苏战争#战争转折阶段|东线战场]]部分,轴心国集团成功在[[刻赤半岛战役|刻赤半岛]]和[[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卡尔可夫]]中击败苏联反攻<ref>[[安东尼奥·里德]](Anthony Read). The Devil's Disciples: Hitler's Inner Circle. 美国纽约: [[诺顿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2004年3月: 第76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93-04800-1 {{en}}.</ref>。1942年6月时,德军决定对于苏联南部地区发起大规模的[[蓝色行动]],希望藉此佔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与[[库班州|库班]](Kuban)[[沙地]],同时继续维持在保北方和中部地区的佔领区统治。为此[[德国南方集团军]]将自身兵力分成两大部分,分别是负责攻佔[[顿河 (俄罗斯)|顿河]]的[[A集团军]](Army Group A)与佔领高加索东南侧[[窝瓦河]]一带的[[B集团军]]。另一方面,苏联则决定于德军极有可能攻佔的史达林格勒进行驻防<ref>[[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 No Simple Victory: World War II in Europe, 1939-1945.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2008年8月26日: 第10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311409-3 {{en}}.</ref>。
==== 西欧/地中海 ====
另一方面在1941年11月时盟军于北非发起反攻,在[[十字军行动]](Operation Crusader)中成功收复原本德国和义大利的佔领地区<ref>[[詹姆斯·甘农]](James Gannon). Stealing Secrets, Telling Lies: How Spies and Codebreakers Helped Shape the Twentieth Century. Brassey's. 2002年4月1日: 第7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ISBN 978-1-57488-473-9 {{en}}.</ref>。而为了避免日军佔领维希法国所统辖的[[马达加斯加]]作为基地,1942年5月上旬英军发起[[马达加斯加战役|佔领攻势]]<ref>[[罗伯特·派斯顿]](Robert Paxton). Vichy France: old guard and new order, 1940-1944. 美国纽约: [[Alfred A. Knopf]]. 1972年: 第31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94-47360-4 {{en}}.</ref>。稍后轴心国集团成功自利比亚[[加查拉战役|发起攻势]]击败同盟国部队,同时逼使盟军被迫退回到埃及,双方最终于[[第一次阿拉曼战役|阿拉曼]]当地陷入胶著情况<ref>[[诺曼·瑞奇]](Norman Rich). Hitler's War Aims: Ideology, the Nazi State, and the Course of Expansion. 美国纽约: [[诺顿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1992年7月1日: 第17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93-00802-9 {{en}}.</ref>。而在欧洲大陆这一部分,儘管同盟国战略性派遣[[突击队]][[迪耶普战役|攻佔迪耶普]]的重要设施,但最后仍然遭到拥有优势兵力的德军部队所击溃<ref>Jane Penros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usQ0nt3fgE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7794&source=bl&ots=TjXtxD9NrF&sig=AdExtllkdkDIdw6WHs9EOdJg8Kg&hl=zh-TW&sa=X&ei=ABsjUNDNF4eHmQXip4DQ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D-Day Companion]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716/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usQ0nt3fgE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7794&source=bl&ots=TjXtxD9NrF&sig=AdExtllkdkDIdw6WHs9EOdJg8Kg&hl=zh-TW&sa=X&ei=ABsjUNDNF4eHmQXip4DQCg&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4年4月26日: 第12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176-779-6 {{en}}.</ref>。这次作战也使得同盟国部队了解除非有更好的计画策划、武器装备以及后续规画,否则西方同盟国并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入侵行动<ref>[[罗宾·尼兰兹]](Robin Neilland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fN1QGObAeoI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53347815&source=bl&ots=WgTnflOtf7&sig=MR5nCwK6VYXBTQOrdOiHA3urHno&hl=zh-TW&sa=X&ei=kxsjUJ3jBY7nmAWPmoGY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Dieppe Raid: The Story of the Disastrous 1942 Expedition]. 美国布卢明顿: [[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年11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53-34781-7 {{en}}.</ref>。
1942年8月,盟军成功击溃德军对阿拉曼发起的[[阿拉姆哈勒法战役|第二次攻势]]<ref>[[约翰·基瑾]](John Keegan). Second World War. 英国伦敦: Pimlico. 1997年11月6日: 第27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126-7348-8 {{en}}.</ref>,但在面临重大损失以及需要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英军发起[[基座行动]]援救[[马尔他]]<ref>David Arthur Thomas. A companion to the Royal Navy. 英国: [[George G. Harrap and Co.]]. 1988年: 第26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45-54572-6 {{en}}.</ref>。两个月后盟军自埃及发起[[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大规模作战行动]],成功逼使轴心国部队撤离利比亚而于更西方北非基地驻守<ref>Nigel Thoma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QNftdEh7hX4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640X&source=bl&ots=0Q8X0eAYGy&sig=KNGAHhmwNqpeRwCGpKkYFQHXxI4&hl=zh-TW&sa=X&ei=8R0jUL_iF4aOiAfQn4GID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German Army 1939-45 (2) : North Africa & Balkans]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949/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QNftdEh7hX4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640X&source=bl&ots=0Q8X0eAYGy&sig=KNGAHhmwNqpeRwCGpKkYFQHXxI4&hl=zh-TW&sa=X&ei=8R0jUL_iF4aOiAfQn4GIDg&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1998年4月11日: 第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532-640-8 {{en}}.</ref>。同一时间英国与美国联合部队也跟近占领[[火炬行动|法属北非]],这也促使统辖该地区的殖民政府决定加入同盟国行列<ref name="Steven Ross">Steven Ross. American War Plans, 1941-1945: The Test of Battle. 英国伦敦: [[Routledge]]. 1997年4月1日: 第3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146-4634-3 {{en}}.</ref>。面对法国殖民地改投靠同盟国集团的作为,希特勒决定派遣部队[[安东行动|佔领维希法国]]<ref name = "Steven Ross"/> 。虽然对于这违反停战条约的军事行动法军并没有抵抗,然而法国仍特意[[法国舰队在土伦港自沉|破坏自己的海军舰队]]以防止纳粹德国将其收归使用<ref>Kit Bonner和Carolyn Bonne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LTy9V9tQen8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60308705&source=bl&ots=E4BOn8Cy7F&sig=NXcd8z6hJaB9pw30FzEuPuGYmDY&hl=zh-TW&sa=X&ei=fh8jUJSGA62aiQezyIGQC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Warship Boneyards]. 英国伦敦: [[Quarto Group]]. 2001年7月16日: 第2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603-0870-7 {{en}}.</ref>。随后[[德意志非洲军]]开始自[[突尼西亚]]当地撤离北非战场,到了1943年5月同盟国军队则[[突尼西亚战役|成功佔领该地]]<ref>[[保罗·柯里尔]](Paul Collie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B2ZxH8_Izc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5392&source=bl&ots=picEGya6bp&sig=txaP6oD2sgjJZfJxrOYRBXMxiwg&hl=zh-TW&sa=X&ei=QyAjUPKgPMmsiAeZloCQA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Second World War (4): The Mediterranean 1940-1945]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938/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B2ZxH8_Izc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5392&source=bl&ots=picEGya6bp&sig=txaP6oD2sgjJZfJxrOYRBXMxiwg&hl=zh-TW&sa=X&ei=QyAjUPKgPMmsiAeZloCQAg&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3年2月19日: 第1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176-539-6 {{en}}.</ref>。
=== 盟军反击 ===
东线战场方面,德国和苏联在1943年春季和夏初都没有进行作战,相反的彼此都计画于苏联中部展开大规模攻势来化解僵局。1943年7月4日,德军自其战线突出的[[库尔斯克]]地区展开[[库斯克会战|大规模攻势行动]];然而在苏联故意吸引德军深入再歼灭以及优良的防御措施准备下,德军持续一个礼拜的攻势后便开始被迫撤离<ref>[[大卫·格兰斯]](David Glantz).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06082607/http://www-cgsc.army.mil/carl/resources/csi/glantz2/glantz2.asp CSI Report No. 11 Soviet Defensive Tactics at Kursk, July 1943]. [[美军联兵研究图书馆]](Combined Arms Research Library). 1986年9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ref>[[大卫·格兰斯]](David Glantz).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Jh5Ujqu8-4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0714633473&source=bl&ots=4w5-alD0zF&sig=OaWlITHcMThom-HDAXzQiyJcFUo&hl=zh-TW&sa=X&ei=MUEjUIvJGoWCmQXfz4GgD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oviet Military Deception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英国伦敦: [[Routledge]]. 1989年3月1日: 第149页至第15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146-3347-3 {{en}}.</ref>。然而儘管德军在这次会战中有数次成功取得战术性成功,然而在希特勒的强烈介入之下反而使得行动提前宣告结束<ref>[[安恩·科修]](Ian Kershaw). Hitler: 1936-1945: Nemesis. 美国纽约: [[诺顿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2001年9月: 第59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93-32252-1 {{en}}.</ref>。在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西方同盟国于7月9日对西西里岛[[西西里岛战役|展开入侵行动]],而在这之后一个月后同盟国部队成功击溃义大利军方,并且开始大规模追捕[[墨索里尼]]<ref>Charles T. O'Reill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2LBvZPXmmqo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39101951&source=bl&ots=vDVz-OpSK-&sig=drT0Cg4EJZSNkorLlC6Ou6LaP4A&hl=zh-TW&sa=X&ei=pEMjUK-DKKjWmAXThYHQ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Forgotten Battles]. 美国朗汉(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1年5月9日: 第3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391-0195-7 {{en}}.</ref>。
