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

增加 5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jpeg|有框|右|<big>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60508/Img448248171.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60508/n448248167.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 ''' 》是 [[ 宋代 ]] 时期 [[ 王安石 ]] 创作的书法 [[ 作品]]<ref>[https://www.sohu.com/a/194783098_657937 王安石行书真迹《楞严经旨要》] ,搜狐,2017-09-26</ref>。
==作品简介==
《楞严经》唐般刺蜜帝译,十卷。王安石摘录其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从闻思修,以“三十二应”随机变化,现身说法,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节,卷前录有此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名一行,以此定名为《楞严经旨要》。
卷末自题:“余归钟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其时王安石正退居 [[ 金陵 ]] 钟山,率弟子谭掞、蔡肇等人编纂《字说》。元丰七年,王安石自钟山上奏箚,乞以所居园屋为僧寺,并乞赐额,有旨赐名“报宁”。自题中谓将楞严经“刻之寺中”,此寺院可能即“报宁禅院”。
==艺术赏析==
王安石以治政和文学名世,书法亦颇有造诣,时人评他的 [[ 书法 ]] 近学五代 [[ 杨凝式 ]] 和北宋沈辽,得沈之清劲,远绍晋宋。《宣和书谱》记他“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此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结字修长紧聚。字势于端庄中有奇纵的变化,左俯右仰,上下揖让,横笔逸出,孤撇出挑,颇有奇逸之趣。用笔清劲,起笔轻按,导送收放,使转灵活,颇得杨凝式的笔法。全篇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字行间错落参差,并不板滞,有“横雨斜风”之势,得萧散简远的意韵。
卷后南宋牟献之题跋:“霜筠雪柏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 王介甫 ]] 既赋此诗,元丰八年四月,竟罢政而归,书经乃其时也。继遂为元祐矣。假本道原即刘秘丞恕也。经中十二者,欲令法界众生,求男得男。是时雱已卒,介甫之意端有所为。后舍半山所居为寺,申其荐拔。可叹也。
作字有斜风疾雨之势,亦其性卞急使然,然不妨妙得书法。陵阳耄叟牟献之书。”又元王蒙题跋:“观世音菩萨发妙耳门从闻思修人三摩也,与眼鼻口舌身意日?相倍,此一节楞严经之法髓也。荆王暮年深悟佛理,故特于是经提出而亲书之。所以深警禅学之士,岂复有心较世间之荣辱是非及字画之工拙也哉。后学王蒙叹慨而敬书之。”接后又有明项元汴、周诗临题跋。
王安石自题中的“道原”,牟献之跋中以为即 [[ 刘恕 ]] ,非是。经考,道原应为沈道原,名季长。 是卷经明项元汴,清安岐、曹溶等收藏,俱钤有收藏印。卷上所钤元赵孟頫之“赵氏子昂”、“大雅”、“松雪斋”诸印俱伪<ref>[https://www.sohu.com/a/74878594_162758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搜狐,2016-05-11</ref>。著录于明 [[ 汪珂玉 ]] 《珊瑚网书跋》、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 安岐 ]] 《墨缘汇观》等书。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 [[ 江西 ]] )人。生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卒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执政期间,推行新法,熙宁七年因新法受挫而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 [[ 江苏 ]][[ 南京 ]] )。曾受封舒国公,后改为荆国公,世称荆公,身后谥曰文。
==视频==
70,960
次編輯