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小鳳

移除 4,7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 徐小鳳.jpg |thumb|300px| 徐小鳳.jpg <br> [https://www.geinou-research555.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5aceca104c07c152976505434bc84005.jpg 原圖鏈接] ]]
 '''徐小鳳'''('''{{lang|en|Paula Tsui}}''',{{bd|1949年|1月1日|catIdx=T徐}}<ref>[http://www.paulatsui.com/profile/index.htm]</ref>) ,原名'''徐鄖書''',在華人地區極具影響力的[[香港]]殿堂級歌手,人稱「'''小鳳姐'''」,六十年代中獲得「香港之鶯歌唱比賽」冠軍從而開展歌唱事業,憑藉低沉磁性聲線縱橫樂壇超過四十年。
==生平==
===早年生活===
徐小鳳父親為湖北人郧县人,母親為湖南人,故從小一家愛吃辣<REF>《待人真誠的徐小鳳 今仍喜歡吃辣椒》,百花周刊,1980年8月17日 。</REF> 。家中排行最大,有三弟二妹,幼年從[[中國大陸]]來香港定居。童年先後就讀[[佛教慈航小學]]及[[佛教慈航中學|中學]],小學時考第一。<ref name="[http://www.paulatsui.com/profile/index.htm]">同項參考</ref> 徐小鳳在離開學校之後﹐便到父親經營的理髮店裡幫手。 <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70/n7406_001.htm]</ref>
===歌唱事業===
====1965至1978年:初啼之鶯====
1965年12月23日,徐小鳳參加了一項由[[天天日報]]及[[南國實驗劇團]]聯合兩家公司舉辦的[[香港之鶯歌唱比賽]],結果與她一同報名、積極力爭出線的兩個同學落選了,徐小鳳卻無心插柳,並未有學過唱歌,只是無師自通就憑一曲[[白光]]的《[[戀之火]]》擊敗了二千名參賽者登上了冠軍寶座,故徐小鳳出道時有「小白光」之稱號 。不過這個榮銜沒有即時為徐小鳳帶來特別的際遇,因為父母一直認為歌手需拋頭露面,反對她從事歌唱事業。後來,她成功說服父母,在[[旺角]]的[[花都夜總會|花都]]、[[國際夜總會|國際]]、[[尖沙咀]]的[[首都夜總會]]以及[[海城夜總會]]都曾駐唱幫補家計。<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80/n8902_003.htm]</ref>
徐小鳳在1969年得了名指揮[[文就波]]的提攜,灌錄第一張唱片,正式加入樂壇。當時由[[吉隆坡]]的[[南國唱片廠]]錄製,徐小鳳用了兩天時間灌錄了12首歌曲,分成《牆》《秋夜》《戀之火》三張細碟出版,錄音簡陋,只用單聲軌,連樂譜也沒有 。<ref name="ref name="[http://www.paulatsui.com/profile/index.htm]">同項參考</ref>從低做起的徐小鳳在那時期已在夜總會甚具名氣,有傳一場能獲取十萬酬勞。不過夜總會的日子亦相當辛勞,徐小鳳曾言在當年到夜總會作首次獻唱前,苦練了五百首歌才敢上場獻唱。在那段日子每晚由8時唱至凌晨4時,沿着香港的彌敦道,一路從旺角唱到尖沙咀,最高紀錄是下午2點唱到第二天凌晨4點,一天跑了13個場子。久而久之歷煉出爐火純青的歌喉,初啼之鶯亦漸成人中鳳凰 。值得一提是早於1973年,徐小鳳便到英國倫敦登台,是香港時代曲歌手的第一人,可見她在當時已甚得重視。在1975年,徐小鳳據說已是走場最多、身價最高、收入最好的一位本地女歌手。<ref> [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70/n7511_002.htm]</ref>
回說唱片方面,在70年代前期,徐小鳳先後隸屬[[文志唱片]]和[[永恆唱片]]兩間公司,期間主要是翻唱國語流行曲,例如《淚的小花》、《情人的眼淚》、《我要你的愛》、《午夜吉他》、《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愛情的代價》等,直到1978年的《大亨》([[顧嘉輝]]曲),方有為大眾熟悉而又屬於自己的歌。在這基礎階段,徐共出了超過廿張唱片;雖然是翻唱別人的作品,但一直受大眾歡迎, 其中在離開[[永恆唱片]]前的兩張大碟《功夫舞 <big>.</big> 梅花》及 《猛龍特警隊》更是當年六張獲頒白金唱片的其中兩張。<ref> [http://www.ifpihk.org/zh/gold-disc-award-presented/1978]</ref>