1943年7月12日苏联则发起自己的[[库图佐夫行动|反攻作战]],这次行动成功消除了位于东欧的德国部队期望能够继续保持僵局战况的期望。而自[[库尔斯克会战]]是以苏联胜利结束后,除了意味著德军于东线的优势逐渐消逝外<ref>Chris Bellamy. Absolute War: Soviet Russia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美国纽约: [[Alfred A. Knopf]]. 2007年10月30日: 第59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75-41086-4 {{en}}.</ref>,同时也给苏联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地位<ref>Charles T. O'Reill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2LBvZPXmmqo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39101951&source=bl&ots=vDVz-OpSK-&sig=drT0Cg4EJZSNkorLlC6Ou6LaP4A&hl=zh-TW&sa=X&ei=pEMjUK-DKKjWmAXThYHQ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Forgotten Battles]. 美国朗汉(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1年5月9日: 第3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391-0195-7 {{en}}.</ref><ref>[[马克·希利]](Mark Heal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7e7lgen32Q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2110&source=bl&ots=o1S3MLAzbJ&sig=vxnmGdkV1XV-aVGltv6rIItZTXA&hl=zh-TW&sa=X&ei=B0QjULzLEuTRmAXIqIBY&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Kursk 1943: The Tide Turns In The East]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101243/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7e7lgen32Q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2110&source=bl&ots=o1S3MLAzbJ&sig=vxnmGdkV1XV-aVGltv6rIItZTXA&hl=zh-TW&sa=X&ei=B0QjULzLEuTRmAXIqIBY&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1992年5月28日: 第9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532-211-0 {{en}}.</ref>。虽然德国试图匆忙强化佈署的[[黑豹-沃坦防线]](Panther-Wotan line),然而苏联军对仍然自[[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3年)|斯摩棱斯克]]和[[下第聂伯河攻势|第聂伯河]]展开攻势,并成功突破德军于东线的防备<ref name = "大卫·格兰斯"/> 。
而德军与大西洋海上的作战也开始受到阻挠,自1943年5月开始盟军新开发的反潜设备[[Black May|成功阻挡]]德国潜艇的攻势,而大量德军潜艇损失也迫使德国海军暂停在大西洋海上的攻击行动<ref>Peter Padfield. War Beneath the Sea: Submarine Conflict During World War II. 美国霍博肯: [[约翰威立]]. 1998年3月: 第335页至第35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71-24945-0 {{en}}.</ref>。1943年11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与[[蒋中正]]于[[开罗会议|开罗召开会议]],在会议上首次确认了有关日本所佔领土的解决<ref>[[入江昭.]]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FmZ6zRR9X5s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674695828&source=bl&ots=Fv6wWThkT1&sig=rG_7QFcU2D8UMw5QKvTV0a07eGE&hl=zh-TW&sa=X&ei=C0ojUIy3MorXmAXW7oCIA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Power and Culture : The Japanese-American War], 1941-1945.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82年9月15日: 第15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4-69582-5 {{en}}.</ref>。而稍后罗斯福、邱吉尔和史达林也则召开[[德黑兰会议]]继续讨论战后问题,其中西方盟国约定将在1944年入侵欧洲大陆,而苏联则是同意在德国战败后3个月内向日本宣战<ref>Martin Polley. An A-Z of Modern Europe Since 1789.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0年10月14日: 第14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18598-1 {{en}}.</ref>。
从1943年11月日本与中国爆发持续7週的[[常德会战]],在这之中中国政府希望能够迫使日本在战争中必须付出极高昂的代价,并且期望同盟国部队能够协助中国继续维持作战能量<ref>Steven I. Levine和James C. Hsiung.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Yt6TTRdUzw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6324246X&source=bl&ots=0vKk34aCJ9&sig=z_t7ZuSMAQVHI-T4Mo7eKttG86w&hl=zh-TW&sa=X&ei=FpIgULSSMeOJmQWVnIGAA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hina's Bitter Victory: The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美国阿蒙克: [[M. E. Sharpe]]. 1993年1月8日: 第16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6324-246-5 {{en}}.</ref>。1944年1月盟军针对义大利战场的防线发起了[[卡西诺战役|一系列攻势]],甚至希望能藉由两地[[鹅卵石行动|包抄]]的方式瓦解德军防线<ref>[[格哈特·温伯格]].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AJj1glSfif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558794&hl=zh-TW&sa=X&ei=Km71T4mOIqX6mAXi_OmQ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28日: 第660页至第66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55879-2 {{en}}.</ref>。同样在东线战场,苏联在1943年年底开始尝试对包围[[列宁格勒州|列宁格勒地区]]的德军[[列宁格勒围城战#苏联救援围困|展开攻势]],并在这攻势中成功结束历史上持续最长且最致命的[[各式战争和衝突的死亡人数列表|围攻作战]]<ref>[[大卫·格兰斯]](David Glantz).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fGPBOAatMy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60309418&source=bl&ots=NZqYW4tlFF&sig=-OjVNSrItQHTT11AKVx6wJoAE3w&hl=zh-TW&sa=X&ei=QkwjUP--EM73mAWPs4GgB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Siege of Leningrad 1941-44: 900 Days of Terror]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101215/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fGPBOAatMy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60309418&source=bl&ots=NZqYW4tlFF&sig=-OjVNSrItQHTT11AKVx6wJoAE3w&hl=zh-TW&sa=X&ei=QkwjUP--EM73mAWPs4GgBw&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伦敦: [[Quarto Group]]. 2001年3月15日: 第166页至第16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603-0941-4 {{en}}.</ref>。随后苏联展开[[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以逼使[[德国北方集团军]]撤离[[波罗的海]]地区,但是在[[纳尔瓦战役 (1944年)|纳尔瓦战役]]后成功佔领过去[[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佔领爱沙尼亚|德国所统治的爱沙尼亚]]后短暂停止进攻,并且协助[[爱沙尼亚流亡政府]]重新掌握政权,而之后针对波罗的海国家作战时苏联也多以这种模式处理<ref>[[大卫·格兰斯]](David Glantz). The Battle for Leningrad, 1941-1944. 美国劳伦斯(Lawrence): [[堪萨斯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02年11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006-1208-6 {{en}}.</ref>。1944年5月下旬,苏军成功攻佔[[克里米亚攻势 (1944年)|克里米亚]],这成功促使位在乌克兰的轴心国部队纷纷开始向西方后撤;然而在同一时间苏联[[第一次雅西-奇西瑙攻势|入侵罗马尼亚]]时,则反遭到当地驻守的轴心国部队所击退<ref>Alexander Chubarov.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VIW1nG6TnZ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26413501&source=bl&ots=uSHTFurtnp&sig=mBHwVsNIqGxwGKpwW_L0iitosNM&hl=zh-TW&sa=X&ei=pU0jUOTLNomOmQXZ8IHwD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Russia's Bitter Path to Modernity: A History of the Soviet and Post-Soviet Eras]. 英国伦敦: [[Continuum国际出版集团]](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1年12月1日: 第12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264-1350-5 {{en}}.</ref>。而同盟国部队亦在义大利战场上获得战略性胜利,成功促使德军部队往北方防线撤离,到了6月4日时成功攻佔罗马<ref>Alfred F. Havighurs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0Nhq1g1WYm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26319717&source=bl&ots=M1i35BGhH8&sig=FRTzajIusRM87Cs5Ul2iFAiAmfE&hl=zh-TW&sa=X&ei=M04jULiUBeLKmQWx9IHw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Britain in Transitio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年8月1日: 第34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26-31971-1 {{en}}.</ref>。
