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更相减损法

增加 6,47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名称 = '''更相减损法''' | 图像 = File:T01090e4bca9821cad5.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g.kanzhun.com/images/seo/miansh…”
{{Infobox person
| 名称 = '''更相减损法'''
| 图像 =
[[File:T01090e4bca9821cad5.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g.kanzhun.com/images/seo/mianshiti/20191125/c3b90b3b1254cad3b86d730d3bc11bf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4a6565db9249621c?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 来自快资讯网]]]
}}
'''<big>更相减损法</big>''',是出自《[[九章算术]]》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它原本是为约分而设计的,但它适用于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场合。又名"更相减损术",[[辗转相减法]],[[等值算法]],[[尼考曼彻斯法]]。它广泛应用在数学和[[计算机]]上。<ref>[https://wenda.so.com/q/1390908668064559?src=140&q=更相减损法 更相减损术的方法]</ref>

==概述==

古法探源

更相减损法,又称"等值算法"

"关于约分问题,实质是如何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的问题.《九章算术》中介绍了这个方法,叫做"更相减损术",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成现代语言如下:'''<ref>[https://wenda.so.com/q/1494676612216211 更相减损术检验辗转相除法]</ref>

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则用2约简;若不是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减数和差相等为止。

则第一步中约掉的若干个2与第二步中等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其中所说的"等数",就是最大公约数。求"等数"的办法是"更相减损"法。所以更相减损法也叫等值算法。

数学家刘徽对此法进行了明确的注解和说明,是一个实用的数学方法,中学生应该掌握它。

'''今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

我们用(91,49)表示91和49的最大公约数.按刘徽所说,分别列出分子,分母,"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等数约之,即除也,其所以相减者皆等数之重叠,故以等数约之."译文如下:约分的法则是:若分子、分母均为偶数时,可先被2除,否则,将分子与分母之数列在它处,然后以大数减小数,辗转相减,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用最大公约数去约简分子与分母。其与古希腊欧几里德所著的《几何原本》中卷七第一个命题所论的相同。列式如下:

91≡42(mod49)

49≡7(mod42)

7│42

这里得到的7就叫做"等数",91和49都是这等数的重叠(即倍数),故7为其公约数.而7和7的最大公约数就是7,(7,7)=7,所以 (91,49)=(42,7)=(7,7)=7

更相减损术在现代仍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吴文俊教授说:"在我国,求两数最大公约数即等数,用更相减损之术,将两数以小减大累减以得之,如求24与15的等数,其逐步减损如下表所示: (24,15)->(9,15)->(9,6)->(3,6)->(3,3)

每次所得两数与前两数有相同的等数,两数之值逐步减少,因而到有限步后必然获得相同的两数,也即所求的等数,其理由不证自明.

这个寓理于算不证自明的方法,是完全构造性与机械化的尽可以据此编成程序上机实施".吴先生的话不仅说明了此法的理论价值,而且指明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更相减损法很有研究价值,它奠定了我国渐近分数,不定分析,同余式论和大衍求一术的理论基础,望能仔细品味。

==比较其他算法==

'''辗转相除法'''

(1)两者都是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更相损减法在两数相差较大时,时间复杂度容易退化成O(N),而辗转相除法可以稳定在O(logN)。但辗转相除法需要试商,这就使得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更相损减法比使用辗转相除法更加简单。而stein算法便由此出现。

'''Stein算法'''

(部分内容出自CSDN博主Holmofy) 辗转相除法是计算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传统算法,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效率上都是很好的。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在素数比较小的时候一般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大素数时才会显现出来:一般实际应用中的整数很少会超过64位(当然已经允许128位了),对于这样的整数,计算两个数之间的模是很简单的。对于字长为32位的平台,计算两个不超过32位的整数的模,只需要一个指令周期,而计算64位以下的整数模,也不过几个周期而已。但是对于更大的素数,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不得不由用户来设计,为了计算两个超过64位的整数的模,用户也许不得不采用类似于多位数除法手算过程中的试商法,这个过程不但复杂,而且消耗了很多CPU时间。对于现代密码算法,要求计算128位以上的素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说RSA加密算法至少要求500bit密钥长度,设计这样的程序迫切希望能够抛弃除法和取模。

Stein算法很好的解决了辗转相除法中的这个缺陷,Stein算法只有整数的移位和加减法。下面就来说一下Stein算法的原理:

若a和b都是偶数,则记录下公约数2,然后都除2(即右移1位);
若其中一个数是偶数,则偶数除2,因为此时2不可能是这两个数的公约数了
若两个都是奇数,则a = |a-b|,b = min(a,b),因为若d是a和b的公约数,那么d也是|a-b|和min(a,b)的公约数。
Stein算法比辗转相除法更加快速,简易。它与每一次进行更相减损法得到的结果似乎存在着微妙的联系,通过下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更相减损法:操作 甲数 乙数 Stein算法:操作 甲数 乙数
98 63 98 63
98-63=35 63 35 98是偶数,除以2 49 63
63-35=28 35 28 都是奇数,63-49=14 49 14
35-28=7 28 7 14是偶数,除以2 49 7
28-7=21 7 21 49-7=42 42 7
21-7=14 7 14 42是偶数,除以2 21 7
14-7=7 7 7 21-7=14 14
7

7-7=0 7 0 14是偶数,除以2 7 7
7-7=0 7 0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310 數學總論]]
102,7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