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明堅 (1543 '''({{bd|1543 年 -1607 ||1607 年5月11日 |catIdx=L羅}} ),原名 ''' 米凱萊 · • 魯吉 里 裏''' ( 義大利語:Michele {{lang-it|Michele Ruggieri }} ),字 復 '''複 初 ''' , [[ 天主教 ]][[ 耶穌會 ]] 義大利籍傳教士、法學家、漢學家。是 [[ 明朝 ]] 以來第一個進入 [[ 中國大陸 ]] 的西方傳教士,也是歐洲 [[ 漢學 ]] 的奠基人,與 [[ 利瑪竇 ]] 是 [[ 同工 ]] 。在所著《聖教實錄》中首先使用天主一詞 。 ==生平==羅明堅1543年出生於[[那不勒斯王國]](今屬[[義大利]])[[史皮納左拉]],具[[民法]]和[[教會法 (天主教會)|天主教法律]]兩個法學博士學位,並任職於那不勒斯宮廷。1572年29歲時,在羅馬加入[[耶穌會]],並報名自願參與東方傳教工作,為此他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完成了[[哲學]]和[[神學]]課程。 1578年3月他離開歐洲,由[[葡萄牙]][[里斯本]]乘船前往亞洲,同年9月抵達[[印度]][[果亞]],1579年7月抵達[[澳門]],他遵守耶穌會遠東巡視員[[范禮安]]神父的指示努力學習中文,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中文詞彙,在學習過程中,他著手編撰了第一部《[[葡漢辭典]]》。1580年12月,跟隨葡萄牙商人首次進入[[廣州]],結識了廣州的[[海道副使]]和廣東總兵。1582年12月,應[[兩廣總督]][[陳瑞]]和肇慶[[知府]][[王泮 (萬曆進士)|王泮]]的邀請,羅明堅帶領利瑪竇、[[巴範濟]]抵達當年兩廣總督的所在地[[廣東]][[肇慶]],並在當地建立傳播天主教的 "[[僊花寺]]"。1585年11月,曾與[[麥安東]]跟隨王泮前往[[江西]]、[[浙江]][[紹興]]等地考察;1587年曾往[[廣西]]、[[湖廣]]考察。1588年,羅明堅帶備擬好的國書中文雕版,由澳門前赴羅馬,計劃請求教宗派遣使節覲見大明國主,要求批准在中國傳教。 1589年羅明堅乘船返抵[[里斯本]],受到熱烈歡迎。但他回到羅馬不久,正逢[[教宗]]西斯篤五世逝世,因此,羅明堅未能完成使命及再度重返中國。他在歐洲的晚年期間,完成了幾項重要工作:將中國典籍《[[四書]]》中的《[[大學 (經傳)|大學]]》翻譯成拉丁文;又著手繪製《中國地圖集》,將中國的文化和地理知識介紹到歐洲,對促進歐洲對中國的瞭解,具有深遠影響。1607年5月11日卒於義大利[[薩萊諾]]。 ==學術貢獻==羅明堅神父認為借用書籍在華講聖教是一條捷徑。萬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底,羅明堅神父便已把他撰著的《[[天主實錄]]》重校畢。以後又請利瑪竇和在肇慶府住的一位福建儒士鄭郢潤飾。至萬曆十二年(一五八四)舊曆八月十八日,序文方才寫好,同年十一月杪全書方才印刷完畢。這本書共計印刻一千二百冊。這是在華天主教的第一冊中文教理書籍。不久這本書又刻印第二版,題名《[[天主聖教實錄]]》。它不僅流傳於中國,而且還遠及菲律賓、安南、日本等處,並且它的樣本還遠達歐洲。 《[[天主實錄]]》是一部護教的道理書,是準備外教讀者接近基督真光,棄絕在華流行的幾種迷信,認識顯明的真理,進而歸依聖教。書中對於降生、受難、聖體等應信的道理沒有仔細講解。七件聖事(聖洗除外)和聖三的道理都沒有提及。天主教的聖統和羅馬教宗,並反對我國傳統經書及社會道德的文字書中都付闕如。總之這是一本適應國學人士的護教書。讀後使人感到它的內容和我國的中庸思想很是吻合,使人能判別善惡,彷佛撥雲霧而見青天。這年(一五八四)年底,利瑪賽也出版一本提名《[[畸人十規]]》的教義書。 最早把西洋鐘錶帶到中國,而第一個傳入中國的大型鐘是在1583年作為禮物,經過澳門由羅明堅等人送給當時的兩廣總督[[陳瑞]]。 首次將西方油畫攜入中國內地。當時地方官員在檢查羅明堅所攜帶的物品時,發現了一些“筆致精細的彩繪聖像畫”。[[胡光華]]認為,“筆致精細”正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油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特徵,這些“彩繪聖像畫”應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方宗教油畫。 16世紀一些在中國傳教的西方教士首先接觸到[[朱熹]]的著作。最早翻譯朱熹著作的是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他首次將《[[四書]]》譯成[[拉丁文]],並將朱熹理學介紹到了[[歐洲]]。在[[德國]]、[[美國]]等國家的一些著名的大學,都開設有研讀[[朱熹]]理學博士學位的研究院。[[朱熹]]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是武夷山區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因素。 中國最早的一本《[[葡漢字典]]》就是由義大利籍耶穌會士羅明堅(Michel Ruggieri,1543-1607)在澳編寫,他還用拉丁字母編訂了中文拼音,其核心內容一直引用至今;第一本漢語語法書也是由來澳的一位西班牙傳教士編寫。事實上外國人認識與學習漢語的歷史資料在澳門也非常豐富,亟待中外學者的開發和研究。 ==成就==18世紀的歐洲,被稱為“理性”的時代,一些偉大的思想家們要用理性的權威代替對上帝的崇拜,他們發揚反神學的精神,反對傳統的舊宗教文化。正在這時,在華傳教士們把中國的儒家學說介紹到了歐洲。[[利馬竇]]等人本想依據儒學經典說明中國的孔子學說與基督教教義是一致的;而其反對者龍華民等人嚴厲指責利馬竇等人竟然把儒學中實際是指自然的“天”等同於基督教的“上帝”,並一再論證孔子哲學是無神論。羅馬教會則乾脆把[[中國]]的儒學宣佈為“異端邪說”。當時正是這種“異端”的儒學受到了[[歐洲]]進步人士,如著名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等人的熱烈歡迎,並且成為他們反對神學、攻擊教會的精神武器。 關於中國的宋明理學,在傳教士羅明堅的《[[天主聖教實錄]]》和利馬竇的《[[天主實義]]》中都是作為唯物主義流毒加以批判的,在龍華民等人的著作中更是將其論證為無神論。羅馬教會當然把宋明理學也視為“異端邪說”。於是,作為“異端”的朱子學說,也如孔子學說那樣,受到了歐洲啟蒙思想家的重視和歡迎,同樣成為宣揚無神論新潮的精神武器。狄德羅在其主編的《[[百科全書]]》中,親自撰寫了“中國哲學”條目,是一篇講述從春秋戰國到明朝末年的中國哲學簡史的釋文,其中就有對於宋明理學的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