然而在亚洲战区上同盟国部队却始终没有获得更加进一步的进展,其中1944年3月时日本决定从两个地区展开反击。首先针对位于英国于印度边境地区发起[[英帕尔战役|乌号作战]]({{lang|ja| ウ号作戦}} )<ref>Bradley Lightbod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tXaaBAK7r7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224047&source=bl&ots=gbLsezMt3x&sig=zbd0O23rDzrlZuHKudKn6Wyt0UE&hl=zh-TW&sa=X&ei=2gQZUMX5BKbXmAWI24HID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Second World War: Ambitions to Nemesis].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4年8月13日: 第22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22404-8 {{en}}.</ref>,并且一度使得英军部队在[[英帕尔战役|英帕尔]]与[[科西玛战役|科西玛]]遭到围困<ref name="Thomas W. Zeiler">Thomas W. Zeile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2gst1FpsWZ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42029915&source=bl&ots=Slk_5noK2h&sig=PXBxGny7srPNTkyKiYojO50tioo&hl=zh-TW&sa=X&ei=Kk8jUMuRL6OdmQXD-IE4&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Second World War: Ambitions to Nemesis]. 美国朗汉(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年10月1日: 第6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420-2991-9 {{en}}.</ref>。不过在1944年5月时英国军队发起反击,成功逼使日军撤回缅甸<ref name = "Thomas W. Zeiler"/> ,而在1943年年底时进攻缅甸北部的中国部队也成功将日军围困于[[密支那]]地区<ref>[[卫斯理·弗兰克·克瑞文]](Wesley Frank Craven)和[[詹姆斯·凯特]](James L. Cate). The Army Air Forces in World War II.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年: 第20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另一方面日本也决定强化对于中国入侵行动的进展而发起[[豫湘桂会战|一号作战]],除了一方面藉此攻势确保日本所佔地区的交通运输外,另一方面也期望彻底破坏同盟国提供中国物资的机场设备<ref>Steven I. Levine和James C. Hsiung.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Yt6TTRdUzw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6324246X&source=bl&ots=0vKk34aCJ9&sig=z_t7ZuSMAQVHI-T4Mo7eKttG86w&hl=zh-TW&sa=X&ei=FpIgULSSMeOJmQWVnIGAA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hina's Bitter Victory: The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美国阿蒙克: [[M. E. Sharpe]]. 1993年1月8日: 第16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6324-246-5 {{en}}.</ref>。到了6月时日本已经佔领了[[河南省]],并且针对[[湖南省]]与长沙一带[[长衡会战|展开大规模的攻势]]<ref>Parks M. Cobl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l7Ga3x6b4Q8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0232682&source=bl&ots=6-9kiUwszC&sig=Ch2wUn0cEYD3f--js1tF020WZxU&hl=zh-TW&sa=X&ei=B1EjUJvHOYqWmQWrrYGQC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hinese Capitalists in Japan's New Order: The Occupied Lower Yangzi, 1937-1945]. 美国柏克莱: [[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年4月1日: 第8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0-23268-6 {{en}}.</ref>。
=== 最后阶段 ===
而在6月22日时,苏联则发起[[巴格拉基昂行动]]来向白俄罗斯展开主动进攻,并几乎摧毁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的主要兵力<ref>[[史蒂芬·扎洛加]](Steven Zaloga).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1DAYmRrJTD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4784&source=bl&ots=fn8lezvEn4&sig=uGgqAcPy8wlO11-RxLedvnuUQfg&hl=zh-TW&sa=X&ei=NGgjUOt7idaYBcrjgOgB&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Bagration 1944: The Destruction Of Army Group Centre]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100241/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1DAYmRrJTDA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55324784&source=bl&ots=fn8lezvEn4&sig=uGgqAcPy8wlO11-RxLedvnuUQfg&hl=zh-TW&sa=X&ei=NGgjUOt7idaYBcrjgOgB&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1996年1月15日: 第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532-478-7 {{en}}.</ref>。而在这之后,苏联部队则开始向乌克兰西部和波兰东部的德国军队[[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展开攻势]]。苏联的快速进展促使许多[[波兰家乡军]]成员开始展开[[暴风行动]](Operation Tempest),其中又以[[华沙起义|华沙]]和[[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斯洛伐克南部地区]]的反抗声势最大。然而在苏联没有积极提供协助的情况下,这些反抗行动纷纷遭到德军部队的镇压<ref>[[伊万·贝伦德]](Iván Bere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1944-1993: Detour 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Periphery.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6年9月13日: 第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55066-6 {{en}}.</ref>。随后[[苏联红军]]战略性[[雅西-奇西瑙攻势 (1944年8月)|包围]]并歼灭了佈署在罗马尼亚东部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Army Group South Ukraine)部队,并促使[[米哈伊一世政变|罗马尼亚]]与[[1994年保加利亚政变|保加利亚]]当地发生政变,随后这两个国家便宣告加入同盟国的行列<ref>[http://countrystudies.us/romania/23.htm Armistice Negotiations and Soviet Occupation]. [[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 "The coup speeded the Red Army's advance, and the Soviet Union later awarded Michael the Order of Victory for his personal courage in overthrowing Antonescu and putting an end to Romania's war against the Allies. Western historians uniformly point out that the Communists played only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coup; postwar Romanian historians, however, ascribe to the Communists the decisive role in Antonescu's overthrow."</ref>。
而自7月开始,位在东南亚的英国部队成功击退日本发起的大规模攻势,同时将日军逼往[[钦敦江]]地区驻守,而中国部队也成功夺回[[密支那]]<ref>[[丹尼尔·马斯顿]](Daniel Marst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w2QDfg9wUu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8820&source=bl&ots=xU7QSTDkWw&sig=YtjnwVTSi21sFr6jk01c--EZnAE&hl=zh-TW&sa=X&ei=pBIjUNjxKaXGmAXQ4oDI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Pacific War Companion: From Pearl Harbor to Hiroshima]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944/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w2QDfg9wUu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8820&source=bl&ots=xU7QSTDkWw&sig=YtjnwVTSi21sFr6jk01c--EZnAE&hl=zh-TW&sa=X&ei=pBIjUNjxKaXGmAXQ4oDICg&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5年6月12日: 第12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176-882-3 {{en}}.</ref>。但是在中国本土则遭到日本严重打击,日军在6月中旬时成功攻下长沙、并在8月初[[衡阳战役|佔领衡阳]]<ref>Philip Jowett.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u3ShWgWCa3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3535&hl=zh-TW&sa=X&ei=P2D1T9ftHoPomAWirJSb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Japanese Army 1931-45]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100011/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u3ShWgWCa3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841763535&hl=zh-TW&sa=X&ei=P2D1T9ftHoPomAWirJSbBQ&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02年1月25日: 第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176-353-8 {{en}}.</ref>。不久之后日军南下入侵广西一带,在11月底时成功击败中国军队主力并且[[桂柳会战|佔领]]桂林与柳州一带<ref>Joshua H. Howard.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7Yequ29RhD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04748969&source=bl&ots=tfYZTBCskT&sig=vPOGSMGr_yQA2WEclihMPhLh-mA&hl=zh-TW&sa=X&ei=3G0jUP7FCcqYmQX9pIDA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Workers at War: Labor in China's Arsenals, 1937-1953]. 美国帕罗奥图: [[史丹佛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29日: 第14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047-4896-4 {{en}}.</ref>。而到了12月底时,日本已经成功建立了联结中国与印度当地作战的兵力联繫<ref>Edward J. Drea.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d_QucLgSmn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03266383&source=bl&ots=1dEErJ4Zi3&sig=SYHt39JafpZGU5M5hxQzDDLpFQo&hl=zh-TW&sa=X&ei=fG4jUIm2F6bWmAXEqYCYD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In the Service of the Emperor: Essays on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 美国林肯: [[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3年5月1日: 第5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032-6638-4 {{en}}.</ref>。