====1978至1981年:成功之路====
徐小鳳其後轉投[[新力唱片]],首張大碟《風雨同路》短時間內便售出超過二十萬張。<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70/n7908_001.htm]</ref> 此階段的徐小鳳不再唱口水歌,其事業提升到更高層次,是其歌唱生涯的另一個里程碑。在其六張大碟(包括離開後才發行的一張)中,歌曲以改編日本或歐美的[[流行曲]]為主,包括《風雨同路》、《人生滿希望》、《夜風中》、《人似浪花》、《黃沙萬里》等,也偶有本地創作如《漫天風雨》及《[[風的季節]]》(同為[[李雅桑]]曲)。這都是徐小鳳的成功之作,而其中兩首首本名曲——《無奈》及《風的季節》,皆出自離開新力前的最後一張大碟《新曲與精選》。
====1982至1992年:金光燦爛====
徐小鳳翌年改投[[康藝成音]]。期間徐小鳳一度與近乎壟斷電視音樂節目的香港[[無綫電視]]鬧得不愉快,因此雙方停止合作。<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80/n8407_001.htm]</ref> 失去了電視的宣傳並沒有把徐小鳳打沉,順著新力兩首流行作品的氣勢,徐小鳳憑《隨想曲》([[顧嘉輝]]曲)獲得[[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獎,並為最高票數獲獎,奠定了徐小鳳在歌壇的不倒地位。其後在1985年的演唱會創下10場紀錄,進一步確認徐小鳳的殿堂地位。不計精選唱片,康藝成音為徐出版了三張原創唱片、兩張演唱會現場錄音及一張重唱國語經典老歌的唱片,後者銷量也達[[白金唱片|白金]],在當時以原創為主流的樂壇,可反映徐受歡迎的程度。除《隨想曲》外,期間成功的作品包括本地創作的《星光的背影》([[林子祥]]曲)、《情比雨絲》([[顧嘉輝]]曲)、《順流逆流》([[蔡國權]]曲),和改編日本樂曲的《星星問》、《風裏的呼喚》。
1986年,徐小鳳加盟[[寶麗金]]。首張大碟《每一步》至為成功,除同名的改編歌外,歌曲還包括後來分別成為無線劇集《[[流氓大亨]]》主題曲及插曲的《[[城市足印]]》([[林敏怡]]曲)和《[[婚紗背後]]》([[徐日勤]]曲),後者成為徐的首本名曲。在此期間,其他為人熟悉的歌曲有本地創作的《冬》([[蔡國權]]曲)、《誰又欠了誰》([[鍾肇峰]]曲)、《一縷情絲》([[劉以達]]曲)及《雙城記》([[王傑]]曲),還有改編的《流下眼淚前》和《夢飛行》。1989年,徐小鳳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和心戀。不計精選唱片,徐小鳳在寶麗金出了九張原創唱片、兩張演唱會現場錄音及一張重唱國語經典老歌的唱片,而1991年的《文明淚》為徐小鳳灌錄的最後一張唱片。
====1993年之後:淡泊樂壇====
在1992年的演唱會後,徐小鳳在工作上趨向低調,但還間中露面,參與幕前演出,包括為香港的亞洲電視拍特輯。然而在1995年的15場個唱後,則差不多退隱樂壇,僅偶然出現在一些慈善活動。在2000年,徐小鳳在美國大西洋城開了3場演唱會,據悉復出價打破了歷年香港歌手在海外開演唱會紀錄。其後,在2005年的一片懷舊熱潮中,徐小鳳在香港開了23場演唱會,並參與電影演出;在2006年,再開了10場演唱會,並在澳門與澳門中樂團合作演出 。<ref>[http://www.paulatsuifans.com/Lily/wtz.htm]</ref>在2010年,徐小鳳在澳門開了3場演唱會,最高票價達二千元,與國際天后Celine Dion看齊。<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2000/n1001_011.htm]</ref> 隨後她進軍內地,在2011年底至2012年中期間分別於上海、廣州和北京舉行演唱會。<ref>[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music/sinacn/20120319/23353242921.html]</ref>
====輝煌成就====
