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产后风

增加 5,78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产后风</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产后风</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英文名称''' :

'''就诊科室''' :

'''多发群体''' :

'''发病部位'''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 :
|}
{{medical}}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称为“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又称为“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症”、“产后痛风”。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的类似症状。

==病因==
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所致。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

===血虚===
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虚损未复,阴虚亏虚,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致使肢体酸楚、麻木、疼痛。

===风寒===
产后百脉空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稽留关节、肢体,使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而痛。

===血瘀===
产后余血未净,流滞经脉,或因难产手术,伤气动血,或因感受寒热,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

===肾虚===
素体肾虚,复因产伤动肾气,耗伤精血,腰为肾之府,膝属肾,足跟为肾经所过,肾之精气血亏虚,失于濡养,故腰膝疼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
西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或血栓性静脉炎引起。

==临床表现==
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恶风,关节活动不利,甚者关节肿胀。本病多突发,常见于冬春严寒季节分娩者。

==检查==
===查体===
关节活动不利,或关节肿胀。病久不愈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辅助检查===
此病多不伴有器质性疾病,辅助检查抗“O”、血沉均正常。也可进一步做血气分析、血钙、类风湿因子、X线摄片等。

==诊断==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褥期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居住环境潮湿阴冷等,突然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恶风,关节活动不利,甚者关节肿胀等症状即可诊断为“产后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痹证]]===
产后风的外感风寒型与痹证的发病机制相近,临床表现也类似,病位都在肢体关节。但产后风只发生在产褥期,与产褥生理有关,痹证则任何时候均可发病。若产后身痛日久不愈,迁延至产褥期后,则不属本病,当属痹证论治。

===[[痿证]]===
二者病位均在肢体关节,但产后风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为特点,有时亦兼有麻木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而痿证则以肢体痿弱不用、肌肉瘦削为特点,肢体关节一般不痛。

==治疗==
中医以疼痛部位、性质为主要依据,结合伴发症及舌脉辨证论治。

===[[血虚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等)。

===[[外感风寒证]]===
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疼痛剧烈,宛如针刺,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遇热则舒,伴恶寒畏风,舌苔薄白,脉濡细,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当归、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芍药、甘草等)。

===[[血瘀证]]===
肢体关节疼痛较重,痛有定处,麻木、发硬、重着,屈伸不利,伴恶露量少,舌暗、苔白,脉弦涩,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羌活、地龙、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香附、益母草、牛膝、五灵脂、蒲黄等)。

===[[肾虚证]]===
产后腰酸,足跟疼痛,伴头晕耳鸣,舌淡暗,脉沉细弦,方用养荣壮肾汤加减(当归、川芎、独活、肉桂、川断、杜仲、桑寄生、防风、生姜、秦艽、熟地等)。

==预后==
本病多为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褥期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居住环境潮湿阴冷等引起,若能及时治疗,调摄得当,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较好。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正气愈虚,经脉气血瘀阻愈甚,虚实夹杂。可致关节肿胀不消,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可致痿痹残疾。

==预防==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注意产褥期护理,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学术论文==
*李志铭. 产后风(痹)防治探讨. 《 CNKI;WanFang 》 , 2009
*宫润莲,王智凤. 耳穴压丸治疗产后风的疗效观察. 《 CNKI 》 , 2012
*雷普登,雷蕊娥.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风痹. 《 陕西中医 》 , 2004
*许闺臣,伍炳彩.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产后风经验. 《 江西中医药 》 , 2013
*唐延秀,杨卉,张中华. 藏药浴治疗16例产后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 2012

==文献来源==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Category: 360 生物科學總論]]
[[Category:415 西医学]]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