不过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则渐渐获得优势,并且不断自太平洋往日本周遭岛屿逼近。1944年6月中旬,美军开始针对马里亚纳群岛及帛琉等地发起一连串的[[马里亚纳群岛及帛琉战事|攻势]],并且在[[菲律宾海海战]]中对日本海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一连串的战事失败逼使得[[东条英机]]辞去日本首相一职,同时美国陆航队也开始自周遭基地对日本本土发起密集的袭击。10月下旬美军部队成功[[雷伊泰岛战役|佔领菲律宾雷伊泰岛]],而在作为历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雷伊泰湾海战]]成功获得关键性胜利<ref>[[克里斯·库克]](Chris Cook). What Happened Where.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0年10月17日: 第30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5728-532-1 {{en}}.</ref>。
=== 最后胜利===
而在同盟国集团快速往德国推进期间,各国政府的重要领导人也有所变化。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于4月12日逝世时,改由副总统[[哈瑞·杜鲁门]]继任职位。而意大利法西斯领导人墨索里尼则是在4月28日时,遭到[[意大利抵抗运动]](Italian resistance movement)成员逮捕并击毙<ref>Charles T. O'Reill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2LBvZPXmmqo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39101951&source=bl&ots=vDVz-OpSK-&sig=drT0Cg4EJZSNkorLlC6Ou6LaP4A&hl=zh-TW&sa=X&ei=pEMjUK-DKKjWmAXThYHQ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Forgotten Battles]. 美国朗汉(Lanham): [[FileRowman & Littlefield]]. 2001年5月9日:Shigemitsu第24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signs0-surrender7391-0195-7 .jpg|thumb|right</ref>。而在两天之后希特勒则[[希特勒之死| 自杀身亡]],德国政府则改由[[卡尔·邓尼茨]]所继任<ref>[[安恩·科修]](Ian Kershaw). Hitler: 1936-1945: Nemesis. 美国纽约: [[诺顿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2001年9月: 第82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93-32252-1 .</ref>。而轴心国部队也开始纷纷向盟军投降,其中在4月29 日 本外务 时驻意 大 臣利德军正式投降,5月7日美英法苏四国攻入[[ 重光葵柏林]] 在后德国政府则前往[[ 密苏里号战列舰 (BB-63)|密苏里号战列舰汉斯]] 上 签署《[[ 德国无条件投 降 伏文 书]]》 ,1945年9月2 <ref name="Mark Donnelly">[[马克·唐纳利]](Mark Donnell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qNjOpo7fQQU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174252&source=bl&ots=RjlVN2nvot&sig=153IySVjq0YYn7wruErwSuKQ61Y&hl=zh-TW&sa=X&ei=Io8jUOZrx_2YBf7ugegL&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Britain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英国伦敦: [[Routledge]]. 1999年8月17日: 第1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17425-1 .</ref>;不过正式的文件则是5月8日于柏林重新签署,5月8日这一天也因此订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ref>Oscar Pinku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gPnjXC1lEJ8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0786420544&source=bl&ots=UxVUpGq82-&sig=lnoTD2zNKkjhext6M71gnxWEsvc&hl=zh-TW&sa=X&ei=HEEsUMbWL6XymAXNo4HgB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War Aims And Strategies Of Adolf Hitler]. 美国杰佛逊(Jefferson): [[McFarland & Company]]. 2005年6月15日: 第501页至第503页 [2012年4月21 日 查阅]. ISBN 978-0-7864-2054-4 .</ref> 。不过苏联在签署投降书后仍然遭到[[德国中央集团军]][[布拉格攻势|反击]],并一直到5月11日才宣告结束<ref>[[大卫·格兰斯]](David Glantz)和[[强纳森·侯斯]](Jonathan M. House). 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美国劳伦斯(Lawrence): [[堪萨斯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8年2月: 第3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006-0899-7 .</ref>。
== 战后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盟国陆续在[[同盟国军事佔领奥地利|奥地利]]和[[盟军佔领下的德国|德国]]实施统治。其中同盟国在1955年允许奥地利成为永久中立国家,将不会与任何政治集团有所密切交流。而同盟国则将德国领土分成数块,其中西部由西方盟国所统治、东部则由苏联所管辖。同盟国也强烈要求德国社会必须[[去纳粹化]],同时开始起诉纳粹战犯以及前纳粹党成员[[纽伦堡审判|进行审判]],不过在政权转交给西德之后大多是安排赦免,并且尝试将这些成员重新融入社会环境中<ref>Norbert Frei.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Bxl-NoWVYp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31118821&source=bl&ots=O2ExwutCwg&sig=GgeeMw7sfiLPRRVXALHE84mPMHg&hl=zh-TW&sa=X&ei=8ZYsULnYEab-mAXlt4Dw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denauer's Germany and the Nazi Past]. 美国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2年6月15日: 第41页至第6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31-11882-8 {{en}}.</ref>。同时德国也被要求归还自1937年战争爆发以来所佔领的四分之一领土,其中位在东部地区的[[西利西亚]]、[[诺伊马尔克]]与[[波美拉尼亚]]归属波兰统辖,不过[[东普鲁士]]的领土分配则引起波兰与苏联的争执。随后有将近900万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驱逐德国人|德国居民]]纷纷自归还区中撤出,同样在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则有300万名德国民众也被迫搬回德国居住。根据1950年代的统计,平均5名德国民众中有一名为来自东部佔领区的居民。此外苏联也分别自波兰[[寇松线]]以东地区<ref name="杰弗里·罗伯茨 43">[[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lRjy4qnH6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300112041&hl=zh-TW&sa=X&ei=9Dj2T_P5F5CamQXa4PSM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talin's Wars: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1939-1953]. 美国纽哈芬: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15日: 第4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00-11204-7 {{en}}.</ref>、罗马尼亚东部<ref>[[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lRjy4qnH6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300112041&hl=zh-TW&sa=X&ei=9Dj2T_P5F5CamQXa4PSMB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talin's Wars: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1939-1953]. 美国纽哈芬: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15日: 第5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00-11204-7 {{en}}.</ref><ref>[[威廉·劳伦斯·夏伊勒]].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美国纽约: [[Simon & Schuster]]. 1990年11月15日: 第79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71-72868-7 {{en}}.</ref>、芬兰东部以及3个[[波罗的海国家]]中获得部分土地<ref>Caroline Kennedy-Pipe. Stalin's Cold War: Soviet Strategies in Europe, 1943 to 1956. 英国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大学]]. 1995年5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190-4201-0 {{en}}.</ref><ref>Gerhard Wettig.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O8TdLzwLtO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42555429&source=bl&ots=ltUBuUzvxb&sig=uJxuM6d3tv9H9FVqkeaCNsx-CqI&hl=zh-TW&sa=X&ei=cJksUKaSPOjcmAWEw4CYD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talin and the Cold War in Europ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ast-West Conflict, 1939-1953]. 美国朗汉(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年11月6日: 第20页至第2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425-5542-6 {{en}}.</ref><ref>[[阿尔弗雷德·森]](Alfred E. Sen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prqkNTCqa9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9042022256&source=bl&ots=FdGYG7r0jD&sig=1sJiOjxb7tJRcztHCnDj1qI08V4&hl=zh-TW&sa=X&ei=QposUM_LBMWHmQXGo4CYC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Lithuania 1940: Revolution from Above.]. 荷兰阿姆斯特丹: [[Rodopi出版社]](Rodopi Publishers). 2007年5月1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90-420-2225-6 {{en}}.</ref>,但这也至少让近2万名波兰民众被迫远离自己的住家<ref name = "杰弗里·罗伯茨 43"/> 。
