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评价''' ===
[[ 周宣王 ]] 执政时期能够任用贤臣,并且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扩大了 [[ 周朝 ]] 的疆域及影响力,成为 [[ 中兴 ]] 之主。《[[毛诗序]]》认为《 [[ 诗经·大雅 ]] 》中的《 [[ 云汉 ]] 》、《 [[ 嵩高 ]] 》、《 [[ 烝民 ]] 》、《 [[ 韩奕 ]] 》、《 [[ 江汉 ]] 》、《 [[ 常武 ]] 》这些篇目都是称赞 [[ 周宣王 ]] 时期的文治武功,<ref>见《 [[ 毛诗序·大雅·荡之什 ]] 》。</ref>历朝历代对于 [[ 周宣王 ]] 所营造的 [[ 中兴 ]] 之世也多有赞美之辞:[[董仲舒]]评价 [[ 周宣王 ]] :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 [[ 宣王 ]] ,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ref>见《 [[ 资治通鉴·汉纪·卷十七·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ref>[[桑弘羊]]评价 [[ 周宣王 ]] :汤、武之伐,非好用兵也; [[ 周宣王 ]] 辟国千里,非贪侵也;所以除寇贼而安百姓也。<ref>见《 [[ 盐铁论·卷四·地广 ]] 》。</ref>《 [[ 周宣王 ]] 赞》称赞 [[ 周宣王 ]] : [[ 宣王 ]] 承衰,邦家多阻;惩难思理,官人以叙。山甫补阙,方叔御侮;是用 [[ 中兴 ]] ,恢复周宇。<ref>见《 [[ 初学记·卷九·帝王部 ]] 》。</ref>[[柳宗元]]有诗称赞 [[ 周宣王 ]] :然征于诗大小雅,其选徒出狩。则车攻、吉日,命官分士。则嵩高、韩奕、烝人,南征北伐。则六月、采芑,平淮夷。则江汉、常武,铿鍧炳耀。荡人耳目,故 [[ 宣王 ]] 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ref>见《 [[ 奉平淮夷雅表 ]] 》。</ref>[[明朝|明代]]的[[夏原吉]]称赞 [[ 周宣王 ]] : [[ 周宣王 ]] 平 [[ 淮夷 ]] 、[[唐太宗]]擒[[颉利]],当时文人咸形诸赋咏,以纪宏休。<ref>见《 [[ 平安南颂 ]] 》。</ref>[[清朝|清代]]的[[邹漪]]评价 [[ 周宣王 ]] :他若夏[[少康]]、商[[武丁]]、周宣王、[[汉世祖]]、[[唐肃宗]],凡边乱内难,一皆削除之,光复旧物,告成太庙,享有祈年保民之誉,以垂久远。<ref>见《 [[ 明季遗闻·自序 ]] 》。</ref>
=== '''负面评价''' ===
[[ 周宣王 ]] 虽然缔造了 [[ 宣王 ]][[ 中兴 ]] ,但在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而且不进忠言、滥杀大臣,使 [[ 中兴 ]] 之世终成昙花一现。[[东汉]]的[[黄琼]]评价 [[ 周宣王 ]] : [[ 周宣王 ]] 不籍千亩, [[ 虢文公 ]] 以为大讥,卒有 [[ 姜戎 ]] 之难,终损 [[ 中兴 ]] 之名。<ref>见《 [[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 ]] 》。</ref>《[[明世宗实录]]》中有史官评价 [[ 周宣王 ]] :虽然 [[ 周宣王 ]] 云汉之侧身,常武之平淮,内有 [[ 山甫 ]] ,外有 [[ 申伯 ]] ,非不赫然称盛,然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起,不籍千亩,南国丧师,料太原,杀杜伯,以致 [[ 虢公 ]] 谏不听, [[ 山甫 ]] 谏又不听,所以 [[ 中兴 ]] 之美未尽焉。<ref>见《 [[ 明世宗实录·卷四 ]] 》。</ref>
== '''文学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