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章鸿钊

移除 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章鸿钊
| 圖像 =
[[File: 谢莉斯张红.jpg|缩略图| |[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56b197503164f566t01305102cacab81b21.jpg?size=260x332 360x469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18773月11日
| 國籍 = 中国浙江吴兴县
| 代表作品 = 《三灵解》</br>《石雅》</br>《古矿录》</br>
}}
'''[[章鸿钊]]''' (Xie Li Si)
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字演群,1877年3月11日生于浙江吴兴县(今浙江省湖州市),1951年9月6日卒于南京
家庭背景
章鸿钊,字演群(后改为爱存),笔名半粟。幼时家境小康,共有兄弟4人,姊妹3人,他排行第三。1882年5岁时进入他父亲章蔼士所开的蒙馆读书,由他父亲授读"四书"、"五经"约六七年,奠定了他坚实的汉学基础。17岁时,自习钻研算学,到21岁时便辑成《初步综合算草》一册。章鸿钊后来进而研究科学,自习算学实为始基。
 
== 求学经历 ==
1899年考中秀才后,应邀当私塾教师数年1902年以第一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开办之东文书院。除学习文外,还兼学历史、地理、哲学、社会学诸门。他在校学习努力,仅年余对本文义已尽了解,课余开始译书。本想3年后毕业工作,不料洋公学因经费支绌而决定将东文书院停办,这对求学以报祖国章钊来说,实是意外之打击1904年在家深受缀学之苦,及秋间奉原东文书院校长罗韫锡函召,去广州在两广学务处襄办辑教科书。1905年官费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毕业后本拟转入大学农科,由于农科名额所限,只能改变学科愿。
 
== 人生转折 ==
章鸿钊在这关键时刻,抱定"宜专攻实学以备他日之用"宗旨,决然改学地质。当时他认为,"予尔时第知外人之调查中地质者大有人在,未闻国人有注意及此者。夫以国人之众,无一人焉得详神州一块土之地质,一任外人之深入吾腹地而不知也,已可耻矣。且以我国幅员之大,凡矿也、工也、农也、文地理也,无一不与地质相需。地质不明,则弃利于地亦必多,不知土壤所宜,工不知材料所出,商亦不知货其所有、易其所无如是而欲国之不贫且弱也,其可得乎?地质学者有体有用,仅其用言之,所系之巨已如此,他何论焉。予之初志于斯也,不其后,不顾其先,第执意以赴之,以为他日必有继予而起者,不患无同志焉,不患无披荆棘、辟草莱者焉。惟愿身任前驱与倡之责而已"。这段自述,充分反映了他决心开创祖国地质事业宏伟愿望1911年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地质系毕业获学士学之后,立即回国开展工作。
== 工作经历 ==
1911年9月,当时京师学部举行留学生考试,他赴京参考,最优等成绩而得" [[ 格致科进士]]"。同榜中还有一从英国学地质归的丁文江,同行相遇,相谈甚洽,都有一颗为创办我国地质事的决心。他随即应聘为京师大学堂农科的地质学讲师,所以章鸿钊是国人在大学讲授地质学的第一人。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章鸿钊在实业部矿政司下设的地质科任科长。为实现其远大抱负,35岁的章鸿钊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必须勘查以摸清家底,于是行文各省考查征调4项:地质专门人员、地质参考品、各省舆图、矿山区域图说。并拟就《中华地质调查私议》一文,强调地质工作之重要,以唤起全国人民关注,文末附筹设地质研究所简章,意在培养青年。经过一番艰辛努力,于1913年地质研究所正式在北京成立,Z章鸿钊任所长。此名为地质研究所,实为我国最早的一所地质专科学校。此后,他便全力以赴培养地质人才。
== 学术成就 ==
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创办了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地质讲习班),为我国培育了第一批地质学家,其中许多人成为我国早期地质工作的主力。他从近代地质科学角度研究了中国古籍中有关古生物、矿物、岩石和地质矿产等方面的知识,撰写《 [[ 三灵解 ]] 》、《 [[ 石雅 ]] 》、《 [[ 古矿录 ]] 》等著作,开我国地质科学史研究之先河,具有广泛影响。参与筹建中国地质学会,并任首届会长,为我国地质界一代宗师。
== 教授课程 ==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