参战双方不论战胜或战败皆为战争已经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同盟国集团为了能够真正维持之后世界秩序的和平<ref>Amos Yode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l_ukgXaLnGs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60325461&source=bl&ots=BuAK1a6oYD&sig=LEStxzQPDcv1JO5pgR_-YYoQ8TY&hl=zh-TW&sa=X&ei=QpwsUKaGCaHmmAWc1YGoC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Evolu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英国: [[Taylor & Francis]]. 1996年11月3日: 第3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6032-546-8 {{en}}.</ref>,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联合国|联合国]]<ref>[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unhistry/ 联合国历史]. [[联合国]] [2012年4月21日查阅].{{zh-cn}}</ref>,并在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来作为各个会员国的共同标准<ref>[http://www.un.org/zh/documents/udhr/ 世界人权宣言]. [[联合国]] [2012年4月21日查阅]. "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并且不得因一人所属的国家或领土的政治的、行政的或者国际的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区别,无论该领土是独立领土、託管领土、非自治领土或者处于其他任何主权受限制的情况之下。"{{zh-cn}}</ref>。不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国家在联合国获得庞大权力,其中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ref name = "联合国基金会"/> 。虽然今日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所提到的地区仍然没有改变,但实际上管辖的政权则有所变化。其中中国席位则在1971年所通过的[[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中,确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华民国]]原席位;而1991年[[苏联解体]]后,则由作为苏联继承国家的[[俄罗斯]]担任常任理事国委员的职位。然而在战争结束后西方同盟国与苏联之间的结盟关系渐渐恶化<ref>Edward R. Kantowicz.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lvFDI9WtlMw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02844561&source=bl&ots=6M-cYCeYN1&sig=HCPn8OqsQeodgqSy-F6k15UQ6t0&hl=zh-TW&sa=X&ei=GJ0sUILWI6z2mAXYxIHYBg&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oming Apart, Coming Together: The Worl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Volume 2]. 美国大急流: [[威廉·B·伊尔德曼斯出版公司]]. 1999年12月28日: 第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028-4456-9 {{en}}.</ref>,甚至德国在「事实上」很快便成为[[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独立国家政权<ref>Gerhard Wettig.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O8TdLzwLtO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42555429&source=bl&ots=ltUBuUzvxb&sig=uJxuM6d3tv9H9FVqkeaCNsx-CqI&hl=zh-TW&sa=X&ei=cJksUKaSPOjcmAWEw4CYD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Stalin and the Cold War in Europ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ast-West Conflict, 1939-1953]. 美国朗汉(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年11月6日: 第96页至第10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425-5542-6 {{en}}.</ref>。双方开始将彼此的佔领区划下统治权边界,欧洲国家也纷纷被划分到西方世界或者苏联的[[势力范围]]<ref>[[马克·雀柏格]](Marc Trachtenberg).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2pEQpx8CB7o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691002738&source=bl&ots=jehxnDTLza&sig=4rzN2es4BkiOPM718kaVX6MDtok&hl=zh-TW&sa=X&ei=F54sULjOLOSimQXx14GAB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Constructed Peace: The Making of the European Settlement 1945-1963]. 美国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年2月8日: 第3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91-00273-6 {{en}}.</ref>。其中东欧和中欧国家纷纷纳入苏联势力范围内,这使得苏联开始介入其所佔国家的政权结构,并且建立以共产党进行领导的合作政府。不过儘管[[波兰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ref>Johanna C. Granvill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RkaWTipqne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85442984&source=bl&ots=FUftsVkqHb&sig=27ricNJB034pA21tZWZfq-Jhr0w&hl=zh-TW&sa=X&ei=Bp8sUNWpOcGHmQWU-oHQD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First Domino: International Decision Making During the Hungarian Crisis of 1956]. 美国大学: [[德州农工大学出版社]](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3年12月15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8544-298-0 {{en}}.</ref>、[[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ref>[[约翰·格伦维尔]](John Grenville).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smhdpARfGo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289548&source=bl&ots=sJxrPGT5Vf&sig=K70eDgP4mRxhewg7XNoULTlaFn8&hl=zh-TW&sa=X&ei=mJ8sUJ_zCsfjmAWrsoHAB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History of the World: From the 20th to the 21st Century].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5年7月27日: 第370页至第37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28954-2 {{en}}.</ref>、[[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东德纷纷成为苏联的[[附庸国]]<ref>Bernard A. Cook. Europe since 1945: An encyclopedia. 英国: [[Taylor & Francis]]. 2001年: 第1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53-4057-7 {{en}}.</ref>,[[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则因为坚持完全的独立而与苏联陷入紧张局势<ref>Geoffrey Swain. The Cominform: Tito's International?. 英国剑桥: 《[[历史杂志]]》(The Historical Journal). 1992年9月: 第641页至第64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很快战后世界便分成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正式的国际军事同盟<ref>[[梅尔文·列夫勒]](Melvyn P. Leffler)和[[大卫·帕因特]](David S. Painte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oQ5GJ2H6Y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341094&source=bl&ots=WkTzSGqAYB&sig=6-8R4y2ot4q1gV4cL6NI4KUeQic&hl=zh-TW&sa=X&ei=w6EsUIWfNOGJmQW2voCYC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5年6月13日: 第31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34109-7 {{en}}.</ref>,双方随即陷入长期政治紧张和军事竞争的[[冷战]]时期,同一时间也促使了军备竞赛以及代理战争概念的出现<ref>[[理察·霍姆斯]](Richard Holmes).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ilitary History.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28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860696-3 {{en}}.</ref>。冷战让全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下,美国和欧洲盟国经常举行核战争演习,长期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增长,且东西方的民间交流和往来被阻隔长达半个世纪,这些情况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才得以改变。
在亚洲地区方面同盟国则达成协议苏联能够吞併[[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而由美国领导[[同盟国军事佔领日本|战后日本]]的发展以及统辖[[太平洋群岛託管地|过去日本所佔领的西太平洋岛屿]]<ref>[[格哈特·温伯格]].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lsrAxuWekQ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618266&source=bl&ots=svtXY1A_ay&sig=ola_Hq9Lp7oJJmLxNNpNiwc8Yc0&hl=zh-TW&sa=X&ei=m5QYUJaxO4uamQWkzYG4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28日: 第91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61826-7 {{en}}.</ref>。但另一方面过去由[[朝鲜日治时期|日本统治]]的[[朝鲜 (称谓)|朝鲜]],则在[[盟军託管时期]]以38度线划分成苏联管辖的北部地区和美国统辖的南部地区。之后在1948年时这两个以38度线划分的地区纷纷宣布自己为朝鲜的合法政府,最终导致了[[韩战]]的爆发<ref>Mary E. Conno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j2gYgXGENM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1598841602&source=bl&ots=D2z0ZslU70&sig=_dnjtBgxDJkAQV4Sljn7imCBPMY&hl=zh-TW&sa=X&ei=16QsUJO6BoSbmQXPz4HAD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Koreas]. 美国圣塔芭芭拉: [[ABC-CLIO]]. 2009年6月30日: 第43页至第4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59884-160-2 {{en}}.</ref>。而在中国自1946年开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再度引发[[国共内战]],最终由中国共产党赢得内战并于中国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政府则于1949年时撤迁到[[台湾]]<ref>[[麦可·林奇]](Michael Lynch).