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杨义臣

增加 9,84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杨义臣</big> ''' |- | File:1564286206423165.jpg|缩略图|居中|[h…”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杨义臣</big> '''
|-
|
[[File:1564286206423165.jpg|缩略图|居中|[https://www.6baike.com/d/file/20190728/1564286206423165.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6baike.com/renwu/YangYiCheng/ 来自历史的天空]]]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small>'''隋朝时期名将'''</small>
|-
| align= light|
'''另   号''' :尉迟义臣

'''民   族''' :鲜卑

'''爵 位''' :泰兴县公

'''官 职''' :相州刺史 宗正卿 礼部尚书 光禄大夫

'''出 生 地''' :太安狄那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617年

'''主要成就''' :大败突厥 征战四方 平定民乱
|}
<p style="text-indent:2em;">'''杨义臣'''(?~617年),本姓尉迟,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人,鲜卑族。 隋朝时期名将,北周仪同大将军[[尉迟崇]]之子。<br>

* 谨慎忠厚,长于骑射,深得隋文帝宠爱,赐姓杨氏,袭封泰兴县公,拜陕州刺史。大破突厥,封朔州刺史。
* 隋炀帝即位后,平定[[杨谅]]之乱,迁相州刺史,迁宗正卿、太仆卿。随军灭亡吐谷浑、征讨辽东、攻打高丽,屡立战功。
* 隋末大乱后,率军大败[[张金称]]、灭[[高士达]]、入豆子航,擒格谦,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之一。 <ref>[http://www.fox2008.cn/Article/2009/20090306000000_13124.html 借寇兵义臣灭叛臣 设宫宴曹后辱萧后.中学生阅读网.2014-01-08]</ref>
* 大业十三年,受到隋炀帝忌惮,入为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卒于任上。<ref name="MY2">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453958/8b3fTlQOerzGsNbGncZUAtFPyjctNzdqd_nKfCSLFZdQXukRrIBXyyXOS6WW9vDDN-DlA35tlNGqWAUmrQak4TOuAamVmhgNndGKNtRm5BE 隋书·列传第二十八.国学网.2014-01-08]</ref><ref name="MY3">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453958/1aa3x0V4grRr1BtfHVKl1PxRBZJV-Pg23qo3RC3P6mL9v49bqRNuW6t4FkhIeNd4l6B3DBsjYiPkX1v8aPv9xTmIkEmdZzQ1rT9UE7Fye8DhyEPK 旧唐书·列传第四.国学网.2014-01-08]</ref>

== 人物生平 ==
=== 出身将门 ===
* 杨义臣父亲尉迟崇,仕北周,为仪同大将军,率兵镇守恒山。当时,[[杨坚]]任定州总管。[[尉迟崇]]知道杨坚相貌非常,常常与他交结,杨坚对他很亲近。
* 大象二年(580年),杨坚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起兵,尉迟崇因与反贼是同族的缘故,把自己关在牢里,派人赴京请罪。杨坚下书慰问他,让他乘驿车回朝,把他老是安排在身边。杨坚代周建隋后,封尉迟崇为秦兴县公。
* 当时尉迟义臣还年幼,养育在宫中。不满二十岁,就已奉诏像千牛卫那样当侍卫几年了,杨坚给他的赏赐很多。杨坚闲谈时曾说到过去的一些朋友,看着尉迟义臣,嗟叹很久。因此下诏书说:“我刚受命登基时,群凶尚未平定,有识之士,有足可怀。尉迟义臣与尉迟迥,本同骨肉。尉迟迥既已作乱于邺城,其父尉迟崇当时在常山,统帅部队,既与尉迟迥相邻,又与尉迟迥是至亲。他知道逆顺的大理,认识天人的意思,就陈述丹心,担心被反贼牵连,于是自己把自己抓起来,请求到丞相府来。到北狄入侵时,他又横戈杀敌,轻生重义,马革裹尸。他的节操表现于生死之上,他的事迹贯穿于人间地下。即使是给他高官大赏,并让官爵延及于他的子孙,也不足以表彰他松柏一样的壮志,也不足以表彰他的节义门庭。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把他编入杨门家谱,作朕的堂孙。”不久,授杨义臣为陕州刺史。<br>

=== 击破突厥 ===
* 杨义臣谨慎忠厚,长于骑马射箭,有将领之才,因此杨坚很器重他。
* 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杨义臣以行军总管身份,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马,出白道,与突厥军相遇,交战,大破突厥。
* 开皇二十年(600年),突厥又进犯边塞,雁门、马邑二地多受其害。杨义臣出兵击破突厥,突厥败逃塞外,杨义臣率兵追击,追到大斤山,与突厥相遇。当时,太平公史万岁率领军队也赶到了,杨义臣与史万岁合力出击,大败突厥兵。史万岁被杨素陷害致死,杨义臣的功劳竟不被著录。
* 仁寿初年(601年),授朔州总管,杨坚赐给他御用的甲胄。<br>

