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占里村

增加 10,44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2AB.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30/c5a433fca45d449ea5ce86b53ec25eea.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26833297_645312 图片来自惠州微生活网] ]]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坐落在群山怀抱中,面积不足16平方公里,这里不但环境优美,更保留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占里村平均海拔380米。村中150余户768人,居民以吴姓居多。主产水稻,兼产小米、[[包谷]]、薯类等。占里村因一项令世人惊叹的“[[零纪录]]”而名扬海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从1952年到2000年的48年里,占里村的人口只增长了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常低,几近于零。<ref>[https://www.sohu.com/a/114419568_123187 到侗族占里村探秘,从江故事中小住【十一特辑】] </ref>
中文名称 : 占里村
别 名 : 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坐落在群山怀抱中,面积不足16平方公里,这里不但环境优美,更保留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占里村平均海拔380米。村中150余户768人,居民以吴姓居多。主产水稻,兼产小米、[[包谷]]、薯 行政区 等。占里村因一项令世人惊叹的“[[零纪录]]”而名扬海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从1952年到2000年的48年里,占里 别 : 行政 的人口只增长了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常低,几近于零。
中文名称 占里村 别 名 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行政区类别 行政村 所属地区 : 贵州黔东南 政府驻地 高增村 电话区号 0855 邮政区码 5574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面 积 18平方公里 人 口 791人 方 言 侗语 著名景点 占里鼓楼 占里风雨桥 占里博物馆 机 场 黎平机场 凯里黄平机场 火车站从江站 车牌代码 贵H 村民小组 8个 户 数 168户 平均海拔 380m
政府驻地 : 高增村
<ref>[https电话区号 : 0855  邮政区码 : 557400  地理位置 ://www.sohu.com/a/114419568_123187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面 积 : 18平方公里  人 口 : 791人  方 言 :  著名景点 : 占里鼓楼 占里风雨桥 占里博物馆  机 场 : 黎平机场 凯里黄平机场  火车站 : 从江站  车牌代码 : 贵H  村民小组 : 8个  户 数 : 168户  平均海拔 : 380m ==历史沿革== [[占里村]]坐落在深山密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 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占里的祖先为躲避战乱,1368年从江苏逃难,长途跋涉后,经广西[[梧州]]最终定居此地的, 占里村 探秘 的得名就来源于其祖先“吴占”和“吴里”。由于地理环境好,祖先们在这里定居以后,开垦了很多土地,生活过得十分富裕,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 占里侗寨,全部为吴姓侗族,寨中有[[鼓楼]]一座。2005年以前不通公路,寨种人很少外出。占里人性格温和,对外来人友善,逐渐开发旅游 将来也会成为侗族的[[旅游胜地]]。 ==地理位置==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 从江 故事 县高增乡,距县城约25公里。 ==民居建筑== 村寨位于[[占里]]山的河谷 ,柳江河由北而南从村寨西边流过,在河流左岸与山峦之间,有一块比较平缓的坡地,寨子就修建在这块临河的坡地上。村寨以滨河道路作为村寨南北交通干道,从该干道引出东西向道路为支路,将村寨分为几个区域,再从这些东西向支路引出若干平行于河滨干道的南北向 路,村民 房就面临这些小路层层修建。在该村寨东侧突出伸入村寨的山嘴陡坡上,是该寨的萨坛。村寨唯一的鼓楼位于村寨偏北的两个组团的民居之间,修建于水塘群中。民居建筑以鼓楼为核心,向四周层层展开。这些民居有单家独户和群体组合两种形式,以单家独户居多。顺着临河石板主干道内侧,依次排列着排架式禾晾,其内就是村民住房和仓房。 [[占里萨坛]]始建于落寨之初,坛坐东向西,以石围砌而成直径1.8米圆圈,中填泥土呈锥形;坛周围地面铺设青石板,四周设土石夯筑的围墙,围墙西北面设木质门楼供进出祭拜。占里鼓楼的始建年代不详,楼平面呈正六边形,立面为十三层密檐单层攒尖顶,通高18米,楼上置牛皮木鼓一个。村寨东侧建有风雨亭,亭的始建年代不详,形制为青瓦悬山顶穿斗木结构廊桥式建筑。村里还有两口古井,都用青石作悬山顶的屋形,其中村中的榕树古井“七两井”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婚姻习俗== ===规定=== 建寨700多年来,代代流传下来的寨规森严地写着:不许外娶、不许外嫁,以保守换花草的秘密。占里村的祖先吴公力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于是便召集村民聚集于寨中的鼓楼进行商议,订立了一条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在占里村,只有正月初五和初六的日子才能举行订婚仪式,而婚礼则只能在农历二月 六日或十二月二十六日才能举行,其他日子都不允许结婚。“一棵树上一窝雀,多一窝就挨饿”、“崽多了无田种,娶不了媳妇;女多了无银两,嫁不出姑娘”、“人会生崽,地不会生崽”……如今,在占里村流行着许多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歌词,意义深刻。 特殊的环境,形成了侗寨特有的生育密码,占里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一般在十八九岁就可以开始谈恋爱。但占里村同时又遵循着晚婚晚育的习俗,因此姑娘们大都在23岁以后才结婚。在占里人看来,结婚晚就老得晚,早要孩子就意味着会早当老人,寿命也就短了。正是这种淳朴的生命观使占里的青年不愿意过早的结婚,而生育期的缩短,客观上降低了妇女的终身生育率。 除此之外,占里村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使得村里的青年即使早婚也不会早育。在占里村,男女结婚后,新娘会仍住在娘家——“不落夫家”。农忙时,男女可以到对方家里帮忙干活——“夫妻互助”,待姑娘年纪稍大一些——二十七八岁时,才会住到夫家去。