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rkJYue5dCJ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1841766713&source=bl&ots=zW85zC61_5&sig=Sn-hJMLemZd6IlClpiSo7iyrfGw&hl=zh-TW&sa=X&ei=g6UsUPm2L4fumAXAx4A4&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49]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095647/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rkJYue5dCJg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9781841766713&source=bl&ots=zW85zC61_5&sig=Sn-hJMLemZd6IlClpiSo7iyrfGw&hl=zh-TW&sa=X&ei=g6UsUPm2L4fumAXAx4A4&redir_esc=y|date=2012-11-05}}. 英国牛津: [[Osprey Publishing]]. 2010年5月25日: 第12页至第1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1-84176-671-3 {{en}}.</ref>。而在中东方面,阿拉伯国家拒绝[[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中将巴勒斯坦土地重新分配并建立以色列,然而以色列才刚建立随即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而战争的结果反而更加促使随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间的[[中东战争|衝突]]。虽然欧洲殖民列强仍然试图保留其部分过去[[殖民帝国]],然而战争期间所损失的声望与资源使得这些欧洲国家无法继续维持统治权力,最终导致亚洲与非洲的[[非殖民化]]进展<ref>[[约翰·罗伯茨 (历史学家)|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 The Penguin History of Europe.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1998年12月1日: 第58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026561-3 {{en}}.</ref><ref>[[约翰·达尔文]](John Darwin). After Tamerlane: The Rise and Fall of Global Empires, 1400-2000.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2008年3月6日: 第441页至第44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101022-9 {{en}}.</ref><ref>[[约翰·达尔文]](John Darwin). After Tamerlane: The Rise and Fall of Global Empires, 1400-2000. 英国西敏: [[企鹅出版集团]]. 2008年3月6日: 第464页至第468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4-101022-9 {{en}}.</ref>。[[大英帝国]]、[[葡萄牙帝国]]等老牌欧洲殖民帝国也在这一时期逐渐瓦解。
受到战争的影响导致全球各国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其中与其他国家来讲美国的经济并没有受到严重威胁,也进而促使战后[[婴儿潮]]的出现。而在1950年时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比其他政府还要来得高,同时美国也有更多能力来主导西方世界的经济走向<ref>[[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ZgFu2p5uogwC&printsec=frontcover&dq=The+Economics+of+World+War+II&source=bl&ots=5EduOBsDsR&sig=JQtbRu2bubREqsDQYS541PT-yxQ&hl=zh-TW&sa=X&ei=36osUO_9Ju2UmQWWpoGQD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Economics of World War II: Six Great Powers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28日: 第34页至第3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62046-8 {{en}}.</ref><ref>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22日: 第1,006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280670-3 {{en}}.</ref>。不过在1945年到1948年时,英国和美国的强烈要求[[德国工业政策|德国西部工业]]应该响应裁军政策<ref>Nicholas Balabkins. Germany Under Direct Controls: Economic Aspects of Industrial Disarmament, 1945-1948. 美国皮斯卡特维: [[罗格斯大学出版社]](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64年6月: 第20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5-0449-0 {{en}}.</ref>;然而由于国际贸易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导致欧洲经济一度停滞且让其延迟几年复甦<ref>[[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Vladimir Petrov). Money and Conquest: Allied Occupation Currencies in World War II. 美国巴尔的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1967年1月1日: 第26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018-0530-1 {{en}}.</ref><ref>Nicholas Balabkins. Germany Under Direct Controls: Economic Aspects of Industrial Disarmament, 1945-1948. 美国皮斯卡特维: [[罗格斯大学出版社]](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64年6月: 第208页至第20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5-0449-0 {{en}}.</ref>。一直到1948年中期西德进行[[德国马克|货币]]改革政策时逐渐恢复其经济发展,同时[[马歇尔计划]]也成功促使欧洲经济政策的自由化<ref>[[鲁迪格·多恩布希]](Rudiger Dornbusch)、[[威廉·诺林]](Wilhelm Nolling)和[[理查·莱亚德]].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GCfmmlGtP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62041367&source=bl&ots=Ky-GrslbXv&sig=K0hg0sQ2rdT81i_Z3xT-vmu4OSo&hl=zh-TW&sa=X&ei=Ea4sULjVIqTGmAWN1YGYC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Postwa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Lessons for the East Today]. 美国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 1993年3月22日: 第190页至第19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62-04136-2 {{en}}.</ref><ref>Nicholas Balabkins. Germany Under Direct Controls: Economic Aspects of Industrial Disarmament, 1945-1948. 美国皮斯卡特维: [[罗格斯大学出版社]](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64年6月: 第21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5-0449-0 {{en}}.</ref>。之后1948年西德经济的快速复兴得到「[[德国奇蹟|德国经济奇蹟]]」之称<ref>[[鲁迪格·多恩布希]](Rudiger Dornbusch)、[[威廉·诺林]](Wilhelm Nolling)和[[理查·莱亚德]].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GCfmmlGtP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62041367&source=bl&ots=Ky-GrslbXv&sig=K0hg0sQ2rdT81i_Z3xT-vmu4OSo&hl=zh-TW&sa=X&ei=Ea4sULjVIqTGmAWN1YGYC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Postwa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Lessons for the East Today]. 美国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 1993年3月22日: 第29页至第3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62-04136-2 {{en}}.</ref><ref>[[鲁迪格·多恩布希]](Rudiger Dornbusch)、[[威廉·诺林]](Wilhelm Nolling)和[[理查·莱亚德]].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GCfmmlGtP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62041367&source=bl&ots=Ky-GrslbXv&sig=K0hg0sQ2rdT81i_Z3xT-vmu4OSo&hl=zh-TW&sa=X&ei=Ea4sULjVIqTGmAWN1YGYC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Postwa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Lessons for the East Today]. 美国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 1993年3月22日: 第3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62-04136-2 {{en}}.</ref>,同一时间包括义大利和法国的经济也逐渐恢复正常<ref>Martin J. Bull和James L. Newell.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l12nA4iQzYc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745612997&source=bl&ots=q1p3CFu6lQ&sig=8Cbw7k5SKxf8lN9CG-BSW34vYeo&hl=zh-TW&sa=X&ei=MK8sUPn9DM_ymAXO-4HYA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Italian Politics]. 英国剑桥: [[政体出版社]](Polity). 2006年1月24日: 第20页至第2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456-1299-7 {{en}}.</ref><ref>Martin Harrop. Power and Policy in Liberal Democracies.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2年2月28日: 第2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34579-8 {{en}}.</ref>。但与此相反的是英国则处于经济崩溃的状态<ref>[[鲁迪格·多恩布希]](Rudiger Dornbusch)、[[威廉·诺林]](Wilhelm Nolling)和[[理查·莱亚德]].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GCfmmlGtPE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262041367&source=bl&ots=Ky-GrslbXv&sig=K0hg0sQ2rdT81i_Z3xT-vmu4OSo&hl=zh-TW&sa=X&ei=Ea4sULjVIqTGmAWN1YGYC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Postwa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Lessons for the East Today]. 美国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 1993年3月22日: 第11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262-04136-2 {{en}}.</ref>,同时在这之后持续10年的经济衰退<ref>Barbara Emadi-Coffi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pk9ZeT-TplM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195403&source=bl&ots=eCriMzi0R6&sig=Kf-Q-NnitFT72hDHMx-0SwEl8HQ&hl=zh-TW&sa=X&ei=srAsUNLoMsvqmAWq14GYC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Rethink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eregul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2年3月29日: 第6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19540-9 {{en}}.