徐小鳳以低沉磁性聲線及樸實的風格享譽樂壇,廿年內出版唱片超過五十張,銷量達白金者眾多,成績斐然,亦是演唱會的經典代表人物。1990年,獲[[香港電台]]頒[[金針獎]],表揚其在樂壇的卓越成就,是首位獲得此獎項的女歌手 。<ref>[http://www.rthk.org.hk/classicschannel/goldsong12.htm]</ref><ref>[http://www.rthk.org.hk/classicschannel/video/90s_0080_15.asx]</ref> <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90/n9001_007.htm]</ref> <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90/n9008_001.htm]</ref>同年,徐小鳳亦獲選為「八十年代十大演藝紅人」。<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90/n9001_001.htm]</ref> <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90/n9001_008.htm]</ref> (徐小鳳在1985年獲香港[[無線電視]]頒與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ref>[http://www.paulatsui.com/news/1980/n8501_003.htm]</ref>徐與電視台破冰重新簽約後便獲頒此獎,外界對此不甚重視,徐也鮮有提及。) 在1983年至2006年期間,徐小鳳在香港共開了169場演唱會(不計兩場因病補場),特別是1992年的43場個唱,根據[[香港旅遊協會]]小冊子資料記錄,更被列入當時的世界紀錄。<ref name="[http://www.paulatsui.com/profile/index.htm]">同項參考</ref>而直至今天,在53天內舉行43場演唱會仍是香港最長的連續開演唱會紀錄。徐小鳳聲勢的顛峰時期,可以說是從演唱會開始,比較有趣的是,這是在後輩[[梅艷芳]]大紅大紫之後的事,當時你爭我奪,我一個徐廿二,你一個梅廿八,我再一個徐卅三,演唱會王者之爭方休。而[[梅艷芳]]就是選唱徐的《風的季節》在歌唱比賽中得冠軍而晉身歌壇
徐小鳳在舞台上以華麗見稱,自1987年其演唱會以「金光燦爛」命名後,「金光燦爛」就代表了徐小鳳,而白色黑圓點連身長裙更成為其象徵。<ref>[http://www.paulatsui.com/photo/02_concert.htm]</ref>
====舞台點滴====
徐小鳳台風獨樹一格,不僅以其非常沉厚醇和的獨特聲線見著。 徐小鳳一把長曲秀髮、固有唱歌時字正腔圓的嘴形、穿著大傘裙、22吋纖腰、獨有的走步、神情、姿態和手持咪高峰時食指指向咪頭,加上別樹一幟的演唱功架,都成為了她的標記 。 1989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邀請她錄影每年一度春節晚會,她演唱[[明月千里寄相思]]以及[[心戀]],那輕柔的聲線配合突顯女性柔情的神態和姿態成為該晚會的經典。 自1983年在香港舉行第一次個人演唱會,徐小鳳都以雍容華麗的形象示人,並多以大傘裙去撐大整個身軀,可要承起多於十斤重的重量,故每每演唱會前便要完全視察清楚舞台,以免被勾倒裙子,如1989年演唱會及及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以一條金光閃閃的傘裙亦為經典。 在台中走動自如亦不容易,但她為了和觀眾互動交流,可以握手答謝歌迷,故事前準備須十分充足。 在演唱會或不同場合出現,往往引起觀眾鼓掌雷動,尤以她巨星級風範、氣場及台風就能引起人注目,如1990年[[香港電台]]凝聚每分光音樂會,帶領一眾小孩演唱[[月亮光光]]或近年舉行關於玉樹地震的大型籌款匯演,她帶領後輩歌手演唱[[風雨同路]]可見一斑。 徐小鳳還有一條斑點波波裙亦成為了她的標記,自1987年都為演唱會設計一條波波裙,後來亦有不少演藝人穿著模彷。 但在演唱會時不論穿裙走場,與觀眾互動握手時,徐小鳳演唱亦會保持水準,不會走調忘詞,可見她對演唱準備十分充分嚴謹。 另外,徐小鳳在演唱會加入不同新鮮元素和噱頭,例如1983年的香港首次演唱會,不善於跳舞的她,勁歌熱舞演唱[[喜氣洋洋]],1987年演唱會演唱一首歌時出現聲控發光裙,及後多名小孩從大傘裙走出,又如1989年演唱會史無前例在紅館內吊威也,半空演唱,令坐在最後排山頂位置的觀眾可近距離目睹她。 這不同的新猶往往令觀眾帶來驚喜
2,8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