除了对结婚严格限制外,占里人对离婚者还会进行严厉的惩罚,对提出离婚者要上缴“稻谷300斤、白酒50斤、肉100斤”,而这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会用来充公。之后,提出离婚者,不得继续留在村里生活。 ===继承=== 在占里村,还有 条规定很 辑】别:女儿继承棉花地,儿子继承稻田。此外,父母还要给女儿一份“姑娘田”,谁家若不给女儿“姑娘田”,不仅会遭人取笑,还会被男方退婚。在老人的财产继承上,山林、菜园实行男女对半分成,房基、家畜归儿子,而金银首饰、布匹让女儿带到夫家。因此在占里村,中国的传统“重男轻女”观念并不存在,而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人口=== 1952年开始截至2000年,整整48年里,占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几近为零。1952年,侗寨占里有168户人家,人口总数为729人。2000年,有154户人家,而人口总数则有739人。在一个农业社会中,这种古典的人口思维起到了效果:占里村比全县人均稻田面积高出一倍多,高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 ==生活状态== 占里虽然地处边远,但朴素、先进的人口意识却厚厚地回报了他们,这里群众的生活可以说丰衣足食、富足安康,人均耕地面积1.3亩,比全县人均稻田面积高出一倍多,高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人均占有粮食大大高于全县人均水平,家禽饲养量也居全县前列。 2000年8月,国家计生委科技司副司长肖绍博专程到占里进行了考察。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了专题片《大山深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及台湾《汉声》杂志都作了专题报道。 '''中央电视台7频道农业报道''' 近日,中央电视台7频道农业·军事频道《[[农广天地]]》栏目据组深入从江县占里村拍摄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系统种[[养殖]]”为主题纪录片,向全国观众展现黔东南神秘占里纯朴侗寨传统农耕文化。 占里“[[稻鱼鸭] </ref> ]”复合系统种养殖,是以鸭食虫、以鱼食草、用鸭鱼粪做肥料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2011年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央视]]拍摄内容,主要从鱼苗繁殖、稻田翻耕、放鱼、打鱼窝、田间管理等过程,全面展示复合系统种养殖的生态循环。  ==占里人口文化园== 经过6个多月的资料收集、设计、制作,占里人口文化园于2014年国庆落成并向游人开放。 据悉,该园以占里侗族的祖源寻根、人口先声、立石盟誓、生命奇迹、金玉良言等五大版块为主要内容,立体表现了600多年来占里人口文化的魅力,该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耗资42万元。园内的雕塑、浮雕,金玉良言牌匾相互融合,诠释了占里独特人口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游人宾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的熏陶,人口文化园的建成也成为从江县开展人口文化教育的旅游胜地。  ==媒体炒作== 关于媒体报道的在占里侗寨,几乎98%的家庭的孩子只是一男一女,很少有双男双女的现象。这里面有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隐藏在里面,那就是用一种叫做“换花草”的草药来平衡胎儿的性别。 在整个侗寨占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换花草”的庐山面目,能有资格知道的也就只有一人,这个人被寨里人称为“药师”。并且“药师”通常都是传女不传男的。据有关资料记载,这种现象是自占里人迁来此地时开始的。当女人生完第一个小孩后,倘若第一个生的是男孩的,那么“换花草”就会让她的第二胎怀上一个女的;倘若是女的,则第二也就必定会怀个男孩。换花草据说是一种藤状的植物,但根部却不相同。 关于换花草能够决定生男生女并未获得专家学者的认同。 由生存危机催生的朴素的生育观,使占里的生育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换花草”毫无疑问成了专家学者(或许是商人)垂涎不已的诱惑物。笔者到占里时,听说有日本和台湾“学者”分别在占里考察了一两年,也没把秘而不宣的药方搞到手 。 据悉,占里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24公里,距县城16公里,全村现有1个自然寨,186户8个村民小组829人,这里自古以来造就了先进的生育文化,自觉做到人与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建国以来“治安案件为零”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的两项纪录,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占里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是从江县唯一一个被列入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也是该县下一步倾力打造的“[[七星侗寨]]”之一。 据介绍,该县抓住占里村列入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寨的机遇,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示范引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民俗体验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相结合,采取逐级申报、逐年推进、三级联创的办法,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同时,为了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占里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了创建工作经费,配备相关硬件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加快实施村庄整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2015年12月底顺利通过省州验收。
==视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14/1c8203def26c4768be599eee29329ad9_th.jpeg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7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