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士爺廟

增加 2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可能因為大士爺一般不供奉於廟中,民雄大士爺廟建築興修紀錄已不可考,僅略知可能創建乾隆嘉慶年間。明治39年(公元1906年),嘉義發生大地震。民雄受災嚴重,慶誠宮、開漳聖王廟、國姓爺與大士爺小廟皆遭震毀,大正12年(公元1923年)集合這幾間廟宇的殘構重建,合祀慶誠宮媽祖與開漳聖王、國姓爺等神明。昭和12年(公元1937年)廟宇完工時,因適逢皇民化政策中的宗教改革,壓抑臺灣傳統民間信仰,大士爺廟亦受到影響,遂將剛完工的新廟命名為慈濟寺,假借佛教廟宇之名以躲避日政府整肅。戰後歷經數次修繕,並於民國76年(公元1987年)改廟名為大士爺廟。
大士爺本身無神像,惟至農曆7月以紙糊大士爺奉於正殿。民國95年(公元2006年)信徒為求精神寄託與祭拜方便,經由廟方請示獲得神明同意後,著手雕刻大士爺神尊,並將其神尊安於大殿正位奉祀。<ref>[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70 大士爺廟,台灣教文化志圖-台灣宗教文化資產]</ref> 
民雄大士爺廟重建時使用明治38年(公元1905年)遭地震傾倒的慶誠宮和開彰聖王等廟所遺留下的石材及樑柱,保有如清嘉慶丁卯年(公元1807年)敕掛的「慶誠宮」古匾,清道光19年(公元1839年)的石爐,上刻有「開彰聖王」字樣,以及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的「開彰聖王建廟碑記」石碑1座。目前廟內年代最古老的構件為三川殿的石獅和後殿的柱珠,都是慶誠宮所屬舊物,為清嘉慶14年(公元1809年)所雕。
此外三川殿的木雕細緻且題材較為特殊,以判官審案及黑白無常等地獄圖像作為雕刻題材,內容呈現罪人遭挖心、刺喉、割舌、斷頭及炮柱等酷刑,造型生動兼有警世意味。另外三川門右側還豎立著二次大戰砲擊時,炸彈彈片插入樑的痕跡。<ref>[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70 大士爺廟,台灣教文化志圖-台灣宗教文化資產]</ref> 
*三川殿的木雕細緻且題材較為特殊,以判官審案及黑白無常等地獄圖像作為雕刻題材,造型生動兼有警世意味。
31,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