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戴顒
,→古文记载
宋国初建、元嘉中征,并不就。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顒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顒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顒服其野服,不改常度。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文帝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日:“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下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顒合《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br><br>
宋朝建国之初和元嘉年间戴颙被征召,都不就任。衡阳王刘义季镇守京口,长史张邵和戴颙是亲家,把他接来,住在黄鹄山。山北有大片竹林,旁边有僧人和道士居住的房屋,林边的山洞,风景优美,戴颙就生活在这条山涧里。刘义季很快就和他交上朋友,戴颙仍是一身普通百姓的装束,不改往常的仪度。戴颙为刘义季弹琴,都是经过改编的新曲子,他弹奏的清平侧三调《游弦》《广陵》《止息》等曲目,都和世人的奏法不同。宋太祖常常想去看他,曾对黄门侍郎[[张敷]]说:“我去东方视察时,当在戴公住的山上欢宴。”因戴颙爱好音乐,长年配给他一个正声乐队。戴颙把正声与《何尝》、《白鸽》二调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声调,称为清旷调。<br><br>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顒亦参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改,乃迎顒看之。顒日:“非面瘦,乃臂胛肥耳。”及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十八年卒,时年六十四,无子。景阳山成,顒已亡矣。上叹日:“恨不得使戴顒观之。”<br><br>
从汉代才开始有佛像,但造型不精,戴逵特别擅长塑佛像,戴颙也参与其事。宋世子在瓦官寺铸造了一座一丈六尺高的铜佛像,铸成以后,佛像的面部显得很瘦,铸造工人没有办法,于是把戴颙接来察看。戴颙说:“并不是面部瘦,而是肩臂太肥的缘故。”待把肩臂锉减以后,面部瘦的毛病随即消失了。对他的技艺,没有不佩服的。元嘉十八年,戴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他没有儿子。景阳山堆成以后,戴颙已经去世了,宋太祖感慨地说:“遗憾的是不能让戴颙看上一眼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