</ref>。另一方面儘管苏联经历了庞大的人力和物质损失,然而在战争结束后产物的製作快速增长<ref>[[阿伦·史密斯]](Alan H. Smith).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EMgOAAAAQAAJ&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415089247&source=bl&ots=TA4wqdmkyd&sig=caKv253aAcLJHfuUFSdqvzLi1J0&hl=zh-TW&sa=X&ei=VbEsULCGNMr-mAXPm4CQ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Russia and the World Economy: Problems of Integration]. 英国伦敦: [[Routledge]]. 1993年5月20日: 第3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15-08924-1 {{en}}.</ref>。另一方面在亚洲地区,日本经济也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日本战后经济奇蹟|快速增长]],并在198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ref>Martin Harrop. Power and Policy in Liberal Democracies.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2年2月28日: 第4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34579-8 {{en}}.</ref>,而中国则直到1952年才恢复为战前工业生产<ref>[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YSCunEaqnI8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963186434&source=bl&ots=8JPAM3X0mH&sig=gVx2FyPwGVjx_FIB0qQk5rXdhtY&hl=zh-TW&sa=X&ei=frIsUKy_K9GImQWwnYGQA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China Business: The Portable Encyclopedia for 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 World Trade Press]. 1994年5月: 第4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9631864-3-0 {{en}}.</ref>。
== 影响 ==
=== 人员伤亡与战争罪行 ===
=== 集中营、奴役和屠杀 ===
而除了纳粹统治下设立的[[集中营]]导致大量人员遭到杀害,而[[古拉格]]于各地设立的[[劳动营]]也导致德国战俘以及包括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等占领区公民丧生,甚至一些苏联公民也因为被怀疑与纳粹主义有关而遭到迫害<ref>[[安妮·阿普勒鲍姆]](Anne Applebaum). [Filehttp:Czeslawa//www.heritage.org/research/lecture/gulag-understanding-the-magnitude-of-what-Kwokahappened Gulag: Understanding the Magnitude of What Happened].jpg|thumb|left| [[美国传统基金会]]. 2003年10月16日 [2012年4月21日查阅] .</ref>。根据统计在战争期间有60%的德国战俘于苏联丧生<ref>Jonathan North. [http://www.historynet.com/soviet-prisoners-of-war-forgotten-nazi-victims-of-world-war-ii.htm Soviet Prisoners of War: Forgotten Nazi Victims of World War II]. History Net. 2006年1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ref>,而[[理查· 奥 斯维辛集 弗里]](Richard Overy)则表示有将近570万名战俘丧生,其 中 营 有大约有57%、约360万人因故丧生或者遭到击毙<ref>[[理查·奥弗里]](Richard Overy). The Dictators: Hitler's Germany and Stalin's Russia. 美国纽约: [[诺顿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2004年9月: 第568页至第569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393-02030-4 .</ref>。另外苏联也将过去遭到德军俘虏者或者自他处遣返平民视为潜在与纳粹主义合作者,其 中一 名14岁 些受到怀疑 的 波兰女孩的身份照。人在经过[[内务人民委员会]]审查后往往遣送古拉格处理<ref>Виктор Земсков. [http://scepsis.ru/library/id_1234.html Репатриация перемещённых советских граждан]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014134645/http://scepsis.ru/library/id_1234.html |date=2011-10-14 }}. Скепсис. 1990年 [2012年4月21日查阅].{{ru}}</ref><ref>Edwin Bacon.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152330?uid=3739592&uid=2&uid=4&uid=3739256&sid=21102529706897 Glasnost' and the Gulag: New Information on Soviet Forced Labour around World War II]. 《[[Europe-Asia Studies]]》. 1992年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ref>[[麦可·爱尔曼]](Michael Ellman). [http://artukraine.com/old/famineart/SovietCrimes.pdf Soviet Repression Statistics: Some Comments]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22071204/http://artukraine.com/old/famineart/SovietCrimes.pdf |date=2012-11-22 }}. 《[[Europe-Asia Studies]]》. 2002年 [2012年4月21日查阅].</ref>。
而日本所设立的[[战俘营]]与劳改营中也有著极高的死亡率,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发现西方囚犯的死亡率高达27.1%,其中美国战俘甚至有37%的死亡率<ref>[http://www.pbs.org/wgbh/amex/bataan/peopleevents/e_atrocities.html People & Events: Japanese Atrocities in the Philippines]. [[美国经验]](American Experience)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这个比例甚至比美军遭到德国和意大利俘虏者的死亡率还多出7倍<ref>[[田中利幸]].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Xh82ZWrVYw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13327180&source=bl&ots=fvnqf12AUn&sig=OdbinVUV7WwgprBMTPZ9SBQmpM8&hl=zh-TW&sa=X&ei=7o8tUP_ECK7nmAWdn4DgB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II]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5101511/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xXh82ZWrVYw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13327180&source=bl&ots=fvnqf12AUn&sig=OdbinVUV7WwgprBMTPZ9SBQmpM8&hl=zh-TW&sa=X&ei=7o8tUP_ECK7nmAWdn4DgBw&redir_esc=y|date=2012-11-05}}. 美国博尔德: [[西景出版社]](Westview Press). 1997年12月17日: 第2页至第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133-2718-1 {{en}}.</ref>。然而在日本投降后所有获释的囚犯中,有37,583名来自英国、28,500来自荷兰以及14,473人来自美国,但中国囚犯仅有56人未被杀害而成功获释<ref>[[赫伯特·毕克斯]](Herbert P. Bix). 《[[裕仁天皇与近代日本的形成]]》(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 美国纽约: Harper Perennial. 2001年9月4日: 第36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06-093130-8 {{en}}.</ref>。根据统计在1935年到1941年间,在[[兴亚局]]的规画下有至少500万名来自中国北部和满洲国的平民被迫劳动,这包括在矿山以及军工厂内劳动;而在1942年以后,日军强迫中国民众劳动的人数更迅速增加到1,000万人之谱<ref name="Zhifen Ju">Zhifen Ju. [http://www.fas.harvard.edu/~asiactr/sino-japanese/session6.htm 「Japan』s Atrocities of Conscripting and Abusing North China Draftee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21093637/http://www.fas.harvard.edu/~asiactr/sino-japanese/session6.htm |date=2012-05-21 }}. [[哈佛文理学院]](Harvard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2年6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则在报告中提到在[[爪哇岛]]有近400万到100万名[[劳动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劳动者]]被日军强制工作,而随后日军将其中270,000人强迫迁往其他日本佔领的东南亚地区工作,仅留下52,000名劳动者继续进行先前的工作<ref name = "Indonesia">[http://lcweb2.loc.gov/cgi-bin/query/r?frd/cstdy:@field(DOCID+id0029) Indonesia WORLD WAR II AND THE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1942-50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2-45]. [[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1992年11月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
日军在中国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和其[[七三一部队]]进行活人细菌战实验去发展[[生物武器]],日军轰炸机对中国城市狂轰滥炸,大批中国平民死于空袭当中,还把大批中国妇女作为[[慰安妇]],作为日军士兵的性奴隶,很多还被虐待至死。
在日军针对[[珍珠港]]实施轰炸后,1942年2月19日罗斯福签署了[[9066号行政命令]],允许政府强制将数千名居住于美国的[[日裔美国人|日裔]]、[[意大利裔美国人|意裔]]、[[德裔美国人|德裔移民]]强制搬离夏威夷等重要地区<ref name =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http://www.nps.gov/manz/index.htm One Camp, Ten Thousand Lives; One Camp, Ten Thousand Stories].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ref name="总理办公室">Roger Daniels. Two Reports on Japanese Canadians in World War Two. 加拿大渥太华: [[总理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1979年6月: 第23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405-11266-9 {{en}}.</ref>。随后美国与加拿大政府陆续下令拘留150,000名日裔美国人<ref name =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ref name = "总理办公室"/> ,另外有14,000名意大利裔和德裔美国人同样为了安全理由而被迫拘留<ref>[[大卫·甘迺迪]](David M. Kennedy).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cL85ggyT9oY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195144031&source=bl&ots=k6xeovryzF&sig=S9Vg1WDQy2BAgywLdcol0a63_fw&hl=zh-TW&sa=X&ei=8pItUOiQM4SKmQWYlIGA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Freedom from Fear: The American People in Depression and War, 1929-1945]. 