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林懷民
,無編輯摘要
二十歲時,林懷民,從政大法律系轉到新聞系一年,瘋狂寫小說。雖然他當時已向舞蹈家[[黃忠良]]等人學舞,但是在當時戒嚴的時代背景下,父母反對,因此不敢想朝舞蹈發展,將來以舞蹈為業。<ref name="rmaward">{{cite web| url=http://rmaward.asia/awardees/lin-hwai-min/ |title = Lin Hwai-min journalism,Literature and Creative Common Arts | language=en | publisher= 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 Foundation | accessdate=2018-12-22}}</ref>
===現代舞蹈啟蒙===
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國際作家研討會期間,林懷民尋找到在紐約的現代舞蹈先驅[[瑪莎·葛蘭姆]],並成為她學校的學生。<ref name="rmaward"/>林懷民修了現代舞課、編舞也大受好評,卻未決定走上舞蹈路,“那時沒有‘舞蹈家’這種稱呼”。台灣迎接他的已經夠光彩:他是眾所矚目的文學新銳,一回臺就成為政大最年輕的講師,教新聞和小說寫作。
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音樂舞蹈專修科系主任[[高棪]]聽聞林懷民種種,邀他到[[華岡藝校]]教舞,學生[[鄭淑姬]]等人的認真努力,讓他從此走不開舞蹈。<ref name="華夏"/>
===創辦雲門===
1973年,林懷民放棄可能成為美國職業舞者的機會,回到台灣創辦了[[雲門舞團]]。從此的45年,跳舞、編舞、送藝術下鄉,雲門舞集成了台灣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ref name="壹讀">{{cite news|url=https://read01.com/dENPRmO.html#.XBzwv1PRDyU| title = 他帶著一群年輕人,用身體徵服世界,耗時45年,終於在水泥地上種出了花 | language=zh | date=2018-10-14 | publisher =
壹讀 | accessdate=2018-12-21 }}</ref>
1973年林懷民剛回到台灣,現代舞蹈不為公眾所知悉。 林懷民將[[瑪莎·葛蘭姆]]現代舞蹈,與中國戲曲的熟悉的雜技和啞劇元素融合,編排了經典的中國色彩現代舞劇,並創作像Legacy這樣的原創作品,在這原創作品林以台灣傳統音樂為主題,描繪中國先驅者在台灣披荊斬棘的開墾。<ref name="rm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