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97
次編輯
變更
孙东怀
,無編輯摘要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孙东怀.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cc4c8488a76898c6.jpg view?q=%E5%AD%99%E4%B8%9C%E6%80%80&src=tab_www&correct=%E5%AD%99%E4%B8%9C%E6%80%80&ancestor=list&cmsid=e67027b829cd7dbad333d9ef359ce035&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adstar=0&clw=282#id=bb75ee6baeb773587ecb6f97bfebce6b&currsn=0&ps=15&pc=15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haosou.com/doc/77272439265614-80013389599304.html 图片来 源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生日期 = 1962年9月20日生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ev:youku| 优酷id }}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Category:科学家]]
==人物简介==
孙东怀,男,汉族,1962年9月生,[[陕西]][[岐山]]人。博士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自然地理学学科带头人。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西北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4年9-1998年7月,在[[西安]]黄土室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200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85年7月-199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室工作, 1995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0年4月被聘为研究员。其中1990年11月-1992年1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磁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工作。1997年2月-1997年7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工作。2000年6月-200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今,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以我国西北地区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和独特的粉尘、黄土和红粘土等记录为研究对象,围绕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记录、晚第三纪红粘土序列的年代和古气候记录、末次冰期旋回季风气候的空间格局演变、西风环流记录和时间演化、黄土高原现代大气粉尘过程以及地磁场极性倒转过程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国际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同时以我国南海珊瑚为研究对象,探讨亚洲季风演变特征与过程。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9篇,第一作者SCI论文被SCI刊物他人引用309次。
孙东怀,男,1962年9月20日生,陕西省岐山县人。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自然地理学学科带头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1985年7月-199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1986年被聘为研究实习员,1995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0年4月被聘为研究员。其中:1990年11月-1992年1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磁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黄土记录的地磁场极性转换过程研究。1992年1月回国。1997年2月-1997年7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行"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合作研究工作。2000年6月-200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室工作,主要从事季风变迁中的海陆相互作用与全球变化研究。2001年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今,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
通过风尘序列的古地磁年代学和气候记录研究,对季风气候在百万年至万年尺度的变率和机制研究方面作了创新性的工作。发现了地磁极性转换的多次性特征;重建了末次冰期旋回风尘区夏季风空间格局演化;确定了了主体黄土高原风尘开始的年代约为7.2-7.6Ma,并重建了晚新生代风尘记录的东亚季风变迁历史;发现了黄土粒度由低空季风环流搬运的粗粒组分和高空西风气流搬运的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并重建了晚新生代中国北方季风和西风环流的演化趋势和在冰期旋回中的空间特征;揭示了南海珊瑚氧同位素在季节、年际和年代际三个时间尺度的变化与季风气候的联系,用化石珊瑚重建了中全新世季风的季节性和年际变率。申请人共发表论文59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4篇,第一作者论文被SCI刊物他人引用160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新生代西北内陆风尘序列的年代和古环境记录研究,为中国内陆干旱化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提供证据。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西北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学士学位。1994年9-1998年7月,在西安黄土室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磁性地层与古气候记录",论文获200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985年7月-199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1986年被聘为研究实习员,1995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0年4月被聘为研究员。其中:1990年11月-1992年1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磁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黄土记录的地磁场极性转换过程研究。1992年1月回国。1997年2月-1997年7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行"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合作研究工作。2000年6月-200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室工作,主要从事季风变迁中的海陆相互作用与全球变化研究。2001年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今,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系工作。
在读研究生发表论文或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近两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及就业情况:
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1997-2001年,主持科学院95重大项目"东亚季风的变迁与变率"三级专题"高分辨率风尘记录的地磁极性转换行为"。2000-2002年,主持国家科委攀登项目"东亚古季风变迁"三级专题"黄土高原西部风成红粘土的磁性地层"。主持中科院南海所知识创新项目"南海季风事件与机制"。1998-2002年,主持国家基金委"九.五"重大项目"中国季风区古环境演变机制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二级课题"最近25万年黄土高原季风气候空间格局的演变"。2000-200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土中西风环流信息与冬季风环流信息的分离"。2003-200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用珊瑚记录研究全新世季风气候的季节性与年际变率"。2003-200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最近50年大气CO2变化对南海北部珊瑚的影响"等项目,总经费200多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孙东怀等,2010-2014,"西北干旱区环境演变的地质过程与动力机制" (国家973项目"晚新生代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耦合系统演变的动力学机制"之第一课题),批准号:2010CB833401
1) Sun Donghuai, Bloemendal Jan, Yi Zhiyu, Zhu Yanhu, Wang Xin, Zhang Yuebao, Li Zaijun, Wang Fei, Han Fei and Zhang Yan, Palaeomagnetic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study of two parallel sections of late Cenozoic strata in the central Taklimakan Deser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ertification of the Tarim Basi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In Press, Accepted Manu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