英国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19日: 第749页至第750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19-514403-1 {{en}}.</ref>。此外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同盟国集团在[[雅尔达会议]]上允诺苏联能够要求数百万名战俘与平民[[苏联强迫外国人士劳动|强制劳动]]<ref>Eugene Davidson.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EAFk4lce4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826212492&source=bl&ots=-G3vqu7B2k&sig=29ZZfwOOC1lOm1Tj1b06jznNrj8&hl=zh-TW&sa=X&ei=upMtUOy0KI_5mAW5iYAQ&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Death and Life of Germany: An Account of the American Occupation]. 美国哥伦比亚: [[密苏里大学]]. 1999年10月22日: 第12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8262-1249-8 {{en}}.</ref>,甚至匈牙利一直到1955年仍被迫继续为苏联[[匈牙利人于苏联的劳动|进行劳动]]<ref>Tamás Stark. [http://www.epa.hu/00400/00463/00007/pdf/155_stark.pdf 「Malenki Robot」 – Hungarian Forced Labourers in the Soviet Union (1944–1955)]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30051411/http://www.epa.hu/00400/00463/00007/pdf/155_stark.pdf |date=2011-04-30 }}. [[Minorities Research Group]]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
=== 军事佔领 ===
另外 在 东 欧 洲大陆,轴心国集团的佔领行动分成两种非常不同的形式。在包括[[法国]]、[[挪威]]、[[丹麦]]、[[低 地 国]]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等西欧、北欧和中欧纷纷改从 区 德国 的经济政策,其中在战争结束后纳粹德国成功赚取695亿或多或少期望能够于此获得更多[[ 国家马克生存空间]], 然 而 这还不包括于战争期间苏联所实施的[[ 纳粹掠夺|掠夺焦土政策]] 使得作为侵略者 的 工业製品、军事设备、原料物 德国无法获取 资 和其他大量货品等源<ref>Peter LibermanAlan S. Milward.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hWQjE7Y0yVUCr2yn7k0kRUk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6910024280520039424&source=bl&ots=kbw3-SOExxwcxiRCFf19&sig=JIWsQLdElNIpBRoAU5lU8aAvSTA9pWRTgURl8JF37Kg4udgm095_gM&hl=zh-TW&sa=X&ei=06AtUNz6BKeJmQW59oHgAwgaEtUP2gOYiDmQW19ICoB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Does Conquest Pay? The Exploitation of Occupied Industrial SocietiesWar, Economy and Society, 1939-1945]. 美国 普林斯顿柏克莱: [[ 普林斯顿 加利福尼亚 大学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年8月3 1980年4月8 日: 第42 第148 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691520-0024203942-2 {{en}}1 .</ref>。 其中针 与 对 这些占 待所佔 领 的西方 国家 相比,纳粹 德国 也纷纷向各国收取 自身 超过40% 的 税收收入 [[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种族政策]]鼓励部队向苏联人们展开暴行,并且不断强调拥有斯拉夫血统者即为所谓的「[[次等人类]]」 , 但随著 这也让德军往往在作 战 争 的 进 同时也展开[[东方总计划|大规模的处决 行 德 为]]<ref>[[莫琳·佩里埃]](Maureen Perrie)、[[杜明治·利芬]](Dominic Lieven)和[[隆纳·桑尼]](Ronald Suny).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 3 Volume Set. 英 国 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8日: 第232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86194-6 {{en}}.</ref>。而虽然无论是在西欧或者东欧的佔领区都陆续 有 将近4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 资金收入都是由其 抵抗运动|抵抗组织]]出现,但一直到1943年底以前 他 被佔领 们并没有显著阻碍德 国 家提供的军事行动<ref>Alan S. Milward[[亚历山大·希尔]](Alexander Hill).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r2yn7k0kRUkCYBgZgWXA668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00394240714657115&source=bl&ots=wcxiRCFf19rxLuj7T_LE&sig=9pWRTgURl8JF37Kg4udgm095_gMxqM9pdBj8KGDw2Eh_3Ha4VK_DIY&hl=zh-TW&sa=X&ei=gaEtUP2gOYiDmQW19ICoBwUqMtUIOBLOaOmQXs1YDoDA&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he War, Economy and Society, 1939Behind the Eastern Front: Soviet Partisans in North West Russia 1941-19451944]. 英国伦敦: [[Routledge]]. 2005年1月20日: 第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146-5711-0 .</ref><ref>Thomas R. Christofferson和Michael S. Christofferson. France during World War II: From Defeat to Liberation. 美国 柏 布朗 克 莱斯: [[ 加利 福 尼亚 坦莫 大学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80年4月8 2006年5月15 日: 第138 第156 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08232-039422563-1 {{en}}7 .</ref>。
=== 生产製造 ===
=== 科技发展 ===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能够获得优势,陆陆续续投入自身的科技协助作战。例如大多数主要交战国家开始不断试图[[密码学|破解]]对方複杂的[[加密|密码]],并且尝试透过[[密码本]](Codebook)等设备强化自己的通讯安全<ref>Rebecca Ann Ratcliff.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n9St5-klST0C&printsec=frontcover&dq=isbn:0521855225&source=bl&ots=f2aKNa5S-r&sig=4sIT4VqnsF2c8i1N_90nseNHJM0&hl=zh-TW&sa=X&ei=JNUtUPymBuXtmAWxh4GADw&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Delusions of Intelligence: Enigma, Ultra, and the End of Secure Ciphers].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14日: 第11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521-85522-8 {{en}}.</ref>。例如在在[[波兰密码局]](Biuro Szyfrów)的技术协助下英国成功破解[[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密码[[ULTRA]]<ref>Ben Macintyre. Bravery of thousands of Poles was vital in securing victory. 英国瓦平(Wapping): 《[[泰晤士报]]》. 2010年12月10日: 第27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以及日本海军所使用的[[日本海军代码|通讯代码]],这些经由破解获得的[[信号消息]](Signals intelligence)成功促使盟军掌握对方动向<ref name="Steven Schoenherr">Steven Schoenherr.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9054959/http://history.sandiego.edu/gen/WW2Timeline/espionage.html Code Breaking in World War II]. [[圣地牙哥大学]](University of San Diego). 2007年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另外盟军也使用大量[[欺骗]]的手法来妨碍德军获得正确的[[军事情报]],这之中包括英国策划的[[肉馅行动]](Operation Mincemeat)与[[保镳计划]](Operation Bodyguard)等<ref name = "Steven Schoenherr"/><ref>Neil C. Rowe和Hy Rothstein. [http://www.au.af.mil/au/awc/awcgate/nps/mildec.htm Deception for Defen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alogies from Conventional Warfare]. [[美国海军研究所]](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07年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ref>。其他投入战争的工程计画还包括有[[Z3]]、[[巨人计算机]](Colossus computer)与[[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等早期[[电脑]]设备、[[V-1飞弹]]和[[V-2火箭]]的作战计画、发展[[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针对军事作战进行分析的[[作业研究]]以及协助物资运输的[[桑椹码头]](Mulberry harbour)与[[冥王作战]](Operation Pluto)等<ref>[http://www.idsia.ch/~juergen/zuse.html KONRAD ZUSE (1910-1995)]. [[IDSIA]] [2012年4月21日查阅] {{en}}. "Konrad Zuse builds Z1, world's first program-controlled computer. Despite certa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it had all the basic ingredients of modern machines, using the binary system and today's standard separation of storage and control. Zuse's 1936 patent application (Z23139/GMD Nr. 005/021) also suggests a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re-invented in 1945) with program and data modifiable in storage."</ref>。
== 参见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 外部连结 ==
==链接==*[[Category: 世界大 战|2战2]]*[[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 ]]*[[Category: 比利时战争]]*[[Category: 冰岛战争]]*[[Category: 波兰战争]]*[[Category: 保加利亚战争]]*[[Category: 巴西战争]]*[[Category: 缅甸战争]]*[[Category: 美国战争]]*[[Category: 蒙特内哥罗历史]]*[[Category: 法国战争]]*[[Category: 芬兰战争]]*[[Category: 纳粹德国战争]]*[[Category: 丹麦战争]]*[[Category: 土耳其战争]]*[[Category: 南非战争]]*[[Category: 克罗埃西亚战争]]*[[Category: 宏都拉斯战争]]*[[Category: 荷兰战争]]*[[Category: 核战争]]*[[Category: 加拿大战争]]*[[Category: 捷克斯洛伐克战争]]*[[Category: 柬埔寨战争]]*[[Category: 希腊战争]]*[[Category: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战争]]*[[Category: 日本战争]]*[[Category: 苏联战争]]*[[Category: 伊朗战争]]*[[Category: 义大利战争]]*[[Category: 英国战争]]*[[Category: 埃及战争]]*[[Category: 奥地利战争]]*[[Category: 现代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