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柳浪闻莺

移除 28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林外莺声啼不尽,
   
画船何处又吹笙。
[[张岱]]的《西湖梦寻》中说道过柳洲亭: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诸郡,时岁丰稔,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名。门以左,孙东瀛建问水亭。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堤之东尽为三义庙。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之别墅。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商等轩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各家园亭,鳞集于此。过此,则孝廉黄元辰之池上轩、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园,比闾皆是。今当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砾齐肩,  蓬蒿满目。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
其中的“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之句,应是指靠近西湖岸边的闹市区,这一带也是今天的河坊街。不过所说的三义庙却无从考证,应和刘、关、张有关了。但下面张杰的《柳洲亭》中“谁为鸿濛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所说的涌金门即在柳浪闻莺之东应是正确的。此亭早已不见了踪迹,靠近水岸也立有一小亭,亭中有御制石碑,上书"柳浪闻莺"四个大字,2010年再去探访西湖的时候,却不知道移到何处去了。
[[张杰]]《柳洲亭》诗:
  
谁为鸿濛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
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
  
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
  
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赵汝愚《丰乐楼柳梢青》词: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王思任]]《问水亭》诗:
  
我来一清步,犹未拾寒烟。
  
灯外兼星外,沙边更槛边。
  
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
  
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
早春三月,
  
轻柔的风拂过八百里的钱塘,
  
带来了南国温暖的气息,
  
融化了湖面上晶莹的冰晶。
  
早春三月,
  
西子的水面荡开了柔柔的波,
  
将一湖的玉液揉搓成褶皱的绸,
  
推向钱王的府邸拍打着斑驳的基石。
  
早春三月,
岸上的伸吐出了毳毳的新绿,
 
把平坦的滩涂幻成荣荣的褥,
  
延续到巍峨的吴山的脚下。
  
早春三月,
  
岸边的堤柳吐出了明黄的嫩丫,
  
将一头的青丝散成慵懒蓬松的披发,
  
飘曳着淡装少女涩涩的情思。
  
早春三月,
  
堤上的桃树绽开了羞涩的笑容,
  
花团锦簇地怒放着嫣红的花蕾,
  
醉卧在水光潋滟的青石上。
  
早春三月,
繁茂的樱枝敞开了青涩的胸怀,
  
将一树的籽玉雕成缤纷的素蝶,
  
煽动着柔弱的翅漫舞在水榭楼阁间。
早春的三月,
  
翠绿的莺鸟放开了婉转的歌喉,
  
颂扬着暖融明媚的春光,
  
穿梭在柳帘花丛的眸光中。
  
舒缓的轻音乐从钱王祠中传出,
  
带着远古质朴的韵律,
  
缠绕在青灰色的殿阁楼宇,
  
给人们已无尽的瑕思冥想。
  
伴随着清扬悠韵的旋律,
在青石板搭砌的水坞上,
  
舞动着的是舒缓流畅的脚步;
  
在垂绦飘丝的柳荫下,
  
挑动着的是青光寒影的剑风;
  
在桃红樱素的花丛中,
  
热吻着的是那依依恋人,
  
香了一湖的春光。
  
杭州西湖·柳浪闻莺
  
就像英格兰风情
14,5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