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红脖颈槽蛇

移除 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科''' :游蛇科
|}
 
|<center><img src=https://www.toutiao.com/i6406417969827545601/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1af30005443509e39c3a?from=pc 来自今日头条的图片]</small>
'''<big>红脖颈槽蛇</big>'''(学名:Rhabdophis subminiatus):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野鸡项、红脖游蛇、扁脖子,属后毒牙类毒蛇。体型中等大小,全长约77-95厘米。头背草绿色,上唇鳞色稍浅,部分鳞沟黑色;头腹面污白色。躯干及尾背面草绿色,颈区及体前段鳞片间皮肤腥红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头颈区分明显,颈及体前段背正中两行鳞片并列,个别无颈槽;眼较大,瞳孔圆形。上颔齿23-25枚,最后2枚骤然增大,与其前方齿列间有一间隙。常在河谷坝区的水稻田、缓流及池塘中活动捕食。白天活动,多发现于农耕区的水沟附近,主要以[[蛙]]类为食。分布于中南半岛、中国、[[印尼]]和[[尼泊尔]]等国。<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591331993566913 盘点世界上最美的十种蛇,百度 日期] </ref>
== 形体特征 ==
红脖颈槽蛇属于所谓"无毒的"蛇类,即那些没有所具的典型的毒器的蛇类,它们中也有具有与毒蛇的毒腺相似的腺体,即称为杜福诺氏腺体(Duvernoy′Sgland)。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杜氏腺分泌物主要具有凝血酶原激活物、蛋白水解酶和出血活性物质,具有突触后神经毒直接纤溶组分和/或含有不同强度的PLA2活力等活性成分。杜氏腺液体作用于小鼠所产生的病理特征与注射蝰科蛇毒的特征相似。这种蛇在远隔喉咙的后面存在毒牙,在其基部便是腺体的出口。由于这种腺体的解剖学的位置,它只能猎取较小的动物。对人来说,只有当这类蛇咬着手指,蛇的下鹗向前推动,分泌的毒素向伤口注入时才会发生危险。它碰到人时先是恐惧,只是当它感到受威胁时或受到激动时才咬人。受伤者在伤口四周有较重的皮下充血,在几小时后失去知觉,并出现肾损伤。几天后才死亡。从尸体解剖发现所有器官出血,以及在微血管出现纤维蛋白血栓。研究发现,该蛇上颌齿最后2枚骤然增大,具坚固而无沟的牙齿,与其前方齿列问有一问隙,属后毒牙类毒蛇。然而,学术界过去一直把该蛇视为无毒蛇,1974年出版的《中国的毒蛇及蛇伤防治》一书,明确定为无毒蛇…,1998年12月出版的《中国毒蛇学》(第2版)亦未把红脖颈槽蛇列入毒蛇分类。1992年广西医科大学发现第1例红脖颈槽蛇咬伤中毒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的病人。随后至2007年共陆续发现7例被红脖游蛇咬伤引起血液失凝,严重伤口流血不止的病人。其中有3例继发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红脖游蛇]]属游蛇科游蛇属,毒牙无沟、无管,但呈利刃状似应称之为利牙。利牙类毒蛇的毒牙着生在口角内侧上颌的后端,毒牙短,且毒腺不发达,分泌量少,咬人时很难用毒牙咬到人体,除非被咬物被深深纳入口内,否则难以触及利牙,因此,通常不易造成中毒。该蛇的毒素为血液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即可引起血液失凝,完全脱纤维蛋白状态。临床上见红脖游蛇咬伤病人有伤口出血难止,甚至全身出血倾向,但一般情况并不严重,很少出现循环功能不全及MODS。除非因出血不能止住,而引起出血性休克,或重要器官出血如脑出血而致死。血液学检查试管法凝血时间均明显延长,普通试管里血液未能凝固;PT、APTT和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基本检测不出,3P阳性和D-二聚体增加,呈脱纤维蛋白原血症状态。毒蛇伤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学方面的改变,但毒蛇咬伤常出现实验室血液学检查非常典型而临床症状较轻的矛盾现象。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类DIC综合征。
== 相关视频 ==
万万没想到吧!虎斑颈槽蛇的毒液原来是这生产出来的,长见识了!{{#iDisplay:e0546d9usck|780|460|qq}}
== 相关信息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6,5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