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儒家十三经

增加 90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 儒家十三经 ''' ,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
|-
|}
== 概述 ==
<p style="text-indent:2em;">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了“五经”之说,即《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东汉在此基础上增加《论语》《孝经》,并称为“七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到唐代,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诗》《书》《易》,有“九传”之称。唐文宗时,在九经之外加汉代已列入“经”的《论语》《孝经》,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宋仁宗时,增加《孟子》,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
== 作品内容 ==
汉朝:五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主条目:五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唐朝:九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晚唐:十二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十一经(收入《孟子》)
<p style="text-indent:2em;"> 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
<p style="text-indent:2em;">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p style="text-indent:2em;"> 《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 <p style="text-indent:2em;">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p style="text-indent:2em;">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 创作背景 ==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p style="text-indent:2em;">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p style="text-indent:2em;">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p style="text-indent:2em;">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p style="text-indent:2em;">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 <p style="text-indent:2em;"> 《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p style="text-indent:2em;">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p style="text-indent:2em;">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p style="text-indent:2em;">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p style="text-indent:2em;">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p style="text-indent:2em;">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p style="text-indent:2em;">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
《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
<p style="text-indent:2em;">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p style="text-indent:2em;"> 《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p style="text-indent:2em;">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p style="text-indent:2em;">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 作品赏析 ==
<p style="text-indent:2em;">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8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