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5
次編輯
變更
多茎委陵菜
,無編輯摘要
=='''形态特征'''==
<br>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花茎多而密集丛生,上升或铺散,长7-35厘米,常带暗红色,被白色长柔毛或短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4-6对稀达8对,间隔0.3-0.8厘米,连叶柄长3-10厘米,叶柄暗红色,被白色长柔毛,小叶片对生稀互生,无柄,椭圆形至倒卵形,上部小叶远比下部小叶大,长0.5-2厘米,宽0.3-0.8厘米,边缘羽伏深裂,裂片带形,排列较为整齐,顶端舌状,边缘平坦,或略微反卷,上面绿色,主脉侧脉微下陷,被稀疏伏生柔毛,稀脱落几无毛,下面被白色绒毛,脉上疏生白色长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状相似,惟小叶对数较少;基生叶托叶膜质,棕褐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全缘,卵形,顶端渐尖。聚伞花序多花,初开时密集,花后疏散;花直径0.8-1厘米,稀达1.3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副萼片狭披针形,顶端圆钝,比萼片短约一半;花瓣黄色, [[ 倒卵形 ]] 或近圆形,顶端微凹,比萼片稍长或长达1倍;花柱近顶生,圆柱形,基部膨大。瘦果卵球形有皱纹。花果期4-9月。[1]
=='''生长环境'''==
<br>生长于耕地边、沟谷阴处、向阳砾石山坡、草地及疏林下,海拔200-3800米。多裂委陵莱返青早,在青海一般4月初萌发,6月孕蕾,7月开花,8月底至9月初种子成熟。多裂委陵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海拔不高的东北、华北到青藏高原海拔4200m处都能适应。喜生长于山坡草地;在青藏高原喜生长在海拔3300-3600m的河滩、阳坡于旱草地、砂砾土壤或石缝间;在退化的沙化草原也有生长,阳坡平滩也有分布。耐瘠薄土壤、砂砾土壤,石缝中生长也良好。多裂委陵菜抗寒性较强,在-30-一36℃的低温下能安全越冬,幼苗在青藏高原早春气温突然降至一3oC左右,不受冻害;具有较强的抗早力,对水、温要求不严格,耐盐碱力强。多裂委陵莱具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在草甸、于早草原上,常以伴生种或常见种出现在各类草场上。在阳坡于早草原,常与针茅属(StiPa)为优势健群种的各类针茅组成的早生密丛型地石植物伴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潮湿的草甸上,常以伴生种出现在以高山嵩草、线叶嵩草、国穗蓼为优势种的草场上,这类草场盖度大,亩产鲜草 340-400kg左右。在滩地、阳坡常与旱生密丛性禾草为优势种的紫花针茅、西北针茅、短花针茅以及技发草等伴生,盖度不大,亩产鲜草100-125kg,返青早。[2]
=='''分布范围'''==
<br>产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 [[ 陕西 ]] 、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1]
=='''主要价值'''==
<br>多茎委陵菜植株矮小,能形成植丛,全株茎秆叶片质地柔软,无臭、无味、无刚毛、刺毛;叶片和花序占比例较大,耐践踏,耐牧。一般只能用作放牧利川。多茎委陵莱菜含营养成分,生育则的各个时期都含有较高的粗脂肪,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粗纤维含显低,易于消化.化学成分见表134。多茎委陵莱各个生育期各类家畜均喜采食,开花前期羊、牛最喜食,开花后期牛最喜食,羊喜食,马乐食;该草常年四季各类家畜都采食,秋季牛、羊食后能增膘。多茎委陵莱植株矮小,一般都伴生于各类草场,一般产量不高,与优势种伴生的草甸草原亩产青草100–175kg,干旱草原亩产青草40–60kg,半荒漠的芨芨草草场一般250kg左右,多茎委陵莱单种亩产青草20一30kg,即使形成小层片小群落亩产青草40一50kg。[2]
=='''医药作用'''==
全草,用于阿米巴痢疾。[3]地上全草可入药,具止血、杀虫、祛湿热之作用。<ref>[2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Rosaceae/Potentilla-multicaulis-Bge.htm 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ge.] ,植物通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