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屈原元.jpg|缩略图|左|[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9%9D%E6%AD%8C(%E5%B1%88%E5%8E%9F%E8%AF%97%E4%BD%9C)&step_word=&hs=0&pn=20&spn=0&di=222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788850018%2C322708314&os=676336052%2C3415092723&simid=0%2C0&adpicid=0&lpn=0&ln=1332&fr=&fmq=160160697314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4.suning.cn%2Fuimg%2FMFS%2Fshow%2F15277503029653054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f7gtg2_z%26e3Bv54AzdH3Fop57ptw5AzdH3Fotpj4d_0l98cdd00c_z%26e3Bip4s&gsm=1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news.suning.com/wtoutiao/witem2_7941522775.html 来自 苏宁头条 的图片]]]
<p style="text-indent:2em;">屈原(约前340一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太夫。《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1袁行霈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第09-11页]
== 内容梗概 ==
《九歌》是组诗,共有11篇:
* 《山鬼》:山神
* 《国殇》: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
* 《礼魂》:是送神曲 <ref>[2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7994/f959Nt9UyrGs0eYi1kbBZ69h_lrAkavxPyT8xfXaRC3-OgDeJK6j2WUHH1vowUsiuIs_StTCjNHaUCiup3j0LePHebP6djiBKEJiXQ .华夏经纬网.2015-04-24 .2017-04-10] </ref>
* 《九歌》包括11章,前人为了使它们符合“九”的成数,曾作过种种凑合。
<p style="text-indent:2em;">如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张《湘君》、《湘夫人》并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为一章。
<p style="text-indent:2em;">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著《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
<p style="text-indent:2em;">《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爱颇不易分,所以虽猥亵而仍不妨为享神的乐。也许就在那次郊天的大宴享中,启与太康父子之间,为著有仍二女(即“五子之母”)起了冲突。事态扩大到一种程度,太康竟领着弟弟们造起反来,结果敌人——夷羿乘虚而入,把有夏灭了。(关于此事,另有考证。)启享天神,本是启请客。传说把启请客弄成启被请,于是乃有启上天作客的故事。这大概是因为所谓“启宾天”的“宾”字,(《天问》“启棘宾商”即宾天,《大荒西经》“开上三嫔于天”,嫔宾同。)本有“请客”与“作客”二义,而造成的结果。请客既变成作客,享天所用的乐便变为天上的乐,而奏乐享客也就变为作客偷乐了。传说的错乱大概只在这一点上,其余部分说启因《九歌》而亡国,却颇合事实。
<p style="text-indent:2em;">这里特别提出这几点,是要指明《九歌》最古的作用及其带猥亵性的内容,因为这对于解释[[《楚辞·九歌》]]是颇有帮助的。少司命一说是主宰人祸福的神。 <ref>[3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7994/5c8cPbIB8QTOGj7WA2cCiMVda6UYdqetFtI3q9VLcGR7AJ5ax-xc5lPgKzFv6eQIW5wZl4XAaA3efaeY9nGMIce2qJtIP4WdC-JYMX1mS1V3 .新浪网 .2009-08-10 .2017-04-11] </ref>
=== 来源考证 ===
<p style="text-indent:2em;">《九歌》由于以民间祭歌为基础,所以具有楚国民间祭神巫歌的许多特色,[[《汉书·地理志》]]说:“(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吕氏春秋·侈乐》也说:“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所谓“巫音”,即巫觋祭神的乐歌,这是《九歌》与屈原其他诗篇的不同之处。但是,作品中如“载云旗兮委迤”、“九嶷缤兮并迎”、“吾道兮洞庭”等诗句,“老冉冉”、“纷总总”等习用语,又与屈原其他诗作一脉相通。因此,它应当是屈原诗歌艺术整体中的有机构成部分。
<p style="text-indent:2em;">本篇是礼成送神之辞。魂,也就是神,它包括九歌前十篇所祭祀的天地神祇和人鬼。王夫之《楚辞通释》说:“凡前十章,皆各有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章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乃送神之曲也。”诗中描写祭礼完成时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表达了人们希望祭礼终古无绝。
== 作品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九歌》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集。《九歌》相传是夏代乐歌, [4游国恩《楚辞概论》页68-69] 后遗落民间。民间在祭神时演唱和表演,屈原将其改编与加工,写成格调高雅的诗歌。(王逸《楚辞章句》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屈原根据所祭祀神灵不同,共写有十一篇 [5王逸.《楚辞章句》:中华书局,1957年] ,其中《国殇》一篇专门用于祭奠在战争死去将士的英灵。但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九歌》的九是虚数,实际上有十篇,因为《礼魂》只有三句,不应该单独成篇,是属于《国殇》的一部分。马承骕归纳《九歌》之作有五说,宗教歌舞、屈原自祭之辞、记事之赋、汉甘泉寿宫歌诗。 [6马承骕《九歌证辨》页9-14]
=== 作品概况 ===
<p style="text-indent:2em;">《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p style="text-indent:2em;">《九歌》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性质。王逸《楚辞章句》说:“《九歌》者,屈原所为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楚国沅、湘之间“信鬼而好祠”,与同期的中原相比,其祭祀方式具有更强的原始色彩。所以,尽管楚辞《九歌》经过屈原加工,但其民间祭祀痕迹尚可看出。其中巫师装扮的各位富有个性的神灵,都同中原一带官方的祭祀乐舞有明显差异。历代史书大都对楚地巫风有过记载。[[《汉书·地理志》]]云:“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信巫鬼,重淫祀。”而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原地带,对于鬼神则是“敬而远之”。这些记载体现了楚国同中原一带在对待鬼神态度上的差异。中原文明成熟较早,宗教祭祀与王权的政治理想结合较紧,尤其是经过西周礼乐洗礼之后,其原始色彩更加淡化。《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向孔子询问鬼神之事,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种态度说明了儒家的治世态度,这种态度也典型地代表了北方中原一带的宗教观。楚地祭祀形式则因其浓厚的巫风而保留了更多原始遗风。[[《隋书·地理志》]]云:“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所以,《九歌》是在楚地巫风大背景下的产物。
<p style="text-indent:2em;">闻一多曾将《九歌》“悬解”为一出大型歌舞剧,对我们研究《九歌》的戏剧因素颇有启发。《九歌》中虽然具有娱乐与扮演因素,而且某些篇章可构成一定情节,但并非所祭祀的每位神灵之间都有必然联系,整个《九歌》并未能构成完整的情节。巫师们时而扮神、时而媚神,其目的还是为了迎请神灵莅临祭坛、获得神灵的福佑,而非为了单纯的表演,故还不能将《九歌》看作一部完整的歌舞剧。另外,《九歌》虽然是在祭祀歌乐基础上加工改编的,但屈原的文学化创作也不能排斥。现存的《九歌》主要以文学作品形式出现,是骚体诗歌。研究《九歌》的戏剧因素,不能停留于《九歌》本身,应当透过《九歌》,看此类形式在民间祭祀过程中的娱乐和扮演行为。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