=== 大破钟葵 ===
*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离奇驾崩后,杨广即位,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反叛。当时,代州总管[[李景]]被汉王的部将[[乔钟葵]]包围,杨广下诏让杨义臣去救援他。
* 杨义臣率领骑兵、步兵二万,夜出井陉,快天亮时,已赶了几十里路。乔钟葵侦悉杨义臣人马少,于是全部上阵来抵抗杨义臣。乔钟葵的副将王拔,骁勇无敌,特善用矛肖,射他又射不中,他常带几个骑兵冲锋陷阵。杨义臣特担心他,于是招募能够抵挡王拔的人,车骑将军[[杨思恩]]请求与[[王拔]]交战。杨义臣见杨思恩气貌雄勇,对他说:“真是壮士!”赐给他一卮酒。杨思恩远远望见王拔站在阵后,就把酒斛往地上一丢,策马而赴敌。杨思恩冲了两次,都没有克敌制胜,杨义臣就又选十几个骑兵随他前去。杨思恩于是向前猛冲,杀了几个叛军,一直冲到王拔的军旗下。两人短兵交战,杨思恩从骑兵退后,被王拔所杀。王拔乘胜进军,杨义臣军退了十几里。杨义臣赎回杨思恩的尸体,放声痛哭,三军无不流泪。杨思恩的随从骑兵都被腰斩。
* 杨义臣因自己兵少,于是把军中的牛和驴子全部清出来,清了几千头,又令兵卒几百人,每人拿一个鼓,偷偷地把牛和驴子赶到山谷里,出其不意。吃了晚饭,杨义臣又与钟葵交战,两军刚交手,杨义臣就命令驱赶牛和驴子的疾速前进。一时间,战鼓震天,尘埃弥天,乔钟葵军不知究竟,还以为是伏兵大发,因此大大地溃败。杨义臣纵兵反击,大破乔钟葵。杨义臣因战功升任上大将军,赐缣采二千段,杂采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继而授他为相州刺史。<br>

=== 南征北战 ===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调杨义臣任宗正卿。不久,转任太仆卿。
大业五年(609年),杨义臣随杨广征讨吐谷浑。杨广令义臣驻军于琵琶峡,军营相连达八十里,南接元寿,北连段文振,把吐谷浑国主包围在覆袁州。
大业八年(612年),又随杨广征讨辽东,杨义臣率军直指肃慎道。到了鸭绿江,与乙支文德交战,义臣每次都当先锋,一天打了七次胜仗。后与各路军马都打了败仗,竟坐罪免职。不久复职。
大业九年(613年),杨广以杨义臣为副将,与大将军宇文述去进攻平壤。到了鸭绿江,碰上杨玄感作乱,班师回朝,代理赵郡太守。妖贼向海公聚众作乱,寇掠于扶风、安定两地之间,杨义臣奉圣旨扫平了他们。继而在大业十年(614年),随杨广再征讨辽东,杨义臣迁为左光禄大夫。
当时渤海人高士达、清河人张金称,都相聚为盗,已有几万之众,攻陷郡县。杨广派将军段达进讨,不能取胜。有诏让杨义臣率领从辽东回来的兵马几万去进剿。杨义臣大破高士达,斩了张金称。又收拾降兵,进入豆子赹,讨伐格谦,活捉了他。
此后,杨义臣游弋河北一带,随把战况和河北群贼蜂起的情况上书朝廷。朝中内史侍郎虞世基负责把各地上奏的表文呈送杨广,他知道杨广不愿听到各地盗乱情况的奏报,每当有这样的奏报,他总是掩饰真情,不实事求是地报告,只是对杨广说:“盗贼成不了气候,地方的官吏正在全力追剿,很快就会彻底剿除的。”并劝说皇帝不必忧心介意。当杨广接到杨义臣在河北收降数十万叛军的捷报后,不禁叹息说:“我原来没有听到盗贼发展到如此地步?贼势发展得这样快,杨义臣降贼这么多?”虞世基却仍然对杨广说:“盗贼都是小股势力,虽多但终不能成气候,不必担忧;杨义臣几尽剿除盗贼,长期在京城之外拥有重兵,很不合适,不得不防。”杨广竟以为然,随即下令追回杨义臣,并遣散他的士兵。杨义臣为此报憾忧愤,不得不回朝听命。

=== 任上去世 ===
* 不久后,张金称、高士达的余部全都归附窦建德,河北叛军复盛。回朝后,杨义臣因军功升任光禄大夫,不久拜授礼部尚书。不久,在官任上去世。

== 人物评价 ==
* 《[[隋书]]》:“杨谅干纪,史祥著独克之效,群盗侵扰,义臣致三捷之功,此皆名重当年,声流后叶者也。”<ref name=MY2/>
* [[窦建德]]:“历观隋将,善用兵者唯义臣耳。”<ref name=MY3/>
* [[叶适]]:“隋名将,自韩、贺、杨、史,外如[[崔仲方]]、于仲文、[[段文振]]等,亦足备驱使。及再伐辽,至于亡国杀身,而[[麦铁杖]]、杨义臣、[[陈稜]]、[[沈光]]之流,犹有可述。葢乘分裂并吞之后,隋虽统一,而天下未尝无变,其多将材,固应如此也。”

== 史书记载 ==
* 《隋书》《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唐史演义》有记载。

== 艺术欣赏 ==
* 程咬金让位给李密,要他杀了杨义臣
<div style="clear:center">
{{#iDisplay:page/f0831s6e7eu|750|430|qq}}
</div>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隋朝军政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